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仔猪红痢病又称仔猪梭菌性肠炎,是一种由 C 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仔猪急性肠毒血症。该病主要发生在1~3日龄的仔猪,一般染病后2~3日死亡,最长病程不超过7天,发病率达90%以上,死亡率达70%,是发病率、死亡  相似文献   

2.
猪梭菌性肠炎又称仔猪红痢、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主要发生于1~3日龄的新生仔猪。2009年12月我区某猪场饲养的断奶仔猪于5天内死亡36头,最多l天死亡15头,给猪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猪痢疾是由猪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出血性下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断乳仔猪及架子猪,但乳猪和种母猪也能发生本病。我县某猪场于1982年9月至11月发生了1次以血痢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仔猪疫病,发病猪为30~40日龄的哺乳仔猪,曾用合霉素、氯霉素、复方敌菌净、青霉素、链霉素等药物治疗,疗效不佳。30~45日龄的316头仔猪中在47天内先后发病215头,死亡156头,发病率为68%,死亡率为72.5%。根据3例病死猪直肠、结肠粘  相似文献   

4.
<正> 仔猪梭菌性肠炎,又称仔猪红痢,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新生仔猪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的坏死性肠炎。通常侵害3~5日龄的仔猪,5日龄以上仔猪很少感染,临床表现为腹泻、(出血性)肠坏死,病程短,死亡率高。在同一猪群各窝仔猪的发病率不同,发病率最高可达100%,病死率一般为20%~70%。症状急性型通常出现在分娩后2~3天内,感染仔猪有的甚至在出生后几小时内发病,当日或次日死亡。症状为突然发生出血性腹泻,后躯沾满带血的稀粪,病猪衰弱无力,迅速进入濒死状态,直肠温度降至35℃,死前腹部皮肤变黑,有的病猪无血痢出现即衰竭死亡。病程稍长的,病猪呈现持续的非出血性腹泻,通常在5~7日龄死亡。病猪仍较活泼机灵,食欲尚好,但逐渐消瘦,濒死时  相似文献   

5.
仔猪腹泻是养猪生产中一种多因素诱发的疾病,是引起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病率高达30%左右,死亡率达10~15%.仔猪腹泻轻者发病后生长缓慢,饲料报酬低、体质下降、抗病力弱,易形成僵猪,重者会大批死亡,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仔猪腹泻主要发生在3个阶段;1~3日龄的新生仔猪;7~20日龄的乳猪;断奶后至2月龄的仔猪.  相似文献   

6.
覃敬东  吴汉 《养猪》2007,(1):38-38
猪梭菌性肠炎即仔猪红痢,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1~7日龄仔猪多发,无季节性,但以冬春季发病率较高。罗城县某个体瘦肉型猪场饲养基础母猪86头,2006年3月5日一窝共10头1日龄仔猪中有4头突然排血便,2小时内死亡,第2天剩余6头仔猪全部死亡。到3月底该猪场母猪共分娩12窝,产仔猪132头,其中10窝共112头仔猪发病,死亡39头,发病率84.8%,死亡率34.8%。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猪梭菌性肠炎。  相似文献   

7.
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猪急性肠道传染病。仔猪最先发生,3~10日龄的小猪出现呕吐和持续水样腹泻,有腥臭味,迅速死亡,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50%~90%。随后传播给育成猪、肥猪,猪腹泻、消瘦、生长停止,约有1%~3%的肥猪死亡。种用母猪空怀增加。该病致使养猪存栏下降,养殖者饲养成本升高。  相似文献   

8.
正一提起猪的魏氏梭菌病,人们往往想到是仔猪的梭菌性肠炎,即俗称的仔猪红痢,但实际上其病原只是魏氏梭菌的一种—C型魏氏梭菌,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特别是1~3日龄的新生仔猪,1周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而近年来,中大猪及母猪发生一种以腹部鼓胀、猝死为特征的疾病,虽然发病率较其它疾病相对较低但却呈日趋上升趋势,而且只要发病,基本上100%死亡。2017年冬季,庆云县及周边县市的几个规模猪场就相继发生多起妊娠母猪的猝  相似文献   

9.
猪蓝耳病是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的简称,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能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染;该病以母猪流产,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以及仔猪呼吸困难、败血症、高死亡率等为主要特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仔猪发病率达100%、死亡率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10.
1传染病病因1.1病毒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病毒主要存在于猪的空肠和十二指肠。能感染各种年龄的猪,尤以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死亡率高,幼龄仔猪死亡率可达100%,5周龄以上仔猪死亡率较低,成年猪几乎没有死亡。有明显的季节性,多  相似文献   

11.
猪水肿病又名猪胃肠水肿,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的疾病。临床上以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和眼睑部水肿为主要特征。发病率为5%~30%,死亡率达90%以上。1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于断乳仔猪,小至数日龄,大至4月龄,生长快、体况健壮、膘情较好的仔猪最为常见,瘦小仔猪发病少。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相似文献   

12.
<正>猪梭菌性肠炎又称仔猪坏死性肠炎(仔猪红痢),是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是由一种C型产气荚膜梭菌(又称魏氏梭菌)引起的。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尤以1~3日龄的仔猪多发,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以下痢、小肠炎症变化为特  相似文献   

13.
<正>猪传染性肠胃炎主要感染10日龄内仔猪,以精神萎靡、皮毛杂乱无光,食欲下降,严重口渴,极度消瘦,多数因衰竭死亡。随日龄增加,死亡率降低,但多数成僵猪。10日龄内仔猪,发病后多数死亡。而5周龄感染时,死亡率降低很多,很少死亡。猪传染性胃肠炎首次感染猪群其危害尤为明显。在短期内能引起各种年龄的猪100%发病,病势依日龄而异,日龄越小,病情愈重,死亡率也愈高,2周龄内的仔猪死亡率达90%~100%。康复仔猪发  相似文献   

14.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冠状病毒属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该病发病急、传染快,冬春季多发,临床病状为腹泻、呕吐和脱水等,各种年龄段的猪都可发生,10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很高,可达100%,5月龄以上的猪死亡率较低或几乎没有死亡。  相似文献   

15.
猪产气荚膜梭菌病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肠道疾病,又名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猪肠毒血症,俗称仔猪红痢。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1周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  相似文献   

16.
乳猪渗出性皮炎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猪表皮葡萄球菌引起,主要发生在10-30日龄仔猪,是一种接触性渗出性坏死性表皮炎,整窝仔猪均可发病。主要特征是伴有皮脂溢出红斑,有的表皮覆盖一层黄褐色油腻状渗出物及油脂样痂皮,被毛潮湿呈束状、烟灰色,皮肤橙黄色。后期严重脱水衰竭,最后死亡。同窝仔猪发病率90%~100%,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死亡率达95%~100%。  相似文献   

17.
<正> 猪伪狂犬病是由疱疹病毒群的伪狂犬病病毒(ADV)引起的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最早发现于美国(1813年)。流行特点1.成年猪呈隐性感染或有呼吸道卡他性症状,引起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主要以产死胎为主。2.引起新生哺乳仔猪大量死亡,15日龄以内的仔猪感染后死亡率高达100%。3.引起断奶前后仔猪发病率、死亡率明显降低,发病率只有30%~40%,在这期间的死亡率大约10%~20%,但存活下来的  相似文献   

18.
徐宁 《养殖技术顾问》2014,(10):198-198
猪梭菌性肠炎也称为仔猪红痢,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新生仔猪肠毒血症。本病主要侵害出生3日龄以内的仔猪,大于3日龄的仔猪很少感染发病。仔猪出生后10小时即可发病,下红痢,气味腥臭,肠坏死,病程短,死亡迅速,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9.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以呕吐、下痢、脱水为特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在猪群中传播迅速。一旦发生几天内波及全群,经一周左右可平息。各种日龄均可感染,但10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很高,日龄较大的幼猪、成猪感染后多呈良性经过几乎不死亡。  相似文献   

20.
梭菌性肠炎俗称仔猪红痢,主要见于一周龄以内的仔猪,以发病急、病程短、血性下痢、死亡率高为特征。2005年3月,笔者诊治了一起二月龄左右仔猪的梭菌性肠炎病,使同圈(原有34头)仔猪相继发生猝死,并祸及邻圈的一头小母猪发生死亡,共死亡猪16头。此幢舍中猪发病率为45.7%,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