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推广种植亚麻荠新品种荠蓝1号,对比了荠蓝1号3月-6月在中国西部(新疆伊犁自治州)和东部(江苏连云港)两个地区在3种不同的种植行距(15,30和45 cm)下的农艺学表现。结果表明,荠蓝1号在新疆地区更具有高产潜力。两个地区的亚麻荠收获产量和含油量都较高,种子产量达204.56和187.58 g·m-2,含油量达43.04%和42.07%,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22.20%~26.07%和22.28%~26.4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50.19%~57.90%和51.44%~57.58%。两个地区30 cm的种植行距显著提高了荠蓝1号的产量和亚麻酸含量,新疆地区的30 cm种植行距的种子产量最高。综上所述,荠蓝1号适合在我国新疆地区种植,适宜种植行距为30 cm。  相似文献   

2.
亚麻荠(Camelina sativa(L.)Crantz)是一种新兴的柴油植物。笔者就国内外亚麻荠的研究现状与前景进行综合述评,从其生物学及农艺学研究现状入手,阐述亚麻荠的生物学特点、栽培特性、良种选育、抗旱及抗病虫害特性,重点介绍了亚麻荠油脂和油脂甲酯的理化性质及其生产生物柴油的可行性研究进展。最终还论述了亚麻荠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并根据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荠蓝是由北京康福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利用法国亚麻荠与我国野生亚麻荠远缘杂交培育出的新型蔬菜种类.因其多种营养元素含量远高于其他果蔬而被誉为"百蔬之王".另外,该菜具有产量高、抗性强、栽培简单等优点,适宜在南北方多茬种植.  相似文献   

4.
新型能源作物亚麻荠及种子油脂合成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麻荠(Camelina sativa(L.)Crantz)是一种新型的能源作物,其商业化开发前景广阔。在介绍亚麻荠主要生物学特性、农艺性状和种子脂肪酸组成等基础上,重点论述亚麻荠种子脂肪酸合成代谢途径及其基因调控网络,以及亚麻荠在生物能源领域中的应用,讨论和分析亚麻荠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荠蓝一号油菜不同播期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荠蓝1号油菜品种是由北京康福多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研究,由张青文教授等人培育,通过有性杂交、小孢子培养等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出的秋播油菜新品种,具有抗旱、抗寒、耐瘠薄、抗病虫害等特点,综合农艺性状良好。为了探讨该品种在秦安县的适应性,探索该品种的最适宜播期,2005年在五营乡蔡河试验站进行了荠蓝1号油菜不同播期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6.
荠蓝是一种新型油料作物,连续2a的试验、示范证明,在我省渭北地区荠蓝的平均产量达到2 025kg/hm2,最高产量3 966kg/hm2。荠蓝具有抗逆性强、用途广泛和种植效益高等显著特点,推广应用前景良好,对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意义重大。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荠蓝种植中需要注意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亚麻荠(Camellia sativa)植株的营养及功能成分并进行质量评价,选取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亚麻荠植株为研究对象,对其水分、总灰分、粗脂肪、粗纤维、粗蛋白,氨基酸、总黄酮、植物甾醇等主要营养及功能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亚麻荠植株中基本营养成分粗纤维含量最高(58.70%),粗蛋白含量为4.84%,水溶性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分别为11.1%和5.7%。同时,亚麻荠植株中含有丰富的13种氨基酸,总含量为7.27%,其中谷氨酸含量较高,为4.14%。此外,亚麻荠植株中含有硒元素,微量元素中钙元素含量最高,为320.3 mg/kg,同时含有丰富的植物甾醇、总多酚及总黄酮。综上,亚麻荠植株中含有丰富的粗纤维、微量元素、氨基酸、植物甾醇等,将其开发为功能食品、化妆品及饲料添加剂具有潜在的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荠蓝1号是北京康福多科技有限公司培育成的一种新型油料作物。该品种品质优良,产量高,耐寒、耐旱、耐瘠薄。介绍了荠蓝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亚麻荠是一种优良的油料作物,在我国有着广阔的种植前景。在分析亚麻荠品种特点及农艺性状的基础上,从播前、播种、管理、收获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和政县亚麻荠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比较模拟干旱条件下亚麻荠与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苗长和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亚麻荠发芽指数和苗长下降趋势均以及脯氨酸含量增加趋势均低于小麦,小麦对干旱更加敏感。亚麻荠种子的外层胶质占种子总重的5.67%,可吸收181.31倍的水分,使种子在最初10min内即可吸收相当于自身重量8倍的水分,浸泡24h后吸水量达到10倍左右;而小麦种子浸泡24h后吸水量只有54.7%,据此认为这可能是亚麻荠种子抗旱性较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亚麻荠(Camelina sativa(L.)Crtz.)是一种新型优质油料作物,含油量高达40%以上,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占油脂的58%以上,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和多种工业领域。为更深入解析亚麻荠种子油脂合成与积累机制,测定了在山西太谷自然条件下,亚麻荠种子形态发育、种子含油量、种子脂肪酸组成,以及蛋白质合成积累的动态过程。结果发现:发育早期阶段1~16DAF(days after flowering)的亚麻荠种子高含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但含油量较低;在种子发育中间阶段16~24DAF,种子油脂迅猛积累,多种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幅度提高,在24DAF每粒平均含油量可达0.47mg,含油量达到26.8%;在种子发育后期阶段24~36DAF,油脂合成与积累相对缓慢,由于干燥失水,含油量持续升高。在36DAF的时候与其它组织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相比,种子中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较高,分别是14.8%和41.3%。本文为亚麻荠新种植区域品种遗传改良和建立相配套的栽培体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蓝亚麻蒴果离散元模型仿真参数进行标定.【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法、物理试验法测定了蓝亚麻蒴果的基本物理参数(千粒质量、含水率、三轴尺寸、密度、泊松比、剪切模量)和接触力学参数(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系数和滚动摩擦系数)的取值或取值范围.以物理试验法测定的各参数为仿真试验参数选择依据,利用Minitable18软件进行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对物理试验法粗测得的参数进行显著性筛选;进一步以实际休止角与仿真试验休止角的相对误差作为评价指标,对显著性参数进行最陡爬坡试验,通过仿真逼近预测法对显著性参数进行寻优.最后,以较优参数组合进行仿真试验验证,测得对应仿真试验休止角,并与实际休止角进行对比.【结果】Plackett-Burman试验结果表明:蓝亚麻蒴果间的滚动摩擦系数对仿真试验蒴果休止角影响显著;由最陡爬坡试验结果可得蓝亚麻蒴果间的滚动摩擦系数为0.18;仿真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仿真试验休止角与实际休止角相对误差为0.95%.【结论】应用上述各方法及优化试验来标定蓝亚麻蒴果离散元模型仿真参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荠蓝一号油菜不同密度及施肥量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荠蓝1号”是由北京康福多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培育出的油料新品种,其综合性状良好,具有抗旱(寒)、耐瘠薄、抗病虫等特点,是一种低投入、栽培较简单的新型油料作物。为了探讨该品种在秦安县的适应性,探索该品种在我县种植的最佳密度和最佳施肥量,2005年在五营乡蔡河试验站进行了不同密度、不同施肥量双因子组合试验。  相似文献   

14.
引进 3个亚麻品种到阳新县进行种植试验。在播种期、播种量相同的情况下 ,3个亚麻品种日生长量差异不显著 ;成株数以亚麻 10号最高 ,但均未达到标准成株数 ;原茎产量以亚麻 11号最高 ,每公顷达 2 6 4 0 0kg ;种子产量也以亚麻 11号最高。并对种植亚麻、油菜、小麦、蚕豌豆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 ,表明亚麻经济效益最高。提出阳新地区种植亚麻的适宜播种期和播种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品种的抗旱性以筛选抗旱品种。[方法]以坝亚3号、坝亚7号、坝亚9号、坝亚11号、坝亚12号、坝亚1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PEG浓度对亚麻幼苗形态和萌发抗旱性的影响。对发芽期指标幼苗长度、幼苗干重、萌发指数、活力指数进行测定,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不同亚麻品种的抗旱性为:坝亚7号>坝亚9号>坝亚12号>坝亚3号>坝亚11号>坝亚13号。[结论]该研究可为亚麻旱地栽培和抗旱育种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亚麻荠是十字花科植物中一种古老的油料作物,其油脂中富含人体所必需的ω-3脂肪酸。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是三酰甘油(TAG)生物合成最后一步中的关键限速酶。以花生AhDGAT3基因为探针,从亚麻荠基因组数据库中共筛选出3个均包含DGAT3蛋白典型结构域(TRX-like_Fd family)的目的基因,并分别命名为CsDGAT3-1、CsDGAT3-2和CsDGAT3-3。理化性质分析表明,这3个蛋白分别编码361、364、365个氨基酸,且均为定位于细胞质、无跨膜结构的水溶性酶蛋白。三级结构分析表明,这3个目的基因均以同源二聚体形式存在。多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关系表明,Cs DGAT3蛋白与荠菜DGAT3(CrDGAT3)蛋白具有极高的序列相似性,暗示其功能上具有相似性。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亚麻荠CsDGAT3基因在根、茎、叶、花和种子中均有表达,但CsDGAT3-1主要在根中表达,CsDGAT3-2主要在花和萌发的种子中表达,CsDGAT3-3则在发育中的种子中表达量最高。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解析亚麻荠种子TAG及油脂生物合成调控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解决亚麻(胡麻)脱粒机存在的植株缠绕脱粒滚筒问题的有效方案,提升亚麻(胡麻)的机械化收获水平.【方法】为研究不同工作参数对亚麻(胡麻)机械化收获的影响,设计了梳齿式亚麻(胡麻)蒴果梳刷试验台.阐述该试验台的工作原理与组成结构,对关键零部件偏心摆动机构和梳刷装置进行了结构设计与动力学分析,并进行台架试验.以蓝亚麻(别名宿根亚麻)为试验材料,以蒴果的脱净率和破损率为评价指标,探讨梳刷装置转速、梳齿截面形状、梳齿间隙、导轨输送速度4因素对蒴果的脱净率和破损率的影响,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与多因素正交试验研究,获得了梳齿式亚麻(胡麻)蒴果梳刷试验台的最优工作参数,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SAS9.1软件分析表明:梳齿间隙、梳齿截面形状、梳刷装置转速和导轨输送速度4因素对蒴果的脱净率和破损率的影响都极为显著.以蒴果的脱净率较大、破损率较小为目标,得到的较优参数组合为:梳齿间隙为4 mm、梳齿截面形状为菱形、梳刷装置转速为10 r/min和导轨输送速度为0.16 m/s.对优化结果进行试验验证,结果显示脱净率为99.26%,破损率为5.33%.各因素对脱净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梳齿间隙、梳齿截面形状、梳刷装置转速、导轨输送速度;对破损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导轨输送速度、梳齿截面形状、梳刷装置转速、梳齿间隙.【结论】蓝亚麻植株经过试验台的梳刷可得到完整蒴果,梳齿式亚麻(胡麻)蒴果梳刷试验台为亚麻(胡麻)脱粒机的创新设计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案和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8.
KLU基因转化亚麻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油料作物亚麻荠的含油量,克隆拟南芥胚珠组织特异型基因的启动子p I NO和拟南芥细胞色素P450 KLUH基因(KLU),以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1为基础载体,构建组织特异性启动子pINO调控 KLU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1 pINO KLU ,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floral dip法转化亚麻荠。结果表明,农杆菌培养至OD600值为0.8时,用等体积渗入培养基(1/2 MS、5%蔗糖、200μL/L Silwet L 77)重悬菌体转化亚麻荠,50 mg/L卡那霉素检测转基因种子的阳性率为15%,PCR检测初步证明,KLU基因已整合到部分抗性植株的基因组中,转化率为1.8%。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北安农垦分局引进国内亚麻新品种(品系 ) ,2 0 0 2年进行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等特性鉴定试验 ,同时筛选出适宜本地区栽培的亚麻品种。1 试验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材料参试亚麻品种 :双亚 5号、双亚 6号、黑亚 1 1号、繁尼、高斯、双 0 1A1 ,以阿里亚娜为对照。1 .2  相似文献   

20.
新型油料作物荠蓝1号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荠蓝1号是北京康福多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采用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而成的一种高产优质新型抗逆油料作物,具有抗寒、耐干旱、耐瘠薄、无病虫害等优点。现将其栽培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