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正>本刊讯根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要求,北京市农药检定所近日启动了农药登记产品电子标签采集工作,要求各农药生产企业应按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及时将核准农药标签录入《农药电子标签采集系统》,并不得擅自变更农药登记核准标签内容。该项工作主要针对目前已取得农药登记未公布电子标签的农药产品。随着该项工作的常态化,所有取得登记农药产品均将及时公布电子标签。届时,农药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广东涉嫌假冒农药产品有多少?农药产品的标签使用是否规范?最近,广东省农药检定所公布2006年农药产品标签抽查结果,其中涉嫌假冒农药产品70个、标签严重不合格的农药产品98个。广东省药检所要求各地农业部门,对这些涉嫌假冒和标签严重不合格的农药产品依法严肃查处,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广东省农药检定所有关负责人透露,根据《关于印发〈2006年广东省农药产品标签抽查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去年上半年,广东省开展了一次全面的农药产品标签抽查行动。经该所与标签标示的生产企业确认,其中涉嫌假冒产品有70个,主要有杀菌剂和杀虫剂。在7…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农药标签是判断农药生产经营行为是否合法的重要依据,是指导农药使用者科学安全使用农药的重要途径,也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监管整治农药市场的重要内容。近年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农业部办公厅近日发布农办政函(2014)46号文件,称对于擅自修改农药标签和赠送过期农药的行为将予以处罚。文件首先对擅自修改农药生产日期进行了定性。农药标签应当标注"生产日期"和"有效期",分装农药的标签应当与生产企业所使用的标签一致并标注"分装日期",不得擅自以粘贴、涂改等方式对标签进行修改或者补充。以任何方式包括使用不干胶修改"生产日期、分装日期"的,都应当认定为擅自修改标签的行为,依照《农药管理条例》第四十条第三项予以处罚。经有资质机构检测,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应当认定为生产、经营假农药或劣质农药的行为,依照《农药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予以处罚。  相似文献   

5.
<正>农药购用首先面见农药标签。标签是生产企业对农药的推荐说明书,也是农药用户购用参考书和自我保护的维权凭证。因此科学的标准标签应该符合我  相似文献   

6.
<正>编辑同志:我是刚加入农资经营行业的经销商,由于农药品种多样,标志复杂,经常会被不规范的农药标签误导。最近,在经营过程中我发现一些2008年7月份以后生产的农药产品,其标签上标注了两个甚至多个注册商标,这样的农药标签是否合理?另外,从去年开始实行的6项农药管理新规定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国家加强了对农药的管理力度,对农药标签要求越来越严格。标签上的防治对象、使用方法都很好理解。但有的标签上对用药量的表述太专业,如用每公顷X—XX克有效成分,有的用稀释到X—XXmg/千克喷雾。有的专业书上写的用量X—XXgai/hm2或X—XXg/ha。常常使人看得一头雾水,不  相似文献   

8.
<正>江苏省农药检定所权威人士称:不合格农药标签严重误导农民农药市场出现"四唑酮"江苏农药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叫"四唑酮"的农药,说是三唑酮的升级替代品,防冶小麦白粉病效果更好,这是不是真的?  相似文献   

9.
近日.安徽省农委对六安、合肥、巢湖,滁州等地农药市场进行了抽查.发现部分地方经销的山西农药厂生产的敌敌畏产品存在不合格现象.徽商农家福农资经营连锁店存在经营擅自修改标签产品的行为。为此.省农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查处公布的不合格农药产品。  相似文献   

10.
农药标签是农药进入市场流通的“介绍信”和“身份证”,也是判断农药生产行为是否合法的重要依据,容不得弄虚作假。但是,一些不法生产企业却在农药标签上做手脚,坑农害农,而且手法多种多样。 一、扩大使用范围。改变防治对象按照标签登记规定,产品登记时防治什么,标签就应该标写什么.不能在标签上宣传成包治百病,甚至作物生产中有什么虫害,标签上就写能防治什么,也不能在复配制剂农药中,把适用作物和防治对象无限扩大。  相似文献   

11.
棉田地下滴灌土壤水分变化及需水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实地观测的基础上,对地下滴灌水分变化、棉花各生育阶段蒸腾量进行测定,同时取棉花根系观察,结果表明:地下滴灌棉田土壤水分变化深度主要在20~60cm;棉花根系分布在10~80cm范围,主要集中在15~50cm,并且有两个明显的根系层;博乐垦区棉花日均耗水量苗期为1.4mm/d,蕾期为2.3mm/d,花铃期为3.8mm/d,絮期为1.5mm/d,并由此制定该地区的灌水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为了黄瓜种植时合理的施用肥料和农药提供参考,缓解当前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探讨不同的施肥用药情况对黄瓜产量以及成本投入的影响。以黄瓜为试材,设置4个不同的处理,分别为T1(习惯施肥+习惯用药,CK)、T2(习惯施肥+推荐用药)、T3(推荐施肥+习惯用药)、T4(推荐施肥+推荐用药)。结果表明:T4处理在肥料和药剂的种类数量上比对照处理少得多,并且对黄瓜的产量还起到了增产的作用,在黄瓜全采收期增产了7003.5 kg/hm~2,增产率达到了19.25%;在节本增效上效果也显著,跟对照相比,T4处理节本达到10941元/hm~2,增效达到31951.5元/hm~2。该试验获得了理想的结果,以较低的投入得到了较高的收益,可以为黄瓜种植者在肥料选择和喷施农药时提供参考,为缓解现在日趋严重的农田土壤生态环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麦穗不同粒位粒重差异及喷药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孟良  时侠清 《种子》2001,(1):17-19
通过对小麦穗上不同部位籽粒的重要差异及盛花期喷药对穗上粒重分布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穗上不同部位籽粒的单粒重有显著差异,且可以分为大、中、小三个粒区。此外,盛花期喷药在提高粒重的基础上,还提高了麦穗各粒位上籽粒重量的整齐度。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中国蔬菜农药残留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了解中国蔬菜中农药残留的研究热点、概况及进展,以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检索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年度载文量、发文作者及主要产出机构、基金项目、下载量及被引频次等方面对1994—2013年间中国蔬菜中农药残留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这20年间发表的相关文献量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沈阳农业大学、潍坊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广东省深圳市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站、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研究或检测机构是中国蔬菜中农药残留研究的主体;目前中国蔬菜中农药残留研究热点是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该领域论文的下载率达到99.9%,表明蔬菜中农药残留问题受到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5.
可可油杀虫剂对亚洲小车蝗蝗蝻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亚洲小车蝗二龄蝗蝻为供试昆虫,对德国柏陶公司生产的可可油杀虫剂进行了毒力测定,同时以马拉硫磷为对照药剂进行毒力测定,比较二者对亚洲小车蝗在毒力方面的差异性,进而明确可可油杀虫剂对亚洲小车蝗二龄蝗蝻的基础毒性,为以后抗药性鉴定奠定基础。测定结果表明,2条毒力回归曲线LD50相差较大,可可油对亚洲小车蝗二龄蝗蝻的杀虫活性远不如马拉硫磷,2条直线的坡度不同,说明2种药剂对亚洲小车蝗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中国精准农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精准农业是以信息为基础,利用传感器及现代先进的监测技术,完整、准确、及时的了解土地和作物的详细数据,结合精确时空统计分析,及时迅速的做出决策的一种农业管理系统。在介绍精准农业的内涵及其基本技术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中国现今精准农业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1)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农业资金缺乏;(2)适用精准农业上的专用品种及肥料的开发滞后;(3)由于其他方面的制约,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并由此指出中国精准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对中国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精准农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为第一阶段为引进、试验、示范阶段;第二阶段将试验示范工作扩展到大型国营农场和小型农户,即抓一大一小,大小并举,特别要主要在小型农户中实施精准农业的概念和方法,进一步探索规律和积累经验;第三阶段在多点试验示范基础上,形成中国特色的“精准农业模式”,并在部分地区形成实用化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17.
蔬菜出口产地农户农药使用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可用于防止农作物病虫害、消除杂草、调节植物生长的药剂,对农业生产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不合理使用农药将带来诸如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不利影响。利用蔬菜出口产地调查数据,本文对农户农药使用行为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发现农户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包括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较为淡薄等。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不合理使用农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大对农药安全、合理使用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安全用药意识;加大指导和培训力度,规范农户农药使用行为;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农药残留监控体系以及加快农药残留国家标准制定速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玉米不同时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灰色关联度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从玉米抗旱性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出发,在玉米4个比较重要的生育时期,即:萌发期(播种-出苗)、苗期(出苗-拔节)、开花期(抽雄-吐丝)、灌浆期(授粉-收获)采用分阶段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利用综合性状比较优良的超级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比较形态学、发育学、生理学等方面的抗旱性鉴定指标与玉米抗旱能力的关系,通过一些简便易测指标的分析筛选,建立一套可靠、迅速的指标体系。通过玉米抗旱性与各指标的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聚类分析,明确了各指标与玉米抗旱性关系及抗旱性鉴定的指标体系,为综合评价不同玉米品种抗旱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我国棉田生态系统立体污染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棉花的农药、化肥和地膜使用量在我国主要农作物中均占据首位且居高不下,棉田生态系统受到从水体、土壤、生物到大气的交叉性“立体污染”。农膜的大量使用及高残留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并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同时残膜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阻碍种子根系生长,影响产量;过量施用化学肥料加之施用方法不妥,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并危及人类健康;棉花病虫害防治高度依赖高毒、剧毒化学农药,导致药害,天敌和有益生物遭受毁灭性杀伤。农药、化肥成份残留于土壤中,或者被无节制地排放到水体环境,或随意散逸到大气中。从四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对策。对污染源头实施技术性控制。从生态系统平衡化和植物营养利用最优化着手,研究组建我国三大棉区棉田生态型IPM技术体系,形成棉田病虫害防治技术标准及棉田平衡施肥技术标准。改进施药施肥方法,创新棉花栽培和耕作措施,研制可降解环保棉田专用农膜。建立棉田生态系统污染修复技术体系。大力发展生物技术,提高生物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20.
对2011—2020年国内外重大植物疫情领域期刊论文和专利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植物疫情研究现状及前沿动态,以期为国内该领域创新发展、植物疫情防控体系构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11—2020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中国内外重大植物疫情领域国家、期刊、被引频次等进行梳理,由关键词分析得到研究前沿及热点,采用专利计量对地区分布及技术领域等进行分析。全球重大植物领域科技创新稳定发展,发文量和专利数持续上升。中国论文发表总量和专利数位居世界第一,但国际合作程度和论文篇均被引频次较低,国内高发文量作者数目较多但作者间国际合作程度较低。该领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疫病识别及其防治,病虫害化学生态学如抗药性监测、农药风险评价,以及生物功能基因层面研究等方面。中国虽在该领域研发实力较强,但需加强国内外优势领域交流学习提高自身影响力,积极开展国际技术研究合作,为长期有效控制植物疫情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