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红橘花蜜腺环状 ,绕于上位子房基部 ,属于花盘蜜腺 .花盘所有细胞构成蜜腺 .蜜腺由分泌表皮、产蜜组织维管束组成 .据组织发生及维管束来源推测 ,花盘蜜腺是雌雄蕊基部共同起源的 .在蜜腺组织的发育过程中 ,淀粉粒和液泡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开花泌蜜前 ,淀粉粒急剧增大 ,通过泌蜜 ,淀粉粒由大变小 ,最后消失 .维管束伸入产蜜组织距表皮 7- 10层细胞处 .维管束末端只有韧皮部 .产蜜组织细胞 30 - 5 0层没有胞间隙 ,上方 14- 2 0层与下方细胞稍有不同 ,分泌表皮上气孔数量少且正常 .蜜汁可能由产蜜组织细胞通过由细胞壁组成的非共质体途径 ,也可能经共质体途径到达分泌表皮细胞外壁与角质层之间 .在内压作用下 ,从角质层渗透到蜜腺外面  相似文献   

2.
中国野生杜鹃杂交结实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映山红和锦绣杜鹃2个种为母本进行自交,以杜鹃亚属、常绿杜鹃亚属、马银花亚属以及映山红亚属的12个中国野生杜鹃种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结果表明,映山红作为母本杂交亲和性较好,锦绣杜鹃仅在自交及组内杂交时获得杂交后代.映山红亚属内杂交亲和性较好;与有鳞类杜鹃亚属杂交后获得膨大子房,但子房内种子数很少,杂交亲和性较差;与马银花亚属滇南杜鹃杂交后未获得膨大子房;与常绿杜鹃亚属种间的杂交亲和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浓度的GA3、6-BA、KT、GA3+6-BA、GA3+KT处理锦绣杜鹃(Rhododendron pulchrum Sweet)花蕾,研究其对锦绣杜鹃花蕾形态指标、开花时期、开花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激素处理均可使花蕾发育进程显著加快,开花时期提前,花朵体积增大,但对花期长短没有影响或影响较小;其中,GA3+KT促进效果最好,1 500 mg/L GA3+15 mg/L KT可使开花提前45 d左右,其次为GA3+6-BA,1 500 mg/L GA3+15 mg/L 6-BA处理可使开花提前33 d左右,而这两种混合液处理效果都显著优于单纯GA3处理;促进效应还与激素的浓度有关,1 500 mg/L GA3促进效应显著优于1 000 mg/L GA3的处理,无论是混合液还是单纯GA3处理,1 500 mg/L GA3促进效应显著优于1 000 mg/L GA3的处理。结构的观察显示,GA3+KT混合液处理显著促进了子房的发育进程,使子房膨大速度加快,提前形成胚珠,并发育至成熟,但对花药的发育进程没有影响或影响不显著,开花后的花药不开裂、不散粉,花粉粒处于四分体时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香叶天竺葵花蜜腺的形态结构和发育过程进行研究,发现香叶天竺葵花有10个蜜腺,着生于花瓣内侧子房基部,两两上下排列并将花柱包围,每个蜜腺由分泌表皮、泌蜜组织和维管束组成。分泌表皮上分布有多个变态气孔器,蜜汁即由此变态气孔器排出,流向子房基部。蜜腺发育解剖学研究表明:花蕾期开始分泌花蜜,蜜腺组织内的淀粉粒是花蜜的主要成分,且从花蕾期到末花期均有蛋白质积累,蜜腺组织中的蛋白质含量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核桃果实发育过程中淀粉的分布及其消长规律。当胚珠的珠心原基形成时,淀粉粒普遍地积累于房壁上,形成第一次高峰。到成熟的7—细胞胚囊时期,发育成绿果皮的子房壁淀粉含量略有减少,而发育成硬果皮的子房淀粉消失。受精作用之后,绿果皮随幼果的发育再次积累淀粉,形成第二次高峰。当胚成熟时,绿果皮的淀粉逐渐减少,直至全部消失。在珠被中淀粉的积累随胚珠的发育逐渐增加。当胚成熟时,种皮淀粉含量随种皮薄壁细胞的消解而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在游离核时期的胚乳内,总是有细小的淀粉粒积累,当形成胚乳细胞时,从未发现过淀粉的积累。从受精卵发育到胚的过程中,淀粉的积累似乎也两次高峰出现。但到最后,成热的子叶中,主要的贮藏物质是脂肪,而不是淀粉。所以在核桃果实发育过程中,淀粉只是积极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最后并非是胚中的主要贮藏物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山药Dioscorea spp.块茎发育过程中淀粉积累规律,为高产优质山药栽培及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GH16’为材料,测定山药块茎发育过程中淀粉积累变化,并通过石蜡切片观测块茎组织、细胞及淀粉粒变化,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寻找与块茎物质积累相关的关键蛋白。【结果】在块茎形成初期(4—5月)未见淀粉积累;块茎膨大初期(6月)淀粉粒均匀分布于薄壁组织细胞中,随后块茎细胞、淀粉粒随着山药块茎的发育逐渐增大,淀粉迅速积累;至膨大中后期(9月后),淀粉粒大量积累于靠近维管束周围的薄壁组织细胞中;到膨大后期(11月)块茎细胞达到最大值,细胞纵径和横径分别为121.685和89.572μm,淀粉积累达到高峰,淀粉粒长径最长达27.608μm (12月),短径最长达16.450μm (11月);3个发育时期共有179个蛋白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选取其中差异较大的52个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其中31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被鉴定,这些差异蛋白主要是与糖代谢和淀粉合成相关的酶,如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ATP合成酶α亚基、UTP–葡萄糖–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磷酸甘油酸激酶1等,它们在膨大初期后表达上调。山药块茎特异蛋白Dioscorin在膨大后期大量积累。【结论】山药块茎的膨大是细胞分裂与细胞膨大及淀粉积累共同作用的结果;块茎发育过程中的主要差异蛋白在糖代谢及淀粉合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嘉兰(Gloriosa superba L.)的胚珠是倒生型,具双珠被和厚珠心。单个孢原细胞平周分裂,形成初生周缘细胞和初生造孢细胞,后者直接起大孢子母细胞的作用。四个大孢子线型排列。通常合点端大孢子是有功能的,但也见到珠孔端大孢子具功能。胚囊发育属蓼型。成熟胚囊是八核七细胞的。助细胞具丝状器,反足细胞具有传递细胞的某些特征。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形成的过程中,胼胝质和多糖的积累和消失有一定的规律性。嘉兰花基数为3,子房上位,子房由三个合生的心皮组成,三室中轴胎座。在发育过程中胚珠经历了直生、弯生、横生和倒生的过程。内外珠被先后在造孢细胞形成后分化,在发育前期,内珠被长于外珠被,并由它形成了珠孔道,当外珠被伸长后与内珠被共同构成了珠孔。内珠被细胞层数恒定为两层,而外珠被细胞层数则变化于4~5层间。珠柄中的维管束多为螺纹,环纹导管和管胞组成,由胎座发出后经珠柄到合点端终止,内外珠被中均无维管束。厚珠心,珠心细胞为3~4层,由周缘细胞分裂形成。珠心细胞富含淀粉粒,其细胞解体缓慢,尤其珠孔端,直至成熟胚囊阶段,仍有很发达的珠心细胞。  相似文献   

8.
小麦开花特性与浆片和雄蕊结构动态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亲本及其杂种小麦开花特性和解剖结构的研究表明 :在开花期、开花张角、开闭花持续时间、花药外露性、花丝伸长特性等方面 ,杂种小麦有明显的超亲优势 ,不育株系表现最差 ;在开花过程中 ,可育株系和杂种小麦的浆片吸胀快、体积大、增重快。浆片由表皮、基本薄壁组织细胞和维管束组成。其表皮无气孔分布 ;基本组织薄壁细胞在浆片吸胀过程中 ,体积增大直至内膜系统破裂自溶、内溶物撤离、细胞收缩而闭花 ;维管束分散排列于基本组织中 ,由导管、筛管和薄壁细胞组成。开花时 ,杂种和可育株系花药的药室内壁发育成纤维层 ,中层和绒毡层消失 ,花粉粒球形 ,原生质浓 ;花丝维管束中的筛管、导管数目多 ;不育株系未见纤维层 ,绒毡层缩存 ,花粉空瘪 ;花丝中筛管、导管数目少 ,分化程度低。  相似文献   

9.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草原1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Martin,cv.‘Caoyuan No.1’)(雄性可育系)和苜蓿雄性不育系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蜜腺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草原1号杂花苜蓿的花蜜腺位于子房与雄蕊之间的花托上。属于花托结构蜜腺。由分泌表皮和泌蜜组织组成。其中雄性不育系和可育系花蜜腺在发育过程中细胞形状、大小、层数和液泡化程度以及淀粉粒的变化规律上无明显差异,但不育系淀粉粒形成的较晚。含量也比同期可育系少(败花期除外)。说明不育系蜜腺分泌物少,直接影响苜蓿雄性不育系的授粉、受精,是导致其杂交制种结实率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梨花蜜腺位于子房上部的盘状结构上,属于下位子房上部的花盘蜜腺。蜜腺由分泌表皮和产蜜组织构成。分泌表皮具波纹状角质层,表皮上分布有气孔器。产蜜组织细胞7~10层,其下有5层左右大型薄壁细胞,与来自子房壁的维管束相毗邻。产蜜组织在发育过程中,其细胞中的淀粉粒呈现一定的消长规律。根据其结构及泌蜜前后的多糖物质分析,其原蜜汁来源于子房壁维管束的韧皮部,通过产密组织积聚加工成蜜汁。蜜汁通过气孔和表皮细胞泌出。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2.
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山茱萸浸提液中山茱萸多糖的酶水解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浸提液的中有效成分马钱苷含量进行了HPLC法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多糖浸提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5,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80℃,果胶酶添加量0.55 g/L。用HPLC法测定出的山茱萸浸提液中马钱苷平均含量为0.512 ...  相似文献   

13.
板栗属壳斗科栗属(Castanea mollisima Blume),其种子属于顽拗型种子,不耐贮藏。基于近年来板栗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成果,从合理采收、贮前处理、贮藏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切花菊耐热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个切花菊品种为材料,通过对离体叶片进行50℃高温胁迫后,采用电导法、电阻抗图谱法测定电导率、电阻,并对大田栽培植株进行田间高温胁迫试验,比较品种间的耐热性。结果表明:电导法测得的50℃直接相对电导率、修正相对电导率和电阻抗图谱法测得的胞外电阻在品种间有明显差异,但与田间高温胁迫法测定的热害指数不完全一致。电导法和电阻抗图谱法都可以作为测定切花菊耐热性的方法,但需要结合田间耐热性观察。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长沙市居民对湖南金洞生态旅游开发的意向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的产品要以休闲度假类的大众产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都市客源市场还要多种渠道并用,尤其是要注重媒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6.
郑艳霞  王永刚  李志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075-17076
[目的]寻找开发啤特果产业的新途径,提高其附加值。[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啤特果中的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多糖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影响啤特果多糖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确定了提取啤特果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95℃,料液比1∶2,乙醇浓度67%。在该工艺条件下,啤特果多糖的得率为1.05%。[结论]该研究为开发利用啤特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已构建的过表达拟南芥(Arabidopsis)GEF7基因植株,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并与野生型植株进行对比分析,对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的幼苗表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幼苗的根长比野生型对照明显增加;其子叶形态、数目和幼苗形态等方面均有异常表型,表明GEF7基因的功能与根的发育有关,并参与调控植物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8.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19.
姬松茸碳源利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麦秸培养基,系统研究了姬松茸在生长期间对碳源的利用规律。结果表明,姬松茸降解的有机物质绝大部分被菌体的呼吸过程消耗掉,绝对生物学效率较低;在菌丝生长阶段,木质素的降解速率大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这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十分有利;非木质纤维素组分在菌丝生长阶段被主要利用,而木质纤维素则是子实体生长阶段的主要碳源。且就整个栽培过程而言,姬松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79.86%的碳源来自木质纤维素。  相似文献   

20.
应用萄聚糖凝胶柱层析对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包溶性抗原进行了纯化。结果表明:纯化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抗原的最适条件为:选用萄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系统;洗脱液为03MPBS(pH72),床体积为10cm×165cm,上样体积为500HL;流速为12mL/h。纯化抗原可使琼脂凝胶双扩散试验的阳性检出率提高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