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湖南银杏分布区土壤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方  陈原 《经济林研究》1995,13(3):1-11
根据国内现行分类方法结合到银杏林地特点,建立四级分类系统,对湖南银杏分布区土壤类型进行分类和命名,共分为4个土类,6个亚类,9个土属,37个土型,并分析了各种类型土壤的理化性质,探讨了土壤条件与银杏生长发育及结实的关系,为银杏宜林地选择,林地土壤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早期银杏林下复合经营模式的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北京房山地区试验基地建立的三种银杏林下复合经营模式进行样本调查和定点观测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林下复合经营系统的综合效益评价研究进展,应用层次分析法,对3种银杏林下复合经营模式:银杏-平菇模式(M1),银杏-板蓝根模式(M2)和银杏-红豆模式(M3),分别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银杏林下复合经营模式的第一年经营中,银杏-平菇模式的效益最好,明显好于M2和M3模式。这为银杏林地的早期复合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林地经营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银杏人工林及其生长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杏,自古以来人们喜欢种在寺庙和街头路旁,是否因其木材利用价值低?几乎找不到一块银杏林分。木文所述,是日本国内唯一造在山地的银杏人工林。林龄52年。1979年,我们对这块已成林的银杏林分进行了调查,并参考以往资料,分析了生长过程,现概要报告如下:一、林分位置和环境该造林地位于山形县境内沿海岸的低山  相似文献   

4.
银杏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集果用、叶用、材用、环保、观赏于一体。章提出了几种栽培模式供生产选择,有大田密植丰产栽培、银杏高干稀植间作栽培、丘陵荒山栽培、农田林网银杏林、银杏林带护路林、四旁栽培银杏、城镇街道绿化。  相似文献   

5.
嵩县银杏品种资源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银杏,在漫长的进化和演变过程中,由于受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人工栽培条件的影响,形态特征发生了很多明显的质的变异,形成了与原始类型不同的新类型、新品种。调查龙王爷奶杏品种资源,通过选择培养良种,对实现银杏速生丰产,提高银杏林分的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于1989—1992年对嵩县银杏品种资源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6.
银杏资源在我国分布很广,据资料报道,全国31个省、市、区有银杏栽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结果银杏树约1000万株,白果年总产量在7000—8000吨,仅占国际市场需求量的1/3。银杏叶资源更为丰富,若按每株平均采干叶3公斤计,总数即在3000吨;若按国内价格每公斤干叶10元计,仅此一项.全国银杏干叶价值2亿多元;若再通过深加工、再利用,银杏的价值则更加可观。现在全国已有百余家银杏提取物生产厂,广西桂林地区就有7家,江苏邳州市也有6家银杏叶黄酮生产厂。我国在银杏开发利用方面,正逐步由出口原料向生产中间产品(提取物)和少数终端产品发展。因此,抓好银杏良种繁育是银杏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
银杏是一种具有良好保健功效的药食两用植物,尤其是银杏提取物(EGB)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行业。对银杏药用林基地造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不同经营水平的银杏造林保存率、幼林生长均有明显差异。Ⅰ级立地:集约经营的幼林平均高、平均胸径比粗放经营增长21%和48.4%;Ⅱ级立地集约经营增长64.7%和62.5%;Ⅲ级立地采取集约经营的幼林平均高比一般经营的增长13.3%,平均胸径增长15.4%。基地造林的总体效果:采用优良品种的嫁接苗(30cm左右)上山造林后采取集约经营银杏生长恢复快,平均成活率可达95%以上;不同经营对象营造的银杏林,凡是采取集约管理的,幼林生长良好。生长好的占48.5%(幼林树高年均生长0.6m以上),生长中等的占37.1%(树高年生长0.4m以上),生长差的占14.4%(树高年生长0.4m以下)。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国家林业局批复设立山东郯城国家银杏公园。银杏公园位于郯城县新村银杏开发区和重坊镇,占地面积2.3万亩,银杏景观资源丰富独特,生态环境优良,文化底蕴深厚。公园有3000年树龄的天下第一银杏雄株、10公里长的古银杏林带、保存100多个种质资源的中华银杏品种园、集中连片面积数万亩的银杏人工幼林和银杏博物馆、古银杏村居等景观,是山东省第一批国家林业专类公园,也是全国第二家银杏专类公园。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地调查,对江苏银杏林下经济模式进行分类,按生产方式分为林下种植、林下养殖2种类型,按经营模式将林下种植分为银杏-农作物、银杏-苗木、银杏-经济树种、银杏-中药材,林下养殖分为银杏-家禽、银杏-家畜,并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其中5种林下经济类型中的5个典型模式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综合效益方面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经济效益较好的是银杏-草鸡模式,生态效益较好的是银杏-玉米模式,社会效益较好的是银杏-杭白菊模式,综合效益较高的是银杏-杭白菊模式;银杏-杭白菊、银杏-玉米、银杏-草鸡3种模式的综合效益显著优于银杏-柿树、银杏-大叶黄杨模式。研究结果可以为科学合理地在银杏栽培区推广综合效益较高的林下经济模式提供科学依据,为充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银杏,俗称白果,是世界上古老的孑遗植物,从第四纪冰川以后成为东亚——中国、日本、朝鲜、韩国的独有树种,学术界一向把它称为“活化石”。现我国年产白果8000吨,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年产干叶2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年产银杏干种皮4000吨。采叶园每公顷产干叶3750~4500公斤,每吨干叶可生产浸膏10公斤(含量0.5%~1.7%)。据1995年统计资料,白果的产量江苏省最多,为4000吨,广西壮族自治区1500吨,湖北省1000吨,山东省1000吨,河南省750吨,浙江省505吨。1银杏的经济利用价值银杏是老幼皆宜的保健食品,种仁营养成分十分…  相似文献   

11.
信阳地区林业局、苏区办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信阳地区1993—2000年银杏发展规划》。计划到2000年全区发展银杏2000万株,达到农村人口人均3株。其中,成片丰产园1333公顷,176万株;农田林网、果粮间作6.67万公顷,500万株;四旁栽植1324万株。地区抓一个重点县,60个重点乡。《规划》实现后,预计第五年银杏果总产量可达到12.5万公斤,15年总产量将达1亿公斤,银杏叶子也有一定收入。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2.
为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农村种植业综合开发步伐,加速发展农村经济,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从1994年开始,对无核黄皮优良品种(类型)的选择与栽培繁殖进行了立项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选育出了5个优良品种(类型)。这些品种定植后次年即开始结果,3年投产,株产7.5-10公斤;平均果重15克,最大重25克;平均含糖量明%,最高达ZO%。果大皮薄无核,清甜多汁,味香可口,风味独特。按3米X3米种植,即每亩74株,3年投产亩产可达550-740公斤。7年后进入盛产期。如土质和管理好,一般株产可达20-40公斤,大大提高了黄皮的果品…  相似文献   

13.
银杏长效、高效经济已被各好领导和群众所认识,发展银杏已成为我县林业产业发展中的一项支柱产业。通过近几年的银杏资源普查及开发,全县10年以上树龄的银杏树2336株,从中筛选出优良品种36株,每年产量达6500kg,产值达26万元。迄今为止.开发银杏695hm~2,因此,对我县银杏开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培育粗壮砧本砧木选2-3年生,苗高80cm以上,根茎租2-4cm壮苗,它们生长粗壮、养分集中,嫁接成活后顶端优势“冲劲”大,生长快,一类苗木多。选用优良品种银杏品种类型多,引进品种一定要了用采收时间,单株产五,抗逆性以及地理差异性不要太大等。顶芽倒芽饱满接据粗壮是生长在树势强的丰产母树上,在村干中上部2/3处剪取,以l-2年平.卜有6-7个饱满的眼芽,中部壮实部分嫁接为好。嫁接方法一般春季用切接.秋季用芽接,夏季用嫩技长削而加罩嫁接方法。包扎紧密不管采用哪种嫁接方法.接后要严密包扎.以防水分蒸发。特别在包扎过程…  相似文献   

15.
据有关部门分析,今年将有8种中药材将会走俏,它们是: 麦冬:近两年来货源一直偏紧,1992年总产量仅300万公斤,全国需求量为400万公斤,预计今年仍将供不应求。当归:近年当归购销全面增长,1992年种植面积增幅不大,预计今年当归需求量为1400万公斤,货源仍然偏紧。党参:从1991年以来,党参产区因受灾害,产量激减,库存不足,价格大幅度上  相似文献   

16.
泰兴市是全国闻名的银杏之乡,199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中华之最评选活动中,授予该市“中国银杏之乡”称号。全市现有定植银杏树410万株,常年白果产量1800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最高年产量达3050吨。银杏,雌雄异株,需要一定数量的雄株银杏来满足雌树授粉受精结果。据初步调查,全市有挂果10年以上的盛果树约30万株,年需雄花08~10万公斤;全市现有开花雄树不足1000株,年产雄花约1000公斤,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每年都要从外地购买雄花,给生产带来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宜兴市丁蜀镇规划扩建太湖银杏基地宜兴市林副业局周惠成宜兴市丁蜀镇位于太湖西岸,有较多的荡地资源。从1991年春到1993年春,该镇已在沿湖五个村营造了1500亩高标准成片银杏林,整个林带绵延5.5公里,蔚为壮观,成为苏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银杏生产基地。由...  相似文献   

18.
在东台市沿海滩涂大面积银杏人工林中,通过对采取不同管理措施的林分调查,着重分析其在间种,耕作,施肥等方面最优的速生丰产模式,并对不同立地条件下银杏林的生长差异进行比较,认为水系和改良土壤的营养结构仍是滩涂地区银杏丰产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古树银杏今走俏秦农银杏素有“活化石”之称,是现存的最古老的种子植物。在漫长的生物进化演变过程中,地球上绝大部分银杏林已经消失,仅在我国浙江的西天目山上有小片天然林幸存,成为我国的特有树种,并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植物。银杏既是极好的用材树种,又是驰名的经济...  相似文献   

20.
从南方7省引进的30个优良柚类品种(品系类型)在常德市进行评比试验,依据1991~1994年连续4年的产量,按照“经济林优良品种、类型选择标准”,超过参试均值30%以上、高于对照值50%以上者评为优良品种,评选出沙田柚和溪蜜柚2个适合本地发展的优良品种,其果实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体力分别在66.25%和62.19%以上,产量的遗传力分别为57.08%和53.24%,遗传增益分别为29.82%和32.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