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化学新农药“杀螟松”,对人、畜比较低毒、安全,对害虫比较速效、高效,经我们在一九七三年春、夏进行测定试验,对茶毛虫、茶蚕及茶小黑象鼻虫的药效都不低于敌敌畏;并经在茶园试验明确: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对茶毛虫喷后约四小时左右即能达全部死亡(以上已报导在本刊一九七三年三期二十页)。当年秋冬季继续用国产50%杀螟松乳剂对茶蚕、茶小叶蝉、茶红蜘蛛等进行茶园试验,结果:也都有甚为良好的喷杀药效。现把秋冬季进行的试验情况与结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以菌治虫”,是利用能使害虫大量病死的菌类来杀除害虫;用这种方法防治茶叶虫害,可以避免或减少由于使用化学农药污染茶叶、损害茶叶品质、危害饮用者的健康,可以便于土法上马、大搞群众运动、多快好省地开展防治工作。为此,今春以来,进行以下几种菌剂杀除茶叶害虫效果的测定试验,现把已有的结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黑刺粉虱防治效果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刺粉虱在我省茶区分布广,一般为害较轻,但个别茶区也发现大面积被害严重的茶园。这种害虫还会引起煤病,受害重的茶园,以往仅注意防治煤病,而忽视虫害的治理,结果煤病发展愈烈,最后只能采取重剪烧毁病枝,茶叶产量受其影响。笔者于1981年9月至1982年12月间,曾多次与宁德地区、罗源县和洪洋公社等茶叶生产部门的工作同志一起,在朝阳大队茶叶队先对黑刺粉虱的为害、发生进行调查,后在测报基础上,分别于1981年10月和1982年5月在该虫的一龄幼虫期间,采用80%敌敌畏乳剂进行喷杀,到1982年12月止的  相似文献   

4.
巴丹,又名杀螟丹、派丹,是有机氮、沙蚕毒素类农药,具有强烈的胃毒和触杀作用,也有一定的杀卵作用。该农药由日本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开发,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1974年起就进行了巴丹对近10种茶树害虫和害螨的室内外药效试验,明确该药具有杀虫谱广、残效期较长、对蜘蛛等天敌杀伤力小等特点,现将试验结果作一报道。 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药剂 90%,98%巴丹可溶性粉剂,试验药剂由日本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提供; 50%倍硫磷乳剂,防治茶丽纹象甲对照药剂,国产; 50%杀螟硫磷乳剂,防治鳞翅目幼虫对照药剂,国产; 80%敌敌畏乳剂,防治鳞翅目幼虫对照药剂,国产; 40%乐果乳剂,防治叶蝉对照药剂,国产。 二、防治对象 茶丽纹象甲(Myllocerinus aurolineatus Voss);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hypulina Wehrli); 茶细蛾〔Caloptilia theivora(Walsingham)〕;  相似文献   

5.
“20%K——9701乳油”(拟除虫菊脂类),系江西省轻化研究所最近试制出的一种具有高效、广谱、低毒、无残留及使用安全等优点的新型农药,为了摸索该药对棉花害虫的防治效果,我们于1980年曾对棉叶蝉、红铃虫进行了大田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一、试验方法1、防治棉叶蝉:试验分四个处理:(1)“K—9701”500倍液;(2)“K—9701”1000倍液;(3)80%敌敌畏(上海农药厂产品)1000倍液;(4)对照(不施药)。每个小区面积一分,9月2日施药。亩喷稀释液150斤,施药后分别检查百叶虫  相似文献   

6.
一杀虫脒,是一种有机氮类杀虫剂,有较强的杀螨卵作用,所以又名“克死螨”、“杀螟螨”。两年来试验用于喷杀茶小叶蝉、茶毛虫等均有良好效果。尤其对茶红蜘蛛(又名咖啡叶螨),喷杀效果高,杀卵力持久,喷后五、十、十五、三十天,活虫数下降均90%以上,活卵数依次下降70.7  相似文献   

7.
古毒蛾Orgyia antiqua(Linnaeus)已成为大豆的主要食叶性害虫之一.该虫在吉林省一年发生2代,以卵在羽化后的茧上越冬.第一代危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而第二代在8月,正值大豆生长前期,危害很大.50%杀螟松乳剂及合成菊酯类等农药防治效果较好,并可和人工防治及农业防治措施相结合.有两种寄生蜂寄生及一种昆虫病毒感染,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茶叶学会印发的《乌龙茶史话》和《中国茶叶》、《茶叶》1979年第四期发表的“乌龙茶在先红茶在后”、“乌龙茶是红茶的始祖”两文,命题不同,内容相近,循读大作(以下简称史话),尚有不明之处,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9.
科技简讯     
36%甫泉灵乳剂是杀螟硫磷和顺式氰戊菊酯(来福灵,日本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产品)这两种农药的复配剂,由宁波农药厂试产.1995年该厂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浙江杭州、江苏宜兴两地对茶尺蠖和小绿叶蝉进行了药效试验,结果认为,该药具有用药剂量低、防效好、速效、持效期较长等优点.现将这一杀虫剂的理化特性、防治茶树害虫的药效以及使用技术作一介绍.1.36%甬泉灵乳油的理化特性  相似文献   

10.
1977—1987年,作者对甲基异柳磷防治花生田地下害虫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花生播种期亩用20%甲基异柳磷乳剂有效成份90克“盖种”,防治大黑蛴螬等害虫,保苗率为90.92%;生长期亩用40%甲基异柳磷有效成份200克“施墩”防治暗黑金龟甲及其蛴螬等为害荚果、根系的地下害虫,虫口减退率96.65%,保果率94.28%,较不施药的增产,极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今年省农业厅王希仁副厅长在我县三阳公社钟家大队搞棉花试点,带来100公升2.5%敌杀死乳剂(又名溴氰菊酯),其中一半留在钟家大队,一半分给19个公社、场农技站和重点植棉大队,进行大面积使用观察。根据各地调查反映,敌杀死对防治棉花害虫,确实是一种高效低毒的好农药。在连续使用多次的情况下,还具有促进棉株生长,减少蕾铃脱落,增加产量的明显效果。根据三阳钟家、藕圹大队和三里前进、雷家大队以及县棉种场观察,喷敌杀死的棉花和喷常规农药的棉花比较,有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2.
《茶叶》1983,(1)
我省是绿茶生产的主要省份。绿茶产量占全省茶叶总产量90%以上,占全国绿茶总产量的40%以上。供应出口量占全国出口绿茶总量60%左右,其中眉茶供应出口量占全国出口眉茶总量50%左右,是我国外销茶叶中的“拳头”产品,在外销上居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九二0”在杂交水稻繁殖制种中,对提高异交结实率起着核心作用。但随着制种面积扩大和亩用量逐年增加,“九二0”供求矛盾突出,几年来一直货源紧张、价格猛涨,为了节省和充分发挥“九二0”功能,全国不少科研单位已研制出了“九二0”增效剂。为此,我地按省种子公司意图,在东山头珍汕97A繁殖基地作了应用比较试验。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九二0”。作对照和配用在各增效剂中的“九二0”,均系上海溶剂厂生产。(2)浙农大增效剂。系浙江农业大学和衢县种子公司联合研制,为’型浓缩水溶性乳剂,每瓶装35ml(简称…  相似文献   

14.
黑刺粉虱防治效果及其主要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体小,常在叶背吸食汁液,其排泄物下落在成叶上能诱发煤病。该虫在茶区常见,一般为害较轻,但是防治不当的情况下,曾先后在安徽、浙江、湖南等省大面积茶园为害严重。福建省也于1981年8月间在罗源县洪洋乡朝阳村茶场400亩茶园严重为害,当时笔者提出防治方案,应用敌敌畏乳剂喷杀二次后,控制了虫情,煤病亦未再见。1987年6月间,邵武综合农场茅岗茶厂(简称茅岗茶厂,下同)2400多亩茶园由黑刺粉虱为害引起的煤病,其中为害严重的  相似文献   

15.
《福建茶叶》,1986,第二期萧伟祥副教授所发表的《制茶发酵的生化机制研究进展》(以下简称“进展”),综合评述了近年来关于制茶发酵生化机制各家的研究报导,涉及茶叶发酵和呼吸的联系和发酵茶香气的形成,超越过去有些人把茶叶发酵局限于“儿茶酚”(即儿茶素)氧化,茶叶“转红”的范围,这对今后制茶理论的探讨,开阔了视野。  相似文献   

16.
20%敌草胺乳剂和60%丁草胺乳剂是由江苏省如东农药厂和昆山化工厂生产。试验表明,敌草胺不仅杀草谱比丁草胺广,能有效地防除看麦娘、牛繁缕、雀舌草等杂草,而且对油菜十分安全,只要在播后苗前用药,亩兑水50公斤喷雾一次,就能有效地控制油菜整个生育期间的杂草危害,增产显著,经  相似文献   

17.
我国茶叶农药残留的新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除部分源自被污染的环境外,其主要来源是直接施用化学农药.因此,茶叶中农药残留品种及含量的变迁与化学农药品种的衍化更新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早期在茶园中大量使用有机氯农药,导致60年代至80年代初期茶叶中高水平的六六六、DDT残留.有机氯农药被禁用之后,70年代开始在茶园主要使用毒性较低、降解较快的敌敌畏、马拉松、辛硫磷、乐果、杀螟松等有机磷农药防治虫害,代森锌、托布津和波尔多液等防治螨类和病害.80年代初又引进高效低残留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由于这类农药对害虫天敌的杀伤力强,并出现了抗药性等问题,至80年代末,茶园中开始使用第三代农药,如安全低毒、具选择性的昆虫生长调节剂扑虱灵和除虫脲.目前,我国茶园杀虫剂的品种已比较齐全,与化学防治最发达的国家日本相当,但杀螨、杀菌剂的开发进展缓慢,有的地区为了控制茶树螨害,不得不使用已禁用的三氯杀螨醇,加上茶园经营体制改革后,分散型农户在农药使用方面缺乏指导,在茶园中使用剧毒农药的事件屡有发生.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全国各地大量茶样农药残留检测结果的分析,试图阐述我国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演替趋势及存在问题,以揭示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新特点,探讨进一步控制农药残留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近期,国家质检总局对绿茶、花茶两大类茶叶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涉及北京、上海、重庆等10个城市的71家企业生产的绿茶、花茶共80种产品,合格67种,抽样合格率为83.8%。 据悉,广东茶叶金帆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金帆牌”精选绿茶,于5月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县农村通过改革,涌现了许多茶叶专业户和茶叶重点户(以下简称“两户”).他们虽然还处在“幼苗”阶段,但已经充分显示了它的生命力,哪里“两户”多,哪里的高标准茶园就多, 科学种茶就搞得好,茶园管理水平就高,茶叶生产就发展得快。总之,茶叶“两户”在茶叶生产上已经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三氯杀螨醇的停用及其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5年4月,农业部会同化工部、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全国植保总站、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国家商检总局、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专家在北京专题讨论三氯杀螨醇在茶叶生产中的使用问题并决定停止在茶叶生产上使用三氯杀螨醇.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这是一项对我国茶叶生产和出口贸易具有重要意义的决定.三氯杀螨醇是50年代由美国Robm&Haas公司开发的杀螨剂品种,70年代后期起曾在我国茶园中推广应用,因其兼有杀成螨、幼螨、若螨和螨卵的效果,对茶树上的多种害螨,如茶橙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咖啡小爪螨等均有良好的防效,且残效期长.因此,世界主要产茶国(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国)均将此药作为茶园杀螨剂.尽管三氯杀醇具有良好的杀螨效果,但也有许多缺陷.作者曾在1981年撰文“三氯杀螨醇在茶园中应用问题的讨论”(《中国茶叶》1981年第三期),对该药的应用问题进行讨论,10多年来,这些问题已经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