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增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对大豆增产效果明显,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分析了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增产因素。通过对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耕层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大豆根系以及大豆植株高度的调查,表明大豆行间覆膜以后,地温升高、土壤含水量增加、大豆植株根瘤数增加、大豆植株的生物量增加,从而促进了大豆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豆进口规模屡创新高、进口来源高度集中、进口依存度不断攀升,进口来源与稳定性面临着严峻的风险,威胁国家粮食安全。本文基于我国与主要大豆出口国相互依存的视角,构建依赖性风险评价指数,考察我国大豆进口依赖性风险的整体水平,以及从不同国家进口大豆存在的进口依赖性风险水平的差异,进一步构建实证模型明晰其生成机理。结果表明:我国从美国和巴西进口大豆存在进口依赖性风险,而美国和巴西是我国最主要的两大进口来源国,因而我国大豆进口依赖性风险形势严峻。我国进口大豆之所以存在依赖性风险,一方面,是由于主要大豆出口国大豆供给能力较强,导致我国易于对其产生较高的依赖性;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大豆进口需求上涨,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有所增强。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建立健全、完备的大豆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完善多元化大豆进口布局、增强大豆供应链韧性、提升国内大豆生产能力等防范和化解大豆进口依赖性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辉  林嘉柏  林佳 《大豆科学》2022,(3):352-357
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频发,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发酵,大豆贸易不确定性加剧。一系列的外生冲击改变了国际贸易环境,也使我国大豆产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大豆产业的现状,分析了多重冲击给大豆国际贸易及我国大豆产业安全带来的重大影响。指出我国大豆进口来源高度集中,外生冲击引发的大豆市场动荡为我国大豆贸易的长期发展带来隐患,但也具备潜在的发展机遇。我国应当利用好外生冲击发生的时机,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拓宽大豆进口来源,降低进口高度依赖的风险,保障我国大豆产业持续安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富思德根瘤菌剂大豆田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应用富思德根瘤菌后,可以显著促进大豆根系结瘤,改善植株生物性状,提高大豆产量,对大豆重迎茬有明显的减缓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豆科技》2004,(6):28-31
5.1.2 黑龙江省加速发展大豆生产的对策。大豆产业在我省农业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首先,种植大豆是解决农民就业的重要途径。我省种植大豆的农民达669万人,占总人口的18.01%,占农业人口的33.37%。其次,大豆也是农民尤其是东北地区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农民纯收入中来自大豆的收入占种植业纯收入的30%左右,在大豆主产区则占种植业收入的50%以上。第三,大豆产业是大豆主产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据统计,去年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来自大豆的税费高达19亿元,其中农业税为6亿元。黑龙江来自大豆的税费达12.8亿元,其中农业税为4亿元,另外,产地加工特别是龙头企业加工过程创造的税费高达5亿多元。为加快发展我省的大豆产业,应采取如下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大豆科研现状及走势(续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基因作物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导入外源基因选育而成的作物。转基因作物中发展最快的是大豆,1999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3992万hm^2,大豆为2160万hm^2,占54.12%。由于美国大豆的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已经进入我国,国家商检局已经检测到转基因大豆。目前,转基因大豆主要有耐草甘膦大豆和  相似文献   

7.
《大豆科学》2009,28(2)
宋书宏,男,1964年生。1986年参加工作,从事大豆遗传育种和栽培生理研究。现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副所长,研究员,农学博士,生命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大豆课题主持人,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作物学会大豆科技与产业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常务理事,农业部大豆专家组成员,辽宁省油料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委员会委员,《大豆科技》编辑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8.
第三讲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河南等地,春大豆与夏大豆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霜霉病使大豆植株早期落叶,种子百粒重降低,种子油脂含量和发芽率都降低。一、症状的识别霜霉病从大豆苗期到结荚期都可发生,主要危害大豆幼苗、叶片、豆...  相似文献   

9.
《大豆科技》2010,(1):54-54
中国是大豆的发源地和世界大豆主产国之一,同时也是世界大豆食品最大的消费国。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大豆食品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使大豆食品行业实现了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鉴于此,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大豆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产后处理和加工研究室共同发起,  相似文献   

10.
高油大豆新品种选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雅珍 《杂粮作物》2006,26(2):76-77
大豆是世界上主要植物油来源,籽粒一般含有20%左右的脂肪。大豆油是优质食用油,含有人体所必需的脂肪酸,富含维生素A和D,是我国人民主要食用植物油。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大豆加工业的兴起,高油大豆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国产大豆的数量和品质已满足不了需要。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量呈增长态势,2003年进12大豆2071万t,为我国大豆总产量的125.5%,且进口大豆脂肪含量比国产大豆高1%~2%。因此,为了提高国产大豆的市场竞争力,必须加速选育和推广种植国产高油大豆品种,以满足大豆生产和加工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