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重点则是经济结构调整。恰如原子排列结构不同造就了金刚石和石墨两种性质迥异的物质,经济结构层次高低决定着经济竞争能力的强弱和发展质量的优劣。要尽快提升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首要的就是把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重点,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2.
郭方 《水土保持通报》1984,(2):28-30,31
当前全国环保科技工作者,正在热烈讨论如何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为发展经济服务。农业是今后18年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我国国土、资源和人口,大部分处在农业生态环境之中,如何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不受污染破坏,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国生态学家、农业和环境科学工作者,对我国生态环境状况作了许多调查、考察;并开展研究,进行预测,提出建议,发出警告,语重心长;学术气氛开始活跃,环境科学、生态学的普及工作也开了个头。但是,也有一些非议,认为是什么“生态热”,指责他们“草木皆兵”、“耸人听闻”、“贻患无穷”等  相似文献   

3.
《农业信息探索》2008,(1):19-19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按照“加大种植结构调整,提高生态农业质量,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水果产业化建设,水果已成为恭城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希望产业。  相似文献   

4.
岳阳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渔生产基地之一。本文在对全市所辖13个县区、场历年来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到2000年该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其战略目标是把生物技术和工程措施结合起来。人畜机并用,机械化半机械化并举,充分挖潜,不断提高效益,着眼增产增收,有选择地发展以农田作业为主体,加工、运输为两翼,防洪抗灾为前锋,具有湖区特色的农机化。具体指标是总产值过60850万元,年均递增6.42%;总动力达200×10~4kW,年均递增3.55%,油电比达1:0.9;机具比达1:4;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60%左右,农机人均纯收入达1500元/人。战略重点在地区上,是粮食集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现状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120,自引:15,他引:105  
该文依据中国农业废弃物数量大、品质差、价格低、危害多的污染特点和农业废弃物作为能源、肥料、饲料和材料的资源化利用现状,分析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潜力以及在资源化过程中的限制因素和技术瓶颈,并结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提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发展战略思路和战略重点,发展生态农业、走循环经济的对策;提出了依靠政策引导、技术支撑和资金投入,大力发展生物质经济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业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须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同时坚持农业供给侧改革。2016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十三五"良好开端,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有力的支撑;2017年,农业农村经济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线,从生产端、供给端入手,创新优化体制,推进产品、品牌、技术、产业等方面的结构改革;2018年,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农业供给侧改革站在新的发展台阶。基于此,对广西钦州市的农业供给侧改革状况为基点进行调研,从广西的农林牧副渔产业供给结构入手,通过文献查阅及实地走访,展示广西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基本状况、供给体系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钦州市本土特色及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方向提供适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杨有占 《南方农业》2022,(2):120-122
农业产业化是现阶段国家基于发展现状提出的战略目标任务,其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迎合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及改革需要,进一步满足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概述农业产业化的相关内容,深入分析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现实意义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加快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策略措施,包括加大农业经济基础设...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河南省固始县生态林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及主要对策。在固始县生态林业建设中提高科技含量、改变种植模式、采取多方投资等是逐步恢复和扩大生态林、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强对广西报纸和期刊的管理,促进报刊业的繁荣和发展,推动全区报刊提高质量,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区新闻出版局、区科技厅联合于2005年月12月举办了“第五届广西优秀报刊评选活动”,共评选出3种优秀报刊荣誉奖、10种优秀报纸和50种优秀期刊。其中,广西大学主办的《广西农业生物科学》荣获“第五届广西‘十佳’自然科学期刊”,《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荣获“第五届广西‘十佳’社会科学期刊”,《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荣获“第五届广西优秀自然科学期刊”。广西大学主办的《广西农业生物科学》等3个刊物在200…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左右江革命老区县级尺度耕地农业生产、社会保障与生态安全功能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优化耕地多功能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方法测算广西左右江32个县域耕地多功能的协调关系,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揭露各指标对耕地多功能系统的影响。[结果] 2005—2020年广西左右江耕地农业生产能力和生态安全维持能力持续提高,社会保障功能有所下降;2005—2020年广西左右江各县区耕地多功能综合指数平均值呈现差异,即“边缘高,中间低”的状态;在耦合协调度方面,广西左右江耕地的3个功能尚未达到良性共振阶段,但整体上朝着正向发展;从总体来看,各指标对广西左右江耕地整体功能影响是从2005年的人口数量、耕地资源禀赋和要素投入过渡到2020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结论]未来各县区可根据耕地主导功能的不同因地制宜地利用耕地,以促进耕地多功能子系统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研究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的现状,指出其战略指导思想和方针,确定发展战略目标,制定发展措施,给出相关对策和建议,指导吉林省“九五”期间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2.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研究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的现状,指出其战略指导思想和方针,确定发展战略目标,制定发展措施,给出相关对策和建议,指导吉林省“九五”期间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发展的快速推动下,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及质量愈来愈高。在农业方面,除了产量是首要的基础之外,人民群众对于稻米品质也提出了要求。为了更好地研究优质双季稻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封开县某村的农业生产为例,对优质双季稻引进新品种区域的适应性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县域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主战场,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本文从供应链角度系统分析新发展格局内需“痛点”、供给侧质量提升“难点”和产业链发展路径“堵点”,并提出县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抓手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举措。基于广西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广西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发展方式仍较粗放、技术和人才支撑不足、配套政策体系尚不健全等问题,提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循环型工业发展、推进服务业绿色转型、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建立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建立绿色发展社会体系、推动循环经济协同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在我国的种植历史超过7 000年,时至今日仍是农业生产中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我国南方是普通栽培稻的起源中心之一,广西贵港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1.5℃,年均降雨量1 600 mm,尤为适合水稻的种植。然而,水稻病虫害一直是困扰水稻种植的首要问题,轻者减产,重则绝收,所以防治工作尤为重要。基于此,从绿色防控技术视角出发,探寻其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环境下,为有效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大的问题,要高度重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改变过去粗放化的管理与发展模式,实现农业精细化、现代化发展,推动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带动农民致富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分析农业经济管理现存问题,并提出完善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农村信息化是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西部地区农村生产发展、管理民主和跨越式发展的着力点。本文从农村信息化的内涵和西部地区的特点出发,以陕西、宝鸡为例客观分析了西部地区农种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提出了加快西部地区农村信息化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民生稳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农业种植受自然因素、经济技术因素的影响,如土壤、水分、化肥使用等,会直接影响农业的发展,破坏生态平衡,从而间接影响农业种植结构,成为一个闭循环。基于此,将重点分析广西地区农业种植因素对农业种植结果的影响,并提出改善农业种植的可行性措施,旨在促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2006—2010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发展阶段全面实行现代农业技术发展,并且要求种植人员全面了解现代农业的各项特征和内在规律等。抓住科技创新战略重点,促进农村科技进入千家万户,开展科技综合示范,依靠科技富民富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