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Ecosystem responses to increased variability in rainfall, a prediction of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were assessed in native grassland by reducing storm frequency and increasing rainfall quantity per storm during a 4-year experiment. More extreme rainfall patterns, without concurrent changes in total rainfall quantity, increased temporal variability in soil moisture and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However, carbon cycling processes such as soil CO2 flux, CO2 uptake by the dominant grasses, and abovegrou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ANPP) were reduced, and ANPP was more responsive to soil moisture variability than to mean soil water content. Our results show that projected increases in rainfall variability can rapidly alter key carbon cycling processes and plant community composition, independent of changes in total precipitation.  相似文献   

2.
我国夏季降水类型初探(英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Objective] Study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patterns and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Method]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patterns were obtained from standard field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data for 160 observation stations in China during 1951-2000 by the utilization of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were analyzed.[Result]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mainly distributes in eastern part of China;The 1st,2nd and 3rd EOF mode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are especially remarkable as well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reports about three rainfall patterns from analysis on the percentages of precipitation anomaly of summer.[Conclusion] There exists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for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3.
我国夏季降水类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为研究我国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类型及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点。[方法]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对1951~2000年我国160个观测站夏季降水量资料的标准场进行展开,得到我国夏季降水空间分布的不同类型,分析我国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特点。[结果]我国夏季降水主要分布在东部;第一、二、三种EOF模态的空间型特别显著,与其他学者分析我国夏季降水距平百分率分布图得出的我国夏季降水3类雨型比较吻合;我国夏季降水不仅具有比较明显的年际变化,还具有年代际变化。[结论]该研究可为我国夏季降水类型的后续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变化下降水时间的改变将深刻影响草原生态系统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而草原生态系统ANPP是区域碳循环的重要过程。利用1998-2007年的SPOT-VEG NDVI数据并结合111个样点的ANPP地面样方调查数据,获得了内蒙古温带草原1998-2007年的ANPP区域数据,依此分析了中国内蒙古温带草原以及区域内的3种植被类型(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降水时间对ANPP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整个内蒙古温带草原来说,一个水分年内(从上一年9月份到当年地上生物量达最大值时的8月份)影响ANPP较为重要的降水月份为2-7月份,其中,5-7月份降水尤为重要。具体到每个月降水的影响,研究发现,7月份降水最重要,而仍处于生长季的8月份降水相对于其他生长季降水作用最小;影响不同草地类型最重要的降水时期存在一定差异,对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地区来说,ANPP达最大值前3个月(5-7月份)的生长季降水最重要,而8月份降水影响较小,而草甸草原地区8月份和非生长季的3、4月份降水最重要,但各个降水时期降水对ANPP的影响都较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小,大部分地区降水对ANPP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杨文艳  徐静  袁婧  尤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727-15728
利用盘锦地区近50年(196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对盘锦冬季降水的气候变化趋势和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盘锦冬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不同年代呈现几个明显多雨、少雨期,冬季各月降水年际变化趋势不同;含雪降水极值的地域分布存在南北差异。极值在15 mm以上降雪平均每3.6年出现一次,但年代际变化较大;近10年来盘锦地区冬季降水量呈增多趋势,多、少雨年存在2年左右的振荡周期,各类天气日数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6.
Doubled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in a global coupled ocean-atmosphere climate model produced increased surface temperatures and evaporation and greater mean precipitation in the south Asian summer monsoon region. As a partial consequenc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area-averaged monsoon rainfall was enhanced. Consistent with the climate sensitivity results from the model, observations showed a trend of increase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Indian monsoon precipitation associated with warmer land and ocean temperatures in the monsoon region.  相似文献   

7.
陈浩  曾晓东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3,33(14):4343-4353
利用通用陆面模式(CLM3.0)及其植被动力学模式(DGVM)研究植被覆盖度(FC)和叶面积指数(LAI)的年际变化对全球蒸散发的影响。设计两套实验方案,其植被的FC和LAI的气候态相同,但一套实验中植被的FC和LAI有年际变化,而对照实验中则没有。结果表明:(1)在草、灌木、树占优势的地区植被FC年际变化依次减小;LAI年际变化较大的地区集中在草和灌木覆盖的地区,在落叶林地区,春秋两季植被LAI的年际变化也较大。(2)全球树占优势的大部分地区,植被的年际变化使得年平均蒸散发和地表蒸发增加、冠层蒸发和蒸腾减少;而在灌木和草覆盖区,变化则大致相反。(3)低纬度地区蒸散发季节循环变化比较明显,而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蒸散发变化明显区随着纬度增加而在时间上向后推延。(4)FC和LAI年际变化较大时,蒸散发及地表蒸发降低,而蒸腾增加;这些差异随FC和LAI年际变化的增加而增加。单点分析进一步表明植被年际变化不仅改变蒸散发的多年平均值,同时改变其分量间的相对比例。  相似文献   

8.
以1960—2015年延吉市降雨量为基础,运用Morlet复小波分析方法对降雨序列的多时间尺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56年来延吉市降雨量存在着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和年际变化,短期内可能仍处于降雨偏少期,十几年后降雨将会增加;延吉市降雨包含5个周期变化规律,在25~30和17~23年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最为明显,能量最强;存在4个较为明显的降雨变化周期尺度中心,从22和28年时间尺度上来看,2015年延吉市仍处于丰水期,几年之后将转为枯水期.  相似文献   

9.
利用周村区1979—2015年降水资料,采用降水变率、线性趋势、滑动t检验等现代气候学诊断方法,分析了近37年来周村区降水量的月、季、年际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运用Z指标分析了周村区旱涝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1979—2015年周村区降水量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春、夏、秋季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冬季降水量呈略微减少趋势。周村区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4—10月,占全年降水量的90%,7月份降水量最多,1月份降水量最少。近37年来周村区偏旱、偏涝年份各11年,正常年份15年。  相似文献   

10.
应用BIOME-BGC模型模拟估算了1974—2010年北京十三陵油松林的净初级生产力(NPP),并分析了不同CO2浓度和气候变化情景对NPP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模拟所得NPP与实际测定值相差8.9%,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出低值高值的波浪形年际变化,年际变动率为30.69%;油松林模拟NPP与降水量呈现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5),与平均温度无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8);油松林NPP对单独的CO2的浓度加倍、降水增加表现出正向响应,而单独的温度增加不利于油松林NPP的积累;CO2浓度加倍、降水增加和温度增加三因子共同作用降低了油松林NPP,各因子之间表现出较强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A glacial varve chronology from New England spanning the 4000-year period from 17,500 to 13,500 calendar years before the present was analyzed for evidence of climate variability during the late Pleistocene. The chronology shows a distinct interannual (3 to 5 years) band of enhanced variability suggestive of 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teleconnections into North America during the late Pleistocene, when the Laurentide ice sheet was near its maximum extent and climatic boundary conditions were different than those of today. This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largely disappears by the young end of the 4000-year chronology, with only the highest frequency components (roughly 3-year period) persisting. This record provides evidence of ENSO-like climate variability during near-peak glaci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夏季降水类型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笔者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法对夏季降水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时空分布规律,探讨雨型分布,并进一步研究我国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给出各项西太平洋副高指数、我国东部地区108个测站逐月降水量和同期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高度场网格资料,分析了500 hPa西太平洋副高的年际变化特征,并通过SVD方法分析500 hPa西太平洋副高年际变化对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500 hPa西太平洋副高的面积指数和强度指数均具有准2年的周期。副高的年际变化对我国东部降水分布空间型有显著影响,第1对空间分布型的方差贡献达56%,可知副高北抬是导致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图们江下游流域1956—2010年近55年来河东、珲春、圈河3个水文站逐月降水量资料与同期太阳黑子数数据,运用统计学中的趋势分析、累计距平等方法针对图们江下游流域降水量的时间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8.0%~78.7%;季节降水量分配不均,夏季贡献率最大,为57.7%,从变化趋势来看,春冬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夏秋季呈下降趋势;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太阳黑子相对数出现极值的年份并不与图们江下游降水出现极值的年份相一致,但在太阳黑子峰值年的一两年附近,降水量出现异常的现象较常见。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57—2010年章丘气象资料,研究气温、降水的年代际、年际变化;结合病虫害、小麦发育期和产量资料等分析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气温显著升高、降水减少及年际变化增大对章丘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了针对气候变化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21世纪气候变化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温华洋  田红  卢燕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771-6774,6777
首先对国家气候中心下发的IPCC-AR4中全球气候模式数据进行了效果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式对安徽省气温的预估具有很好的可信度,对降水预估则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温室气体中等排放情景A1B下安徽省21世纪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21世纪安徽省将显著的变暖、变湿。年平均气温上升速度约为每10年0.38℃,冬季上升最快,夏季略慢。空间上增温幅度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降水量则以每10年1.1%的速度增加,在世纪初年际波动较大,21世纪40年代到世纪末有显著增加趋势,冬季降水量增加较多,而秋季降水量偏少,汛期降水量有所增加,但占年降水量的比例变化不大。空间上北部降水比南部增加更为明显。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对气温年较差、强降水和旱涝格局等极端事件也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近4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年至2001年呼和浩特地区的气象资料,分析了40 a来气温、降水、日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地区的季节和年平均气温以及最低、最高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季节温度升高率:冬季>夏季>秋季>春季;降水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不是很大,各年际之间呈跳跃性摆动;年平均日照时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很大,各年际之间呈现周期性变化;年潜在蒸散量(ET0)总体呈升高趋势,但季节变化有较大差别。研究结果充分表明,呼和浩特地区气候正在趋于暖干化,日照时数变短,这对本区发展农牧业具有很大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海南岛森林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NEP)的时空变化以及与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关联,本研究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以及一元线性回归方法描述了近20年来不同季节NEP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基于增强回归树(Boosted Regression Trees,BRT)分析气候因子和地形因子的贡献度。结果表明:(1)海南岛森林NEP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整体来看近20年NEP呈现不显著的下降趋势,有机碳的变化率为?0.57 g·m?2 ·a(P>0.05);海南岛森林在年际、干季、湿季3个时间尺度上均为碳汇状态,并且湿季的碳汇强度高于干季;空间上,年际NEP和湿季NEP呈显著增长趋势集中在海南岛东北部,呈显著下降趋势集中在海南岛中西部;(2)BRT的结果显示了海拔对于NEP的贡献度分别为年际(45.46%),干季(40.58%),湿季(21.88%);(3)通过趋势相关性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NEP与降雨有显著趋势相关性。海南岛低海拔森林NEP受温度和降水的影响。在干季时,降雨对海南岛低海拔森林NEP有显著的负向贡献,贡献度为?53%(P<0.05);在湿季时,温度对海南岛低海拔森林NEP有显著的正向贡献,贡献度为90%(P<0.05)。  相似文献   

19.
近50年六盘水市雨季降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艳梅  陈海涛  黄太林  吴华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72+9114-9072,9114
[目的]研究近50年六盘水市雨季降水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六盘水市六枝、盘县、水城3个测站1960~2009年5~9月的逐月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T-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近50年来六盘水市雨季降水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及突变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近50年六盘水市雨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15.4 mm/10a。六盘水市雨季降水存在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明显的少雨期,60年代后期降水相对偏多;整个70年代为相对少雨期;70年代末到80年代后期,雨季降水进入多雨期,是近50年来降水最多的时段;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降水相对偏少,90年代中后期为多雨期,进入21世纪转为少雨期。滑动T-检验表明,近50年六盘水市雨季降水突变点在2002年。小波分析表明,六盘水市雨季降水具有显著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在年代际尺度上存在显著的16年周期振荡,且50年来稳定存在;在年际尺度上,存在准8年的周期振荡。[结论]该研究为六盘水市旱涝灾害的准确预报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达里诺尔湖泊湿地动态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极轨气象卫星NOAA/AVHRR遥感监测资料,结合实地考察数据,绘制遥感影像图及植被指数图,统计了2000年至2005年,每年4月到9月达里诺尔湖的水域面积,分析了达里诺尔湖泊水体的年际变化,并结合1961年至2004年45年的气象数据,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由于气候及人为因素,从2000年起至2003年达里诺尔湖泊的水域面积处于稳定波动状态,而2003年8月后湖泊面积减少,呈下降趋势。(2)在人为因素对环境的作用保持在1个较低水平时,研究区湖面变化与温度和降水的变化有较好的吻合关系,年均气温与湖面积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降水量与湖泊面积之间基本呈正相关关系。(3)该地区气候的变化对湖区生态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影响相对较弱,认为温度和降水是影响研究区湖泊面积和水位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