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中国农村固废资源循环利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垃圾问题是影响农村环境的主要因素,应用循环经济的原则对农村固体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是垃圾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当前中国农村生活垃圾、禽畜养殖废物、农业秸秆等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及处理现状的分析,深入阐述了各类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美丽乡村的建设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化是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的必然趋势。本文在明确农村固体废弃物含义及资源化意义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我国农村固体废弃物的种类、特点和现状,对还田改土、厌氧消化、好氧堆肥、焚烧发电的优势及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目前农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面临的技术难题、政策问题及挑战,并提出了农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工作开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也急剧增加。本文在对泰山区一些典型村庄农村固体废弃物产生、处理、处置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掌握了泰山区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现状、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解决农村固废处理处置的对策与建议,为有效解决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农村固体废弃物具有量大、成分多样、性质复杂等特点。由于村民环保意识薄弱,固废收集转运困难,再加上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短缺,农村固废污染问题日益突显。村口、农田、路旁、河道随处可见丢弃的垃圾,会污染农田土壤、地下水与地表径流,会严重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由此可见,农村固废收集转运及处理处置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介绍了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现状及处理处置技术。  相似文献   

5.
防治农业固体废物污染,对保障农民身体健康,维护农业生态安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农业固体废物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探讨农业固体废物的主要来源、分类方法和基本特征,按照来源、毒性、组分和形态对农业固体废物进行了分类,剖析来源单一与类型多样的双重性、潜在污染与重要资源的两面性、周年持续与季节波动的复杂性等农业固体废物的基本特征。识别农业种植固体废物、畜禽水产养殖固体废物、废旧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初加工固体废物的潜在污染风险。梳理农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处理利用代表性法规政策,分析农业固体废物全链条运营和监管体系,提出"分类处理、多措并举,统筹兼顾、绿色循环,减量回用、精准处置"的农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技术路径与模式。该研究可为指导农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处理利用提供基础支撑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农作物秸秆、枯枝烂叶、劣质农产品等如果不科学处置,将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科学、规范处置这些农产品伴生物,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必然要求。基于此,分析农产品伴生物资源化利用情况,浅谈如何做好农产品伴生物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中固体废物的收运体系及其资源化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固体废弃物主要分为农村生产垃圾、农村生活垃圾和乡镇工业固体废物。本文针对农村固体废弃物的来源与环境特点,以分类收集为基础,充分利用农村的巨大环境自净能力,采取各种措施就近分化处理最大量废物。在废物资源化方面,提出采用以材料化、燃料化、饲料化和肥料化等"四料化"为主的方法对废物实现资源最大化综合性利用。  相似文献   

8.
城市污泥的污染现状及其土地利用评价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申荣艳  骆永明  滕应  李振高 《土壤》2006,38(5):517-524
随着城市污泥产生量的迅速增加,污泥的科学处置及土地利用是当前城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主要研究内容。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污泥的基本性质、污泥污染和处置现状及土地利用的风险评价等相关研究,并指出了目前城市污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很多地区的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已很严重,而且缺少有关部门或人员足够的重视,采用必要的措施和合理的管理方法来处理农村固体废弃物已刻不容缓。基于此现状,本文根据农村固体废弃物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和宣传教育等方面探讨了固体废弃物治理及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主要综合介绍了地震灾害固体废弃物的种类、污染危害和处理处置方法,希望能为地震灾害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与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全面阐述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指出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污染源是农药化肥、畜禽养殖、农膜、秸秆和居民生活污水以及固体废弃物,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危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都市型现代农业典型区——北京房山区为研究案例,从循环农业理论出发,以房山区农业主导产业为基础,以房山区若干循环农业案例为载体,分析了循环农业的延伸产业链条、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机理。总结出了以食用菌产业为基础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多级转化利用循环农业模式,集优质豆类生产、加工及高端产品研发为一体的循环农业园区模式,畜禽养殖、产品精深加工和清洁生产的畜禽养加洁循环农业模式,集果品种植、加工、果文化旅游及果品废弃物资源利用为一体的种加游环循环农业模式,水资源节约利用与清洁社区建设为主的新农村建设循环农业模式等,并提出了房山循环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未来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3.
自然村生产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及其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是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对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自然村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统筹考虑生产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构建了自然村生产生活循环技术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建立评价方法。以河北邢台市山区某村为例,针对其生产生活废弃物产生特点,构建生产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该村农业废弃物以果木剪枝、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人畜粪尿等为主,通过构建以果木剪枝热解+炭基有机肥还田为纽带的循环利用模式,辅以污水处理利用技术,实现了废弃物能源化和就地肥料化利用。通过对该自然村循环利用模式进行实地评价验证,结果表明该自然村生产生活循环技术模式评分结果为优。该文为中国村镇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模式选择、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因此,水稻产量对中国农业农村以及粮食安全具有及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水稻产量稳定了,我国的粮食供给就有了着落。因此,各级农业技术部门和科研院所都要强化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推广运用先进的技术,重点研究水稻高产种植的规律、技术以及管理等方面内容,将理论与实践运用紧密结合起来,为农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所以农业发展对于我国的整体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农业技术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设好农村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还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农业技术推广能够推动农村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也会遇到一定的阻碍,所以我国应该对农业技术推广进行充分研究,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加快农村技术推广。水稻栽培与农业技术结合能够开辟出一片新天地,所以应该将农业技术推广与水稻栽培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基于此,主要阐述了农业技术推广与水稻栽培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有机物料循环对红壤稻田系统磷素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态采样结合室内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了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实验站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中长期施与不施磷肥、有机物料循环再利用和在有机物料循环再利用的基础上配施磷肥等几种施肥模式对土壤Olsen-P含量、水稻不同生育期茎叶和子实磷含量、以及各生育期累积吸收和利用磷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施磷肥土壤速效磷(Olsen-P)降低到小于5.mg/kg;施磷肥或有机物料循环再利用模式,土壤Olsen-P维持在5~10mg/kg之间的中等水平;在保持系统内有机物料循环再利用的基础上配施磷肥,土壤Olsen-P迅速提高,超过10.mg/kg。稻田系统内有机物料循环再利用可促进水稻对磷的吸收,增加水稻各生育期茎叶和子实的磷含量,提高各生育期水稻累积吸收磷量和磷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太原市主要工业固体废弃物水土流失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太原市主要工业行业固体废弃物历年排放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排放特点,并对未来排放量进行了灰色预测,针对性地调查了工业固体废弃物对水土环境的影响,论证了固体废弃物水土保持处理处置措施,提出了保证措施实施的一些经济技术政策。  相似文献   

18.
生态农业的景观规划、循环设计及生物关系重建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景观生态规划、循环系统建设和生物关系重建是生态农业建设的核心和重点,是分别在景观层次、生态系统层次和群落以下层次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营造基本格局。景观生态规划包括生物保护规划、资源利用规划、生态安全规划和景观美学规划等。循环系统建设包括农田系统循环、农牧系统循环、农业加工循环、农村内部循环、城市农村循环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关系重建是针对当前农业的生物关系被简化、被分割的情况提出的,以作物为核心的生物关系为例,可通过与昆虫、微生物、大型动物、乔、灌、草和其他作物建立起恰当关系,改善作物养分供应,实现对有害生物控制和对资源高效利用。这三大措施所支撑的中国生态农业不同于西方工业化国家农业发展的道路,能够很好地继承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促进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科学和先进机械制造等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的应用,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企业、农业相关法规和制度建设。明确了这些措施也就为生态农业建设的科学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云南德宏州循环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德宏州所辖5县(市)的农业生产方式,畜禽养殖方式,农村生活垃圾粪便产生处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方式,秸秆、人畜粪便等资源化,循环农业发展案例和模式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德宏州循环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工程科技创新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为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需求,推进农业工程科技创新,该文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涵,总结了近年来农业工程科技创新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机械化工程提高生产效率;农业水土工程实现旱涝保收和生态环境改善;土地利用工程增加和优化耕地资源提高生产能力;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能源工程促进绿色发展;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工程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建筑与生物环境工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农业农村信息化工程促进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发展;农业农村规划设计科学谋划"三农"发展。该文重点从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生态振兴和人才振兴三个方面,分析了农业工程科技创新面临的新课题,提出了新时期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以及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包括树立系统思维,强化统筹和集成作用,综合集成农业工程理论、方法、技术和装备,提供整体、全面、有效的解决方案;聚焦提质增效,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出一批关键工程技术和装备;强化循环发展理念,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优化农业农村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提供种养循环化、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模式生态化的产业发展和工程解决方案;提高信息化应用和创新水平,促进数字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创制一批智能感知、智能作业、智能服务的产品;突出城乡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功能融合、产村融合、农业与互联网融合、要素融合和协作融合,做好乡村振兴规划;加强学科建设,开设急需专业,培养一批农业农村现代化急需的农业工程技术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和高效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