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国已进入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并行发展的新时期,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和治理越来越重视。我国传统茶园虽然通过茶林、茶果、茶药等种植模式提高了茶叶产量,增加了经济收入,但大部分茶园还是普遍存在茶叶品质不高、茶叶农残高、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不符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重的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目前,全国对生态茶园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与日俱增,基于此,侧重于生态,从生态茶园的技术服务系统、标准化体系、政策支持体系、理论体系四个方面来谈生态茶园建设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森林旅游蓬勃发展的大背景,阐述在林场发展生态茶园的优势和必要性。利用苍梧县森林资源和六堡茶品牌优势,在林场建设新型生态茶园,促进当地茶产业和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以在苍梧县国有天洪岭林场建设六堡茶生态茶园为例,分析其发展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提出"结合森林旅游发展,走可持续道路;借鉴其他地区的生态茶园建设模式;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加强项目管理"等生态茶园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3.
重庆是茶树原产地之一,也是人工种植茶树最早的地区,具有悠久的茶叶产销历史。2015年重庆市茶园面积4.55万hm~2,干毛茶总产量3.1万t、总产值15.76亿元;重庆茶叶消费以针形名优绿茶为主,红茶、乌龙茶、黑茶消费较少;茶叶出口以红碎茶为主,其中,荣昌区的红碎茶出口量占全国的40%。简述重庆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重庆茶叶产业发展建议:建设茶树良种繁育与标准生态茶园基地;加强品牌与流通体系建设;挖掘茶文化,发展茶旅游;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武隆区是全国最适宜种植茶叶的区域之一,截至2017年底,武隆区茶园在地面积0.368万公顷。茶叶产业已经成为武隆区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分析了重庆市武隆区茶叶产业的发展优势、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5个发展对策:坚持文化为魂,挖掘千年茶史;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支撑;坚持市场导向,打造生态品牌;坚持茶旅融合,提升产业价值;坚持政策整合,优化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复合生态茶园经济效益及茶园土壤肥力的差异,为茶园管理与决策优化提供科学指导。【方法】试验地位于浙江省,始于2012年。供试茶园包括单一种植(CK)、茶草复合(GT)、茶菌复合(BT)和茶禽复合(PT) 4种生态模式,均已持续经营10年。2019—2021年调查了茶叶产量、收入与支出明细,2021年采集0—60 cm茶园土壤测定pH、有机质、养分含量等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土壤进行了综合肥力评价。以茶园收入作为经济指标,土壤pH、土壤有机质(SOM)、综合肥力作为生态指标,对不同类型茶园经济与生态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1)CK模式茶园3年茶叶平均产量为189 kg/hm2,净收入为65000元/hm2。GT、PT和BT模式的茶叶平均产量分别较CK模式提高了63.5%、79.4%和99.2%,3年平均净收入提高了66.7%、99.7%和83.7%,BT模式中的黑木耳和PT模式中的散养鸡带来的附加收入,分别占该模式总收入的40.9%和22.1%。CK、GT、PT和BT模式下茶园的产投比分别是2.57、3.23、3.69...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提升茶叶产业发展水平,推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重庆市永川区经作站通过2014—2016年连续三年的茶园生态栽培试验示范,提炼总结出以"茶园覆膜控草保墒、病虫害生态防控、配方有机肥替代化肥、修剪枝叶还田"为主体内容的茶叶生态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7.
四川米苍山生态茶园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茶园所涉及的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多样,是开展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活动的理想场所。以四川广元黄茶种植园为例,根据茶园土地利用的自然景观格局特征,提出了茶园以坡地水土保持、道路水土保持、庭院水土保持和溪沟生态治理等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为主的镶嵌式布设封禁治理措施的总体水土保持布局模式。以茶叶全产业链为科普活动为主轴,在种茶、赏茶、品茶和售茶4个关键节点的主要游憩场所为科普对象选择了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内容,并组织了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活动。围绕"农旅融合"发展理念,将生态茶园打造为以茶树种植和茶叶采摘体验、生态茶园观光、茶文化宣传和生态茶园水土保持技术展示与交流为重点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运用田间实体展示、体验感知、标识牌、专题展板、移动多媒体等手段,向社会公众诠释水土保持措施功能、普及水土保持科技知识和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8.
"农业+旅游"是一种新兴农业经营形态。通过对海南省茶旅产业发展现状、优势与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促进海南省茶旅产业发展的4个对策:完善茶区功能布局,提升茶园基地建设标准;提升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加强品牌推广与市场培育;做好茶园基础认证工作,加强海南红茶的特色宣传;整合茶旅相关产业资源,加快茶旅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茶叶已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必备品,茶叶品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茶叶企业的品牌形象。从源头把控好茶叶的品质,则需要茶企业做好茶园生态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基于此,阐述安溪乌龙茶茶园生态的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10.
分析发展生态观光茶园的意义,剖析重庆市云阳县发展生态观光茶园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强化政府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培育主体扶名扶强、着力打造营销品牌、制定产业扶持政策"等5条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分析发展生态观光茶园的意义,剖析重庆市云阳县发展生态观光茶园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强化政府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培育主体扶名扶强、着力打造营销品牌、制定产业扶持政策"等5条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贵定县云雾湖水库小流域是贵定云雾茶的产地之一,在该小流域治理中,大力发展生态茶园建设,设计组装出多种不同目标的生态茶业建设模式,发展无公害茶生产基地,建设独具特色的绿色企业,以点带面,推广"企业+基地+茶农"模式,使水土流失得到明显控制,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治理前的1860元提高到2880元。  相似文献   

13.
施肥是保证茶树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保证。单施无机肥或有机肥均能够对茶叶产量、茶产品品质及土壤肥力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存在明显的缺陷和隐患,如土壤酸化、氮素损失严重和茶鲜叶产量降低等。因此,在无机肥和有机肥配施基础上结合新型肥料和新型施肥技术体系,如硒肥、炭基水溶肥和智能水肥一体化等是茶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综述了无机肥、有机肥、无机肥和有机肥配施3种施肥模式对茶树生长发育、茶叶产量、茶叶品质、土壤肥力等方面的影响,并结合茶园新型肥料和施肥技术,从多方位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为实现茶园合理施肥、生产高产优质茶叶和提升茶园土壤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陕南茶园茶叶品质分析及重金属含量现状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陕南茶园茶叶品质及茶园重金属含量现状,以茶叶主产区为研究对象,采集了8个县区330个茶园土壤样品,测定分析了pH值和铅(Pb)、锌(Zn)、铜(Cu)、铬(Cr)、汞(Hg)、砷(As)、镉(Cd)等7种重金属含量;同时测定分析了33个茶园茶叶品质及茶叶和浸出液中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茶叶中茶多酚平均含量为25.58%,儿茶素平均总量为20.74%,茶氨酸含量均值为2.45%,游离氨基酸总量均值为4.86%。茶叶中各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Pb为0.04~2.65 mg/kg、Zn为34.82~55.38 mg/kg、Cu为3.18~20.16 mg/kg、Cr为0.09~4.89 mg/kg、Hg为0.02~0.30 mg/kg、As为0.66~1.16mg/kg和Cd为0.02~0.19mg/kg;32茶园茶叶符合《无公害食品茶叶》(NY5244—2004)和NY659—2003标准,33个茶园茶叶Cu含量符合有机茶标准。浸出液中仅检测出Zn、Cu和Cr,平均浸出率分别为:32.65%、24.96%和10.50%。土壤中重金属Pb、Zn、Cu、Cr、Hg、As和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03、87.61、16.42、12.38、0.20、6.89和0.11 mg/kg,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为95.4,潜在生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5.
生态茶园建设是皖西大别山茶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 ,小流域综合治理为生态茶园建设提供必要的发展条件。在政府牵头、多部门配合基础上 ,以生态茶园建设为突破口 ,结合水土保持工程、植物和园艺等综合措施 ,可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茶叶属于一种十分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较高经济价值。茶叶是福建省安溪县西坪镇最大的民生产业,近几年来,西坪镇在生态茶园建设示范推广成功的基础上,加大了有机茶园建设与技术管理,促使有机茶园建设得以更好地发展,更好地实现有机茶叶种植。  相似文献   

17.
生态茶园建设技术模式与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生态茶园建设技术模式的应用背景和内容,详细阐述了该技术模式所采用的技术体系,具体分析了该技术模式的应用效果和特点,表明其具有改良土壤、营造茶园良好微生态、净化环境、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及增加收益等效果。  相似文献   

18.
湖南丘陵茶区绿茶生产优劣势及主要生态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丘陵区具有茶叶知名品牌多,茶叶生产成本低、产量高等优势,丘陵区茶园在湖南省茶叶生产中占有山区茶园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但丘陵茶园存在土壤贫瘠、季节性干旱严重、生态组分简单等生态问题,造成茶叶品质下降,并影响茶叶的生产效益。小区试验表明:在丘陵茶园开展稻草覆盖可有效改善土壤肥力,显著提高茶树生长季节(3~10月)表层土壤的水分含量;夏秋高温季节进行遮阳网覆盖遮荫,可改善茶园光照、温度和水分条件,有利于新梢中氨基酸和叶绿素等内含物的积累,提高名优茶的产量;建立人工复合生态茶园和遮阳网覆盖遮荫同样有改善丘陵茶园生态环境的效果,还可增加天敌数量,抑制茶园主要害虫的发生和发展。建议在湖南丘陵茶区推广复合生态茶园技术,在茶树行间种植落叶乔木,全园覆盖稻草。  相似文献   

19.
安溪县茶园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溪县是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近年来,茶叶价格不断攀升,出现了毁林、高坡度开垦茶园的现象。由于缺少合理规划和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导致水土流失现象相当普遍,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针对安溪县茶园水土流失现状,分析了茶园水土流失的特点、危害和成因,提出安溪县应从生态农业建设和环境综合保护出发,进行科学规划,综合治理的防治对策。做到宜林则林、宜茶则茶、宜草则草,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相结合,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使茶产业朝可持续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建设美丽茶园、打造生态茶业,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之义,也是发展现代茶业的必由之路,更是当前加快茶叶产业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近年来,绍兴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以"建设美丽茶园、打造生态茶业"为目标,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使公司在创新中稳定发展,在2015年公司成功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2017年,在绍兴市美丽茶园评比中,获综合考评排名第一,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