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众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当前,城市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但是农村的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却存在很多问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会产生较多的污水,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村都没有完善的污水处理及排放系统,导致很多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基于此,分析农村污水治理现状,探究当前的农村污水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用原则与处理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如何简明扼要地推介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在对农村生活污水常用处理技术的技术分析和选用原则总结后发现,各类技术的系统性不够,更缺乏处理技术与适用村庄特点的对应关系。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浙江省目前应用效果较好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为基础,系统地归纳、总结了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的十大处理模式,并对十大模式适用的村庄主要特点、造价与运行费用、应用实例及处理效果等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随意排放,会导致水体污染,进而破坏生态系统。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人工湿地具有成本低、污水处理效果好且环保等优点,非常适合人口密度低、生活污水水质相对简单的农村地区,是一项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生态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4.
围绕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政策现状,深入地剖析了浙江省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过程中政策的不足,进而构建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政策体系基本框架,以法律、规划、考核、投入、运维及技术为政策主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为深入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现状特点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浙江省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生活污水污染现象却越来越严重,农民生活和生存环境不容乐观。为此,通过对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设施的建设受农村地理空间分布的制约,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处理方式不合理和选用处理标准水平不高、村民环境意识淡薄、管理队伍混乱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相应提出了加强宣传、提高环境意识、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促进科技创新和规范管理等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已经提到日程上来。本文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特征和处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说明,探讨了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方法,详细介绍了生态处理技术、稳定塘处理技术、一体化成套设备处理技术3类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提出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面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根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特点,分析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从生物修复、生态治理的角度总结出高效藻类塘+生物浮床+生物促生+水产养殖组合技术的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新技术和各主要技术参数。该技术既能治理生活污水,又能改善生态环境,并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体现了生活污水治理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8.
农村生活污水已成为滇池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准确掌握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空间分布特征是污染治理的基本条件。基于农村面源污染普查数据,分析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量,通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系统分析,提出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水的系统控制方案。结果表明,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为西山区〉官渡区〉晋宁县〉呈贡县〉盘龙区〉五华区〉嵩明县,湖滨平原区〉山地丘陵区;采用ArcGIS9.2软件,分析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和城市污水处理厂、集镇污水处理站纳污处理范围的空间关系,提出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空间布局与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9.
基于模糊积分模型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生活污水污染问题是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该文对现有中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和工艺、典型工程处理效果和运行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从经济、技术、环境3个方面筛选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相结合的主客观综合赋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构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分层模糊积分模型对15种现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模式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最终筛选出三级塘生物生态强化处理技术、户用生态滤池、厌氧-(兼氧)-人工湿地、生物接触氧化-生态沟渠、一体化净化槽、厌氧-兼氧-好氧三级生物滤池、厌氧-土地处理、生态滤池-生态塘、厌氧-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地埋式微动力氧化沟10种技术模式,推荐作为中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典型技术模式。该文对中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掌握依托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问题,指导"十四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2008—2018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农村生活污水项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从国家层面推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经跨越三个"五年",但总体上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比例仍然很低,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仍将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十四五"是我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开局起步期,是夯实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重要阶段,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农村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之一,亟待在分类聚焦细化资金保障、加强县域规划技术帮扶、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供需平台和提升监管水平等方面系统谋划和布局。  相似文献   

11.
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污水所引起的面源污染日益严重,找到适合在农村地区应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介绍了人工湿地、稳定塘及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3种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并对各工艺的类型、特点、适用条件和改进情况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工艺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农村生活污染源成为影响水环境的重要因素,特别在水源地、库区对尤其明显.通过分析城市污水处理和乡村污水处理的不同之处,将生物方法与生态工程有机结合,研究开发既节省成本和运行费用,又能达到稳定的除磷脱氮效果的农村污水处理新工艺是非常必要的.该文以实际工程为依托,研究建立了“五环”式(ACGMP, anaerobic, constructed wetlands, genetic engineering of rice, microorganism, pond)生态高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系统,该系统在进行自然村污水各户连接的基础上,建设污水厌氧反应器、人工湿地,种植高吸附主要污染因子的水生植物,投入高效污水分解专用微生物,利用天然池塘等5个环节,整个工程系统无电力,实现完全自流动,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该系统在三峡库区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pH值、化学需氧量COD、总磷、总氮、氨氮、活性污泥浓度、六价铬、等10个指标,都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对于农村污水处理,特别在水源地和水库水质保护方面是非常重要和成功的工程化措施,具有广阔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解决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问题是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通过调查房山区大峪沟小流域的居住现状和污水问题,经方案比选后采用人工湿地作为污水处理工艺,并针对不同的区域采取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治理方式。结合现状条件设计不同流程的处理工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流域内的生活污水问题,改善了流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巢湖流域9个县市典型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巢湖流域生活污水处理主要有分散式厌氧-人工湿地集中处理、三水分离处理、污水收集集中处理和一体化设备集中处理等4种模式。其中分散式厌氧-人工湿地集中处理模式能减轻黑水管网布设的费用,在规划良好的村庄是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的污水处理模式;三水分离模式主要是就地处理冲厕黑水,该模式投资比较省,无需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可在经济水平落后且远离河流等公共水域的村庄应用;集中处理模式和一体化污水集中处理模式具有污水处理可控的优点,但需要完善的污水管网收集系统,投资费用高昂,在经济发达且良好规划的新村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园林地慢速渗滤系统处理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针对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缺乏而面源污染严重的问题,该研究从土壤自净功能出发,结合传统土地慢速渗滤处理系统和澳大利亚FILTER系统技术特点,提出了园林地慢速渗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优化了污水处理工艺中的布水和排水系统,提高了系统的污水接纳与处理能力。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TN(总氮)、TP(总磷)、COD(化学需氧量)、TOC(总有机碳)、NH4+-N(铵态氮)均有较好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0.7%、89.2%、89.5%、60.2%、85.7%,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类标准。该系统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效果良好,具有技术可行、成本有效和管理方便等特点,为中国现阶段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严寒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面临的低效率、高能耗、排水不达标的典型问题,首次提出凹凸棒土—稳定塘模式处理严寒地区农村生活污水。该研究创新的通过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自控试验设计,考察在低温10℃条件下工艺的最优运行参数,经过平行对比试验研究凹凸棒土作为载体填料对低温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在7.2~7.8之间,兼性塘水力停留时间为4d,好氧塘的水力停留时间与曝气时间分别为36、4 h时,工艺对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氨氮(ammonia nitrogen,ammonia-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5%、87.7%、84.1%,平均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35.6、4.5、1.0 mg/L,满足国家二级排放标准,而单一式稳定塘工艺的低温生活污水处理效果显著降低,COD、氨氮、TP的去平均去除率分别降低了3.6%、6.0%、4.7%。凹凸棒土—稳定塘工艺可以有效的去除严寒地区农村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及氮磷污染物,对削减农村水污染、降低水环境负荷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凹凸棒土的应用拓展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强我国寒冷干旱地区农村污水治理,介绍了一种无动力·蒸发式污水处理新技术,由前处理装置、二次过滤装置、特殊土壤处理蒸发装置组成,整个系统采用地埋式,埋藏深度为冻土层以下。通过无动力·蒸发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内蒙古地区的集中式与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后污水可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氨氮、总磷、BOD5、CODCr、悬浮物的去除率均超过90%。系统终端蒸发装置可将净化后水体全部蒸发,系统运行无需专人维护,节能减排。该技术在内蒙古地区已有多处工程应用,且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适用于北方低温干旱地区,有很强的地域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的选择及政策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全国7个省大规模实地调查数据,定量分析农村居民生活污水的处理方式及政策措施对其污水处理方式选择的影响。调查发现,80%左右的农户都将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作为处理生活污水的主要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农户排放的生活污水都能够得到一定的净化处理。政府的支持政策尤其是卫生补贴政策和规章制度显著地促进了更多的农户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选择净化处理后循环利用的方式。有效地实施一些与生活污水处理相关的项目工程,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显著促进农民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后再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潜流式人工湿地和稳定塘组合工艺,结合生态及景观建设进行了赣南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该工程既处理了生活污水,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体现了污水处理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新理念,符合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论污水处理与农业利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污水处理和农业利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和范围,但又是紧密相关的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尤其是我国,水资源紧张,污水处理率极低,水资源污染严重,耕地人均占有量少,粮食尚未过关。在这种国情条件下,研究污水处理与农业利用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