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仁 《南方农业》2012,(6):33-34
通过连续多年的防控示范实践,总结出柑橘黄龙病发生扩展与病(树)源基数、木虱数量、迁移速度密切相关,病树多、虫量大,迁移快,柑橘黄龙病发生蔓延快、为害重,反之则为害轻。为此,清除传染源病树和防治传媒木虱是防控关键。本文针对福建省建阳市柑橘黄龙病和木虱发生特点,提出"冬季清园彻底砍除病树,秋梢萌发重点防治木虱做到统一防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连续多年的防控示范实践,总结出柑橘黄龙病发生扩展与病(树)源基数、木虱数量、迁移速度密切相关,病树多、虫量大,迁移快,柑橘黄龙病发生蔓延快、为害重,反之则为害轻.为此,清除传染源病树和防治传媒木虱是防控关键.本文针对福建省建阳市柑橘黄龙病和木虱发生特点,提出“冬季清园彻底砍除病树,秋梢萌发重点防治木虱做到统一防控”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廉江红橙黄龙病在田间的发生蔓延与田间的病株和柑橘木虱的发生有关,在不能完全清除田间病株的情况下,控制柑橘木虱在田间的转株扩散为害是防治黄龙病田间发生蔓延的重点工作。柑橘木虱发生与廉江红橙新梢的萌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传统的人工抹除不统一抽发新梢,在一定意义上会人为地造成柑橘木虱在田间的转株扩散为害,而采用药物杀梢的办法杀除不统一抽发的新梢,会大大降低柑橘木虱在田间转株扩散为害的可能性,减慢田间黄龙病的发生蔓延速度,应作为一项黄龙病防治措施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2016年1月以来,开展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技术探讨,同时在广西农垦龙北总场先锋农场柑橘园推广应用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科学管理技术,有效地控制了柑橘黄龙病的发生传播,综合防控区发病率2.13%,比非综合防控区发病率降低14.52百分点。实施的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技术有:加强柑橘种苗引进管理;彻底挖除黄龙病树;加强木虱监测,及时防治柑橘木虱;加强柑橘树栽培管理;控制种植九里香、黄皮等芸香科植物。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很多省份都在种植柑橘,且有的省份种植面积很大,而柑橘黄龙病是威胁柑橘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俗称柑橘"癌症",会给柑橘生产带来毁灭性的影响。基于此,根据对柑橘黄龙病的多年实践调查研究,就柑橘黄龙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控关键技术进行了相关探讨,希望能够为防治黄龙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采用改进YOLOv4-Tiny模型的柑橘木虱识别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龙病是一种以柑橘木虱为传播媒介的毁灭性病害,其关键预防措施是在果园现场环境对柑橘木虱识别监测,辅助果农进行早期防治。该研究基于YOLOv4-Tiny模型提出一种适用于嵌入式系统的柑橘木虱识别模型。通过改进YOLOv4-Tiny模型的颈部网络,利用浅层网络的细节信息以提高模型识别柑橘木虱的平均精度;采用交叉小批量归一化(Cross mini-Batch Normalization,CmBN)方法代替批归一化(Batch Normalization,BN)方法,通过累计卷积层的输出,提升统计信息的准确度;针对柑橘木虱易被遮挡的问题,模型训练时使用Mosaic数据增强,提升模型对遮挡目标的识别能力。通过自行建立的柑橘木虱图像数据集完成模型的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柑橘木虱平均识别精度为96.16%,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GPU)上的推理速度为3.63 ms/帧,模型大小为24.5 MB,实现了果园环境下快速准确地识别柑橘木虱,可为黄龙病防治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柑橘黄龙病热处理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柑橘黄龙病正在中国、巴西和美国等地广泛传播,急需快速、有效的田间防治技术。热水和湿热空气处理对柑橘病苗和嫁接枝条有脱毒作用,在温室环境中对病苗木进行光照热疗,可以减少黄龙病病菌数量,促进其健康生长并有效延长产果寿命。该文针对柑橘黄龙病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基因改良育种、苗木脱毒、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结合热疗法在微生物和昆虫杀灭中的广泛应用,分析了田间热处理防治技术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研究柑橘黄龙病病菌热处理温度阈值和对应时间、建立田间黄龙病病情快速诊断和热处理防治效果评价体系、研究热处理对黄龙病病菌抑制和消杀机理以及不同传热介质在柑橘树体的传热过程和特性、建立黄龙病田间快速热处理系统、研究黄龙病综合防治方法等建议,可为进一步研究柑橘黄龙病田间防治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柑橘黄龙病是柑橘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对国内柑橘产业构成重大威胁。随着病原菌的传播扩散,病害发生面积逐年扩增。为了阻隔柑橘黄龙病的传播,对现有的研究成果及防控经验进行收集分析,针对未发现木虱的果园中新老果树出现该病的现象,提出农事操作可作为传播途径的可能性;并提出对上部枝条环割后涂敷抗菌药物,全面开通送检通道等理念,综合防控黄龙病。  相似文献   

9.
柑橘黄龙病主要出现在盛产柑橘的地区,对柑橘生长具有毁灭性的打击,而其发病潜伏期也较长,柑橘黄龙病在柑橘生长的整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病,因此,种植户需要对柑橘黄龙病加强预防,降低柑橘黄龙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柑橘种植过程中,黄龙病是为害最为严重的一种病害,一旦暴发,会导致柑橘树大量黄化死亡,给种植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一直以来,黄龙病都是国内外植物检疫的重点对象。黄龙病是由韧皮部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通常情况下是通过柑橘木虱或者苗木嫁接传播的,在预防控制柑橘黄龙病的过程中,种植人员要采取综合防控技术措施,才能确保有效控制柑橘黄龙病。基于此,探讨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1.
柑橘黄龙病是柑橘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的病害。近一个世纪以来,科学工作者对如何防治黄龙病这个问题做出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工作。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找到一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办法,柑橘黄龙病仍在柑橘产业中不断蔓延,每年造成数10亿元的损失。柑橘黄龙病主要表现为新梢发黄,病根表皮脱离、腐烂,果实着色异常、果小、畸形。严重流行时,可使大片柑橘区数年之内趋于毁灭。而对于大部分的果农来说,生活经济来源和未来希望全在这片果园里,面对着收成逐年减少的情况,用什么方法打破这种持续亏损的状态,实现收益呢?通过对柑橘地条件的实地调查及对相关一些植物原理的研究,再加上一些成功案例的一些启发,有望能通过在柑橘树底下套种大球盖菇,在不影响柑橘现有的收成的条件下提高果农的收益。  相似文献   

12.
黄龙病是廉江红橙的主要病害,是影响廉江红橙发展的主要障碍,其发病原因与种苗来源、柑橘木虱的发生、土壤环境及长期生长不正常等因素有关。基于此,应实施无病种苗、实行统防统治柑橘木虱、及时挖除田间病株、种植大苗及治理土壤环境等技术措施,提高种植廉江红橙的组织化水平,并将其作为特色产业来抓,从而控制黄龙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从柑橘木虱适宜分布的生理机制、气候特性出发,基于1970−2000年气候环境数据和柑橘木虱分布资料,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筛选得到影响柑橘木虱分布的七个关键气候环境因子,包括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最干月降水量、最冷季降水量、1月平均最高气温、9月平均最高气温、10月平均最高气温和8月平均最低气温。基于关键气候环境因子重构MaxEnt模型,结合CMIP6多模式气候变化情景数据,预估气候变化对柑橘木虱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影响。结果表明:CMIP6不同气候预测模式数据对预测柑橘木虱分布结果具有明显影响,其中CanESM5模式下柑橘木虱适生区面积整体最大,BCC-CSM2-MR模式下整体最小,表明单一模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多模式集合预测显示,2081−2100年柑橘木虱潜在适生区面积将较1970−2000年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幅从18.8%(SSP126情景)到55.7%(SSP585情景),与辐射强迫等级呈明显正相关;尤其是潜在高适生区增幅最大,从78.3%(SSP126情景)到177%(SSP585情景)。柑橘木虱适宜分布北界将不断北移,至2081−2100年,北界将到达32°N(SSP126情景下)−37°N(SSP585情景下),较目前实际发生北界(30°N)向北偏移2°~7°。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将对柑橘木虱在中国的扩散十分有利,严重威胁中国柑橘产区生态安全,各地特别是目前尚未发现柑橘木虱的地区需提高警惕,加强柑橘黄龙病检疫和防控。  相似文献   

14.
柑橘黄龙病的识别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黄龙病又称黄梢病、黄枯病或青果病,是危害柑橘生产的最危险的一种传染病。近年来,柑橘黄龙病蔓延趋势大增,危害愈发严重。如若任其蔓延,将会给我国柑橘业造成沉重的经济损失。通过对柑橘黄龙病的病因进行分析,症状进行识别,提出相对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法,分析柑橘黄龙病株不同部位及健康状态叶片内生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从柑橘黄龙病植株叶片共检测到42种PLFAs,其中完全分布的生物标记有9种,不完全标记有33种。对PLFAs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柑橘黄龙病株不同部位叶片内生菌PLFAs可以分为2大类群,类群I特点为脂肪酸生物标记均为不完全分布,类群Ⅱ的特点为脂肪酸生物标记在被检测的柑橘黄龙病植株的大部分叶片中均有分布。柑橘黄龙病株不同部位及健康状态叶片内生菌PLFAs组成及含量存在差异。总体来看,不同朝向中,东面叶片内生菌PLFAs含量最大;不同高度中,下部叶片内生菌PLFAs含量最大;不同健康状态中,带有黄龙病原叶片内生菌PLFAs含量比健康植株叶片更大。此外,不同朝向中,南面叶片真菌/细菌值最大,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比值(G+/G)较大;不同高度叶片中,真菌/细菌值差异不明显,G+/G值差异明显,上部最大,下部次之,中部最小;不同健康状态中,健康叶片的真菌/细菌值高于黄龙病株叶片。对柑橘黄龙病株不同部位及健康状态叶片内生菌多样性研究表明,不同朝向和不同健康状态的叶片内生菌种群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不同高度的叶片内生菌种群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主成分1和主成分2基本上能把柑橘黄龙病株不同朝向叶片内生菌种群区分开来。对柑橘黄龙病株不同部位及健康状态叶片进行聚类,结果表明带有黄龙病原的叶片聚为一类,不带黄龙病原的健康叶片分聚为两类,其中,不同朝向的叶片分聚在不同的亚类群中,表明柑橘黄龙病株内生菌PLFAs分布与叶片健康状态和叶片朝向均有紧密关系,与叶片健康状态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种植业的持续进步,沙糖橘因果肉十分爽脆有口感而成为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基于此,结合沙糖橘高产栽培技术以及黄龙病、木虱等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具体对砂糖橘种植地选择、种植管理、每个种植时期的保果措施以及各种病虫害的防治进行深入研究,尽可能提高我国黄龙病区砂糖橘的产量和质量,为我国农业种植作出一份贡献,最大程度上提高我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柑桔黄龙病及其抗性育种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柑桔黄龙病是我国南方柑桔产区的毁灭性和检疫对象。其病原是一种树皮细菌分亚洲株系和非洲株系。通过加强对媒介昆虫柑桔木虱的检测和防治,以及建立柑桔无病苗木繁育体系可以控制黄龙病的为害。  相似文献   

18.
柑橘黄龙病是世界上柑橘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结合东兴市柑橘黄龙病的现状,阐述东兴市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及产业持续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柑橘生产大国,柑橘种植面积和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受黄龙病等柑橘病害的影响大,从而会带来严重的损失。基于此,分析了柑橘黄龙病的为害以及发病特征,并以广西桂林平乐地区为例,探讨发病条件及原因,提出了一系列柑橘黄龙病的防治措施,旨在保障柑橘安全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感染黄龙病的疫区内,选育健康、生长良好且未感染黄龙病的沙糖橘植株作为母株,在繁殖外延体后,种植于感染黄龙病的疫区内进行抗病试验,并通过田间观察和PCR检测来确定其是否染病,最终筛选出具有黄龙病抗性的沙糖橘植株:建城4号、宋桂B2、宋桂B4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