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大豆磷脂对大豆分离蛋白溶液特性和流体特性的影响,考察了磷脂-大豆分离蛋白复合物表面电荷、粒径、流体类型及溶液粘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磷脂复合量的增加蛋白颗粒表面负电荷增强,颗粒粒径不断增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流变特性分析发现:随磷脂复合量的增加,流体特性指数n开始小于1时所对应的大豆蛋白质量分数逐渐减小,表明磷脂的复合使得蛋白流体类型变化的质量分数拐点降低,且适量磷脂的复合可以降低蛋白溶液粘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坝体填筑质量检测内容和检测方法的不足,利用瞬态瑞雷波法对坝体填筑质量检测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了坝体各测点瑞雷波频散曲线及反演分析结果,给出了坝体填筑材料瑞雷波波速分布及内部缺陷。通过与现场钻孔取样室内土工试验资料的对比分析研究,得出了瑞雷波波速与填筑材料干密度的相关关系,为坝体填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汽车在高原长时间爬坡引起发动机过热问题,对车用散热器传热特性开展研究。根据空气物性参数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基于CFD计算流体传热仿真,采用Fluent-DM创建散热器仿真模型,研究变海拔高度以及迎面风速对车用散热器换热特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大气密度的改变是影响散热器换热性能的主要因素,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和迎面风速减小,空气流体域雷诺数呈现下降趋势,同时空气流体域对流换热系数相应减小,使车用散热器的高原散热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4.
针对输电线路发生故障时测距方法时常用到行波波速作为故障点定位计算参量的情况,考虑到波速对故障测距精度的影响,提出一种在线测量输电线路中行波波速的方法.此方法是利用榆电线路合闸时产生的操作过电压行波来在线测量线路行波波速.从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两方面对此方法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简单,对提高行波波速精度有一定的效果.还运用小波理论检测暂态信号中的行波分量所包含的测速信息.  相似文献   

5.
DMLS微换热器粗糙度对Al2O3/R141b流动沸腾传热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DMLS(直接金属激光烧结)微型换热器换热通道表面粗糙度对纳米流体制冷剂流动沸腾传热的影响,运用化学抛光技术改变不同DMLS微型换热器换热管道表面的粗糙度,制备0.01%低浓度Al2O3/R141b纳米流体制冷剂为实验工质,在不同的热流密度9.4~29.4 k W/m2、质量流率184.3~432.2 kg/(m2·s)下,研究不同DMLS换热管道表面下的粗糙度对Al2O3/R141b流动沸腾传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粗糙度对纳米流体制冷剂在DMLS微型换热器内流动沸腾传热有显著影响,纳米流体制冷剂的换热性能随粗糙度的减小而减弱,粗糙度减小80.4%,换热性能减弱22.5%;相同的工况下,相比于表面粗糙度为8.7μm DMLS微型换热器换热管道,纳米流体制冷剂在粗糙度为5.8、3.2、1.7μm DMLS微型换热器换热管道中的平均换热系数分别减小7.1%、14.1%、22.5%;DMLS微型换热器换热通道表面粗糙度越大,表面凹凸程度越大,单位长度换热通道内,纳米流体制冷剂与通道表面有更多的接触面积,促使单位面积上有更多的纳米制冷剂核气化核心密度,同时核化起点提前、壁面过热程度越低,有利于强化传热效果;实验结果与修正后的LAZAREK传热模型结果相对偏差为9.88%,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有效性及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影响缸内直喷汽油机高压旋流喷嘴喷雾特性的因素,对高压旋流喷射初始阶段运动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确定了影响初始喷雾旋流体运动的无量纲参数。通过试验改变空心旋流体内外压差、初始旋流强度、旋流体油膜厚度,发现喷雾特性呈不同的变化趋势。随着旋流体内外压力差的增大,喷雾锥角明显减小而贯穿度变化不大;旋流强度增加,喷雾贯穿距离明显增加,而喷雾锥角变化不大;增加旋流体初始厚度,可以使喷雾在自由空间中外形尺寸增加。  相似文献   

7.
探究应力波在落叶松活立木中传播的影响因素,有助于研究应力波在人工林活立木中的传播机理。依据固体介质中的应力波传播理论和弹性力学理论,将活立木看作只由心材层和边材层组成的两层结构材料,基于活立木的正交各向异性假定,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对应力波在活立木中的传播进行了模拟计算,并研究了敲击载荷频率、活立木胸径和心材比对应力波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力波波速随着载荷脉冲频率的增大而减小;对于胸径为10 cm的活立木模型,当传播距离达到1. 2 m时,应力波波阵面已经转换为一维平面波,而对于胸径超过30 cm的活立木模型,应力波在0~1. 2 m传播距离内是以三维膨胀波的形式传播;活立木胸径对应力波的传播速度有影响,当胸径小于10 cm时,波速较小且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当胸径从10 cm增加到40 cm时,应力波的波速随着活立木胸径的增加而增加,而当胸径超过40 cm时,波速略微增加后保持相对稳定;应力波在活立木中的波速随着心材比的增大而减小。胸径对应力波在活立木中的传播形式以及波阵面形状有影响,而敲击载荷频率和心材比对应力波在活立木中的传播形式以及波阵面形状没有影响,但三者都会对应力波的传播速度产生影响,数值模拟最佳的敲击载荷频率为2. 5 kHz,应力波在活立木中的传播速度不只取决于边材的力学性能,而是受到心材和边材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分子蒸馏液膜表面流体流动和传质、传热分析,建立了二维分子蒸馏模型的传质和传热方程,并对菜籽油脱臭馏出物中维生素E的分离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蒸馏温度和进料温度的增加,维生素E质量分数增大;随着进料速率增加,维生素E质量分数降低。维生素E达到最高质量分数时的模拟蒸馏温度比试验结果提高了20K,质量分数相差15%,为分子蒸馏分离脱臭馏出物中维生素E的操作参数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吴宏平 《节水灌溉》2007,(8):119-120
目前对防渗墙施工质量的检测主要采用钻孔取样和常规的土工试验方法。该法不仅对防渗墙墙体有或多或少的破损,费力、费时、费用高,而且由于量少成果缺少代表性,因此很难对工程整体质量进行评价。利用瞬态瑞利波法对堤防套井回填粘土防渗墙质量无损检测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了防渗墙各测点瑞利波频散曲线及反演分析结果,给出了防渗墙墙体内部缺陷及施工深度。通过与现场钻孔取样室内土工试验资料的对比分析研究,得出了瑞利波波速与介质干密度的相关关系,为防渗墙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无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水电站压力前池最低水位的确定,涉及到逆落波波速a_2及波高△h_2的计算问题。有关文献只介绍了试算法和图解法,虽然这些方法的计算结果能满足工程需要,但很费时,也不甚方便。本文用代数方法,推导出了矩形明渠引水时,逆落波波速a_2及波高△h_2的计算公式,可直接求解。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阀门开度对变截面管流下游脉动压力特性的影响,提高管路水流的稳定性和输送效率.进行了不同阀门开度对突变截面圆管下游流动的脉动压力特性试验,以清水为流体,并以不同阀门开度和距突扩距离的长短为变量,测试了突扩管流不同位置的脉动压力幅值.研究结果表明:变截面管流下游流体脉动压力过程曲线具有随机平稳特性,使用阀门调节流速会使各点脉动压力周期变长;阀门会使变截面管流下游产生50 Hz左右的脉动压力,流体脉动压力幅值与阀门开度正相关;随着距突扩距离的增加,流体压力脉动强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着阀门开度的增加,脉动压力能量分布频域逐渐变宽,流体流过突扩后的脉动压力恢复长度变长.  相似文献   

12.
秸秆沼气工程中因原料上浮易产生料液分层结壳的现象,从而影响产气效率。文章以稻秸为原料,采用批式试验,研究不同粒度对沼气发酵结壳层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度为5 cm,2 cm和过筛10目时,结壳层密度随沼气发酵时间增加而增加,随粒度的减小而增大;到36 d,35 d和20 d,结壳层进入稳定期,密度不再增加,最终分别为54.84 g·L-1,62.67 g·L-1和99.71 g·L-1。但破壳强度随着粒度减小而减小,发酵60 d,分别为3.14 k Pa,2.10 k Pa和1.24 k Pa。综上所述,在一定粒度范围内,粒度越小越有利于减少破壳能耗。  相似文献   

13.
爆炸焊接冲击载荷下土壤应力测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野外爆炸焊接现场,用压电式传感器测试了粘土和砂土两种地基的应力波波形。分析得出:应力波峰值在粘土和砂土中的衰减系数α分别为19.305和10.670;在同一水平面上压力的分布规律与起爆方式有关,中心起爆中间压力大,两边压力小,而边缘起爆起爆端压力小,尾部压力大,近似线性关系;粘土中应力波波速D与质点速度u的近似关系式为D=124.69+36.725u,砂土中应力波波速D与质点速度u的近似关系式为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多级泵内固液两相流规律,搭建了泵内固液两相流可视化测试系统,对清水工况下及输送不同物性参数颗粒时泵能量性能及颗粒运动规律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泵输送固液两相流时的扬程和效率相较于清水工况均有所降低,并且随着颗粒粒径和密度的增加,降幅逐渐增加;与输送清水相比,泵送球形颗粒时的扬程和效率最大分别低了0.32 m和2.92%.导叶流道内不同物性的球形颗粒均有向导叶工作面运动的趋势,且颗粒轨迹长度和颗粒进入导叶时的位置有关,颗粒进入导叶的位置越靠近导叶背面其运动轨迹越长;颗粒密度和粒径越小,颗粒在流体中的跟随性越好,其运动轨迹越光滑;在导叶进口区域,颗粒主要从导叶背面位置进入导叶流道,并且从该位置进入导叶内的颗粒比例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加逐渐降低,随着颗粒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颗粒与导叶头部碰撞的概率随着粒径的增加逐渐增加,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5.
为降低管路辐射噪声及流体脉动,设计一种用于输液管路的新型消声器,通过试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评估其消脉降噪性能,采用一维模型与三维有限元模拟计算其传递损失,利用水听器测试安装消声器前后管口辐射噪声,并采用Adina流固耦合有限元软件评估其消脉性能.结果表明:一维计算模型与三维有限元模型预测消声器传递损失吻合较好;管口声辐射主要与管路动力装置周期噪声以及流体脉动频率有关,故降低流体脉动亦可降低管口声辐射;消声器针对特性频率具有消声效果,在6 000 Hz 1/3倍频程处,消声器降低声压级35 dB;在消声器内壁增加弹性元件,使流体与弹性壁发生耦合,有利于改善管道内流体的脉动,当流体脉动频率为250 Hz、弹性元件弹性模量为267 MPa时,消声器可降低流体脉动幅值达70%.  相似文献   

16.
在井式渗氮炉中进行周期式抽真空气体渗氮工艺试验,选取不同的渗氮温度、渗氮时间、氨分解率和抽真空频率等工艺参数,检测渗氮后试样渗氮层的硬度和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渗氮层厚度随渗氮温度增加而增加;渗氮层表面硬度和渗氮层厚度随渗氮时间增加而增加;渗氮层表面硬度和渗氮层厚度随氨分解率增加而降低;渗氮层表面硬度和渗氮层厚度随抽真空频率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用Fluent软件对空气加热器在不同过量空气系数下的扩散燃烧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燃烧室内温度、速度、湍流强度和CO分布,并对热流密度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过量空气系数对最高燃烧温度和CO分布影响不大。随着过量空气系数增加,燃烧室内轴向上温度先减小后增加,轴向上总的表面热流密度和辐射密度减小。在同一工况下,燃烧室内径向温度、速度和湍流强度先增加后减小。这为实现加热器的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诊断风力发电机组的故障,在搭建故障诊断神经网络平台时,选择合适的输入层特征参数搭建小波神经网络以达到网络训练时的稳定收敛.通过对风力发电机组故障诊断神经网络系统输入层特征参数的选择研究.发现风力发电机的齿轮箱、转子、叶片为独具代表性的易故障部件.分别对3个典型故障部件的一般故障类型和其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出齿轮箱的频率特性可以用来表征其故障类型,不同的转子故障会对应于不同的轴心轨迹,而叶片的故障诊断则可以运用声发射系统.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了输入层特征参数的确定方法.齿轮箱按照其故障的时-频特性来确定输入层特征参数;转子利用其轴心轨迹能够反映故障类型的这一特性,来确定输入层特征参数;而风机的叶片则是通过“声发射系统”测量叶片表面性能时产生的特性数据作为输入层的特征参数.该方法可为风电机组故障诊断神经网络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得到含刚性沉水植物明渠的水流结构。【方法】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用有机玻璃棒模拟刚性植物,在不同来水流量、植物密度条件下对明渠水流结构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无植物时平均流速沿垂向呈对数分布规律,有植物时则呈现明显的分区分布特性。无植物时紊动强度值沿垂向变化不大,有植物时在植物顶端位置处紊动最剧烈。流量或植物密度越大,植物顶端位置的流速梯度就越大,植物层上方的流速最大值也越大。植物密度越大,植物顶端位置的紊动强度越大,植物密度对水流紊动强度由最大值减小到最小值的区域影响很大。【结论】刚性沉水植物的存在会改变水流结构,增强紊动掺混,增强流体质点交换和能量传递,且上述影响会随着流量或植物密度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20.
赵扬  刘丰禄  李国梁 《福建农机》2022,(3):17-22+30
基于固体介质中的应力波传播理论和弹性力学理论,将活立木看作是由髓心层、心材层和边材层组成的三层结构材料,假定活立木具有正交各向异性,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仿真软件对应力波在活立木中的传播过程进行模拟计算与分析,研究了髓心、心材和边材的比例对应力波在活立木中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髓心、心材和边材比例不同的活立木模型中,应力波的传播形式和传播规律基本相同,在开始阶段都是以倾斜曲面的形式传播,之后,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波阵面的倾斜程度逐渐减小,且这个波阵面逐渐趋向与活立木的长度方向垂直。然而,髓心、心材和边材比例的不同对应力波在活立木中的传播速度有影响,随着活立木模型中心材比例的减少以及边材比例的增大,应力波的传播速度逐渐变大,应力波波速和髓心、心材和边材的比例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应力波在活立木中传播形式和传播规律受髓心、心材和边材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