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蕊  田原 《南方农业》2022,(7):158-161
选取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气象局2011—2020年日照时间、降水量、相对湿度、气温逐月观测数据及大蒜生长所需气候条件等资料,对大蒜种植的气候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兰陵县光照、水分及热量条件非常适宜大蒜的生长发育,但在种植期间时常会遭遇部分灾害性天气,对大蒜种植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提出建立健全气象监测预警与信息发布平台...  相似文献   

2.
河北棉区气候影响效应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棉区位于棉花种植北界,该区南北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棉花产量对气候条件的反映较敏感。本文利用河北省棉区1965-2005年的光、温、水与棉花产量资料,采用积分回归方法,首先确定影响河北省各棉区棉花产量的关键气候因子;其次,分别根据降水、气温、日照时数对棉花产量影响效应系数,把河北棉区各分为3个降水影响区、3个气温影响区和3个日照影响区;最后,采用滑动积分回归方法,分析各棉区3个因子对棉花产量影响效应的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金沙县1986—2015年气象测站资料及2009—2015年32个区域自动站点的温度、降水、海拔高度、经纬度资料,分析金沙茶树种植的温、水等气候条件。结果表明:年温度只有高坪和新化略低,茶树生长期间的温度在最适宜范围内,热量条件优越,对茶叶生长十分有利;茶树生长季中,前期降水量较少,中后期正常到较多,茶树水分的要求是可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金沙茶树种植气候指数变化敏感区域高温热害多,降水量偏多,不宜种植;两维图论聚类方法分析金沙乡镇茶树种植气候特征相似区域分为4类,一类、二类在茶树种植气候条件适宜区内,重点发展茶树种植,三类、四类在茶树种植气候条件指数敏感区域,茶树种植气候条件不太适宜,避免茶树不适宜区盲目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4.
基于1980—2014年吉林东部地区逐日气象数据和玉米种植资料,利用Mann-Kendall突变分析法、气候倾向率、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等方法,揭示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冷害的时空演变规律,同时对影响冷害的气象因子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近35年热量条件有所改善,冷害呈现减少趋势。20世纪80年代,冷害受低温阴雨、早霜等天气影响表现为发生频率高、强度大,20世纪90年代气温升高,冷害发生频率降低,中期降水异常增加,冷害强度增大,21世纪气温大幅提高,冷害少有发生,但不排除区域极端低温的可能;(2)吉林东部地区气候整体变暖且初霜日推迟,降水量南多北少,日照时数东升西降。而冷害发生频率空间分布规律为随着生育期推进冷害高频区逐渐由中部山区向高纬度延伸,即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成为冷害的高发区;(3)玉米在出苗—抽雄期受低温影响较大,冷害年气温受各气象因子的影响大小为降水量>日照时数>初霜日,尤其高海拔山区多阴雨寡照天气,易发生冷害。  相似文献   

5.
以山西吕梁山南部乡宁县为代表,基于乡宁站1972?2015年的气象观测资料、乡宁戎子酒庄有限公司2009?2015年的酿酒葡萄实验观测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乡宁地区酿酒葡萄种植的光、热、水等气候条件,并通过葡萄生长季的温度、降水、日照、光热系数以及成熟期的水热系数等指标,评价乡宁地区酿酒葡萄种植的气候适宜性,揭示吕梁山南部地区发展酿酒葡萄生产的气候优势。结果表明:(1)乡宁地区年无霜期平均为202.8d,≥10℃积温平均为3498.0℃·d,最冷月低温均值?4.4℃,极端最低气温?21.6℃,气候条件十分优越,适宜酿酒葡萄种植。(2)20世纪90年代以前,葡萄生长季积温少,可种植中、早熟酿酒葡萄品种,随着气候变暖,90年代以后,积温大幅增加,满足了种植晚熟酿酒葡萄品种的热量条件。(3)葡萄生长季光、温、水资源及其在关键发育时段的分布特征总体有利于葡萄生长发育和优质品质的形成,但4月中旬葡萄萌芽期霜冻概率为22.7%,存在低温灾害风险,夏季无38℃以上高温天气,7、8月个别年份降水偏多,易出现连阴雨天气,对葡萄糖度造成一定影响。(4)相关分析表明,葡萄糖度与葡萄成熟期光、热因子呈正相关,与水分因子呈负相关,成熟期湿度对葡萄糖度影响极显著。葡萄成熟前一个月(9月)平均气温21.9℃,降水量74.4mm,日照时数6.7h,气温日较差为10.6℃,水热系数为1.5,温度条件优越、日照充足、早晚温差大、降水少,具有优质酿酒葡萄生长的气候环境。种植试验表明,乡宁县葡萄含糖量达到酿造高品质葡萄酒的标准,具有经济栽培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多雨湿润地区,涝渍胁迫与大气温、湿度共同影响作物。研究发现:作物相对产量与涝渍胁迫指标和降渍过程的大气温、湿度指标之间有密切的相关关系,其中,涝对作物的影响是第一位的;作物关键生育期受单过程涝渍胁迫时,涝后10 d内不出现高温,渍对作物的影响居第二位,出现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不低于35℃),则渍的影响小于高温天气的影响;在多个涝渍过程连续发生的条件下,涝后10 d内日最高气温≥35℃的天数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地下水埋深小于80 cm的累积作用时间对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野生食用菌气候生境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省地处低纬,属高原山区。受地理和季风气候的共同影响,境内光热资源丰富、气候立体、干湿分明、雨热同季,为野生食用菌生长提供了优质的气候生境。为揭示云南省野生食用菌气候生境特征及其与全国部分野生食用菌产地间的气候生境差异,选取了云南省125个县及全国部分野生食用菌产地(5—10月)的气温、地温、降水、日照、湿度和海拔高度,进行多因子影响的主成分分析、干燥度计算和单个气象因子分析,最后在arcgis平台上做IDW插值。结果得出:云南省野生食用菌菌丝体向子实体过渡初期光、热量充足,干湿转换明显,子实体收获期长,收获盛期热量和降水适中,且变幅小,昼夜温差大。晴雨交错的野生食用菌气候生境特征惟云南独有,并可大致划分为滇中以北高海拔冷凉气候生境区、滇中及周边中海拔温暖气候大宗菌类生境区和滇南温热气候生境区;其中滇中楚雄州为中心向东西延伸的同纬度、同海拔地带的5月、6月、7—9月的平均气温为20℃、21℃、20℃,降水量为80 mm、150 mm、480 mm,相对湿度为67%、77%、83%,日照时数为220 h、160 h、380 h,与野生食用菌最适宜气温、降水和空气湿度条件一致,是云南省野生食用菌大宗品种丰富区和产量最高区。  相似文献   

8.
气候生态环境对赣南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通过对赣南5地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观测,结合当地实测气象资料分析了气候因子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低海拔地区高温低湿天气易使烟碱含量升高,香气不足,不易大量种植;由于易受春寒影响,宜实施保护性栽培或选择适宜的移栽期。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雅砻江流域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基于MOD13Q1和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1—2018年雅砻江流域生长季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NDVI变化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2001—2018年雅砻江流域NDVI均值为0.66,呈东南向西北逐渐下降趋势,并随海拔的升高呈先增后减趋势;(2)2001—2018年雅砻江流域NDVI整体以0.003/10 a的速率波动上升,NDVI增加面积(63.97%)大于减少面积(36.03%); 2001—2018年雅砻江流域生长季的气温上升趋势显著,降水上升趋势不明显,流域上、中游气候向暖湿方向发展;(3)整体上NDVI受气温影响大于降水,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与降水呈负相关关系; 空间差异明显,上游受气温和降水共同影响,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受降水影响。整体而言,雅砻江流域被的生长受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近18年植被NDVI改善面积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10.
宁夏硒砂瓜产量动态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产量与各生育阶段气象要素的相关分析,研究宁夏中卫环香山地区气候条件对硒砂瓜产量的影响,建立产量动态预报模式。结果表明:降水是影响宁夏硒砂瓜生长的主要因素,播种前及全生育期降水量对产量的增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各气象因子对硒砂瓜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苗期和伸蔓膨瓜期,其中降水、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的影响较显著。一定范围内,降水越多产量越高,平均最高气温越高、空气湿度越小、风速越大,硒砂瓜产量越低。  相似文献   

11.
利用连云港市1971-2008年气象观测资料,结合大樱桃生长发育情况,分析连云港市气候条件与大樱桃生长的利弊关系,重点讨论了影响大樱桃生长的主要气象灾害发生规律及特点。结果表明:连云港市气候条件适宜大樱桃生长,特别是果实成熟期4-6月,温高雨少光足,昼夜温差大,可以保证大樱桃的优良品质。但易遭遇春霜冻、干旱、高温、冰雹等危害。在气候变暖的趋势下,连云港市春霜冻害呈提早结束、总体减轻趋势,但终霜日仍然可能偏晚出现;气候变暖也促使作物生育期普遍提前,大樱桃萌发后抗寒能力下降,一旦遇到偏晚出现的霜冻,危害极重。降雹主要集中在4-8月,且以5-6月最多,此时正值大樱桃开花-果实成熟期,冰雹极易造成减产。此外,连云港3-4月、6月中旬-7月上旬易发生干旱天气,影响大樱桃花芽分化。夏季暴雨也是影响大樱桃生产的气象灾害之一。  相似文献   

12.
茶树原生长在我国西南部亚热带气候区。在系统发育过程中,由于长期在气候温和、雨水充沛、空气湿度大的环境条件下,因而获得了喜温、耐荫的特性。随着茶叶的传布,茶树栽培区域不断扩大,目前世界茶区分布,南至南纬34度以北,北至北纬45度以南;自近海至海拔高度2200米的高山地带,均有分布。但茶树和其他作物一样,生命活动过程要求一定气温、光照、水分和矿质营养等等基本条件,才能满足生长  相似文献   

13.
重庆地区常年7—8月高温天气出现频率较高,水稻穗期易受到高温伏旱影响。于2005—2016年多年实地调查高温伏旱对重庆市长寿区水稻结实及产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7—8月高温和伏旱不利气候是造成大面积水稻结实差的主要原因,高温伏旱严重时引起水稻开花结实不良问题更突出,直接导致结实率下降10%~30%,减产15%以上,结实率和产量极显著低于正常气候年。分析评估不利气候对水稻产量的普遍影响,提出建议措施:1)规范种子管理,严格控制种子质量。2)加强良种示范,良种良法配套推广新品种。3)合理布局品种,适时早播早栽。4)推广水稻旱育壮秧、配方施肥、合理密植、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等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冬小麦气候适宜度量化评价方法,本文基于云模型理论,依据光、温和水界限指标,采用"3En"法则确定云参数,建立日照、气温和降水对小麦生长影响的云模型。运用积分回归法,确定权重系数,采用加权综合法和几何平均法,确定不同生育期和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利用1954—2013年安徽省宿州市各县(区)冬小麦单产和1995—2013年观测地段产量因素等资料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日照适宜度可用左半云,气温和降水适宜度可用梯形云来表达。计算的冬小麦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与宿州市各县(区)冬小麦气候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观测地段的冬小麦气候产量、千粒重、每穗籽粒数和乳熟期株高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8 0(P0.01)、0.756 1(P0.01)、0.670 7(P0.01)和0.464 3(P0.05)。返青—拔节期、抽穗—乳熟期2个时期的气候适宜度与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籽粒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8 9(P0.05)、0.710 7(P0.01)和0.736 1(P0.01)、0.744 2(P0.01),拔节—抽穗期气候适宜度与单位面积穗数的相关系数为0.649 8(P0.01)。1954—2013年宿州市日照与降水适宜度以每10年0.005和0.008的速度降低,气温适宜度以每10年0.028的速率升高。研究结果可作为评价宿州冬小麦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及制定相应策略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根据贵州省六盘水市气候特点及其中西部、南部几个代表城市的气温、湿度、风等观测资料进行舒适指数的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六盘水市气候条件优越,全年均可开展旅游活动,尤以5—10月最佳;利用六盘水市山地气候和森林小气候的优势,可以发展疗养旅游。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对云南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蒙  朱勇  黄玮 《中国农业气象》2010,31(3):442-446
利用1961-2009年云南省117个台站年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分析云南省气候生产潜力(TSPV)的分布及年际变化特征,并模拟了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云南多年平均TSPV值为1439.2g.m-2.a-1,滇西北和滇东北最低,滇西南和滇东南最高;近49a云南全省以及各站的平均TSPV变化的年际变化不显著;云南TSPV利用率较低,实际粮食产量平均只占气候生产潜力的19%。在云南气温明显上升、降水略减少、年际波动大的气候变化趋势背景下,TSPV与降水的相关系数(P0.01)大于气温,说明降水是当地TSPV的主要限制因素;敏感性分析显示,未来如果出现"暖湿型"气候对作物生长最为有利,出现"冷干型"对作物生长最为不利。而趋势分析表明,未来云南易出现"暖干型"气候,这不利于当地的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7.
以民勤国家基准气候站在民勤县苏武镇荒漠地段的人工梭梭林观测资料为基础,与民勤国家基准气候站的气温、降水、大气相对湿度、日照等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梭梭返青大约在候温≥10 ℃后1候时间出现和完成。返青前期降水量以及大气的干湿度状况对梭梭返青基本没有影响,返青前期的日照时间可满足梭梭返青生长所需。  相似文献   

18.
通常以24小时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低于5.0℃的冷空气活动为寒潮。山区因地形复杂,气温除由大范围天气系统支配外,还受海拔、地形等影响,我县各地寒潮出现机会和降温幅度及天气变化也不相同,这对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的发展都有关系。本文根据我县十二个气象站哨的资料作了龙泉山区寒潮活动的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前言早稻是高产粮食作物之一,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多熟制水稻区3-7月种植,它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高低直接与种植区的天气气侯条件密切相关。本文基于青藏高原对亚洲大气环流和我国天气气候有很大影响的认识,通过早稻生育期天气气候条件与青藏高原500毫巴等压面高度(30°-40°N、75°-105°E范围内10个经纬度网格点的月平均高度和sum from i=1 to 10(Hi)的联系,初步探讨了青藏高原500毫巴等压面高度与我国早稻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冬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暖对河北省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根据河北省多年冬小麦产量和冬麦区气候资料,采用改进的气候产量分离方法,分析气候变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河北省冬麦区冬季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每10a上升0.5℃,春季气温也是升高的,但不如冬季升温明显,平均每10a上升0.3℃;冬小麦产量与冬季、春季降水量相关不明显,而与冬季、春季气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河北省冬小麦实际单产呈逐年增加趋势,每10a约增加1125kg/hm^2;而气候产量与冬小麦实际单产变化明显不同,随着气候变暖,气候产量波动性逐年增大,近年气候产量波动幅度达到±300kg/hm^2.从总体看,随着气候变暖,气候产量呈下降趋势,平均每10a减少52.7kg/hm^2。气温造成小麦产量波动幅度一般在±10%之间,但随着小麦实际单产逐年提高,气候变暖对小麦单产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