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虫密度对小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小菜蛾幼虫密度对其种群增长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温度(22±1)℃,RH70%~80%,光周期12L∶12D]对不同幼虫密度[1头.皿1、10头.皿1、20头.皿1、30头.皿1、40头.皿1(直径为9 cm)]饲养的小菜蛾生长发育及繁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虫密度对小菜蛾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蛹重及成虫生殖等有显著影响。幼虫和蛹历期均以10头.皿1处理最短,且随幼虫密度增加而显著延长。幼虫至蛹的存活率以10头.皿1、20头.皿1处理较高,显著高于1头.皿1和40头.皿1处理。蛹重以1头.皿1处理最重,并随幼虫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变轻。不同幼虫密度下羽化的成虫畸形率差异显著,以10头.皿1处理最低,其余随幼虫密度的增加而升高。成虫产卵量以1头.皿1处理最高,随着幼虫密度增加,产卵量逐渐下降。雌、雄蛾寿命分别以40头.皿1、10头.皿1处理最长,密度过高时或过低雌雄蛾寿命显著缩短。生命表分析表明,幼虫密度对小菜蛾种群增长指数影响显著,以10头.皿1处理种群增长指数最高,幼虫密度过高或过低,种群增长指数下降。因此,幼虫密度是影响小菜蛾种群增长的重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非生物碱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雷公藤非生物碱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雷公藤非生物碱对小菜蛾具有较强的拒食、毒杀以及生长发育抑制作用。雷公藤非生物碱对2龄小菜蛾幼虫的选择性与非选择性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34.89mg/L和42.33mg/L;毒杀中浓度(LC50)为49.86mg/L;100mg/L的雷公藤非生物碱对小菜蛾幼虫的生长发育抑制率达90%以上;但雷公藤非生物碱的杀卵作用不显著,以400mg/L雷公藤非生物碱处理小菜蛾卵后,其孵化率和孵化后幼虫存活率仍分别达53.48%和46%。  相似文献   

3.
阿维菌素预处理与短期高温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联合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试虫死亡率、化蛹时间、化蛹率、羽化率等的变化为依据研究了阿维菌素预处理与短期高温对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3龄幼虫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35 ℃、40℃高温持续4h及其以上时,对小菜蛾3龄幼虫具有显著不利影响,表现在试虫死亡率显著提高,化蛹率、羽化率显著降低;与35℃相比,40 ℃二处理后试虫不利作用出现时间提前,化蛹时间显著推迟;0.56 mg·L-1阿维菌素处理后,35℃持续12 h能够显著提高阿维菌素的毒力;0.14 mg·L-1、0.56 mg·L-1阿维菌素均能显著提高试虫耐35℃持续4 h、8 h的能力.40℃持续2 h以上都能显著提高0.14 mg·L-1、0.56 mg·L-1阿维菌素的毒力.0.14 mg·L-1阿维菌素能够显著降低试虫耐40℃持续8 h的能力,而0.56 mg·L-1阿维菌素能够显著削弱试虫耐40℃持续2 h、4 h、8 h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分生孢子在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体表的萌发和侵染过程及玫烟色拟青霉孢子粉、孢子悬浮液和孢子培养液对小菜蛾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小菜蛾幼虫体表嵴状突起结构区附着的孢子较多, 刺状突起结构区附着的孢子较少;刺状突起结构区附着的孢子萌发较早, 多数孢子在接菌后16 h开始萌发, 而嵴状突起结构区附着的孢子多数在20 h开始萌发, 在平缓结构区孢子萌发最迟.在嵴状突起结构区和刺状突起结构区, 多数孢子萌发后产生芽管, 直接以芽管侵入幼虫体壁, 少数形成附着胞侵染寄主.此外玫烟色拟青霉3种不同接菌方法对小菜蛾幼虫的侵染速率和致病力大小明显不同, 其中孢子培养液比孢子悬浮液和孢子粉对小菜蛾幼虫的侵染速率快, 接菌44 h虫体表现出明显的感病症状, 致死中时为3.18 d;孢子悬浮液和孢子粉处理的小菜蛾幼虫, 60 h虫体出现感病症状, 致死中时分别为4.20 d和4.34 d;而且致病力大小也存在明显差异, 接孢子粉的处理明显高于孢子悬浮液和孢子培养液, 小菜蛾幼虫6 d的死亡率达76.2%, 而其他两种处理小菜蛾幼虫6 d的死亡率仅为59.8%和58.5%.本研究结果表明, 小菜蛾幼虫的体表结构影响玫烟色拟青霉孢子在寄主体表的附着、萌发和侵入, 玫烟色拟青霉孢子粉对小菜蛾幼虫的致病力最强, 明显高于孢子悬浮液和孢子培养液.  相似文献   

5.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分生孢子在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体表的萌发和侵染过程及玫烟色拟青霉孢子粉、孢子悬浮液和孢子培养液对小菜蛾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小菜蛾幼虫体表嵴状突起结构区附着的孢子较多, 刺状突起结构区附着的孢子较少;刺状突起结构区附着的孢子萌发较早, 多数孢子在接菌后16 h开始萌发, 而嵴状突起结构区附着的孢子多数在20 h开始萌发, 在平缓结构区孢子萌发最迟。在嵴状突起结构区和刺状突起结构区, 多数孢子萌发后产生芽管, 直接以芽管侵入幼虫体壁, 少数形成附着胞侵染寄主。此外玫烟色拟青霉3种不同接菌方法对小菜蛾幼虫的侵染速率和致病力大小明显不同, 其中孢子培养液比孢子悬浮液和孢子粉对小菜蛾幼虫的侵染速率快, 接菌44 h虫体表现出明显的感病症状, 致死中时为3.18 d;孢子悬浮液和孢子粉处理的小菜蛾幼虫, 60 h虫体出现感病症状, 致死中时分别为4.20 d和4.34 d;而且致病力大小也存在明显差异, 接孢子粉的处理明显高于孢子悬浮液和孢子培养液, 小菜蛾幼虫6 d的死亡率达76.2%, 而其他两种处理小菜蛾幼虫6 d的死亡率仅为59.8%和58.5%。本研究结果表明, 小菜蛾幼虫的体表结构影响玫烟色拟青霉孢子在寄主体表的附着、萌发和侵入, 玫烟色拟青霉孢子粉对小菜蛾幼虫的致病力最强, 明显高于孢子悬浮液和孢子培养液。  相似文献   

6.
7.
苦瓜ISSR扩增条件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宣朴  邓婧  陈新  尹春蓉  陈放 《核农学报》2006,20(3):215-217,168
本文对ISSR-PCR扩增苦瓜基因组DNA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筛选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25μl的反应体系中采用20~30ng的模板DNA、1μmol/L ISSR引物1、U Tag DNA聚合酶,以及48℃~52℃的复性温度为苦瓜ISSR-PCR扩增条件的最佳选择。苦瓜ISSR-PCR扩增条件的优化为进行苦瓜种群间遗传分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短期高温预处理与氟虫腈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3龄幼虫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 短期高温对氟虫腈毒力的影响随高温水平及持续时间不同而不同。30 ℃预处理2 h或4 h对试虫有一定保护作用, 能够降低其后的氟虫腈毒力, 但8 h对试虫保护作用较弱且不稳定;35 ℃预处理2 h或4 h, 对试虫保护作用较强, 能够降低氟虫腈毒力, 但持续时间为8 h, 则会提高氟虫腈的毒力;40 ℃预处理2 h, 对试虫保护作用较弱且不稳定, 持续4 h便只表现为不利作用。协同毒力指数可应用于Hormesis效应评价。 研究了短期高温预处理与氟虫腈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3龄幼虫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 短期高温对氟虫腈毒力的影响随高温水平及持续时间不同而不同。30 ℃预处理2 h或4 h对试虫有一定保护作用, 能够降低其后的氟虫腈毒力, 但8 h对试虫保护作用较弱且不稳定;35 ℃预处理2 h或4 h, 对试虫保护作用较强, 能够降低氟虫腈毒力, 但持续时间为8 h, 则会提高氟虫腈的毒力;40 ℃预处理2 h, 对试虫保护作用较弱且不稳定, 持续4 h便只表现为不利作用。协同毒力指数可应用于Hormesis效应评价。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蜡蚧轮枝菌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斜纹夜蛾幼虫死亡率随蜡蚧轮枝菌孢子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在孢子浓度为3.4×108个/m L,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最高累计死亡率为87.48%,3龄幼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最高为82.64%。2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为3.046×105个/m L,3龄幼虫致死中浓度为3.089×105个/m L;2龄幼虫的致死中时间是3.41 d,3龄幼虫的致死中时间是4.75 d。实验表明蜡蚧轮枝菌在对斜纹夜蛾的生物防治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断奶日龄对梵净山特种野猪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本试验将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梵净山特种野猪仔猪90头,随机分成3组,分别在14日龄、21日龄、28日龄断奶,单独饲养,比较60日龄体重、饲料转化率、断奶后腹泻率和育成率。结果表明,不同断奶日龄组60日龄体重、饲料转化率、育成率统计学差异显著,断奶日龄越早断奶后腹泻越严重。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短期高温预处理与氟虫腈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3龄幼虫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 短期高温对氟虫腈毒力的影响随高温水平及持续时间不同而不同.30 ℃预处理2 h或4 h对试虫有一定保护作用, 能够降低其后的氟虫腈毒力, 但8 h对试虫保护作用较弱且不稳定;35 ℃预处理2 h或4 h, 对试虫保护作用较强, 能够降低氟虫腈毒力, 但持续时间为8 h, 则会提高氟虫腈的毒力;40 ℃预处理2 h, 对试虫保护作用较弱且不稳定, 持续4 h便只表现为不利作用.协同毒力指数可应用于Hormesis效应评价.  相似文献   

12.
室内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4 因素多水平试验, 研究了温度、城市污泥和麦麸配比、饲养密度、幼虫体重对黄粉虫幼虫生长速度、死亡率以及幼虫重金属含量变化的影响, 探讨黄粉虫幼虫在城市污泥中的生长状况和对城市污泥重金属的积累作用。结果表明: 随着温度的升高, 幼虫生长率和死亡率都呈上升趋势, 饲养密度、污泥和麦麸配比对黄粉虫幼虫生长率、死亡率无显著影响; 15 ℃、密度为0.2 g·cm-2、污泥/麸皮为1∶2、幼虫体重为85.4±5.9 mg 时, 幼虫对Cu、Se、Hg 的积累作用较显著; 15 ℃、密度为0.4 g·cm-2、污泥/麸皮为1∶0、幼虫体重为85.4±5.9 mg 时, 黄粉虫幼虫对Cd 的积累能力显著; 20 ℃、密度为0.4 g·cm-2、污泥/麸皮为1∶0、幼虫体重为34.9±4.9 mg 时, Zn 的积累系数较大; 黄粉虫幼虫对Cu、Cd、Se、Hg 和Zn 等重金属元素有很强的积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引自意大利的3种番茄抗性砧木对温室土壤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控制作用以及对土壤自由生活线虫的影响。供试温室土壤共鉴定12科26属自由生活线虫,分属食细菌性线虫、食真菌性线虫、植食性线虫和杂食性线虫4种营养种群。试验结果表明,3种抗性砧木均显著地降低了嫁接苗植株根际土壤中根结线虫工龄幼虫(J2)的密度,从而控制了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不种植番茄的空白对照相比,种植番茄促进了根际自由生活线虫的繁殖,但抗性砧木根际自由生活线虫的密度小于感病对照“FA189”。所有处理根际自由生活线虫优势种群为食细菌性线虫。  相似文献   

14.
杠柳根皮粗提液对菜青虫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研究杠柳根皮粗提液对菜青虫生物活性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杠柳根皮乙醇提取液对菜青虫的生物活性影响高于杠柳根皮氯仿提取液和石油醚提取液,杠柳根皮乙醇提取液对菜青虫幼虫有较强的拒食作用和生长抑制作用,胃毒作用一般。用100倍液杠柳根皮乙醇提取液浸叶饲喂3龄、4龄、5龄菜青虫幼虫后24h其拒食率分别为94.9%、87.8%和92.7%,拒食后幼虫的化蛹率和蛹重均比对照显著降低。100倍液杠柳根皮乙醇提取液浸叶饲喂4龄菜青虫幼虫后24h和72h其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6.6%和82.5%。杠柳根皮乙醇提取液对菜青虫成虫产卵具有明显忌避作用,用50~100倍液杠柳根皮乙醇提取液喷雾处理油菜苗后2~4d其产卵忌避率达89.5%以上。  相似文献   

15.
稻鸭共作系统中稻纵卷叶螟种群控制的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系统动力学方法在害虫种群的优化管理和预测等研究中的应用,以稻纵卷叶螟第二代种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稻鸭共作系统中捕食性天敌蜘蛛及鸭对稻纵卷叶螟生长发育的影响,构建了相应的系统动力学框架模型,并利用STELLA软件对稻纵卷叶螟种群的数量动态进行了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当第二代稻纵卷叶螟初始的百穴卵量为100粒,稻田蜘蛛密度为每百穴12.623头,如果同时考虑鸭对3龄幼虫期稻纵卷叶螟卷苞60%的捕食率,稻纵卷叶螟成虫的密度可降至每百穴9.129头,鸭的捕食可使稻纵卷叶螟第三代卵期末的百穴卵量减少约6.7%  相似文献   

16.
玉米铁甲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铁甲虫自然种群指数较高 ,I值为 30 .97。其全世代的平均种群累计死亡率为 64.0 7%。各虫态的自然死亡率差异极显著。越夏越冬成虫和 1~ 2龄幼虫的死亡率较高 ,分别为 38.1 %和 2 1 .7%。低龄幼虫的死亡原因主要为高温引起的自然死亡和天敌的捕食 ,而成虫则主要为白僵菌感染致死。玉米铁甲虫不同时期产下的卵 ,其幼虫自然存活率有较大差异 ,在产卵盛期和高峰期产下的卵 ,1~ 2龄幼虫存活率较高 ,而产卵盛末期产下的卵 ,则存活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Bt汰选棉铃虫对转基因棉花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Bt粉剂、转Bt基因棉叶汰选获得的低抗棉铃虫种群,在室内测定其对转Bt基因棉叶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两次选种群对转基因棉叶的反应有相同趋势。虽然两汰选种群在转基因棉叶上幼虫存活率比同源敏感种群提高,但存活幼虫体重、蛹重比取食常规棉叶的明显减轻,幼虫历期明显延长。比较抗、感种群在转基因棉花不同生长季节的生长,抗性种群化蛹率的提高,主要在转基因棉花生长后期,而在转基因棉花生长前期(6月下旬)开始取食的抗性初孵幼虫与敏感种群一样,仍不能化蛹,结果表明,室内用转Bt基因棉叶、Bt粉剂汰选的两低抗水平种群,在转基因棉花上适应性明显提高,但存活幼虫生长发育不正常。  相似文献   

18.
辐照对光肩星天牛幼虫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用高能X射线辐照处理34、5、龄光肩星天牛幼虫,结果表明:辐照引起幼虫的生活期延长,发育迟缓;辐照抗性随虫龄的增加而增强,5龄幼虫最耐辐照,阻止其化蛹的剂量为55~60 Gy。γ射线辐照杨树木段中光肩星天牛幼虫的结果也表明,60Gy能够100%阻止老熟幼虫化蛹。因此,可以推荐60 Gy作为光肩星天牛幼虫检疫辐照处理的有效剂量,用于原木和木质包装的检疫除害处理。  相似文献   

19.
改良型植物营养剂是在原植物营养剂的基础上通过添加蜂胶及酶抑制剂(脲∶乳酸=4∶3)配制而成。通过田间试验及仪器分析方法,分析改良型植物营养剂对苦瓜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改良型植物营养剂处理的苦瓜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明显增加,较对照和植物营养剂分别增长了25.0%、15.1%,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将60Co-γ辐照引入苦瓜的鲜切加工过程,研究不同辐照剂量对苦瓜杀菌效果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剂量0.52kGy以上的辐照处理对鲜切苦瓜细菌、大肠菌群、肠炎沙门氏菌(D10=0.33),英诺克李斯特菌(D10=0.29)杀灭效果显著;1.86kGy以下的辐照对鲜切苦瓜色度、硬度的影响在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0.52~1.86kGy辐照处理对苦瓜的色泽、气味、质地和滋味、组织状态等方面可接受性没有显著影响。因此,0.52~1.86kGy辐照剂量可以有效控制鲜切苦瓜中的微生物而不影响其感官品质,能满足糖尿病人的食用要求,货架期可达6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