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UV-B辐射胁迫对水稻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结果表明,增强的紫外线-B(UV-B,280-320nm)辐射会导致水稻植株矮化4.71%-16.59%、叶面积变小、干物质生产量减少11.79%-60.57%。究其原因主要是叶片光合作用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降低和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参数的改变,光合系统Ⅱ受到破坏,光合作用能力下降、生长发育受阻。  相似文献   

2.
植物病原细菌毒素是重要的植物病原毒素,其化学类别,包括胞外多糖、有机酸、肽、糖肽等。不少植物病原菌引起病害与病原菌产生的植物毒素有关,致病毒素是诱发植物病害的一类重要化合物,其主要伤害效果是:作用于质膜,所以原生质体肿胀,电解质渗漏;抑制光合作用的ATP磷酸化的合成,从而引起能量匮乏,导致体内合成的破坏,影响叶绿素的合成;结合原生质膜蛋白,从而导致宿主感染。由此,主要综述了两大类细菌毒素在病原物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寿研101"黄瓜品种为试验材料,探讨了不同程度的低温、弱光逆境对黄瓜幼苗期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降低、光照减弱都会影响到黄瓜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变弱,减少了有机物的合成,进而影响植株的生长及结果。  相似文献   

4.
魏彦林  施勇烽  吴建利 《核农学报》2011,25(6):1169-1178
水稻叶色突变是一种肉眼明显可见的性状变异,变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突变导致叶绿体缺失、结构异常、叶绿素含量和比例发生改变。叶色变异主要由核基因控制,也可由叶绿体基因或核质互作控制。叶色变异对研究光合作用机制、叶色调控机理、叶片发育调控以及稻作生产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水稻核基因控制的叶色突变的类型及来源、遗...  相似文献   

5.
外源磷对西瓜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几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砂培试验研究西瓜在低磷、 磷适量和磷过量情况下不同生长时期几个重要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以便为磷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营养生长期过多的磷素的供应,反映叶绿素含量的SPAD值降低,进而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 缺磷症状在苗期开始表现。西瓜开花期磷缺乏,叶片中核酸含量下降,说明此时如果磷的供应不充足,将会减少植物体内核酸的合成,从而影响和抑制作物的生长发育,导致生育期延长和植株瘦弱; 过量磷会降低茎杆的纤维素含量,使抗逆性减弱; 不同生育期,外源磷对果胶含量的影响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6.
为了阐明岩藻黄素生物合成与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同浓度光合作用抑制剂二氯苯基二甲脲(DCMU)对三角褐指藻细胞密度、岩藻黄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特征和相关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DCMU均抑制细胞生长,使三角褐指藻内岩藻黄素含量降低,叶绿素含量增加;当DCMU浓度为1 mg·L-1时,三角褐指藻内岩藻黄素含量最少,较CK减少了26.98%,而叶绿素含量最高(3.16 mg·g-1)。随着DCMU浓度的增加,电子传递的抑制作用增强,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Y(Ⅱ)]、 rETR、相对电子传递速率(NPQ)、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快速光曲线初始斜率(α)均明显降低,DCMU为1 mg·L-1时出现电子完全阻断的现象。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岩藻黄素合成通路关键基因pdslcyb的表达水平与岩藻黄素含量变化趋势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岩藻黄素含量与Y(Ⅱ)、qP和α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三角褐指藻岩藻黄素的生物合成不仅与岩藻黄素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有关,还与光合作用有关。本研究为进一步探明三角褐指藻岩藻黄素合成的生理生化和分子机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干旱对冬小麦光能利用与耗散机制的影响,研究了花后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光合作用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保护酶与光合作用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增加了旗叶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提高了叶片的渗透调节和抗氧化能力.中度水分胁迫下旗叶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与充分供水处理的相近,而重度胁迫处理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则降低较为明显.适度的水分胁迫可诱导叶片保护酶活性升高,从而减轻干旱伤害.适度的水分胁迫可增强PSⅡ反应中心的电子捕获效率,增强光呼吸作用,较好的保护光合机构.水分胁迫促进了冬小麦灌浆前期的蔗糖合成能力,但同时也导致灌浆中后期旗叶衰老的加剧,使得叶片的蔗糖合成能力急剧下降.水分胁迫降低了旗叶的RuBP羧化酶活性,除非受旱严重,否则RuBP羧化酶活性的降低不会限制叶片的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氮(NO)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胁迫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为探讨NO对白菜经增强UV-B辐射后的修复作用,以中白60白菜为材料,外源喷施NO、模拟增强UV-B辐射及两者复合进行处理,研究白菜幼苗生长发育、叶绿素荧光特性、Rubisco活化酶(RCA)含量、活性及其编码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增强UV-B辐射后白菜幼苗生长受到抑制,表现为幼苗生物量、叶片数、叶长都大幅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合作用强度降低,叶绿素荧光特性均减弱,RCA含量、活性及其编码基因表达量均下降。而NO+增强UV-B复合处理后,受到抑制的白菜幼苗生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生物量、叶片数、叶长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多,光合作用强度、叶绿素荧光特性、RCA含量、活性及其编码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上升。综上,NO可以增加叶绿素含量、植株生物量,减少胁迫造成的损害,提高幼苗光合作用强度,促进增强UV-B胁迫下白菜幼苗的生长,从而防止由于增强UV-B导致白菜产量减少所引起的农业问题。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一氧化氮气体分子在植物抗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叶萌  赵敏  万雪琴  张泽锦  刘轩 《核农学报》2008,22(3):348-353
应用植物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技术,测定了5年生黄柏主干环状全剥皮及新皮再生对叶片光合效率、蒸腾速率以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结果表明,剥皮后7-29d,其光合效率、叶绿素荧光最大量子效率ΦPO、实际量子效率ΦP’和光化学猝灭qp均显著低于对照(未剥皮树),35d后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蒸腾速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说明剥皮导致的光合下降不是由气孔因素引起,也不是光系统结构的破坏,而是因剥皮阻断了光合碳同化物向下运输,从而发生光合产物积累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反馈抑制。一旦韧皮部向下运输的功能恢复,反馈抑制随即解除,光合作用迅速恢复至常态。  相似文献   

10.
镁原卟啉Ⅸ甲基转移酶(Chl M)是叶绿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限速酶之一,在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研究Chl M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水稻突变体chlm及其野生型为材料,对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叶绿体超微结构、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光合系统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chlm叶片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显著下降,基粒类囊体发育异常,叶绿素荧光强度降低,单位面积上PSⅡ的光能吸收、光能捕获、电子传递、热耗散等光合能量流减少,PSⅡ反应中心的数量和性能降低,以单位面积为基础的PSⅡ性能指数随之下降;但突变体chlm中PSⅡ相关的放氧复合体、电子传递链等有效光合机构未受到明显损伤,能量流的各量子产额也未受到明显影响,IP相最大幅度和基于吸收光能的PSⅡ性能指数均有所提升。此外,突变体chlm中PSⅡ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并无异常。综上,突变体chlm叶片中光合作用的能量流降低了,但其光系统Ⅱ机构仍能较高效地将所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本研究结果为突变体chlm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高海拔生境下怀玉山高山马铃薯的适应机制,本研究以怀玉山高山马铃薯(麻籽洋芋)和怀玉山本土农家薯的采后块茎为试验材料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怀玉山高山马铃薯上调的差异基因956个,下调的差异基因2 262个,总数为3 218个;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和怀玉山本土农家薯与叶绿素结合、光系统Ⅰ、光合作用和光捕获、光系统Ⅱ、血红素结合、氧化还原酶活性等光合系统相关的GO term富集显著;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和怀玉山本土农家薯与光合作用-天线蛋白、丙烷合成、光合作用、苯丙氨酸代谢等Pathway也富集显著,说明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和怀玉山本土农家薯在怀玉山高海拔生境下主要是涉及到光合作用基因的差异表达。本研究结果为怀玉山高山马铃薯适应高海拔生境相关基因的挖掘与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Cs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机理,本文采用不同浓度的CsCl(0、1、5、10、20 mmol·L-1)和石英砂培处理菠菜幼苗15 d,分析测定了Cs在菠菜中的积累分布以及Cs对菠菜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类囊体膜电子传递速率、类囊体膜吸收光谱和77k低温荧光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Cs处理显著降低菠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着Cs处理浓度的增加,尤其在处理浓度大于10 mmol·L-1时,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以及蒸腾速率(Tr)显著下降;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表明,Cs处理浓度大于10 mmol· L-1时,光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遭到破坏;类囊体膜电子传递活性分析表明高浓度Cs处理抑制PSⅡ放氧侧的电子传递活性;类囊体膜室温吸收光谱和77K低温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高浓度Cs会破坏类囊体膜的结构,导致叶绿素的结合状态受损,从而使类囊体膜光能的吸收、传递和分配受到抑制,并且会导致类囊体膜上PSⅡ和PSⅠ的色素蛋白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本研究可为Cs污染的植物修复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沉水植物伊乐藻(Elodea nuttalii(Plant.)ST.John.)为研究对象,室内利用原位湖水进行培养,通过测定伊乐藻的生物量、叶绿素质量分数、光合作用速率等指标,研究了附着生物量的增加对沉水植物伊乐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附着生物处理量的增加,伊乐藻的生物量、叶绿素质量分数以及光合作用速率随之下降,50d后,各处理的生物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减少了约5%-15%,叶绿素质量分数以及光合作用速率下降了20%-43%、10%-36%。同时也分析了丝状藻对沉水植物伊乐藻的遮阴作用,初步推测附着生物对沉水植物伊乐藻的影响可能是由于附着生物的遮荫作用。研究的结果为揭示富营养化湖泊沉水植被衰退的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镁原卟啉Ⅸ甲基转移酶(ChlM)是叶绿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对光合自养生物中叶绿素合成、叶绿体的正常发育以及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ChlM不仅影响着光系统Ⅰ(PSⅠ)和光系统Ⅱ(PSⅡ)的形成以及脱落酸(ABA)的信号转导,还可以通过调控镁螯合酶H亚基基因(ChlH)表达而影响镁螯合酶活性。ChlM的产物可能参与叶绿体到细胞核的反向信号转导,同时,ChlM受到光照、叶绿体内氧化还原状态和叶片中叶酸含量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综述镁原卟啉Ⅸ甲基转移酶的结构特点、作用机制、酶活性调控及其参与的代谢调节,并展望镁原卟啉Ⅸ甲基转移酶的研究前景,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提高植物光合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锰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锰能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早期生长,加速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提高结实率[1].同时锰还是叶绿体和许多酶的构成成分,直接参与叶绿素的合成和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光解.缺锰的玉米苗期从叶尖到基部沿叶脉间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绿色条纹,影响玉米的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6.
紧实是温室土壤的疲劳症状之一,它对作物的生长、产量及养分吸收均有影响。本试验以容重为指标,用盆栽试验模拟温室土壤的物理疲劳症,研究了土壤紧实胁迫对黄瓜叶片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探讨温室土壤物理疲劳对黄瓜叶片光合作用产生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土壤紧实胁迫条件下黄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及蒸腾速率(Tr)下降,而胞间CO2浓度(Ci)却增大,最终导致叶片干物质的累积量减少,第一雌花节位降低,果实发育提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合活性(Fv)、光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的电子传递活性(Fm/Fo)、光能的最大转化效率(Fv/Fm)及PSⅡ的潜在活性(Fv/Fo)降低以及PSⅡ的光能利用率下降是紧实胁迫条件下黄瓜叶片光合作用减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锌对桔梗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喷施不同浓度的锌对桔梗生长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一定浓度的锌可以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桔梗根部生长,提高桔梗根中总皂苷和总多糖的含量。其中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光合作用,桔梗根粗、根重和根中总皂苷含量随着锌浓度的升高,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株高和根中多糖含量随着锌浓度的变化没有规律。喷施锌对叶绿素b的含量和根长影响不显著。本试验中600 mg/L是喷施锌的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气溶胶的太阳辐射减弱效应对农作物叶片生理特性及同化物累积的影响,以扬麦13为供试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系统研究了不同辐射减弱处理(100%、60%、40%、20%、15%)对冬小麦叶片光合作用、膜脂过氧化水平和同化物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太阳辐射减弱至自然光的60%-15%时,冬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减少15.8%-70.1%,光合色素的含量(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显著提高,其中叶绿素b含量的增加最明显。太阳辐射减弱会抑制冬小麦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减少细胞膜透性,且辐射减弱的程度越高,影响越大。当太阳辐射为自然光的60%-15%时,冬小麦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降低了32.22%-76.45%,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19.02%-48.12%,但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比对照增加了47.46%-177.87%。上述结果表明,太阳辐射减弱后会减弱冬小麦光合作用,增加光合色素含量,抑制膜脂过氧化程度,从而导致作物体内同化物的累积受阻,糖类及蛋白质的含量显著降低,必然会影响作物的产量及品质形成。  相似文献   

19.
通过比较蓝色叶翠云草、红色叶翠云草和绿色叶小翠云三者叶绿素合成途径中11种产物的含量变化,分析翠云草叶绿素代谢途径及其关键酶,为深入研究翠云草叶色变化内在机制奠定基础。结果显示,"原卟IX→镁原卟啉IX""原叶绿酸酯→叶绿酸酯a"这两个环节是翠云草叶绿素代谢途径的关键环节,镁离子螯合酶(CHLH)、光依赖的原叶绿酸酯氧化还原酶(LPOR)是相应的两个关键酶。基于对翠云草叶绿素代谢途径的分析,推测翠云草中叶绿素a转化为叶绿素b的效率大于其反向转化的效率,导致叶绿素a/b值小于2,以适应翠云草生长的荫蔽环境,满足其叶绿素需求。  相似文献   

20.
氯胁迫对大白菜幼苗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土培实验,研究了氯胁迫(0,0.1,0.15,0.2 mol.L-1)对大白菜幼苗生长以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氯处理(0.1 mol.L-1)对大白菜幼苗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没有明显影响。高氯(0.2 mol.L-1)胁迫处理,显著降低了白菜幼苗鲜重、干物质重、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叶绿素总量(Chla Chlb),提高了胞间CO2(Ci)浓度,说明非气孔限制可能是促进Pn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