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陈艳琴 《河北农机》2024,(5):142-144
玉米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确保粮食稳定供应,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问题的发生成为制约玉米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它不仅直接威胁玉米的产量,会降低玉米作物的品质,也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科学的玉米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于提高玉米产量,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至关重要。本文首先探讨了玉米种植中的关键技术,而后根据玉米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提出相应的科学防治技术措施。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为玉米高产种植提供可行的技术指导,更好地应对玉米种植中的病虫害问题,达到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我国比较重要经济和农业作物,在种植过程中使用传统的种植技术容易受到病虫害的的侵袭,大大降低了玉米的产量,影响人们对玉米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出现了植保技术,也是一种新型的种植技术,对病虫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能够实现玉米产量的提升。文章主要阐述了玉米植保技术机械化的应用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徐洪君 《河北农机》2024,(5):118-120
我国自古以来便是农业大国,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经济作物在我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对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以及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环境、土壤以及人为因素影响,玉米生长期往往会出现病虫害现象,影响了玉米产量和质量,若不加以治理势必会给农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国农业领域研究人员针对玉米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提出了玉米高效种植技术,并针对玉米病虫害类型提出了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农业等防治方法,在减轻病虫害影响的基础上降低了传统防治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符合我国绿色发展理念。基于此,本文详细阐述玉米高效种植技术,并深入探讨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因素,从多个角度提出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旨在实现玉米高效种植目标。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优质玉米品质和产量,需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高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文章主要采取了分析法和比较法,对如何提高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进行了研究,制定了高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措施,包括玉米大斑病、黑粉病、纹枯病、玉米螟、玉米黏虫和蚜虫等病虫害,以期为玉米种植的产量和质量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随着玉米价格的上涨,农民种植玉米的热情高涨。玉米的质量和产量关系着玉米种植户的收入,玉米病虫害直接影响着玉米的收成。对山西省运城市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晋中地区玉米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山西省玉米产量的高低,而晋中农户普遍缺乏基本病虫害防治知识和玉米生态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在防治病虫害中存在错误判断病害、滥用农药等诸多问题,为此必须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扶持,完善农村科技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玉米产量和确保玉米优质,提出玉米病虫害防治策略,详细介绍玉米螟、大斑病、小斑病3种玉米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及其要点,通过协调使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防治措施,将重大病虫危害控制在经济水平以下。  相似文献   

8.
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玉米产量和确保玉米优质,提出玉米病虫害防治策略,详细介绍玉米螟、大斑病、小斑病3种玉米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及其要点,通过协调使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防治措施,将重大病虫危害控制在经济水平以下。  相似文献   

9.
王成英 《河北农机》2024,(5):109-111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绿色防控技术以其环保、高效、安全的特点成为现代农业病虫害管理的重要趋势。本研究聚焦于绿色防控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实际应用,旨在为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对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艺防治以及植物免疫诱导等技术的深入分析和田间试验,本文评估了各类措施的效果与适用性。研究表明,引入天敌昆虫和施用微生物制剂能够有效减少害虫种群数量;物理防治如光诱捕和机械阻隔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合理的耕作和栽培管理能提高作物的抗病性;而植物免疫诱导剂触发了玉米自身的防御机制,增强了其对病害的抵抗力。综合应用这些技术,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能提升玉米产量和品质,实现病虫害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张平 《河北农机》2023,(21):130-132
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具有独特的优势。玉米是一种高产粮食作物,对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除了是人类食物的来源,也是饲料和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提升玉米种植技术,保证玉米产量与质量至关重要。为了实现玉米增产提质,需要根据当前玉米栽培技术,加强水肥管理,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本文主要基于山东省玉米种植情况,分析平衡施肥技术在玉米栽培中的作用,探讨平衡施肥的具体方法。同时从玉米常见病害和虫害出发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为构建高效可靠的玉米病虫害防治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我国玉米种植的产量与质量,推动农业种植效益的稳定提高,对玉米种植减肥增效技术进行分析。阐述当前我国玉米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玉米选种、玉米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不足,提出玉米种植减肥增效技术的应用策略,通过优化施肥管理、应用秸秆还田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措施,确保我国各地区玉米种植经济效益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玉米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农作物,对我国食品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玉米的产量和种植技术有必要的联系。文章针对玉米种植技术的创新和培育进行分析,并对种植玉米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病虫害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希望有效提升我国玉米种植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其产量与我国粮食产量息息相关,多年来我国致力于栽培技术的研究以提高玉米产量。基于此,简要介绍了当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现状,从以下四个方面围绕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创新分析,分别是高抗病害种子培育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合理密植和间作技术以及水肥管理技术,以期对提高玉米产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为稳定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从深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详细介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环节及技术要点,为玉米生产作业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我国的重要农作物之一,种植区域十分广泛,面积规模较大。为了有效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不断提高玉米的产量及质量是当前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简要叙述玉米在新时期的栽植技术及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梁爽  鲁清涛 《河北农机》2023,(17):112-114
为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种植模式,其主要特点就是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时,将传统种植模式下的大豆、玉米进行合理搭配,实现大豆、玉米两种作物的复合种植,并通过带状复合种植,增加作物产量。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受到病虫害与杂草等因素的影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产量有所下降。因此,针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出现的病虫害以及杂草问题,应该加强对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研究与推广。本文从大豆玉米选种、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疫等方面进行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采用农业防治与物理防治进行防治,加大对病虫害的监测力度,加强预报工作,以期提高作物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和畜牧业发展大省,近年来新疆青贮玉米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生产中仍存在栽培技术不合理、大水大肥和病虫害防治不到位等现象,目前采用滴灌后青贮玉米施肥技术的运用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因此,文章着重讨论新疆河谷地区青贮玉米施肥技术,以期为新疆发展青贮玉米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但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病虫害问题。基于此,针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的病虫害问题,探讨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分析了农技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有效方法,同时提出了建设种植示范基地、组建专业防控队伍和构建监测预警机制等策略,希望加强对农民的新技术培训和指导,促进生态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黑龙江地区玉米栽培和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说明了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关系,从耕整地、播种期、种植模式、施肥、病虫害防治以及收获等方面分析了栽培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并对黑龙江省玉米种植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李洁 《河北农机》2023,(4):151-153
玉米是世界三大作物粮食之一,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是玉米种植生产的第二大国,并且已从传统的人工种植逐渐向机械化农业种植转变。但是,由于土地资源等问题愈发严重,导致部分地区的玉米种植产量有所波动。面对这种情况,有必要从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因素进行分析,如环境因素、栽培管理技术等因素。尤其是从玉米栽培管理技术,是人为提升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本文对从季节、种植密度、品种、播种、除草、防治病虫害等七个方面进行探究,以期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