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生成性实训基地建设是深化校地合作的重要举措,也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经过长期的调研与研究,得出了深化校地协同创新可以为创新育人提供新模式,可以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也可以实现生-校-企三元有机结合,创造新的价值,此外深化校地协同需要采用协同育人模式,共同搭建信息化交流平台,共享支撑平台等,营造良好的校地协同关系,为今后校地协同融合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深化校地协同,统筹推进产教融合,是近些年来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化校地协同的重要举措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尤为重要。创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是近年来深化校地协同不可避免的趋势之一,要做校地协同深化合作,需要前期做好行业调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普及信息化元素。此外本文还研究了具体实施路径,如校地转变理念,共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学习本文可以为今后校地协同背景下创建多元化生产性实训基地路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高职产教有效结合是关系到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大事。高职院校采取"以产养教以教促产"的"校中厂"教育模式,具有优势条件和可操作性。据此不断提高人才的专业素养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增强毕业生在职场中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4.
王新海  马瑾 《南方农机》2024,(5):191-194
大学生劳动教育是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于高职助力乡村振兴和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现实需求,重点探索乡村振兴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通过构建融合发展平台,对师生的精神品质加以培养,从而提高育人实效性,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乡村地区经济大发展。课题组以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对乡村振兴与劳动教育融合发展进行了探究,创新了高职助力区域乡村发展的模式,为区域发展贡献了高职力量。  相似文献   

5.
殷镜波  刘星  吕庆龙 《南方农机》2023,(13):195-198
【目的】高职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专业定位不准确、与产业对接薄弱、校企合作不紧密、教学资源短缺等问题。【方法】课题组按照“需求导向、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理念,创新实施“岗位引领、三层递进、多轮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无人机四大典型行业应用领域岗位群,制定了无人机核心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以“会飞—善用—能创”三层能力递进为主线,构建了新型教学体系,搭建了行企校协同、多维立体化教学资源平台,组建了结构化“三师”队伍,实施“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建立行企校混合所有制协同育人机制。【结果】该教学改革模式实现了精准对接无人机应用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行企校协同共建高职新兴专业可示范推广的有效范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家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高校、企业和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视.家校企协同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家校企协同创新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立足于导师制背景下的协同育人模式,积极培养高职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升高职生的职业管理素养。挖掘和贯彻现代教育理念,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总目标。笔者重点描述了协同育人模式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导师制下协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实践证明,导师制有利于学生整体综合素养的提升,深受广大学生的好评。  相似文献   

8.
家校合作共育模式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三字经》中就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之说,因此在我国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融通的思想由来已久,目前部分学生家长将学生管理全面寄托于学校,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者来说,及早与家长建立有效及时的沟通尤为重要。在现代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本文以探究的方式寻求更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方式和家长进行沟通,以期有效实现家校沟通,从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9.
专业设置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核心,科学合理设置专业与适时进行专业动态调整,是高职院校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课题组分析了宁镇扬25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协调性的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要建立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机制,深化产教融合,严格实行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构建科学高效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机制,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赵周娟  郝铭 《农业工程》2018,8(2):115-117
针对“互联网+农业”给人才需求带来的变化,以及国家提出的“双创”战略,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就当前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涉农专业实践训练、强化师资队伍和构建协同培养体系等对策,以此促进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1.
荆东星 《南方农机》2023,(18):195-19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应当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如何更好地与地方政府进行合作,推动高职院校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基于此,笔者以“嵌入式”校地合作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剖析了“嵌入式”校地合作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阐述了高职院校“嵌入式”校地合作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重要意义。笔者建议,高职院校要主动融入地方政府共同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将乡村振兴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源、实践基地、教师资源、先进技术等嵌入地方政府的相关规划和政策,进行优化配置,打造一种适应乡村振兴需要的“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政府要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加大对校地合作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通过项目资金、项目支持等方式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给予经费支持,以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2.
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是高职教育应尽的职责,多年来辽宁水利职业学院积极采取措施服务地方经济。以生物工程系服务沈北新区大丁社区为例,探讨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实现路径,以期为提高高职院校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高职涉农专业担负着为农业发展培养专业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涉农专业为例,分析了高职涉农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等措施,旨在提升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校企校"联盟的发展中要着力研究师资培训的新模式,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的新教育联盟,提高旅游管理教学质量,从而满足企业对社会实践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李雅昔 《现代农机》2023,(2):100-102
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在产教融合环境下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高职双创教育在理念、课程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为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的对接,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文章构建了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构建实训平台,使创新实训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创新实践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以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为主线,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科教融合、赛教融合、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得出机电一体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相关制度的支持与教师队伍质量的提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朱光耀  张澧生  付军 《南方农机》2017,(13):120-121
校企深度合作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和发展路径。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湖南省工程机械行业海外业务发展强劲,其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海外服务高技能人才要求越来越高,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围绕战略协同、文化嵌入和共同治理三大支撑维度,构建了"双主体,四融合,五共同"的校企合作机制,促成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和校企合作主体协同创新,实现了校企生多方共赢、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魏宏艳 《南方农机》2022,(1):193-195
家庭是学生教育的另一个主战场,多年来家庭未能适时参与到高校协同育人模式中来,一直处在被动状态,未能发挥出育人的重要作用,笔者就当前家庭参与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家庭参与高等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家校协同育人的教育模式,提升了家庭教育的参与度,提高了高校教育教学的管理水平,有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下,各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校企合作、创业平台建设等方面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提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要做好专业教育,还要努力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为国家培养既具有专业技能又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全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心理危机预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要任务之一。为了有效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建立家校联动机制是有效途径之一。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积极预防和有效干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高校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