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是我国农业产业当中常见的一种作物,其在农业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所以需要在玉米作物的种植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将玉米保护性耕作以及全程农业机械化种植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能够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经济效益。以此为基础,针对玉米保护性耕作以及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做出了系统性的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记者从在桓台县召开的全省玉米收获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十一五”期间,全省农机科技推广工作要以玉米收获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为重点,搞好重点农时、主要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科技推广,努力提升整体服务水平,推动玉米收获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化实现新突破。会议提出,推广玉米收获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抓好机具创新。支持和引导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农机企业,加强产学研推合作,引进研制和开发生产适合我省不同地区和不同生产模式所需机械,不断提升玉米收获秸秆还田保…  相似文献   

3.
保护性耕作是近年来我国重点试验推广的农机化新技术,其核心内容就是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采用少耕或免耕耕作技术,达到保水、保肥,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我们2011年进行了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试验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4.
玉米机械化条带耕作技术是适应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的一项先进技术。阐述玉米机械化条带耕作技术的优势,分析其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推广建议,以期为提高玉米产量、提升玉米种植经济效益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玉米是黑龙江省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第一大秸秆产出作物。目前,在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下,玉米秸秆焚烧压力巨大。玉米秸秆粉碎覆盖还田、翻埋还田、碎混还田和离田耕作机械化技术模式试验表明: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耕作机械化技术模式均优于对比的玉米秸秆离田旋耕耕作机械化技术模式;玉米秸秆粉碎翻埋还田耕作机械化技术模式的秸秆腐解效果、土壤温度、有机质含量、作物生长效果最好,但机械作业成本最高;玉米秸秆粉碎覆盖还田耕作机械化技术模式土壤含水率效果最好,综合效益最高。因此,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应以粉碎还田为主、离田为辅,对实现"藏粮于地"、保护黑土资源、减轻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玉米高光效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高光效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玉米耕作栽培技术,与传统的种植方法截然不同,它充分利用了东北夏季盛行西南风和西南太阳光照时间长的季风气候特点,确定了玉米垄向和垄距,提高光能利用率和通风能力,促进玉米群体接受的光能向生物能的转化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北京市保护性耕作发展现状及保护性耕作应用效益,根据北京地区不同作物的特点、免耕播种的形式、配套机具类型等特点,总结了春玉米及豆类、夏玉米和冬小麦等不同作物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同时,提出了北京市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对策,指出可以从种植结构、保护性耕作机具、综合效益、长效机制和农民意识等方面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北京地区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8.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传统耕作的重大变革,位于辽西干旱地区的喀左县实施保护性耕作更具意义。介绍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内容.阐述玉米作物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模式及操作规程,分析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效果,指出技术推广实践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
国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已趋完善,我国平作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已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为研究垄作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提出了玉米产区和杂粮产区的一深两免耕作模式.通过与传统垄作耕作对比试验,其土壤含水量高于传统耕作条件下的含水量;平均地温在8:00时比传统耕作高,而在14:00和20:00时比传统耕作低,有利于作物生长;作物产量高于传统垄作区,实现了农民增收节支.  相似文献   

10.
保护性耕作就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或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的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近两年吉林省主要采取两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玉米大垄双行(宽窄行倒茬平作)保护性耕作和玉米垄侧播种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11.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传统耕作的重大变革,位于辽西干旱地区的喀左县实施保护性耕作更具意义.介绍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内容,阐述玉米作物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模式及操作规程,分析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效果,指出技术推广实践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小麦收割的结束,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夏季作物播种时期。夏玉米播种面积在山西夏季作物种植面积中占有很大比重,在山西,夏玉米大部分以麦后直播为主,农民习惯耕作方式是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一年两熟冬小麦-夏玉米保护性耕作体系对作物产量、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土壤含水量,保护性耕作对地温的降低作用应该引起重视。免耕覆盖的保护性耕作体系可以在库车县一年两熟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东北黄金带玉米核心区域是全国主要玉米产区,尽管目前玉米产能过剩,库存量大,但是该地区温度、光照、土壤等因素最适合播种玉米。调整种植结构需要调整的是玉米品质,需要调整的是种植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最成熟的玉米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已趋完善,该项技术在平作区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为研究垄作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在齐齐哈尔市玉米产区开展了“一深松两少免一覆盖”耕作模式的试验。通过试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保护性耕作耕地土壤含水量和平均地温均较传统耕作提高,有利于作物生长,玉米产量高于传统垄作区。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耕作的一种新的耕作技术,是以作物秸秆还田和免耕、少耕技术相结合来进行农业生产的。松嫩平原纬度较高.种植制度多为一年一熟制,主要作物为小麦、玉米、大豆和水稻。为此.在探讨松嫩平原旱田秸秆还田模式的同时,对配套机械进行实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土地肥沃,十分适合玉米的种植,再加上玉米价格相对稳定,这几年玉米在东北地区得到了广泛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玉米种植方式上,以往都是采用传统耕作方式,进行土地的深翻深耕,使土层结构受到破坏,不利于作物生长。近些年来采用免耕技术,同时进行精确播种方式进行种植,使玉米生长环境处于最佳状态,提高玉米产量,重点对东北地区玉米免耕精确播种种植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对玉米种植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保护性耕作是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以玉米(东单60)为材料进行秸秆覆盖试验,探讨了保护性耕作对玉米生长和产量以及田间耗水量的影响。采用SPSS软件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节水保肥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均优于传统耕作,免耕覆盖对耕层土壤含水率影响显著,而浅耕覆盖对土壤耕层养分和作物生长及产量影响显著,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耕作是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本文以玉米(东单60)为材料进行秸秆覆盖试验,探讨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耕作层水、肥保持能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采用SPSS软件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水、肥保持能力均优于传统耕作,免耕覆盖对耕层土壤含水率影响显著,而浅耕覆盖对土壤耕层养分和作物产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0.
舵轮式破茬免耕玉米播种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保护性耕作是指通过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率和土壤肥力,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从而达到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保护性耕作可以起到节水保墒、提高土壤肥力、保护环境等效果,是今后农业发展的重点.其中,免耕播种作为保护性耕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其配套机具免耕播种机的研究成为保护性耕作发展的关键.本文介绍了一种舵轮式破茬免耕玉米播种机,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