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毒死蜱防治稻飞虱击倒力强,持效期较长。山东乡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480g·L~(-1)毒死蜱乳油防治水稻白背飞虱的效果较好。施用该剂常量药后1天平均防效达77.97%~93.26%,药后15天平均防效达80.76%~92.60%,施用时间为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推荐剂量为62.5~83.3m L/667m~2,施用方法采取手动常规喷雾。  相似文献   

2.
20%阿维·乙酰甲WP是江苏东宝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由阿维菌素和乙酰甲胺磷复配而成的杀虫剂。为了明确该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大螟的效果,2006年丹徒区农技推广站在水稻后期病虫防治时进行了药剂试验。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研究,薄荷白卡绵蚜主要分布在土表10㎝内,明确了轮作换茬、种根处理、粗喷雾、灌根等综防关键技术,并筛选出烯啶虫胺、吡虫啉、毒死蜱等防治白卡绵蚜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植保机械施药对棉蚜防治效果的影响,探索防治棉蚜的最佳植保机械.使用3种植保机械,即喷杆喷雾机、喷枪、植保无人飞机进行了棉田施药试验,以虫口减退率与校正防效为指标,考察了3种植保机械对棉蚜的防治效果.考虑到雾滴在棉花叶片上的沉积效果对棉蚜防治效果的影响,综合对比了3种植保机械在棉花叶片上的雾滴沉积效果.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有效控制烟草赤星病的发生和蔓延,筛选出适宜丽江烟区推广应用防治烟草赤星病的化学药剂。【方法】研究小组在丽江市古城区大东乡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赤星病的田间药效比较试验,研究施药后烟草赤星病的平均病情指数、发病率,并分析不同药剂对赤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不同药剂对烟草赤星病具有不同的防治效果,本次试验的5种药剂:30%吡唑醚菌酯悬浮液、38%戊唑醇悬浮液、52%氯尿·硫酸铜可溶性粉剂、80%乙蒜素乳油、30%王铜悬浮剂,均能降低赤星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对烟草赤星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控作用。其中,30%吡唑醚菌酯悬浮液能有效地防治烟草赤星病,且效果优于其他参试药剂。【结论】不同药剂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效试验为丽江烤烟生产提供了更高效、可供替代的化学药剂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板栗蚧虫盲目用药问题,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噻嗪酮SC、高效氯氟氰菊酯EW、噻虫嗪WG的施用技术及田间防效,为科学合理防治蚧虫提供借鉴。试验结果表明:噻虫嗪与噻嗪酮的防治效果最理想,高效氯氟氰菊酯次之。  相似文献   

7.
果园风送式喷雾机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风送条件下不同农药制剂浓度对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影响,以虫口减退率和病情指数为指标,测试2种农药对梨蚜虫、梨黑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同时利用荧光试剂研究雾滴在冠层内的沉积分布,提出适应风送式施药的药液质量浓度范围。结果表明:果园风送喷雾机行驶速度1 m/s、风机转速1 200 r/min、单侧流量7.2 L/min工作条件下,喷施药液量为0.24 L/棵,比人工喷施减少药量33.3%。风送式喷施0.4 g/L的10%吡虫啉防治梨蚜虫,14 d后防效可以达到人工喷施0.8 g/L农药防治效果,药剂质量为0.096 g/棵,为人工施药的1/3。风送式喷雾防治效果随药液质量浓度增加而提高。风送式喷施0.75 g/L、1.0 g/L、1.5 g/L 3种质量浓度的75%百菌清防治梨黑斑病,第14天防效为46.52%、44.46%、55.63%,防效均显著优于人工喷施1.0 g/L质量浓度的农药。喷施0.75 g/L农药的药剂用量为0.18 g/棵,为人工施药时的1/2。风送式施药雾滴空间分布情况更好,可以参考人工作业减少1/3药液喷施量,同时适当增加药液质量浓度以求达到更好防效,实际喷施药剂量建议为人工作业的1/3~1/2。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出防治蛴螬效果较好的低毒药剂,对5%二嗪磷颗粒剂、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5%阿维菌素乳油、40%辛硫磷乳油这5种药剂施用后的植株防效和虫口减退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植株防效和虫口减退率均为5%二嗪磷颗粒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5%阿维菌素乳油、40%辛硫磷乳油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且5%二嗪磷颗粒剂的防治效果与对照药剂的防治效果差异达到极显著。建议生产上推广应用5%二嗪磷颗粒剂代替其他高毒农药防治蛴螬。  相似文献   

9.
药剂浸种是防治水稻恶苗病的关键措施。为了解浸种药剂在当前生产上对水稻恶苗病防治效果,特选择4种药剂开展水稻恶苗病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悬浮剂防效最好,苗期与大田期防效分别为93.44%、91.74%;4种药剂均具有较好防效,苗期防效在90%以上,大田期防效在85%以上,药剂之间差异不显著;按推荐剂量使用对水稻发芽及生长均安全。因此,生产上该4种药剂作浸种剂可推广应用,并可相互交替使用,从而避免长期使用单一药剂产生抗性影响防效。  相似文献   

10.
为测试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开展田间综合防效和室内保护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黄瓜白粉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防效略低于25%吡唑醚菌酯乳油。  相似文献   

11.
采取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对22%双唑·氯氟吡油悬浮剂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和对小麦的安全性。在小麦5叶期使用进行22%双唑·氯氟吡油悬浮剂茎叶喷雾,药后40 d各处理对杂草的总体株防治效果达80.89%,鲜重防效95.81%;该药剂可有效防除小麦田猪殃殃、牛繁缕、蓼、小藜阔叶杂草,且对小麦安全,田间推荐每667 m2使用50 m L。  相似文献   

12.
基于近红外光谱法无损检测芦柑表面多种农药残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表面喷施不同浓度梯度的乙酰甲胺磷和毒死蜱混合农药的芦柑为研究对象。把两种农药以1:1比例混合,然后用自来水配置成1:100、1:300、1:500三种浓度农药溶液,分别喷施在192个芦柑表面上。采集近红外光谱数据后,应用NY/T761―2008方法 ,通过SP―6890气象色谱仪检测芦柑表面两种农药的残留量。对所得数据分别采用多元散射校正(MSC)和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两种光谱预处理方法 ,并结合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iPLS)建立农药残留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采用MSC的光谱预处理方法时建立的乙酰甲胺磷预测模型较优,其预测集相关系数R为0.8199;而采用SNV的光谱预处理时建立的SiPLS毒死蜱预测模型较优,其预测集相关系数为0.8434。可见,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定量检测芦柑表面多种农药残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开展低毒、高效和低残留的生物农药研发工作刻不容缓。以蚧壳虫的生态习性和目前药物防治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对松脂酸钠防治、农业矿物油防治等技术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并提出了以树干注射法提高各类防治药剂施用效果,最后总结和归纳了未来植物源防治药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25%氰烯菌酯与常用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生产上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常用药剂主要是多菌灵及其复配剂,但是由于多年来单一药剂的使用,防效已有所下降,在大流行年份往往不能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为此,引进了25%氰烯菌酯悬浮剂与几种常用药剂相比较做了此次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 g和150 g,对赤霉病的病株防效和病指防效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为了验证背负式静电喷雾喷粉机对农田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以白菜为试验对象,进行防治白菜菜青虫的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机防治菜青虫的效果明显好于3WF-2.6型机背负式喷雾喷粉机和DHF-16A背负式手动喷雾器,适用于蔬菜田的病虫防治。  相似文献   

16.
为了验证背负式静电喷雾喷粉机对农田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以白菜为试验对象,进行防治白菜菜青虫的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机防治菜青虫的效果明显好于3WF-2.6型机背负式喷雾喷粉机和DHF-16A背负式手动喷雾器,适用于蔬菜田的病虫防治。  相似文献   

17.
对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00亿活芽孢/g)与常规对照药剂40%稻瘟灵乳油防治稻瘟病进行药效试验,评价枯草芽孢杆菌药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药剂对稻瘟病有较好的防效,可提高水稻产量,减少施药用工,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通过风洞试验与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对挡板导流式罩盖进行了性能测定.结果表明:罩盖防飘喷雾系统的最优结构参数为挡板宽度40 cm、挡板倾角50°、喷头倾角50°.喷施除草剂30 d后,使用此罩盖喷雾技术的株数防效为81.4%、鲜重防效为76.4%,均优于常规喷雾.当药剂用量减少20%时仍然可达到与常规喷雾相同的防效,实现减量喷雾,节约了农药,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在麦叶蜂严重发生的小麦田内进行了不同药剂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麦叶蜂3、4龄幼虫高峰期,用48%毒死蜱EC 600~900 g/hm2、50%稻丰散EC 450~1 050 g/hm2、98%晶体敌百750~1 500 g/hm2或4.5%高效氯氟氰菊酯EC 300~450 g/hm2,对麦叶蜂均具有极显著的防治效果,药后16~40 h的杀虫效果均达到95%以上,且各药剂及其用量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1)要了解防治对象的病虫草害特点及施药方法和要求例如要了解病、虫在植物上的发生或危害的部位,药剂的剂型、物理性状及用量,喷洒作业方式,喷雾是常量、低量或超低量等,以便选择植物保护机械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