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基于FEFLOW的浅层地下水水环境演化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曲阜市山前冲洪积平原为例,运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FEFLOW,结合近30年的观测资料,建立地下水流和溶质运移耦合数值模型。运用识别后的模型对研究区的地下水系统演化规律进行研究与分析。研究表明:近30年来,研究区内地下水水位年均下降0.2m,硝酸盐浓度年均增长1.05mg/l,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研究区地下水流与溶质运移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活动是造成地下水环境负效应的主要因素。应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科学调度管理及控制污水排放,防止地下水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环境评价是普吉尾矿库治理的一个关键课题。为了研究氟对地下水污染情况,采用了试验、勘察、有限元法等进行研究。在对普吉尾矿库库区水文地质条件概化的基础上,运用国际最新版本的三维地下水流动与污染物运移的模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了研究区氟在浅层地下水系统中迁移的输运耦合模型,讨论了不同迁移时间条件下氟在地下水中的迁移情况,得到迁移52年、60年和100年后地下水中氟浓度分布等值线图。模拟结果显示,在不治理的条件下,氟对库区地下水污染不严重。  相似文献   

3.
灌水量和地下水调控对干旱地区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河套灌区典型耕地最佳灌水制度和合理地下水埋深,于2017、2018年连续2年进行了田间试验,选取向日葵农田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饱和-非饱和土壤水分及溶质运移理论,利用HYDRUS-2D数值模型对研究区不同灌水量及地下水埋深条件下GSPAC系统中水盐运移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灌水量条件下的水盐运移状态。将模拟结果与田间试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较吻合。结果表明,试验区最佳灌水量为82.8~85.5mm,地下水合理调控埋深为160.72cm。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区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水盐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东北平原典型区域浅层地下水污染现状及污染物的化学迁移规律,借助"东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与评价"项目收集、野外调查获取的资料,选取布设在沈西工业走廊的一条水文地质剖面所在区域为研究区,绘制地下水流场图与无机污染物浓度等值线图推断污染物的扩散路径,应用相关系数法分析地表水与地下水中无机污染物的相关性,利用PhreeQC地球化学模拟软件计算该剖面的水化学成分的饱和指数,进一步确定无机污染物的运移途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污染源为细河地表水,浑河间接影响其周边地下水水质;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水力联系的强弱与人为因素将影响地下水水质;无机污染物以面状污染为主要污染形式,其运移能力受水力梯度与岩相环境中发生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甘肃景电二期灌区地下水盐运移的连续监测资料的分析,研究了干旱灌区内封闭型水文地质单元和开敞型水文地质单元的地下水盐演化运移的态势。研究表明:干旱灌区内不同水文地质单元的水盐演化和运移均受控于灌区内的人工灌溉和土壤水入渗一蒸发过程,区域水盐的运移总体呈径流滞缓、局部水盐积累的特点。开敞型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盐呈振荡型变化,封闭型水文地质单元的汇水聚盐带地下水矿化度和土壤含盐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灌区内土壤次生盐碱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静脉产业是一种新兴的资源再生产业,将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能源,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主要是研究产业对区域地下水水质的影响,预测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和储存罐发生泄漏等情况下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以哈尔滨静脉产业生态工业产业园为例,运用GMS模型选用特征指标进行地下水溶质运移模拟,通过数值模拟计算进行溶质运移预测,预测指标在三种工况下,地下水溶质的运移趋势。经过预测,该区三种工况下的地下水水质污染程度较小,从而得到静脉产业在运作时对地下水水质影响很小,为今后研究静脉产业对地下水的影响趋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惠民县微咸水灌溉区土壤水盐运移数值模拟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合理利用水资源、保证地下水盐环境,以惠民县桑落墅项目区为研究对象,运用HYDRUS软件,构建了土壤水盐运移数值模型,并在微咸水灌溉条件下对该地区土壤水盐运移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HYDRUS模型可以较好对土壤水盐运移规律进行模拟,按照淡水-微咸水-淡水顺序灌溉,每次灌后土壤湿润层积盐位置分别离土壤表层40、40、20 cm。5月土壤含盐量最低,4月土壤含盐量较3、5月偏高。3月土壤含水率最低,5月较3、4月要高。3、4、5月,研究区地下水埋深变化范围为0.7~3.5 m。研究区域土壤属于轻度盐渍化。  相似文献   

8.
沈阳铁西新区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物化学迁移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系统分析东北平原典型区域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现状及污染物的化学迁移规律,借助"东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与评价"项目收集、野外调查获取的资料,选取布设在浑河下游与细河之间的两条水文地质剖面所在区域为研究区,绘制地下水流场图与有机污染物浓度等值线图推断污染物的扩散路径,应用相关系数法分析地表水与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相关性,利用PhreeQC地球化学模拟软件计算上述水文地质剖面中水化学成分的饱和指数,进一步确定有机污染物的运移途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污染源为细河地表水,浑河间接影响其周边地下水水质;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水力联系的强弱与岩相环境关系密切,砂性土较黏性土更易于有机污染物的渗入;有机污染物运移距离有限,运移能力受水力梯度与岩相环境制约.  相似文献   

9.
根据南水北调供水方案,南水北调进京10年后,受水区内垃圾场将会被地下水浸泡,如不采取防治措施,会对含水层水质造成严重污染。以北京西郊为研究区,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中的MODFLOW模块和MT3DMS模块分别建立了地下水水流模型和溶质运移模型,对研究区内污染物运移规律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10a后氯离子(Cl-)、硝酸盐氮(NO2-3)和总硬度(THD)3种离子的最高浓度和被污染的面积均增大,预测结果可作为调整地下水开采与调蓄方案和垃圾场防渗规划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埋深是影响污灌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系统中运移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室内污水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污灌污染物NO3--N在土壤中的运移特性及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的不同导致了土壤内水分分布和NO3--N迁移路径的差异,从而影响了NO3--N在土壤-地下水系统中的运移特性。埋深浅,高土水势能和反硝化潜势制约了污水携带NO3--N向下层土壤迁移淋失的趋势,但高土水势能和短迁移路径使下层土壤基质中的NO3--N易被挤入至地下水中,NO3--N污染地下水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1.
吉林市城区地下水已被纳入城市供水的应急预案,掌握地下水水质运移在地下水应急供水方面尤为重要。因此利用GMS软件对吉林市城区氯离子在地下水中的运移进行了模拟,并对氯离子的突发性事故进行风险评估,从模拟结果可以得出氯离子在地下水中的运移情况以及距离污染源不同距离的地方受到污染的时间,距离污染源越远,地下水受到污染的时间越长;河流两岸开采量越大,地下水受到污染的时间越短。一旦当地下水受到突发性污染时能够及时追踪污染带,加强水质监测,同时,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由于某化工厂铬渣的露天堆放,导致天津市北辰区土壤和地下水系统中铬含量超标。通过实地勘测与调研,获取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对研究区污染现状进行动态监测;对研究区域的边界条件进行概化,运用标准可视化软件系统——Visual MODFLOW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并对未来30年污染物铬在研究区地下水中的运移趋势进行分析预测。趋势预测结果表明:受地下水流场分布和地质条件的影响,污染晕由污染源处向四周扩散,并且高浓度范围在不断地扩大。污染源处Cr(Ⅵ)含量严重超标,所以需对污染源采取电动力学修复或者化学还原的方法,减少Cr(Ⅵ)的含量,阻断或者减缓污染晕的扩散。  相似文献   

13.
排水条件下稻田中氮素运移转化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对室内外不同排水条件下淹水稻田土壤中氮素运移、转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对氮素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运移动态及分布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可为拟定合理的水肥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排水条件下稻田中氮素运移转化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对室内外不同排水条件下淹水稻田土壤中氮素运移、转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对氮素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运移动态及分布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可为拟定合理的水肥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埋深对作物的影响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地下水埋深对作物的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地下水埋深影响作物土壤水分吸收和盐分运移,影响作物生长发育、产量。适宜的地下水位能够改善作物的土壤环境,提高根系活力,增加作物产量。最后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由于某化工厂铬渣的堆放,导致天津市北辰区土壤和地下水系统中铬含量超标。该研究通过野外勘测获取研究区域的土壤特性、水动力参数;通过室内试验,获取了污染物铬的吸附分配系数;根据土地利用状况将研究区域划分为污染源区、生活区和农田区3个子区域;运用Hydrus-1D对3个子区域分别建立污染物铬在浅层土壤(0~200cm)中运移规律的数值模拟模型;对未来30a污染物铬的运移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铬在土壤垂直剖面上分布无明显规律;根据GB15618-200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在预测期3~5a之后,研究区域浅层土壤剖面中污染物铬含量均低于土壤无机物污染的二级标准,可认为处于无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大型圩区为研究对象,开发出一通用的地下水溶质运移随机模拟数学模型,用以模拟圩区地下水中污染物运移与累积情况。分析了大气降水、地表蒸发等随机变量的模拟预测方法,应用随机理论及时间序列理论对上述动态因素进行动态模拟,建立了不同边界条件的圩区地下溶质运移随机模拟模型。应用MODFLOW软件进行数值分析,给出特征点处地下水中总氮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提出现状封闭率条件下的适宜水面率及年排污最大量。结果表明,地下水总氮含量模拟值与实测值最大相对误差11.67%。  相似文献   

18.
扬水灌区封闭型水文地质单元的地下水盐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内陆干旱区的扬水灌区灌溉排水属外引内排方式,灌区内的水盐运移主要受控于灌溉水入渗,属于典型的入渗-蒸发型水盐运移。对扬水灌区封闭型水文地质单元15 a监测资料的分析表明,监测区的地下水运移具有径流滞缓、水盐积累的特点。灌溉水入渗带和溶质迁移带的地下水矿化度受入渗溶滤影响呈振荡变化型,汇水聚盐带的盐沼化面积由1993年的25.83 km2增加为2008年的30.88 km2,地下水矿化度和土壤含盐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地下水矿化度最高达172.15 g/L,水化学类型为Cl-—SO42-—(K++Na+)—Ca2+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东营市利津县黄河滩地使用国际通用化软件Visual Modflow的SEAWAT模块,建立了三维变密度非稳定水流和溶质运移耦合模型,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研究区进行了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开采井的优化布置,并对设计开采方案下未来10年的地下水位和咸水运移范围进行了预报。结果显示:利津黄河滩区大致以黄河大堤为咸淡水分界面;按水源地设计方案进行开采,采补趋于平衡,具有补给保证;未来10年,在设计开采量下,咸水不会影响开采井水质。Visual Modflow在利津黄河滩地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成功运用,为研究区地下淡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很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0.
通过非饱和带地下水中溶质运移的理论基础的研究,介绍了非饱和带内溶质运移模拟的研究方法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非饱和带水流模型以及溶质运移的数学模型,并介绍了模型的求解方法有限差分法及其求解原理。同时介绍了影响非饱和带内溶质运移的相关参数及多种边界条件,研究了典型特征参数的设定及影响因素。指出了非饱和带溶质运移的理论研究意义,并举例提出了相关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