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总结重庆市巴南区果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十二五"期间巴南区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初步提出了巴南区果业发展的方向和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果业信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主办,全国唯一一份专注水果产前、产中及产后各环节的综合指导类国家级行业大刊,旨在宣传报道国家有关果业大政方针,快速传播国内外产业信息,深度挖掘凝练果品文化,打造展示果业品牌,倡导促进果品安全消费,稳定提高果业效益,做大做强中国果业。特色栏目有"高层声音"、  相似文献   

3.
广西拥有丰富的水果资源,水果种类繁多,种植规模逐年增大,然而果农经常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加强果业信息的流通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网络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探讨果业信息元数据分布式体系,尝试构建果业信息元数据管理系统结构模块,有助于实现果业信息的快速传播和获取理念,推进广西水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伍加勇 《南方农业》2012,(11):44-47
介绍重庆市巴南区果业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现代都市型效益果业的优势,并提出具体的发展思路、目标、要求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针对重庆市巴南区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巴南区果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针对费县果业生产面积大、树种多、品种杂、品种技术老化、果园基础设施薄弱、生产装备落后、果农组织化程度低和果业产业化水平低等问题,提出促进费县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抓好品种、品质、品牌工作;做到省力、省工、省钱;确保节能、绿色、生态生产;促进合作、创新。  相似文献   

7.
针对有些地方在山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弱化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江西省赣州市水保局、果业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果业开发中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山地开发利用要与水土保持相协调,科学制定果业开发规划。50亩(15亩为1hm^2下同)以下的果业开发者必须提交水保部门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做到山顶戴帽,环山等高开挖反坡台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乔砧密植栽培已无法满足果业规模化发展需求。为了增加苹果产量,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一度成为果业发展的主流。基于此,在全面掌握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技术优势的基础上,阐述了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技术要点,并提出了几点管理策略,以期更好地推进我国果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陕西果业基地苹果花期冻害指数及预报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芊  栗珂  刘璐 《中国农业气象》2010,31(4):621-626
为了提高陕西果业防灾减灾能力,实现果业基地苹果花期冻害分区定量预报,根据果业基地县的生态环境、气候特点和果业生产水平,选择具有代表性的7个气象台站,利用近40a(1970-2009年)的气温和苹果部分物候监测资料,得到物理意义明确的苹果花期冻害指数计算模型。将花期冻害指数分为强、偏强、中等、偏弱和弱5个等级,依各果区花期冻害指数序列,用典型K阶自回归AR(K)预测模式进行独立样本预测试验,结果表明:预报准确或基本准确率为66.7%,该预报模式经2010年实际使用,预报效果尚好,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汤静  曾明 《南方农业》2010,(3):81-83
从观光果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产品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了4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柑橘是重庆最具潜力、最具优势、最具竞争力的传统特色产业,也是重庆市依托三峡库区独特的气候条件,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大力发展并已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优势产业。本文通过对重庆"百万吨优质柑橘产业化工程"实施以来,柑橘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思考,就如何推进重庆柑橘产业超常发展,实现"中国柑橘第一品牌",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孙晨曦 《南方农业》2022,(7):8-10,14
目前,果业已经成为陕西省农业领域覆盖面最广、从业人数最多、收入增长贡献最大的朝阳产业和富民强省的支柱产业.从生产规模、树种结构、区域分布等方面深入分析陕西省果树产业现状,并运用SWOT分析(态势分析)阐述了陕西省果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产业布局,调整品种结构,把握产销形势,加强品牌建设、科...  相似文献   

13.
<正>兴国县水保局在塘背河小流域升级版建设中,依托小流域境内金桥果业基地,按照"水保生态、水保产业、水保文化"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该基地的山水人文资源,正按照"生态休闲垂钓区、生态立体养殖区、生态果品采摘区、生态自然修复区和生态旅游观赏区"的规划建设方案组织实施,目标是将塘背河小流域金桥果业基地建设成为兴国县第一个水保生态体验园。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农果复合系统的能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土高原中南部延安市宝塔区飞马河村、南沟村和淳化县西坡村为对象,研究了农果复合系统的能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果业、畜牧业、人类子系统和复合系统能量产投比分别为3.58、1.86、3.17、0.41和1.17;人类子系统是复合系统中最大的耗能系统,年平均净消耗能量1281&#215;10^10J;农业子系统年均提供经济产品(粮食和饲料)能量347&#215;10^10J,其中系统内部利用97%,系统外市场销售3%;果业子系统年均提供经济产品(果品)能量414&#215;10^10J,其中系统内部利用45%,系统外市场销售55%;畜牧业子系统年均产能538&#215;10^10J。占系统产能总量的14%。从能量流动角度看,黄土高原农果复合系统是一个在市场支持下的以畜牧业为纽带的自给型农业、商品型果业的初级生态农业系统。复合系统产业结构调整应遵循“稳定农业、发展畜牧业和强化果业”的发展方针。  相似文献   

15.
作为传统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的栽培和种植技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果树栽培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发展空间广阔,不仅在平原地区,在山坡、凹地等复杂地形也可以种植果树。当前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下,不断发展壮大的特色果业林产品体系对果树的栽培管理和种植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技术运用对于果业未来发展有决定性影响。基于此,分析果树管理措施和种植技术等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6.
茶产业是遂昌县的重要民生产业,茶产业的发展有效地拉动了包装业、旅游业等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都相当巨大。但因为遂昌县的茶叶产品较为单一,导致了市场竞争力不足,产品差异化也不足。为更加有效地发挥出遂昌县茶产业的作用,多年来遂昌县一直在开展多茶类加工试验,并在龙谷红茶生产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基于此,介绍龙谷红茶生产加工技术,以期更好地提升遂昌县茶产业的发展效果。  相似文献   

17.
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的物质量及价值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区域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固原市上黄试区为例,采用物质量及价值量的评价方法,对上黄试区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82年,上黄试区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的物质总量为959.1 t,其中农作物物质总量达600.9 t,占总物质量的62.7%,到2005年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物质总量达到2851.9 t,增长了197.35%,其中农作物、森林、牧草及果业的物质量分别为689.4,449.3,1306.3,406.9 t.1982年农业生态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总量为15.86万元,其中农作物为12.70万元,占总价值量的80.07%,2005年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总量为127.61万元,其中农作物、森林、牧草及果业的价值量分别为29.11,1.01,36.58,60.91万元.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及价值量的提高表示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增强,农业产生模式也从传统农作物生产为主转为农、林、牧及果业复合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南康市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坚持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大力推广“猪一沼一果”生态治理模式,全市形成了以南康甜柚为主的果业开发和生猪养殖两大产业。  相似文献   

19.
《中国果业信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主办,全国惟一一份专注水果产前、产中及产后各环节的综合指导类国家级行业大刊,尽可能为您提供最权威、最真实、最有效的信息。一刊在手,掌握中国果业。特色栏目有“记者调查”、“产业论坛”、“产销纵横”、“统计分析”、“世界果业”、“资讯·国际动态”、“资讯·国内动态”、“资讯·产销行情”、“科技动态·技术”、“科技动态·品种”、“文化与水果”、“水果与健康”等,是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水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等发布相关信息的有效平台,是果品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企业、协会、基地等宣传展示品牌的理想窗口,是国内外人士获取中国及全球水果生产发展、科技成果、加工销售及进出口贸易动态等信息的权威渠道,是广大消费者科学消费、营养保健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长武试验示范区高效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长武王东沟小流域试验示范区根据高原沟壑区特点,探索农村产业结构优化模式,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由历史上以粮食种植业为主的一元结构发展到“七五”时以种植业,副业为主的二元结构,现已变化到种植业,果业,工副业三元产业结构阶段,建立了不同降水年型粮食作物丰产抗旱技术体系,在连续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实现旱作产量潜势的高实现率,做到粮食基本自给;完善沟坡土地资源开发技术体系,建成沟坡防蚀道路条件下,实现旱作产量潜势的高实现率,做到粮食基本自给;完善沟坡土地资源开发技术体系,建成沟坡防蚀道路体系,提高了沟坡土地生产力,沟通坡土地产值成百倍增加,实施优果工程新技术,改善果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初步建成果业产、贮、销生产链条,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土壤侵蚀模数稳定在800t/(km^2.a)以下,林草覆盖率45%,水保治理度95%。2001年人均收入达到2523元,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初步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探索出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