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新型缓释氮肥肥效及经济效益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自制的缓释氮肥在菠菜和樱桃萝卜上的应用效果。通过对蔬菜产量、氮素利用率和硝酸盐含量的分析测定得出:缓释氮肥Ⅰ的肥效最好,经济效益最高。在不同的氮素水平下蔬菜的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施肥量达到每盆(2.5 kg土)0.33 g时,产量达到最高,符合肥料的报酬递减率。比较不同氮肥品种可以看出,施用缓释氮肥的蔬菜产量均高于尿素,并且缓释氮肥Ⅰ高于缓释氮肥Ⅱ;氮素利用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自制的缓释氮肥的实际效果表现较好,其氮素利用率也高于尿素,并且在第二茬作物中氮素利用率仍然很高;硝酸盐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经济效益为缓释氮肥Ⅰ在0.33 g/盆的水平下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2.
氮磷用量对豫北地区小麦产量的交互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氮磷不同用量与配比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析了产量与小麦不同生育期各生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氮磷施用存在最佳配比,当氮磷肥用量分别相当于220kg(N)·hm-2和160kg(P2O5)·hm-2时,小麦产量最高。小麦产量与根系活力、开花期酸性磷酸酶活性和拔节期硝酸还原酶活性密切相关,根系活力、酸性磷酸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与小麦吸收的氮磷总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根系活力、酸性磷酸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随着磷肥用量增加而提高,随着氮肥用量增加先提高后下降,因此过多的氮肥施用通过降低小麦根系活力、酸性磷酸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等,减少小麦对氮磷吸收,进而降低产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堆肥施人重金属Cu、Cd污染土壤后对蔬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堆肥用量下茼蒿品质、产量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堆肥用量的增加,茼蒿产量、粗蛋白、VC、P和K含量先显著增加后降低,而茼蒿可溶性糖含量呈先显著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堆肥量的增加显著降低茼蒿中Cu含量,比对照最多降低35.5%。茼蒿地上部Cd、根部Cu和Cd含量呈先显著降低又上升的趋势。茼蒿地上部Cd含量在堆肥用量为20g·kg^-1时达最低,根部Cu、Cd含量与对照相比最多分别降低20.1%和39.5%。对于污染地区的茼蒿种植,试验堆肥的适量施用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氮肥运筹对夏玉米产量、品质及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5,他引:3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夏玉米产量、 品质及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施用量较低时,玉米籽粒产量及粗蛋白、 粗淀粉和粗脂肪等营养品质指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 当氮肥用量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则不随氮肥用量的增大而增加,甚至有所降低。在氮肥施用量为 N 300 kg/hm2,基肥∶拔节肥∶大喇叭口期追肥比例为5∶0∶5(A2)时玉米籽粒产量最高为10902 kg/hm2,比不施肥(对照)增产140.5%,比相同施氮量条件下其他基追比处理增产4.6%~12.3%。随着施氮量增加玉米籽粒氮、 磷、 钾含量呈先增后减趋势; 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夏玉米籽粒粗蛋白含量,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玉米籽粒氮素和粗蛋白含量在A2运筹方式下最高,说明该氮肥运筹方式能改善玉米籽粒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氮量对大棚莴苣根系形态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扣萍  谢寅峰  闵炬  施卫明 《土壤》2011,43(4):542-547
采用大棚栽培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下莴苣根系形态特征的动态变化,以及不同施氮水平对莴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氮相比,减氮40% 处理对莴苣根系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根表面积和体积以及总根长显著增加;但氮肥对莴苣根增粗生长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生长后期。减氮40% 处理下的莴苣产量和Vc含量最高。莴苣茎硝酸盐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农民习惯施氮处理下,莴苣茎硝酸盐含量最高,达到1 291.9 mg/kg,已超过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根茎类蔬菜的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6.
不同氮肥用量对蔬菜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13,自引:13,他引:113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氮肥用量对蔬菜硝态氮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使蔬菜的生长量提高1.1~6.1倍,但增长并不与氮肥用量同步。氮肥用量较高时,蔬菜生长受到抑制,生长量有降低趋势;硝态氮含量却随氮肥用量增加而不断升高,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933~0.957)。蔬菜各器官、部位的硝态氮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不施氮肥时,根的硝态氮含量大于茎叶,茎又大于叶;施氮后根的含量小于茎叶,茎小于叶;无论施氮与否,叶柄的含量均高于叶片。把蔬菜的生长、硝态氮吸收及还原转化联系起来分析,可以看出,增加氮肥用量虽然提高了硝酸还原酶活性,但硝态氮的还原作用仍小于吸收,从而导致蔬菜体内出现硝态氮累积。而且,随氮肥用量增加,硝态氮累积量的增加远超过了生长量的提高,使硝态氮含量迅速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中草药栽培不仅需要高产,更需要优良的品质。施用氮肥是提高中草药产量的重要措施,探究氮肥不同施用量对蕲艾 (Artemisia argyi) 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蕲艾规范化施氮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田间试验在湖北蕲春蕲艾试验基地进行,供试田块2018年为新艾田,2019年为老艾田。在施用P2O5 120 kg/hm2、K2O 120 kg/hm2的基础上,设置0、60、120、180、240 kg/hm2 5个施氮处理。在蕲艾收获时,调查农艺性状和叶片产量,分析叶片矿质元素积累量、品质,并计算氮肥利用效率。  【结果】  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蕲艾出苗数和叶片产量先增加后降低,2018、2019年当氮肥施用量分别为168和172 kg/hm2时,蕲艾叶片产量最高可达7030和6200 kg/hm2;艾叶中氮和铜元素含量持续上升,钾和镁元素含量分别在氮肥施用量为60和120 kg/hm2时最高;磷含量在氮肥施用量为240 kg/hm2时最高。蕲艾绒产量先增加后降低,2018、2019年当氮肥施用量分别为147和142 kg/hm2时,蕲艾绒产量最高可达1743 和1426 kg/hm2;总挥发油及其组分β-丁香烯和石竹素含量持续增加,桉油精、α-侧柏酮、樟脑、龙脑和α-石竹烯含量在氮肥施用量为180 kg/hm2时最高;酚酸和黄酮类成分含量在氮肥施用量为60~120 kg/hm2时较高。另外,氮肥偏生产力、艾叶氮肥吸收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均随氮施用量增加呈降低趋势。  【结论】  新艾田和老艾田上蕲艾的产量和质量对氮肥施用量的响应一致。蕲艾以叶片产量为目标,建议氮肥用量为170 (168~172) kg/hm2;以艾绒产量为目标,建议氮肥用量为144 (141~147) kg/hm2;以提取挥发油及其组分为目标,建议氮肥用量在180 kg/hm2左右;以提取酚酸和黄酮类成分为目标,建议氮肥用量为60~120 kg/hm2。  相似文献   

8.
氮肥不同用量及基追肥比例对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氮肥不同用量和基追比例对芹菜的产量效应和品质效应。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150mg/kg土时(约相当于337.5 kg/hm2)芹菜产量最高,继续增施氮肥,产量显著降低。施氮量为100 mg/kg土时(约相当于225 kg/hm2),V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施氮量增加,芹菜品质显著降低。芹菜叶绿素、硝酸还原酶活性和硝酸盐含量与氮肥用量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不同氮肥用量处理的芹菜在不同生育期的硝酸盐积累量均呈明显的“S”曲线。基肥N占100%时,芹菜的生长情况最好,基肥N占50%时,芹菜的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Vc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最大。追施一次肥处理的芹菜叶片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追两次肥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氮肥不同用量及基追肥比例对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氮肥不同用量和基追比例对芹菜的产量效应和品质效应。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150mg/kg土时(约相当于337.5kg/hm^2)芹菜产量最高,继续增施氮肥,产量显著降低。施氮量为100mg/kg土时(约相当于225kg/hm^2),V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施氮量增加,芹菜品质显著降低。芹菜叶绿素、硝酸还原酶活性和硝酸盐含量与氮肥用量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不同氮肥用量处理的芹菜在不同生育期的硝酸盐积累量均呈明显的“S”曲线。基肥N占100%时,芹菜的生长情况最好,基肥N占50%时,芹菜的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Vc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最大。追施一次肥处理的芹菜叶片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追两次肥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氮肥用量对药用菊花生长及其药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氮肥用量对药用菊花(药菊)生长及其药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可促进植株生长、花芽分化和提前开花,提高菊花产量。当氮肥用量为0.5069 g/kg土时,药菊单株鲜花总产量最高,为542.01 g /株。菊花中绿原酸、总黄酮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同氮肥用量成反比,高氮肥处理时上述成分最大下降幅度可分别达35.48%~45.26%、28.58%~35.58%和6.42%~9.51%。随着氮肥用量增加,药菊植株次生代谢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菊花中磷(P)、钾(K)、钙(Ca)元素含量大幅降低,而N/P、N/K和N/Ca比值和可溶性氨基酸含量升高。高氮处理因提高植株氮含量,降低PAL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从而抑制植株绿原酸和黄酮等酚类物质合成而影响菊花的药用品质。试验还表明,当氮肥用量为0.4180~0.4598 g/kg土时,菊花中总黄酮和绿原酸的累积量最高。综合比较氮肥用量对菊花药材产量、外观品质、活性成分含量与累积量等因素的影响,建议菊花生育期内氮肥用量在0.30~0.40 g/kg土范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研究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条件下灌水量和氮、磷、钾肥用量对番茄果实中Vc含量的影响。在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条件下,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盆栽试验,建立番茄果实Vc含量与水肥因子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单一因素及两两因素的耦合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因子为中间水平时,番茄果实Vc含量随灌水量和施磷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随施钾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不随氮肥用量的变化而变化。各水肥用量对番茄果实Vc含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灌水量(X1)>施磷量(X3)>施钾量(X4)>施氮量(X2)。交互效应表现为,灌水量和施磷量、施氮量和施钾量间的负交互作用对番茄果实Vc含量影响显著。中等灌水量配施中量磷肥,适量减少氮肥或钾肥,有利于番茄果实Vc含量的增加。相关研究结果需要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硫酸铵与尿素的最佳配比,提高小油菜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和大田小区试验,设置不施氮肥处理(CK)以及在同等氮肥施用量条件下6个硫酸铵与尿素配比:100%尿素(T1)、10%硫酸铵+90%尿素(T2)、20%硫酸铵+80%尿素(T3)、40%硫酸铵+60%尿素(T4)、80%硫酸铵+20%尿素(T5)和100%硫酸铵(T6),测定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氮素形态、脲酶活性、小油菜养分吸收、产量和氮肥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硫酸铵配比增加,土壤pH值降低,全氮、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增加;微生物量氮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T3处理最高;与T1处理相比,土壤脲酶活性在T2和T3处理下显著降低。与CK处理相比,施肥处理盆栽和大田试验小油菜的株高、根长、鲜重均显著增加,且随着硫酸铵配比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T3处理增幅最高,较T1处理平均增产36.9%,氮肥农学利用率平均提高84.9%;与T1处理相比,T3处理显著降低了小油菜硝酸盐含量。综上所述,20%硫酸铵+80%尿素配比有利于增加土壤氮素及微生物量氮含量,提高小油菜产量和品质,有效提升了氮肥农学利...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膜下滴灌冬马铃薯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通过分析马铃薯产量、经济与农学效益随氮肥用量的变化趋势提出冬马铃薯生产上适宜的氮肥用量范围。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条件下,马铃薯生育期随氮肥用量的增加逐渐延长,马铃薯叶面积指数、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和块茎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在345 kg/hm~2施氮量时最高,且株高和大薯重高于其他处理。施氮量在0~420 kg/hm~2时对马铃薯出苗率影响不大,而施氮量达495 kg/hm~2时出苗率和块茎产量显著降低;施氮效益、施氮纯收入、氮肥产投比和农学效率在施氮量195~345 kg/hm~2时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345 kg/hm~2施氮量时逐渐下降,施氮量为495 kg/hm~2时显著降低。马铃薯产量对氮肥用量的反应通过二次多项式模型分析得出,马铃薯最高产量施氮量和经济最佳施氮量分别为341.7、327.1 kg/hm~2,而最高产量与经济最佳产量二者相差不大。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膜下滴灌冬马铃薯适宜的氮肥用量应该控制在270~327.1 kg/hm~2之间,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磷素不同用量对莴苣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莴苣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排列设计,利用基质栽培的方法,研究不同用量的磷素对莴苣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磷素浓度为0.3~0.4 mmol/L时,莴苣体内硝酸盐含量较少,硝酸还原酶活性较低,产量较高,是较适宜的培养莴苣的磷素用量.  相似文献   

15.
水氮配合对油菜生物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水氮条件对油菜生物量及其地上、地下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生物量与氮肥用量、灌水控制水平关系极为密切,且水肥交互效应明显。油菜生物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某一氮肥用量后,则表现为下降的趋势;随灌水控制水平的变化亦表现出相同趋势。水、氮供应适宜,有利于新鲜植株保持较高的水分含量,植株根冠比适中,有利于获得较高的可食部分产量。综合考虑,灌水水平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80%、施氮量为0.24g kg-1土的组合是最优的。上述结果可为蔬菜的高产、合理灌溉和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菠菜硝酸盐含量符合安全生产的氮肥用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试验在灰埭田和灰沙泥田两种土壤类型上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对菠菜生长的影响,分析了土壤硝态氮的变化及氮肥用量与菜体硝酸盐含量、菠菜产量的关系,采用非线性的带约束条件优化法进行搜索求解,确定菠菜体内硝酸盐含量在符合安全生产标准条件下,菠菜最高产量的适宜氮肥用量。结果表明:两种土壤类型硝态氮含量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且随着时间推移,硝态氮含量下降,尤其是在灰沙泥田上。菠菜硝酸盐含量和产量也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前者呈直线关系(y灰埭田=3.6813+5.6869x和y灰沙泥田=11.6640+7.7001x),而后者呈二次曲线关系(y灰埭田=10.0710+0.122x-0.0002x2和y灰沙泥田=11.8480+0.1664x-0.0003x2)。用非线性规划的带约束条件优化法,以氮肥用量与菠菜硝酸盐含量关系模型为约束条件,氮肥用量与菠菜产量关系模型为目标函数搜索求解,得出灰埭田和灰沙泥田种植菠菜的菜体硝酸盐含量在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安全的条件下,菠菜产量最高时的氮肥用量分别为210.30和154.35 kg/hm2,且灰沙泥田的投入产出比优于灰埭田。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氮素形态耦合及土壤氮转化过程调控措施对作物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铵态氮肥用量(纯氮225.0、168.8和112.5 kg/hm2)±硝化抑制剂、不同硝态氮肥用量(纯氮225.0、168.8和112.5 kg/hm2)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与施用硝态氮肥相比,铵态氮肥的施用显著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和氮素吸收量;随铵态氮肥用量的提高,马铃薯产量具有增加的趋势,而不同硝态氮肥用量处理对马铃薯薯块产量无显著影响;铵态氮肥配施双氰胺(DCD)可以有效提高土壤铵态氮含量,增加马铃薯薯块产量(特别是大中薯产量)。马铃薯产量与土壤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硝态氮含量没有明显关系。研究结果说明氮素形态耦合能够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氮肥利用率,对氮肥减量增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肥料氮在蔬菜地中的去向及平衡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庄舜尧  孙秀廷 《土壤》1997,29(2):80-83
通过^15N标记示踪试验,研究了氮肥施入蔬菜地后的氮素分布、氮肥去向、氮肥利用率以及氮素平衡。试验共种植了甘蓝和大白菜两季蔬菜,以5个不同氮肥用量为处理,4个重复,^15N微区设置于相应的小区中,试验结果表明,氮肥用量与蔬菜产量之间的关系可用一元二次方程表示;^15N示踪结果表明,大白菜试验中下层土壤中来自肥料的氮素含量较高,且这种趋势和氮肥用量相关,表明随氮肥用量的增加氮素淋失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水氮耦合对滁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二因素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以盆栽试验方式研究了水、氮因子对滁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了滁菊人工栽培适宜的水氮管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水氮耦合对滁菊花产量、叶片水提总黄酮和氯原酸含量、滁菊花水提总黄酮和氯原酸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水氮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氮肥因子对滁菊花产量、总黄酮含量、氯原酸含量的影响大于水分因子。当土壤水分水平为0.284 1,氮肥水平为0.403 7时,即田间持水量80%,氮肥用量0.257g/kg时,滁菊花产量最高,达18.09g/株;当土壤水分和氮肥用量均为-1.414水平时,即田间持水量50%,氮肥用量为0g/kg时,滁菊花总黄酮含量和氯原酸含量最大。从滁菊花产量、品质角度综合考虑,滁菊生育前期水氮管理以中水中氮较为适宜,滁菊现蕾开花期以低水低氮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氮肥种类和用量对川西蒙山春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雅安蒙山茶园土壤和四川省名山县当地选育的4年生蒙选131为试验材料,利用盆栽试验探讨了不同种类氮肥、用量对川西蒙山春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类型氮肥均在0.50gkg-1土时增产效果最明显,其中,碳酸氢铵效果最好,能达到对照的2.91倍。三种类型氮肥对春茶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都有较大影响,0.50gkg-1土的碳酸氢铵能显著降低春茶中的茶多酚含量,提高春茶中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咖啡碱和可溶性糖含量,是提高春茶产量和品质最理想的氮肥种类和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