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超精密机床和仪器的主轴回转精度已经从微米级向着亚微米甚至毫微米级发展,因此采用何种轴系结构来达到这种精度是设计和制造者所关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基于此,在设计超精密轴系过程中参考已有的国内外静压轴系,设计了一种回转精度极高的半球液体静压轴承;针对超精机床主轴头架,设计超精车床及磨床的机械结构,确定其液压工作原理,采用静压球轴系和静压止推轴系的结构,完成其三维结构设计及建模,各参数选取计算,液压油路设计,外部液压原理图等部分。  相似文献   

2.
在对高压齿轮泵的齿轮、动静压混合轴承、壳体等零件优化设计的基础上,又对其壳体进行了规范化设计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水润滑高速动静压滑动轴承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有限元法求解壁面定律和Reynolds方程,对水润滑高速动静压滑动轴承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紊流状态水介质润滑条件下的动静压轴承三维压力分布、温度场分布及动特性系数,分析高速高压水润滑条件下的动静压轴承与油润滑条件下的动静压轴承不同的液腔压力分布、温度分布等特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CBN-F400J高压齿轮泵的实例,介绍了在高压齿轮泵上采用动静压混合轴承的设计,计算基本方法和步骤。并指出,在高压齿轮泵上采用所推荐的动静压混合轴承代替通常的滑动轴承,允许在不改变材料和主要结构尺寸,造价的前提下,使泵的压力和转速升级。  相似文献   

5.
应用修正后的雷诺方程,得到空气静压轴承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和ANSYS软件对三维内部流场进行数值计算与模拟,分析各影响因子对动态特性的影响,得出刚度和承载能力的影响关系,并且通过单层气膜的压力分布,验证了数值计算的相关结果。  相似文献   

6.
以某型超精密机床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轴轴承系统进行了温度分布及特性研究。基于流体力学特性与传热学理论,建立液体静压球轴承的有限元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分析液体静压球轴承的温度分布情况,并探究在不同入口压力及主轴转速条件下液体静压球轴承的温度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主轴的转速与入口压力对轴承的温升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是正相关的。为提高超精密机床主轴轴承的精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多孔质气体静压轴承采用多孔质节流器,依靠外部供给加压气,形成承载气膜,实现支承和定位.分析了多孔质轴承支承原理,并说明气膜压力分布特点.总结了多孔材料在轴承中的应用及碳石墨多孔材料具有的相对优势.论述了流动模型、数值求解及试验的研究现状,说明雷诺润滑方程和Darcy方程是建立多孔质轴承流动模型的主流方法.总结了轴承优化方法,智能优化方法的应用情况.今后的研究重点是考虑流动惯性,基于Darcy-Forchheimer方程和雷诺润滑方程,建立多孔质轴承三维可压流动模型及其数值求解方法;考虑转子对气膜的惯性作用,使用CFD动网格计算多孔质轴承动特性;分析温度、材料变形等对多孔质轴承静动特性的影响;设计对中系统并采用高频激光测距仪,测试多孔质轴承静动特性;建立多参数、多目标的多孔质轴承优化平台,优化承载力、供气功耗等.  相似文献   

8.
对飞轮储能系统用径向永磁轴承设计中径向永磁轴承承载力和结构参数优化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永磁体空间磁场分布解析式的基础上,结合根据分子电流学说建立的环形电流模型,推导出径向永磁轴承的径向力解析表达式;定义径向力密度衡量轴承性能优劣;根据优化理论建立以径向力密度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最后考虑到单因素变量法的缺陷,采用遗传算法理论和方法,利用MATLAB编程求解轴承结构参数的最优结果。对结果分析可知,轴承最佳的结构参数并不是单因素变量法分析的轴承横截面为正方形。总结了永磁轴承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对飞轮储能系统径向永磁轴承的设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轴承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方法建立了轴承流体润滑仿真模型.基于该模型,系统地研究了油槽设计对轴承润滑的影响,获取不同油槽宽度、深度下轴承的压力分布、流速分布.结果表明,这些参数对油膜压力分布、流速分布影响均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在机修中,常碰到单件配制各种各样的零件,在图纸设计准确、配合类别、精度等级选择无误的情况下,生产出的零件却有很大偏差。经过试验,发现这种现象只发生在单件生产中,而在大批量生产中却很少会出现的。通过对这两种生产方式分析比较,可以看到这是两种具有不同特点的生产方式,不能用同一标准去对待。1单件生产中的公差配合例如,常见箱体与静压轴承的配合,设计一般采用基孔制H7/K6过渡配合,静压轴承在孔中是没有相对运动的,如基本尺寸为!85mm,可得!85H7/K6,将孔加工成上限尺寸!85.03mm,轴承的外径加工成下限尺寸!85.003mm,那么可得间隙0.0…  相似文献   

11.
大型立式轴流泵导轴承荷载分析计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大型立式轴流泵导轴承荷载的影响因素,提出荷载计算方法。以ZL30-7型水泵(叶轮直径D=3.1m)导轴承为例,对其荷载进行了计算。造成导轴承荷载的主要因素有:电机空气间隙不对称、叶轮非轴对称来流、叶轮质心偏离转动中心和叶片角度不等。本研究能为导轴承设计提供荷载依据,对减小导轴承荷载、提高可靠性和运行寿命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径向电磁轴承结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韩  王勇 《农业机械学报》2005,36(7):122-125
以8极径向电磁轴承为例,讨论了径向电磁轴承的主要结构形式;决定轴承系统性能的主要参数的选取原则;轴承定子与转子结构参数的计算方法。并给出设计实例。基于二维静态模型对设计实例进行了电磁场数值模拟,通过对相关场量分布规律的分析,验证和校正了结构设计过程中的假设条件和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13.
轴流叶片弯掠设计可以改善风机流场,优化轴流风机的气动性能。为了探究叶片弯掠设计对风机气动性能的影响,用控制曲线描述轴流风机翼型参数和弯掠值沿着叶高方向的变化,实现了轴流叶形的参数化。在STAR CCM+软件中建立CFD模型,对不同弯掠组合的轴流风机的气动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对叶片表面静压分布以及风机静压-风量性能曲线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轴流叶形弯掠设计对风机气动性能的影响,为轴流风机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圆弧形混合磁悬浮轴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由圆弧形轴肩的转轴和圆弧形线圈组成的新型圆弧形混合磁悬浮轴承工作原理,导出了圆弧形混合磁悬浮轴承结构参数的设计计算理论,包括圆弧形混合磁悬浮轴承轴向与径向扰动的控制、吸力方程、承载能力、结构参数的设计等,与圆柱式比较,圆弧形混合磁悬浮轴承具有承载力大、定位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谷物低温干燥中影响风机的风量与静压的有关参数,及低温干燥的降水规律进行了试验分析,为设计低温干燥机(设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内分流静压—机械无级变速系统(HMT),采用小功率电机作为动力补充源,设计了一种用于轿车的油液电混合变速传动系统(HMET)。在分析行车过程中系统工作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动力系统的匹配与参数计算。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整车仿真模型,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并验证了参数设计的合理性。所设计的油电液混合变速传动系统具有静压传动的可调速性和机械传动效率高的优点,且能利用电驱动液压系统(ET)实现汽车起步与行车中补充能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水润滑可倾瓦轴承的综合性能,以五瓦可倾瓦轴承作为研究对象,系统性地研究并分析了该水润滑轴承在不同结构参数下的动静特性.基于有限差分数值解法求解雷诺方程,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对水润滑可倾瓦轴承的最小水膜厚度、轴颈偏心率、Sommerfeld数及动力特性系数等性能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大轴承的长径比或预负荷系数都可以提高水润滑可倾瓦轴承的承载特性;当转子不需要逆转时,采用瓦块支点偏置设计,当支点偏置率在0.6左右时水润滑可倾瓦轴承的性能较佳;适当加大承载瓦的瓦块张角有利于提高轴承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气液两相流空穴模型,建立了螺旋油楔动静压轴承的热流体动力润滑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数值求解了广义雷诺方程、简化油膜能量方程及轴瓦热传导方程,研究了油膜压力分布以及供油温度和供油压力对轴承内表面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膜破裂面积沿轴向先减小后增大,破裂位置沿圆周方向有一定的偏移,距离的大小与螺旋角有关;供油温度对轴承内表面温度的分布影响较大,而供油压力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针对钠冷快堆核主泵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轴颈磨损和泄露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设置螺旋槽来改善轴承间隙流体动力特性的方法.基于CFD数值模拟,对比了轴瓦螺旋槽轴承和主轴螺旋槽轴承性能优劣,发现主轴螺旋槽轴承效果更好.据此,探讨了螺旋槽结构参数对轴承间隙流体动力特性的影响,提出了初步优化的轴承结构.结果表明:影响支反力和偏位角的主因素是螺旋槽螺旋角,随着螺旋角的增大支反力增大、偏位角减小;影响泄漏量的主因素是螺旋槽螺旋角和槽台宽比,随着螺旋角和槽台宽比的增大泄漏量增大;头数对轴承性能参数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当螺旋槽结构参数设计为头数12,螺旋角42°,槽台宽比2时,导轴承具有最优的综合性能.研究成果对轴承结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核主泵的双向推力轴承在试验过程中出现上部推力瓦温度过高的问题,在不改变油系统、推力轴承结构尺寸及推力瓦数量的条件下,在推力瓦侧面开设不同尺寸的凹槽以控制瓦间流动.经过多方案优选设计出一种改进型推力瓦,以期通过优化推力瓦几何参数解决上部推力瓦温度过高的问题.基于流场数值模拟方法对油系统瓦间流场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对比改进前后2种瓦的瓦间流动分布定性分析推力瓦几何参数对双向推力轴承油系统流动及冷却性能的影响,表明优化后的改进型推力瓦在相同运行条件下大大减轻了油流对冲及阻塞的现象,消除了不合理的回流,增大了进入流道的冷油流量,从而提高了油系统的冷却效果,使得上部推力瓦温度明显降低并达到了设计要求.同时证明了推力瓦几何参数是影响推力轴承油系统特性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能为探究推力瓦几何参数对油系统特性的影响,以及类似轴承系统的推力瓦几何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