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肺曲菌球的X线表现以及其原发空洞的鉴别诊断。方法: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曲菌球,全部摄有胸部平片及病灶体层片,作者用双盲法结合文献分析肺曲菌球以及其原发空洞的X线诊断。结果:10例空洞均为厚壁空洞(>4cm)。3例肺癌空洞内壁不光滑,7例(6例结核,1例肺脓肿)内壁光滑。肺曲菌球X表现为空洞内见类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球状物,大小2.5cm×2.5cm至2.5cm×4cm,边缘较毛糙,1例有钙化,球状物周围均由月芽形气影围绕。6例球状物在空洞中的位置可随体位的变动而改变。结论:曲菌球指曲霉菌寄生在肺结核、肺癌、肺脓肿、肺囊肿以及支气管扩张的空洞(腔)内,生长菌丝使其聚集形成致密的球状物。X线表现为空洞(腔)内球形致密阴影,周围有环形或半月形空气影包绕,球状物在空洞的位置可随体位的变动而变化。不同性质的空洞仍保留了一些自身的特点,如癌性空洞内壁不光滑,结核空洞附近有卫星病灶,肺脓肿空洞周围多较毛糙等。当发现肺慢性空洞(腔)内有球形肿块影时,应想到肺曲菌球的可能,在确认曲菌球存在时,应根据空洞的形态,周围病灶和肺门淋巴结是否肿大等对空洞性质进行判别,其要点基本上与无曲菌球生长时相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周围型肺癌螺旋CT征象特征,以提高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100例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对其CT征象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0俐周围型肺癌共有102个病灶,其中右肺叶病灶69个,右上肺叶病灶36个。病灶的主要特征性CT征象:(1)分叶征:89个病灶出现,出现率为87.3%;(2)毛刺征:71个病灶出现.出现率为69.6%;(3)胸膜凹陷或(和)胸膜牵拉征.63个病灶出现,出现率为61.8%。次要特征性CT征象:血管支气管集束征、空洞征、棘突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支征)以及空泡征等。增强扫描瘤体均有强化。结论:CT影像检查发现肺内结节或肿块,并有包括2个以上主要征象在内多个CT征象应考虑诊断周围型肺癌、若合并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且无钙化).要考虑肺癌向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周围型肺癌X线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周围型肺癌28例的X线资料。结果:①肺癌:瘤体较大多在3cm以上,密度较高;瘤体多呈分叶,脐凹征较多见;瘤体周围毛刺多较粗较长,呈索条状;瘤体内空洞多为单个且较大,内壁凹凸不平;转移征象出现晚;肿瘤使局部胸膜增厚并与之粘连。②腺癌:瘤体较小,直径多在4cm以下,密度较低;形态多为圆形呈切迹样小分叶;瘤体周围毛刺呈毛刷状;空洞罕见,为多个小圆形空洞;胸膜凹陷征出现率高;肺内播散及胸水较其它类型多见。③肺泡癌:结节型肺泡癌与腺癌不易区别,密度较腺癌更低,小泡征及细支气管充气征则首先考虑肺泡癌。广泛型肺泡癌表现两肺广泛分布之粟粒样病灶,无特异性表现。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周围型肺癌的X线表现有一定特征性,X线可作为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病理类型的辅助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26例原发性肺癌的CT误诊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26例原发性肺癌的CT误诊原因,旨在提高肺癌CT诊断准确性以及患者手术切除机会。方法:搜集1992~1999年间26例CT误诊,而经手术病理或其他临床证实且资料完整的原发性肺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中,周围型肺癌20例,误诊为结核瘤10例,炎症假瘤5例,真菌感染2例,错构瘤2例,胸膜间皮瘤1例;中央型肺癌6例,误诊为纵隔淋巴瘤2例,胸腺瘤2例,肺部炎症2例。重新回顾性阅片发现,26例肺癌中具有典型肺癌征象,可作出诊断12例(占46%),具有部分特征表现,而结合临床可作出诊断的6例(占23%),其余8例(占31%)诊断仍较困难,需作穿刺活检或剖胸探查方可能诊断。结论:原发性肺癌术前CT误诊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对肺癌病灶CT特征性表现征象认识不足是主要原因。加强肺癌CT征象的认识,密切结合临床,提高或改进扫描技术,争取多种影像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将是减少误诊,提高诊断准确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CT双窗技术的原理以及其优点与限度。方法:在30例胸部CT检查发现病变的病例常规扫描后,分别在纵隔窗(窗位0-50Hu,窗宽500Hu),肺窗(窗位-500至-800Hu)和双窗下(第1窗位-800Hu,第1窗宽1200,第2窗位5Hu,第2窗宽500)摄片。采用双盲法分别阅读肺窗、纵隔窗和双窗位像,比较使用双窗前后的诊断结果。结果:使用双窗前,有5例(16.7%)误诊或诊断不确定。应用双窗后,诊断完全正确(误诊0%),二组结果相差显著(P<0.01)。设置双窗后,二个窗的交界处形成明亮的交界线,如肺的边缘,支气管管壁与管腔。正常情况下这种交界线光滑锐利。当有病时,也可见到这种交界线,其光滑程度受病变部位和病变性质的影响,一般肺内病变与正常的肺组织间的交界线较模糊,毛糙。相反单纯的肺外病变(胸壁、胸膜、纵隔),只要不侵犯肺,由于脏层胸膜的缘故,肺内和肺外的CT值相差很大,病变与肺的交界线光滑、锐利。另外使用双窗可以在一张图像上同时显示肺组织和胸壁、纵隔软组织,显示病变比较直观。双窗的限度在于不能根据灰度来估计CT值。结论:应用双窗使病变显示更直观,有利于胸部疾病的定位诊断,在一定程度上对定性诊断也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肺癌骨转移患者进行观察,旨在探讨肺癌骨转移的特点和规律。方法:肺癌的诊断通过胸片、胸部CT或MRI、痰找癌细胞、纤支镜检查和经皮肺组织活检的明确。骨转移的诊断通过X线摄片、CT扫描、MRI、ECT等检查综合判断。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结果:骨转移单发者占26.2%,多发者占73.8%。腺癌平均每例发生骨转移1.95处,鳞癌平均每例发生骨转移1.61处。腺癌以胸部及骨盆转移为主,鳞癌胸部及脊柱转移为主。X线摄片检出率31.5%,CT骨扫描为38.5%,MRI为75%,ECT为100%。死亡者平均存活6.3个月。结论:肺癌骨转移以多发者多见,腺癌骨转移率最高,鳞癌次之。转移部位以胸部最多,其次为骨盆和脊柱。肺癌骨转移检出率最高的检查为ECT。骨转移为肺癌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X线诊断、X线分型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PAP的X线表现,全部病例都作了胸部X线平片检查,其中3例作了全肺体层。结果:15例中9例表现为双肺广泛分布的小结节状阴影,3例表现为以肺门为中心,向外放射的蝶冀状阴影,3例表现为双下肺野大片状致密阴影。结论:PAP根据X线表现可分为多发小结节型、类肺水肿型和类炎症型,分别应与肺泡细胞癌、肺水肿及肺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并分析27例病灶在2cm以下的周围型小肺癌的术前胸片和CT薄层扫描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27例周围性小肺癌早期在胸部平片表现为:肺内结节影19例,浸润影6例,条索状影2例;CT片病灶的表现有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细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等,其中有5例做过1年1次的常规胸片体检,其中1例3年前胸部平片已有病灶出现,4例1年前已有病灶出现,但均未及时发现.结论:上述结果提示熟悉肺癌早期的X线表现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AIDS合并马红球菌肺炎的X线、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12例AIDS合并马红球菌肺炎的X线、CT表现.结果 所有病人的病变散在分布,单侧3例,双侧9例;肺上叶2例,下叶4例,中叶4例,左肺各肺叶、肺段病变1例,左侧胸膜腔1例.X线、CT表现团块或结节影6例,其中伴厚壁空洞5例,薄壁空洞1例;大片肺实变伴空洞形成4例,空洞内壁多光滑,常可见气液平面;斑片状肺实变2例.另外,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6例,胸膜腔积液1例.结论 AIDS合并马红球菌肺炎的X线.、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肺部良性孤立病灶的鉴别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治疗、病理证实的肺部良性孤立病灶6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7例中仅26例术前明确诊断,最终病理诊断主要有炎性假瘤、结核球、错构瘤、硬化性血管瘤等,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无手术死亡。结论:肺部孤立病灶的良、恶性决定手术方式,术前未能确定为良性占位疾病或除外肺癌者,术中应作快速冷冻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手术应以尽量保留正常肺组织、减少组织损伤为原则。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已确诊的220例住院老年肺结核与同期住院的200例青年肺结核在临床症状、肺结核分型、胸部X线表现、合并症与并发症、治疗、转归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老年肺结核具有病程迁延、临床症状不典型,、合并症复杂、空洞率及痰阳率高、疗效差等特点。提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老年肺结核是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对腹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腹部淋巴结结核30例之肿大的淋巴结的位置、大小、形态、回声强度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腹部淋巴结结核患者30例,肿大淋巴结137枚。呈圆形肿大115枚(83.9%):内部回声呈低回声95枚(82.6%),弱回声20枚(17.4%);呈串珠样或融合成分叶状肿大团块共22枚(16.1%):内部呈低回声13枚(59.1%),弱回声9枚(40.9%)。30例包膜回声均清晰(100%):其中表面呈光环状及半光环状高回声22例(73.3%),钙化8例(26.7%)。结论:腹部结核性淋巴结肿大最具特征性的表现:表面呈光环状或半光环状高回声,圆形居多,少数融合成分叶状,内部回声不均匀且伴钙化。较为重要的一点是同时伴有多脏器结核。  相似文献   

13.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CT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海绵状血管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研究6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海绵状血管瘤,采用延迟扫描技术,对结节样强化的增强程度,分布进行观察。结果:CT典型征象表现为:(1)平扫出现低密度区;(2)增强后立即出现边缘性强化;(3)延迟扫描后出现等密度.82.6%的病灶显示结节样强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9例病人进行鼻窦与头部CT横断扫描和(或)冠状扫描。结果:9例全部累及鼻腔,其中8例侵及筛窦,3例侵及上颌窦,4例侵及眼眶和颅内脑组织。其CT主要表现为鼻腔上部软组织肿块影,易侵及筛窦、上颌窦甚至眼眶和颅内脑组织,同时伴有侵及部位的骨质破坏。结论:CT对典型的嗅神经母细胞瘤能作出准确的诊断,对肿瘤的分期也有很大的价值;但对表现不典型者需与其它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并总结胸部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SF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CT表现。结果 16例SFT中1例CT表现为以宽基地与纵膈胸膜相连,11例以宽基地与侧胸膜相连,3例表现为胸腔内巨大肿块,1例位于左侧心膈角处且与邻近胸膜关系密切。病灶直径范围约2.5~15.0 cm;类卵圆形病灶11例,5例呈不规则团块状,且局部境界欠清晰。CT平扫呈等密度,其中2例见弯条状钙化。增强后动脉期轻到中度强化,3例可见弯曲血管显示,随着时间延长,病灶进一步强化,区域增大,6例密度不均匀,其中3例呈"地图样"表现,3例病灶伴有邻近肺组织膨胀不全。9例出现胸膜尾征表现。10例与邻近胸膜呈钝角关系。结论胸部SFT的CT表现特点:单发病灶,可有"胸膜尾征",增强后早期轻到中度强化,可见弯曲血管显示,随着时间延长,病灶进一步强化,区域增大,部分可见"地图样"表现,综合其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资料有助于胸部SFT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肝转移瘤的CT诊断(附12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泽斌  杨雷 《湛江医学院学报》1994,12(3):212-214,T287
分析了122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肝转移瘤的CT表现,结果表明:肝转移瘤以小而多发之圆形成类圆形为特征,平扫表现为低密度有118例,等密度与高密度各2例,病灶有囊变、坏死36例;增强扫描无强化73例,周边有轻度强化49例,表现有"牛眼征"4例。本文并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李凯  陈武标 《湛江医学院学报》1996,14(2):113-114,118
本文分析了肺癌MRI60例的表现,MRI具有多方位与多参数扫描及血管流空效应等优点。可清晰显示:(1)肿瘤的形态与信号特点;(2)肿瘤对支气管、纵隔、胸膜、胸壁的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等征象。术前MRI肿瘤分期准确率达94.4%,对判断肿瘤的可切性及肿瘤的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可提供依据。全面评价了MRI在肺癌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儿童膀胱葡萄状肉瘤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儿童膀胱葡萄状肉瘤,其中2例进行了CT检查,4例进行了静脉肾盂造影,1例逆行膀胱造影。作者用双盲法分析儿童膀胱葡萄状肉瘤的影像诊断以及其鉴别诊断。结果:本组2例进行CT检查病例均见膀胱内多个小的软组织密度结节影,病变位于膀胱颈部、膀胱侧壁和后尿道,1例膀胱壁增厚,前列腺明显增大。膀胱造影表现:3例见膀胱内多个小的充盈缺损,呈葡萄状,1例表现为2个较大的充盈缺损。膀胱葡萄状肉瘤最常发生于膀胱颈部、膀胱三角区,最后可蔓及整个膀胱,根据影像表现分为息肉型和实质型。其CT表现为:息肉型平扫见肿瘤呈息肉样突入膀胱,其CT值为软组织密度,膀胱注入造影剂后见大小不一的颗粒状充盈缺损。实质型表现为膀胱壁不规则增厚,并可见壁外的肿块影。膀胱葡萄状肉瘤的膀胱造影表现:息肉型表现为大小不等,边缘光滑锐利的葡萄簇样充盈缺损。实质型由于主要向腔外发展,故膀胱造影可无改变或表现为膀胱壁稍不光滑、僵硬,晚期可呈肿块状充盈缺损。膀胱葡萄状肉瘤主要应与膀胱阴性结石,膀胱内血凝块,膀胱乳头状瘤以及膀胱乳头状癌等相鉴别。结论:作者认为CT对于检查膀胱葡萄状肉瘤明显优于  相似文献   

19.
腹部精原细胞瘤与畸胎瘤混合形成巨大肿瘤1例黄文权(广东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CT室,湛江524003)隐睾易发生肿瘤,临床较常见,但精原细胞瘤与畸胎瘤混合成巨大肿瘤罕见,作者遇1例。患者男,20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部疼痛,呈阵发性闷痛,有时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叶基底段肺结核误诊的原因,以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方法对珠海地区2005年1月~2008年12月登记管理的下叶基底段肺结核67例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为肺炎16例,支气管肺炎31例,肺脓疡8例,肺癌9例,支气管扩张并感染3例.结论下叶基底段肺结核的临床症状、X线表现均不典型,易误诊,应提高对下叶基底段肺结核的认识.全面收集临床资料,充分利用各种检查手段,寻求病原和组织学诊断依据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