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有相当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国际市场称泥鳅鱼为“水中人参”。泥鳅对水体的适应性强,繁殖较容易,成活率高,养殖方法简单,经济效益较好,运输方便、饵料易得,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泥鳅养殖可分为池塘养殖和稻田养殖两种,稻田养泥鳅可以作为稻田生态渔业的一个组成部份,本文着重介绍下稻田泥鳅的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2.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 ,耐低氧 ,分布在水田、池塘、湖泊水域中 ,适宜稻田喂养。湖区稻田养鳅就是充分利用水田资源 ,通过增放泥鳅苗种 ,加强投饲管理 ,实现水稻、泥鳅互利的一种人工种养新模式。1 养殖意义 1.1 维护生态平衡  由于泥鳅的养殖和药用价值较高 ,出口  相似文献   

3.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栖于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较易饲养.在农村家家有稻田,在稻田中养殖泥鳅,种苗及饲料比较容易解决,养殖方法简单,经济效益较高,而且不影响水稻产量,是一种非常好的生态养殖模式.稻田养泥鳅单产每亩高达1000~1200kg,是农民致富的好途径.其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稻田养殖田间工程改造模式,优化稻-渔生境,筛选验证适宜的稻田养殖品种,挖掘稻田种养生产潜力。在广西玉林地区稻-渔综合种养试验点开展环形沟、"丰"字沟、池-田适时耦合3种不同改造类型的稻田综合种养试验,主养罗非鱼、瓯江彩鲤和泥鳅,种植杂交水稻"丰田优553",进行养殖鱼类产量、产品规格、成活率和水稻产量等产出效果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田间工程单元化集约化整合改造和稻-渔环境优化升级,沟涵对稻田的比例控制在10%,养殖水体容量较常规类型增加约50%,同时满足了稻-渔共作各自的环境需求;在稳定水稻产量的同时,养殖罗非鱼、瓯江彩鲤和泥鳅的平均产量分别达488.5、351.0和330.2 kg/667 m2,成活率分别达92.1%、91.7%和86.9%,较环型沟、"丰"字沟类型稻田极显著地提高(P<0.01);产品规格分别为663、638和19 g,在正常生产周期内普遍达到商品鱼上市规格。研究优选出一套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技术高度融合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稻田养殖田间工程改造模式,优化稻-渔生境,筛选验证适宜的稻田养殖品种,挖掘稻田种养生产潜力.在广西玉林地区稻-渔综合种养试验点开展环形沟、"丰"字沟、池-田适时耦合3种不同改造类型的稻田综合种养试验,主养罗非鱼、瓯江彩鲤和泥鳅,种植杂交水稻"丰田优553",进行养殖鱼类产量、产品规格、成活率和水稻产量等产出效果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田间工程单元化集约化整合改造和稻-渔环境优化升级,沟涵对稻田的比例控制在10%,养殖水体容量较常规类型增加约50%,同时满足了稻-渔共作各自的环境需求;在稳定水稻产量的同时,养殖罗非鱼、瓯江彩鲤和泥鳅的平均产量分别达488.5、351.0和330.2 kg/667 m2,成活率分别达92.1%、91.7%和86.9%,较环型沟、"丰"字沟类型稻田极显著地提高(P<0.01);产品规格分别为663、638和19 g,在正常生产周期内普遍达到商品鱼上市规格.研究优选出一套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技术高度融合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稻田养殖田间工程改造模式,优化稻-渔生境,筛选验证适宜的稻田养殖品种,挖掘稻田种养生产潜力.在广西玉林地区稻-渔综合种养试验点开展环形沟、"丰"字沟、池-田适时耦合3种不同改造类型的稻田综合种养试验,主养罗非鱼、瓯江彩鲤和泥鳅,种植杂交水稻"丰田优553",进行养殖鱼类产量、产品规格、成活率和水稻产量等产出效果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田间工程单元化集约化整合改造和稻-渔环境优化升级,沟涵对稻田的比例控制在10%,养殖水体容量较常规类型增加约50%,同时满足了稻-渔共作各自的环境需求;在稳定水稻产量的同时,养殖罗非鱼、瓯江彩鲤和泥鳅的平均产量分别达488.5、351.0和330.2 kg/667 m2,成活率分别达92.1%、91.7%和86.9%,较环型沟、"丰"字沟类型稻田极显著地提高(P<0.01);产品规格分别为663、638和19 g,在正常生产周期内普遍达到商品鱼上市规格.研究优选出一套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技术高度融合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稻田养殖田间工程改造模式,优化稻-渔生境,筛选验证适宜的稻田养殖品种,挖掘稻田种养生产潜力.在广西玉林地区稻-渔综合种养试验点开展环形沟、"丰"字沟、池-田适时耦合3种不同改造类型的稻田综合种养试验,主养罗非鱼、瓯江彩鲤和泥鳅,种植杂交水稻"丰田优553",进行养殖鱼类产量、产品规格、成活率和水稻产量等产出效果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田间工程单元化集约化整合改造和稻-渔环境优化升级,沟涵对稻田的比例控制在10%,养殖水体容量较常规类型增加约50%,同时满足了稻-渔共作各自的环境需求;在稳定水稻产量的同时,养殖罗非鱼、瓯江彩鲤和泥鳅的平均产量分别达488.5、351.0和330.2 kg/667 m2,成活率分别达92.1%、91.7%和86.9%,较环型沟、"丰"字沟类型稻田极显著地提高(P<0.01);产品规格分别为663、638和19 g,在正常生产周期内普遍达到商品鱼上市规格.研究优选出一套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技术高度融合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8.
2012年的晚稻收割季节,浙江省杭州市金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传来喜讯:今年已成功实现亩产"千斤粮、万元田"目标。这是金英农业大力发展稻田立体式生态种植、养殖模式所带来的成效。据负责人童金英介绍,她一直很看好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所以在今年初实施了"稻、鹅、泥鳅"的立体生态种养模式,现在已经有了可观的收获。"稻、鹅、泥鳅"高效生态种养模  相似文献   

9.
稻田养泥鳅     
潘铭 《农家致富》2005,(8):37-37
稻田养殖泥鳅是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种养结合生产方式,是农民增产增效的有效途径,去年笔者试养了10亩水田.经探索,稻田养殖泥鳅一般每亩可收获泥鳅210~270公斤,增收稻谷60公斤.现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泥鳅稻田生态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泥鳅稻田生态养殖技术,主要包括稻田建设、施肥管理、水稻品种选择与栽培、泥鳅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虫害防治、泥鳅捕捞等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泥鳅生活习性、稻田条件、苗种放养、饲养管理和预防疾病等方面介绍了泥鳅稻田生态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稻田泥鳅生态养殖技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绍山 《农技服务》2014,(11):157-157
稻田养殖泥鳅,既可提高水稻产量,又能收获一定量的泥鳅,经济效益显著。正值浙江省推出五水共治,泥鳅养殖技术的完善对于进一步加快浙江省渔业转型升级发展生态渔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浙江省的实际情况,归纳总结了稻田养殖泥鳅之稻田的选择条件、田间的改建方法、水稻的品种选用、鳅苗的放养处理、日常管理以及收获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无公害泥鳅稻田生态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青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9):185-186
从对稻鱼互利的分析、养殖田块的选择与改造、泥鳅苗种投放及泥鳅、水稻生产管理等各方面,总结了无公害泥鳅稻田生态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4.
稻田养殖泥鳅是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态生产模式.就稻田养殖泥鳅的田间工程建设、田间管理、养殖管理、越冬及捕捞等技术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我国北方特别是东北地区的广大养殖户提供一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阐述台湾泥鳅、滇池高背鲫鱼梯田生态养殖技术措施,分析梯田种养结合的效益,就大力推广稻田生态养殖泥鳅、鱼的技术进行探讨,以期探索渔业发展新路子。  相似文献   

16.
"早稻-青虾-泥鳅"共生高产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是通过种植早稻"吸肥去污",净化池塘水质,有助于提高水产品质量;青虾养殖可耕地除草,吸食稻田害虫,减少水稻虫害;泥鳅养殖可钻地松土,在稻田中起到除草、造肥、除虫、增加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作用。为促进该种养模式的推广应用,介绍了早稻、青虾、泥鳅的种养技术,并分析了该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栖于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较易饲养.在农村家家有稻田,在稻田中养殖泥鳅,种苗及饲料比较容易解决,养殖方法简单,经济效益较高,而且不影响水稻产量,是一种非常好的生态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8.
作为浙江省杭州市级粮食功能区,金英农业560亩种植基地每年都被评为水稻高产示范方。据负责人童金英介绍,她一直很看好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所以在今年初实施了稻鹅泥鳅的立体生态种养模式,现在已经有了可观的收获。稻鹅、泥鳅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就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的措施,既种植晚稻又养殖鹅和泥鳅,使稻田内的水资源、青杂草、水生动  相似文献   

19.
唐良安 《农业与技术》2012,32(10):221-222
生态养殖近年来逐渐被我国养殖亚所重视,其在保证泥鳅套养质量和产量的同时又能保护环境和节省资源是符合经济学和实用学的养殖方式.本文通过条理清晰的方法对稻田间泥鳅的套养进行了可行性试验,希望能够通过塑造一个动植物共生的模拟生态关系来达到稻田、泥鳅的双丰收,为广大养殖户推广更加绿色高产的养殖方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青虾的需求也逐年递增。大量养殖青虾已经成为当地今后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提高青虾品质和养殖产量,充分发挥土地利用空间。养殖户开始探索水稻—青虾的生态种养技术,做好稻田建设、配套措施、塘口设置及虾苗的放养与饲喂,同时对水稻的种植与管理进行技术指导,培养产量高、品质好的青虾与水稻,实现生态种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