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新疆农业科技》1994,(6):17-18
青杨沙棘混交林的定点观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青海东部丘四区营造青杨沙棘混交林比青杨、沙棘纯林有更好的生长效应,其中青杨树高3年总净生长量比纯林高66.3%,胸径3年总净水量比纯林高21.3%。沙棘生长也比纯水沙棘林好,混交林林下土壤含水率与纯林下土壤含水率差异甚小,林分内光照、水分、养分、空间得到较充分利用。这种混交林是一种相对稳定,可以在当地发展的林种。  相似文献   

2.
以已处衰退期的沙棘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冗余分析法(RDA)研究0、10、15、20 cm留茬高度及未留茬处理(CK)的沙棘补偿生长能力及林下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沙棘补偿生长能力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砒砂岩区沙棘在不同留茬高度上均发生超补偿生长现象,其中15 cm留茬高度的株高补偿指数(1.48)、生物量补偿指数(1.25)显著高于其他留茬高度,表明15 cm的留茬高度可较好地促进沙棘植株地上部分的快速生长;不同留茬高度的沙棘林土壤理化性质总体上表现为土壤全氮0.75 g·kg-1、全磷0.39 g·kg-1、全钾21.86 g·kg-1、速效磷8.55 mg·kg-1,养分含量最高值均出现在15 cm留茬高度。综合而言,留茬处理可改善土壤的微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使沙棘补偿生长能力增强,其中15 cm留茬高度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沙棘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沙棘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为沙棘林分的衰败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对不同林龄(8,13,18年生)沙棘人工林表层土(0~10cm)微生物利用碳源的动力学特征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比较分析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能力、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沙棘人工林林龄的相关性。【结果】18年生沙棘人工林表层土在短期内(培养24~60h)对单一碳源底物的利用能力高于13和8年生沙棘林表层土,说明13和8年生沙棘人工林表层土中微生物生长的启动速度较慢,生长停滞期较长。随着林龄的延长,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H′)、Simpson指数(D)和Mcintosh指数(U)的变化规律不同,13年生沙棘人工林表层土微生物群落的D、H′值均最大,但U值最小;8和18年生沙棘人工林表层土微生物群落的D、H′、U值差异很小。13年生沙棘人工林表层土微生物利用羧酸类化合物的能力,在培养72h后相对于8和18年生沙棘人工林均有明显提高;8和18年生沙棘人工林表层土微生物利用醣类化合物的能力,在培养24~144h时相对于13年生沙棘人工林有明显优势。在其他化合物的利用能力上,8,13和18年生沙棘人工林表层土微生物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只有18年生沙棘人工林表层土在主成分1上可以与13年生沙棘人工林表层土很好地分离,其他林龄沙棘林表层土在主成分1,2,3,4上均未实现分离。【结论】沙棘林的微生物多样性与其林龄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雪霉病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但农村生活用能却比较紧缺,区内有140个县属于能源资源缺乏区,一年有3-6个月的缺柴期。该地区农村生活用能的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因地制,先易后难,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从现阶段来看,营造沙棘能源林是一条简单易行、投入少、见效快、条例当地实际情况的途径,具有经济、生产和生态方面的合理性,将有可能成为整治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的一个突破口。营造沙棘能源林要适地适树、提前整地,采取全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西北地区有较多的沙棘栽种区,而就沙棘的具体成长分析来看,土壤的干旱程度对沙棘苗木生长和水分的利用有显著的影响。该文对这种影响做具体分析和讨论,旨在更加全面的认识沙棘的生长特性和环境需要,从而为沙棘的高效栽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沙棘又名酸刺,为胡颓子科灌木或小乔木,是我国“三北”地区造林的重要树种之一。它具有适应性强,耐旱、耐寒、耐瘠薄,能改良土壤,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经济价值高的特点,无论在风沙区和黄土丘陵区均生长良好。近年在我国“三北”地区得以大规模推广,为了更好地发挥沙棘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应进一步加强沙棘成龄林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黄土丘陵区退耕地(阴坡)3种植被(沙棘、刺槐沙棘混交林地、油松沙棘混交林地)不同生长状况土壤养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养分含量低;(2)研究区土壤养分中全氮、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空间变异性显著;(3)研究区林地土壤养分含量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沙棘(好)>刺槐沙棘林地(好)>沙棘(差)>刺槐沙棘林地(差)>油松沙棘林地(好)>油松沙棘林地(差),死亡的油松沙棘混交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好于生长好与生长差的油松沙棘混合林地.  相似文献   

8.
结合大通县退耕还林作业区的实际现状,大部分的退耕地选择了沙棘为主要造林树种,为了验证树种选择的准确性,我们选择了沙棘林地蓄水能力、沙棘林对土壤性质的改变作用二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森林内大型土壤动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森林土壤生态的重要指示生物类群。2017年6—9月选取山西农业大学林业生态站中不同林内透光率的人工沙棘林,对其大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不同林内透光率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共采集到大型土壤动物410头,其中,膜翅目蚁科为人工沙棘林大型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在透光率为12%的林分中占68.46%,在透光率为9%的林分中占45.54%。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分析显示,林内透光率为9%的人工沙棘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为2.45、均匀性指数为0.69,均大于林内透光率为12%的林分。土壤动物相似性指数分析显示,林内透光率为9%的林分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林内透光率为12%的林分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相似性系数为0.29,表现出中等不相似特征。适当的密植会产生适宜的人工沙棘林林内透光率,有利于改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使大型土壤动物在一定程度上增多,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然控制优势。研究结果可为实际生产中人工沙棘林的营林密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不同类型人工林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择黄土高原地区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土壤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CEC)等理化特性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人工林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成龄油松和刺槐林对土壤的培肥效应超过其幼龄林;成龄油松林和刺槐林土壤几乎无石灰反应;在树龄相同的条件下刺槐林对土壤培肥效应优于油松林。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不同林地植被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黄土高原油松、刺槐人工林对土壤的培肥效应。结果表明:(1)在黄土高原地区,种植人工林对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钾等营养元素含量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但不同林型提高程度不同,除全钾、速效磷以外,各项指标均以阔叶林高于针叶林;阔叶林下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也高于针叶林;总体来看,阔叶林下土壤肥力的提高较针叶林显著。(2)在黄土高原地区,种植人工林可改善土壤发育条件,减弱土壤侵蚀作用,降低土壤的碳酸钙含量,在此方面针叶林的作用比阔叶林明显。  相似文献   

12.
沙棘叶粉对AA肉鸡生产性能和钙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检测沙棘叶粉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对爱拔益加(AA)肉鸡生产性能和钙代谢的作用效果,试验选择健康的1日龄AA肉仔鸡公雏240只.按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基础饲粮+0.25%沙棘叶粉组、基础饲粮+0.5%沙棘叶粉组、基础饲粮+1%沙棘叶粉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饲养试验共...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半干旱区径流聚集工程技术下人工云杉林木的发育状况及生态环境效应.【方法】在定西市安定区对漏斗式聚流抗种植的云杉×沙棘混交林和燕尾式聚流坑种植的云杉纯林的土壤水分状况、林木发育状况进行测定.【结果】在年均降水量480mm的条件下,径流聚集工程有效拦蓄了降水径流,保障了林木生长发育对水分的要求,云杉×沙棘混交林与云杉纯林都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与云杉混交林相比,云杉纯林具有较大造林密度和林木蓄积量,具有更高的经营利用价值;而云杉×沙棘混交林具有复层拦蓄,具有更好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效益;在生长期(2005~2014年)年降水量450.9 mm的情况下,云杉纯林与混交林2 m内土层平均土壤含水率为16.91%和12.43%,说明云杉纯林土壤水分适宜性高于混交林,具备更好的土壤水分条件.【结论】半干旱区漏斗式聚流坑和燕尾式鱼鳞坑径流聚集工程效果显著;在节水工程实施中云杉纯林和云杉×沙棘混效林均表现出了较高适宜性和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沙棘果汁添加量、蔗糖添加量、菌种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沙棘酸奶品质的影响,为开发凝固型沙棘酸奶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通过单因素预试验,研究沙棘果汁添加量、蔗糖添加量、菌种接种量和发酵时间的合理取值范围;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沙棘酸奶的最佳工艺配方组合;固定蔗糖添加量为10;、菌种接种量为4;和发酵时间为4 h,研究不同沙棘果汁添加量对酸奶中VC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果汁添加量10;、蔗糖添加量10;、菌种接种量4;、发酵时间4 h的沙棘酸奶风味突出、酸甜爽口、色泽诱人、组织状态良好,是制作凝固型沙棘酸奶最为理想的工艺配方组合;沙棘酸奶中VC含量是普通原味酸奶的2.3~4.8倍并与果汁添加量呈正相关关系,符合函数y=-59.048 x2+30.623 x+1.0074(R2=0.991);蛋白质含量与果汁添加量呈负相关关系。【结论】沙棘酸奶具有典型的沙棘果香风味,制作沙棘酸奶的最佳工艺配方为果汁添加量10;、蔗糖添加量10;、菌种接种量4;、发酵时间4 h,其VC含量为3.67 mg/100 g、蛋白质含量为2.91;,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吸水剂在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国沙棘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吸水剂在干旱地区退耕还林工程中应用的一些技术问题,结果表明:蘸根处理显著地提高中国沙棘造林的成活率与生长量,整地穴中预施吸水剂不如吸水剂泥浆蘸根效果好,因此,吸水剂蘸根造林是青海干旱地区退耕还林工程中值得推广的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试验研究日粮中添加沙棘提取物复合添加剂、寡糖+益生素复合添加剂对放牧的阿勒泰羊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体重35±2 kg的健康阿勒泰羊45只,分成3组,每组15只,对照组采用纯放牧饲养,试验组1在日粮中添加沙棘提取物复合添加剂0.18%,试验组2在日粮中添加寡糖+益生素复合添加剂0.18%。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喂沙棘提取物复合添加剂、寡糖+益生素复合添加剂极显著提高阿勒泰羊日增重(P0.01);对阿勒泰羊体尺无显著影响(P0.05);对血清中尿素氮、甘油三酯、碱性磷酸酶和磷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饲喂沙棘提取物复合添加剂0.18%可提高阿勒泰羊的生产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沙棘林地土壤抗蚀性及其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黄土高原沙棘资源较丰富的靖边、黄龙、麟游、秦安、交口等县土壤各种抗蚀性指标的测定与分析,得出不同土地类型土壤抗蚀性规律及抗蚀性主要影响因子的排序等外,认为水稳性团粒含量是黄土高原土壤的最佳抗蚀性指标,其次是风干率砂壤土除外,而以微团聚体含量为基础所表示的各种指标不能很好地反映该区土壤的抗蚀性。在地带上黄土高原由北而南抗蚀性递增。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土壤酶活性在黄土高原沟壑区2种起源油松林更新苗根际土壤中的差异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选择陕西黄龙山林区和甘肃子午岭林区具有代表性立地条件的油松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以林下更新苗为对象,对根际土壤的酶活性和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速效磷含量总体表现为天然次生林>人工林,而土壤全磷含量与之相反。2)土壤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总体上均表现为天然次生林>人工林,而蔗糖酶活性与之相反。3)土壤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与全氮含量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4)主成分分析显示,林分起源与土壤全磷、有机碳、pH和含水量存在较大相关性。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油松幼苗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存在一定差异,引起了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影响了土壤有机质的矿化。  相似文献   

19.
引进沙棘品种适应性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试验通过对引进沙棘品种栽培的保存率、新梢生长量、株高、冠径和果实产量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然后对其在黑龙江省的生态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多数参试品种适宜黑龙江省栽培,较理想的适生品种有楚伊、浑金、橙色、乌兰格木。文章研究了大果沙棘在黑龙江省的适应性,旨在为黑龙江省的沙棘生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说明不同抚育强度对黄土高原南部辽东栎林幼苗更新的影响,本文以黄龙山林区蔡家川林场辽东栎群落为研究对象,未采伐为对照,对经过5年恢复后,皆伐、间伐30%、间伐15%三种抚育强度的辽东栎林地,实生和萌生幼苗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抚育强度后的实生、萌生幼苗数量、幼苗生长状况、林地生态指标均与未采伐林地有差异;经过间伐30%的林地,其幼苗个体平均基径、高度、冠幅、叶面积、土壤养分、水分等指标均有显著增加;间伐15%林地上述指标均有增加;皆伐后的林地相对未采伐林地,萌生苗数量增加,实生苗数量减少,土壤养分、水分等指标降低。间伐与皆伐措施后比较,间伐措施的林地辽东栎实生幼苗数量多,个体发育良好,土壤养分水分相对较高;皆伐措施的辽东栎建群种萌生幼苗数量多,但土壤水分养分下降。未来该地区辽东栎林经营管理中,应以近自然抚育为主,尽量减少对灌草层破坏,完善群落复层结构;间伐强度拟定为30%,尽量间伐劣质木、病虫木,促进群落向异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