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蕺菜是一种天然植物抗生素,根据我国蕺菜现有种质资源的推广利用情况,运用一种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态势的经典分析手段和理想战略模式SWOT对蕺菜进行分析,将产业优势在一定机遇条件下,减少劣势和回避威胁,做到趋利辟害,扬长避短,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蕺菜种质资源产业长远发展的具体战略策略,建立标准系统化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2.
须文 《长江蔬菜》2011,(22):36-38
以蕺菜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比较播种茎段的茎节数、栽植株距和覆土深度3个因素及其3个水平对蕺菜地下茎茎节发芽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栽培因素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蕺菜茎段出芽数、鲜苗质量、幼苗根系活力和幼苗CAT活性的最主要因素是播种蕺菜茎段的节数,其次为覆土深度,栽植株距的影响最小;影响幼苗PPO活性的最主要因...  相似文献   

3.
以峨眉蕺菜和湘白鱼腥草2个鱼腥草品种为材料,研究了NaCl胁迫对鱼腥草地下茎SOD活性的影响。以0mol/L、0.1mol/L、0.15mol/L、0.2mol/L、0.25mol/L浓度的NaCl溶液处理旺长期的鱼腥草。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2个品种S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峨眉蕺菜的膜系统耐盐胁迫的能力比湘白鱼腥草强。但峨眉蕺菜地上茎SOD活性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4.
高海拔地区蕺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蕺菜别名蕺儿菜、蕺耳根、折耳根、鱼腥草等,属三白草科蕺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野生于潮湿的沟旁田坎及山坡林地.食用部分为地下嫩茎和嫩叶,多以当年生嫩茎或嫩叶凉拌生食,也可作汤、煎炒、包馄饨或腌渍加工等.近年来由于野生采挖的供应量有限,对蕺菜的人工驯化栽培和选择育种工作已广泛开展,很多地区的蕺菜产品已占有一定市场,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王家国 《蔬菜》1993,(1):20-21
蕺菜又名鱼腥草、侧耳根、猪鼻孔,主要野生分布于日本、印度和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潮湿的田埂、沟旁。蕺菜除含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无机盐、碳水化合物等多种营养成份外,还含有蕺菜碱、桷斗皮苷等保健物质,具有开胃健脾,清热解毒祛风的作用。它的肉质根腥香脆嫩,近年来已成为我国一些地方必不可少的高档蔬菜.由于消费需求的增加,野生采挖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贵州、四川等地已有人工栽培的报道,研究者普遍认  相似文献   

6.
以22种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浸渍法,研究了植物乙醇粗提物对猕猴桃根结线虫2龄幼虫(J2)室内活性的影响,并开展了蕺菜、万寿菊和蓖麻粗提物对猕猴桃根结线虫的田间防效试验,以期为猕猴桃根结线虫绿色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2种植物粗提物对猕猴桃根结线虫2龄幼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杀活性,其中,以蕺菜、万寿菊和蓖麻粗提物对J2的毒杀活性最佳,48 h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8.54%、90.97%和87.50%,LC50值分别为2.711、3.096、3.679 g·L-1;用药180 d后,万寿菊和蕺菜粗提物的田间防效分别为63.01%和54.79%,与药剂对照无显著差异,蓖麻粗提物的田间防效为41.10%,与空白对照差异显著.万寿菊、蕺菜和蓖麻粗提物均可作为防治猕猴桃根结线虫的绿色药剂.  相似文献   

7.
凌志勇  陈华芬 《蔬菜》2001,1(2):10-10
蕺菜别名侧耳根、鱼腥草、赤耳根,属三白草科蕺草属,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其茎、叶、根可凉拌、炒食或作汤,也可腌渍或制作蕺菜茶、酒、汽水等系列保健饮料。蕺菜的全株均可入药,对流感、肺炎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还有利尿、解毒、清热、镇痛、止咳、驱风、顺气、健胃等医疗作用。对尿道疾病、胃病、各种化脓性疾病、子宫瘤等也有疗效,还可作中毒急救的催化剂,外用可治疥癣、湿疹、痔疮等。 蕺菜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人工种植好管理,每667m2产量一般2500~3000kg,纯收入可达5000~60…  相似文献   

8.
鱼腥草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腥草又名折耳根、赤耳根、猪鼻孔等,属三白草科蕺菜属,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其茎、叶、根可凉拌、炒食或作汤,也可腌渍或制作蕺菜茶、酒、汽水等保健饮料。为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四川省各地把鱼腥草作为特色蔬菜之一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9.
成都市折耳根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明军 《长江蔬菜》2011,(24):46-47
折耳根,别名鱼腥草、猪鼻孔、蕺菜、狗帖耳等,是三白草科蕺菜属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均可食用,体内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及挥发油等营养成分,具有很好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已被国家卫生部正式确定为“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极具开发潜力的资源之一。近年来因其市场效益好,在成都近郊及周边县市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0.
蕺菜人工栽培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又名折耳根、鱼腥草、侧耳根、猪鼻草、猫耳朵等,属三白草科(Saururaceae)蕺菜属(Houttuynia)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洗净可生吃,还可直接或晒干作食用原料,加之其全株可入药,具有抗菌、抗病毒、清热解毒、利尿消肿、镇痛止血等功效,因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1]。然而,伴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绿色健康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蕺菜的营养价值,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开发利用途径,并简介了其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蕺菜是三白草科蕺菜属的一种野生植物资源,( Houtttuynia Cordata Thunb)又名鱼腥草,摘几根。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均有野生分布,一般生长在低海拔地区的田埂,潮湿的山坡林下及路旁,沟旁或草丛,在西昌1800米左右的山沟潮湿地带亦有分布。 野生蕺莱含有鱼腥草素、槲皮苷,蕺菜碱等成分,在医药上有抗菌,抗病毒、利尿、清热解毒、散痈肿等作用,而作为菜用,则因其根茎细小、纤维多、质地粗硬不堪食用。通过引种栽培驯化后,其根茎肥大,茎叶柔嫩,而且营养丰富,经测定每百克食用部分(风干的根茎)含钙66毫克,铁40毫克,磷0.54克,粗脂肪2.03克,蛋…  相似文献   

13.
<正>蕺菜(Houttuymia cordata Thunb),别名鱼腥草、蕺耳根、折耳根、猫耳朵,为三白草科(Saururaceae)蕺菜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西南及周边地区以地下根状茎及嫩茎叶供食,一般野生于潮湿的沟旁田坎及山坡林地。凉拌生食、炒食,也可作汤、煎、包馄饨或腌渍加工等。蕺莱耐连作,多年连续种植亦不会发生病害。且由于耐荫力强,可与多种蔬菜等作  相似文献   

14.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蕺菜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别名蕺菜、臭猪菜、侧耳根、猪鼻孔等,是国家卫健委第一批批准的药食同源的品种之一,具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镇痛消肿和止咳润肺等功效.鱼腥草嫩芽尖、嫩茎叶和地下部根茎均可作为蔬菜食用,特别其嫩芽尖和嫩茎叶因脆嫩可口、风味独特而成为芽苗菜的新宠.前期作者已总结了鱼腥草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在此基础上又通过试验探索鱼腥草嫩芽尖和嫩茎叶高效栽培技术,得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鱼腥草”亦称蕺菜、“蕺草”、“岑草”、“臭草”,属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常见野生蔬菜,产于亚洲,我国长江以南各地及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均有自生。蕺菜的茎时有异味,若采其嫩者,稍加处理后煮食,即可成为可口的蔬菜,且随处可觅,自古为著名救荒植物,甚至有以此菜而题作山名者,如《会稽志》所记:“蕺山,在府西六里,越王采草蕺于此。”可见早在  相似文献   

16.
孙光闻 《花卉》2017,(21):45-46
又名蕺菜、狗贴耳、侧耳根,为三白草科蕺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产中国,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广布。根状茎匍匐细长,白色,节上除轮生不定根外还着生芽,芽萌发出土后形成地上茎、叶。单叶互生,叶片肥厚,心形或宽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叶面平展,绿色,叶背常呈紫红色。茎端着生圆柱形的穗状花序,与叶对生,基部有4片白色花瓣状苞片。性喜温暖及湿润环境,生长前期适温16~20℃,地下茎生长适温20~25℃;对光照要求不严,喜弱光,不择土壤,沙土和沙壤土更佳,喜湿耐涝,在干燥环境下也可生长。  相似文献   

17.
以峨眉蕺菜和湘白鱼腥草2个鱼腥草品种为材料,研究了Na Cl胁迫对鱼腥草地下茎、地上茎和叶POD活性的影响。以0mol/L、0.1 mol/L、0.15 mol/L、0.2 mol/L、0.25 mol/L浓度的Na Cl溶液处理旺长期的鱼腥草。结果表明:在0~0.25 mol/L浓度范围内,湘白鱼腥草地下茎的POD活性变化不大,当Na Cl浓度大于0.2mol/L后,峨眉蕺菜地下茎的POD活性开始下降;2种鱼腥草地上茎的POD活性变化都是先上升再减少,POD活性最高点都在0.1mol/L处;2品种鱼腥草叶P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0.15mol/L浓度处达到最高点。  相似文献   

18.
蕺耳根学名蕺菜,属三白草科蕺草属(HouttuyhiaCordta Thunb),通称鱼腥草,猪鼻孔,臭草。蕺耳根是我省俗称。蕺耳根在我市人工栽培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结合几年来的生产实践,其栽培技术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19.
鱼腥草是三白草科蕺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猪鼻孔、紫蕺、九节莲、肺形草等,野生自然状态下高约30厘米。地下茎节上生根,叶互生卵形,基出五脉,叶柄基部鞘状抱茎。花小,淡黄色或白色,穗状花序顶生,果近球形。  相似文献   

20.
鱼腥草简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淑元 《广西园艺》2003,(3):J015-J016
鱼腥草 (Houttuyniacordatathunb) ,因有一般鱼的腥味而得名 ,别名蕺菜、佛耳草等 ,是三白草科蕺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亚洲 ,现在我国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栽培较多 ,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均有分布。1 药用功效鱼腥草辛、凉、气腥。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血、祛咳、镇痛等功能。对流感、肺炎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还有驱风、顺气、健胃等医疗作用 ,对尿道疾病、胃病、各种化脓性疾病、子宫瘤等也有疗效 ,还可作为服毒急救的催化剂 ,外用可治疥癣、湿疹、痔疮等。用鱼腥草煎剂雾化吸入 ,对小儿急性肺炎有良好的疗效。日本学者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