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是一种高效的农业物质循环利用模式,蕴藏巨大价值。鱼塘子系统是桑基鱼塘生产模式中主要的经济来源和组成,其安全性和效益值得深入研究。氮、磷元素作为鱼塘子系统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可为鱼塘水产养殖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但过剩的氮、磷元素会导致鱼塘水体富营养化等水质污染问题,造成鱼塘经济损失严重。目前有关桑基鱼塘的研究还局限于空间演变格局、经营模式评估、水陆相互作用过程与机理、投入产出效率、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方面,而对桑基鱼塘内部营养物质的迁移转化规律缺乏全面了解。为了探究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内部潜在的科学规律,对近 10 年桑基鱼塘系统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概括,总结出鱼塘水体和底泥中氮、磷的基本特征,赋存形态、释放行为与循环特征,揭示氮、磷在水体 - 底泥界面的迁移转化机制及影响因素,这对桑基鱼塘生态系统的水体富营养化管控和科学化养殖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为桑基鱼塘的传承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是目前桑基鱼塘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该地的桑基鱼塘系统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消费需求改变、农业现代化生产,桑基鱼塘系统的生产方式、经济及服务价值等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利用遥感影像、社会经济等数据对1975—2019年南浔区桑基鱼塘的时空格局演变和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从规模变化上看,鱼塘快速扩张,桑园明显减少,水田剧烈萎缩,桑基鱼塘规模明显减小,基塘比例严重降低;从形态变化上看,鱼塘呈集聚化、规模化趋势,桑园和水田呈破碎化趋势,且鱼塘逐渐脱离传统桑基鱼塘系统布局特色而独立存在。2)2012—2019年,鱼塘养殖的经济效益远高于蚕桑养殖和水稻种植,是导致桑园、水田明显萎缩及鱼塘大规模扩张的主要驱动力。因此,通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建立来进一步加强桑基鱼塘系统的保护与传承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支撑湖州市南浔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针对四川丘陵地区桑园偏施和过量施用氮肥的问题,设置0、120、240、360、480kg/hm2尿素共5个施氮量试验组,通过比较与分析不同试验组桑叶产量和部分品质性状成绩,建立不同生产目的桑园施氮效应函数,提供合理的施氮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少施或过量施氮都会降低桑叶产量及桑叶中营养活性物质的含量和桑叶营养活性物质的产量240kg/hm2的桑园施氮量能显著提高桑叶营养活性物质的含量;360kg/hm2的桑园施氮量能显著提高桑叶产量及桑叶营养活性物质的产量依据分别建立的桑园施氮量与桑叶产量桑叶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桑叶DNJ产量的肥料效应函数,推荐以生产养蚕用叶为目的的桑园最佳施氮量为360kg/hm2,以提高桑叶DNJ含量和产量为目的的桑园最佳施氮量分别为299.56和294.72kg/hm2。  相似文献   

4.
以湖州市菱湖镇射中村为例,阐述了湖州市水乡平原桑基鱼塘的发展与变化,介绍了该村以桑基鱼塘农业文化遗产申报为契机,建设和保护桑基鱼塘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模式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以颜色、气味和代表性营养物质含量为指标,采用对桑叶分别进行冷冻、微波和蒸汽杀青方法;以气味、形 态为指标,对桑叶进行抗氧化研究.然后分别以桑叶粉和桑叶浆为原料,按不同比例制备桑叶粉面和桑叶浆面,确 定其最佳配比.最后,测定两种面的黄酮类、多酚类物质,确定其功能性.实验结果表明:微波和蒸汽杀青较冷冻 杀青好;将维生素C与桑叶浆(100g鲜桑叶400mL水)按0.4g/mL均匀混合,抗氧化效果最佳.桑叶粉面中,桑 叶粉与优质面粉的最佳质量比为3%;桑叶浆面中,鲜桑叶与优质面粉的最佳质量比为6%.其中,前者的黄酮类、 多酚类物质含量分别为:66.81mg/g,37.95mg/g;后者的黄酮、多酚分别为34.90mg/g,22.37mg/g.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桑基鱼塘”生物链,把几部分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连接起来,把池塘富营养通过水葫芦,转为桑基中培养蚯蚓的有机基质,利用桑基空地来繁殖蚯蚓,然后蚯蚓被甲鱼直接利用来提高桑基鱼塘系统综合效益。养殖甲鱼为中华鳖,养殖300只甲鱼,幼鳖规格250g/只;鲢鳙鱼种规格及密度放养:白鲢规格50~150g/尾,放养密度为225尾;鳙鱼规格200~500g/尾,放养密度为15尾。结果是甲鱼个体平均规格分别由每尾250g增至723g和801g,各增长1.892倍和2.204倍,日均各增4.73g和5.51g。养殖成活率分别为87.9%和91.2%。饲料系数由1.51减少到0.83。  相似文献   

7.
胡红玉 《农技服务》2014,31(7):104-104
种桑、养蚕、养鱼相互配合的桑基鱼塘生产模式是一种充分利土地资源、发挥生态效益与生产潜力的生态循环生产模式。该模式在构建水基(鱼塘)和陆基(桑园)两个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营造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沙喂鱼(水基)、塘泥肥桑的生态循环生产体系,值得在广大蚕区大力推广。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该生产模式的技术要素并对其生态与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氮磷钾施人量及其配比对桑叶中茶品质成分的影响.[方法]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利用氮磷钾三因素三水平全组合试验设计,探讨了氮磷钾单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春季桑叶产量及其主要茶品质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氮磷钾三要素配施明显优于单施和双施.施肥不足或过量均会显著降低春季桑叶产量及其主要的茶品质成分含量,如: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mycin,DNJ)、黄酮类化合物、酚类物质和总氨基酸.以春季桑叶产量为目标的推荐施肥指标为A2×B3×C1 (240kg/hm2 N、150 kg,/hm2 P、60 kg/hm2 K),而从提高春季桑叶茶品质的角度应选择A2×B1 (B2)×C2(240 kg/hm2 N、50(100) kg/hm2 P、120 kg/hm2K).[结论]该研究为建立优质高产的茶用桑基地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氮磷钾施入量及其配比对桑叶中茶品质成分的影响。[方法]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利用氮磷钾三因素三水平全组合试验设计,探讨了氮磷钾单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春季桑叶产量及其主要茶品质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氮磷钾三要素配施明显优于单施和双施。施肥不足或过量均会显著降低春季桑叶产量及其主要的茶品质成分含量,如: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mycin,DNJ)、黄酮类化合物、酚类物质和总氨基酸。以春季桑叶产量为目标的推荐施肥指标为A2×B3×C1(240kg/hm~2N、150 kg/hm~2P、60 kg/hm~2K),而从提高春季桑叶茶品质的角度应选择A2×B1(B2)×C2(240 kg/hm2N、50(100)kg/hm~2P、120 kg/hm~2K)。[结论]该研究为建立优质高产的茶用桑基地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桑叶粉对草鱼生长性能和肉质风味的影响,为桑叶粉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5%、10%、15%和20%的桑叶粉,配成5种等氮等脂(含蛋白质25.55%、脂肪3.25%)的试验饲料。选取1 500尾草鱼中鱼(初始体质量1 112.06±83.19 g),随机分配到5个饲料组中,进行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与对照相比,饲料中添加10%桑叶粉显著提高草鱼的脏体指数,但添加不同比例的桑叶粉对草鱼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成活率、肝体指数和肥满度等均无显著差异。饲料中添加5%桑叶粉能够显著提高草鱼背肌的硬度、黏性、咀嚼力和回复性,但对肌肉弹性、内聚力和剪切力无显著影响;而添加10%、15%和20%桑叶粉均能显著降低草鱼背肌的内聚力,但对肌肉硬度、弹性、黏性、咀嚼力和剪切力无显著影响。对试验草鱼背肌中营养物质和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10%桑叶粉能显著提高草鱼肌肉中蛋白质、脂肪、鲜味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肌苷酸、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但会显著降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添加其他比例的桑叶粉也能不同程度地改善上述部分营养物质的含量。【结论】饲料中添加不超过20%的桑叶粉对草鱼中鱼的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草鱼肌肉中蛋白质、肌苷酸、风味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改善其肉质风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