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矮化中间砧对果实内淀粉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矮化中间砧红富士苹果果实发育期间淀粉含量变化均呈典型的单峰曲线,但不同矮化中间砧淀粉峰值出现时期及采收时果实内淀粉含量不同,以M26、SH5、SH38为中间砧的果实淀粉含量在盛花后117d达到高峰,而以B9为中间砧的在盛花后57d达到高峰;至采收时以M26、SH5、SH38和B9为中间砧的果实内淀粉含量分别为0.09%、0.39%、0.17%和0.10%;对果实内淀粉酶以及α-淀粉酶活性分析,中间砧影响了其活性大小及高峰出现的时期,因而影响了果实内淀粉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2.
以籽用印度南瓜自交系98-2 及肉用印度南瓜自交系312-1 为试材,对印度南瓜果实淀粉含量及淀粉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12-1 和98-2 果实中的总淀粉和支链淀粉积累模式存在明显差异,312-1 中总淀粉和支链淀粉积累模式相似,都是随着果实发育逐渐积累,在授粉后40 d 时达到高峰,随后略有下降,而98-2 中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一直维持在果实发育初期(授粉后5 d)水平,没有显著积累的过程;在果实发育的各个时期312-1 中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均极显著高于98-2。2 份材料中直链淀粉的积累模式大致相同,都维持在果实发育初期的积累水平,但在果实发育的各个时期312-1 中直链淀粉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98-2。在淀粉组成上,2 份材料均是以支链淀粉为主。淀粉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除ISAⅢ、SSSⅡ和SBEⅡ基因外,GPT、AATP、PGM、AGPaseL、GBSSⅠ、SSSⅢ和SBEⅠ基因在2 份材料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趋势相似,其表达量在2 份材料中存在较大差异,结合2 份材料果实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推测GPT、AATP、AGPaseL、GBSSⅠ、SSSⅡ、SSSⅢ、SBEⅠ和SBEⅡ基因是调控印度南瓜果实中淀粉积累的关键酶基因。  相似文献   

3.
GA3对葡萄果实淀粉积累及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3a生全球红葡萄为试材,研究了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在花前、花后2次处理葡萄果穗后,测定其对葡萄果实淀粉积累规律以及淀粉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A3处理增加了葡萄果实可溶性糖积累速率,蔗糖合成酶(SS)活性增加,以20mg/L GA3处理最为显著;经GA3处理的果实前期淀粉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总淀粉酶、α-淀粉酶活性增大,而对β-淀粉酶无明显影响。因此,GA3与淀粉积累调控机理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研究金都一号和越南白肉火龙果不同发育时期果实中淀粉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旨在为火龙果果实品质提升提供科学依据。以金都一号和越南白肉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7个发育时期的果实中淀粉、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等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金都一号和越南白肉火龙果果实淀粉含量均呈单峰型变化,二者均从花后5 d开始迅速积累淀粉,分别于花后20 d和15 d达到峰值,之后淀粉含量迅速降低,成熟期淀粉含量较少。金都一号火龙果蔗糖含量在花后10 d和30 d分别出现2个高峰值,而越南白肉火龙果的蔗糖含量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二者蔗糖含量均在花后30 d达到最高。2个品种从花后5~15 d期间果实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波动较小,花后20 d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急剧增加。金都一号火龙果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分别在花后30 d和35 d达到最高,而越南白肉火龙果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分别在花后30 d和35 d达到最高。相关性分析发现,金都一号火龙果果实淀粉与蔗糖含量变化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越南白肉火龙果的淀粉含量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火龙果果实淀粉降解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存在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为探讨火龙果果实中可溶性糖积累与淀粉降解机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毛花猕猴桃‘华特’果实采后糖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毛花猕猴桃果实采后在常温和低温贮藏下果肉与果心的糖代谢特性。【方法】以毛花猕猴桃新品种‘华特’为材料,将采后果实分别在常温(20℃)和低温(1℃)贮藏28 d和56 d,检测果肉和果心的淀粉、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淀粉酶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华特’果肉和果心均以积累己糖为主,两者总糖含量相近,但不同糖的分配存在差异,特别是果心的蔗糖含量极显著高于果肉的含量。果肉和果心的淀粉和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淀粉伴随着淀粉酶活性的升高迅速降解,果糖和葡萄糖快速积累,而蔗糖含量逐渐下降。果肉和果心糖含量的差异变化是蔗糖代谢各种酶协同作用的结果。果肉和果心的蔗糖分解酶活性,即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高于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使蔗糖含量逐渐下降。【结论】‘华特’果实采后果肉与果心的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变化表现差异,果肉具有较高AI和NI活性,及较低SPS活性是导致其蔗糖含量显著低于果心的重要原因。低温贮藏有效降低了果实淀粉酶、AI、NI、SPS和SS活性的变化幅度,从而缓解了果肉和果心蔗糖和淀粉的降解,也延缓了果糖和葡萄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以2 年生桔梗为材料,研究开花后植株体内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分配特性。结果表明,在桔梗开花和果实发育过程中,根部淀粉、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开花后25 d 降至最低。花枝和去花枝中可溶性糖含量开花后15 d 降至最低而后逐渐上升;淀粉含量变化趋势明显不同,花枝淀粉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曲线,去花枝淀粉开花后呈上升趋势。去花枝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高于花枝。与前1 d 17:00 时相比,经过一夜的消耗,早晨8:00 时花枝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没有显著差别,而去花枝叶片则明显降低,叶片中淀粉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相反。桔梗开花后25 d 内,根部淀粉分解为可溶性糖运至茎部暂时储存后,供给叶片、花和果实发育;25 d 后,根部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开始升高,植株地上部分制造的有机物向根部供应促进根部发育。  相似文献   

7.
以耐贮的富士苹果和不耐贮的金冠苹果果实为试材,研究果实发育和采后软化过程中糖和淀粉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并分析其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淀粉含量和淀粉酶(AM)活性与果实硬度变化显著相关,且在富士和金冠果实间差异显著。随果实软化,金冠果实AM活性显著升高,而富士果实维持在较低水平,与金冠果实淀粉含量下降而富士淀粉含量低且稳定的变化规律相吻合;MdAM基因在金冠贮藏期的表达量迅速增加,显著高于富士。苹果果实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与成熟期果实硬度变化显著相关,贮藏期金冠果实蔗糖含量与硬度变化显著负相关,且SPS活性与硬度下降显著负相关,MdSPS基因大量表达,与此期SPS活性升高及蔗糖积累相一致。由此认为,淀粉降解参与了苹果果实软化,并与果实耐贮性关系密切,而且SPS在苹果果实蔗糖代谢和果实软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也与果实贮藏品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淀粉降解和可溶性糖积累的角度解析‘中蕉9号’及‘巴西蕉’果实的口感和风味存在较大差异原因。【方法】比较分析‘中蕉9号’和‘巴西蕉’果实中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和酶活性。【结果】‘中蕉9号’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直链淀粉、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较高,而‘巴西蕉’果实硬度和蔗糖含量较高‘。中蕉9号’果实中6个淀粉降解相关基因和5个可溶性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巴西蕉’。此外,α-淀粉酶、酸性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在‘中蕉9号’果实中的活性更高。【结论】糖代谢相关基因在2个香蕉品种中的差异表达,使得‘中蕉9号’果实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较高,而‘巴西蕉’果实中蔗糖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9.
以中熟品种‘黄冠’和晚熟品种‘雪花’‘鸭梨’和‘迎霜’的果实为试材,测定其不同采收期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淀粉含量,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并观察不同采收期果实切面I-KI溶液染色变化,综合评判各品种的成熟期及适宜采收期,以期了解梨果实成熟过程中淀粉的变化规律,探究利用碘-淀粉染色图判断梨果实成熟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随着采收期的延长,梨果实硬度逐渐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升高,淀粉含量逐渐下降。2)淀粉含量的变化与其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存在较强的相关性;3)果实横切面的染色程度随成熟度的提高逐渐变浅。‘黄冠’和‘雪花’梨果实的淀粉水解先发生在果心周围,逐渐向外扩散,染色图呈现出较明显的区域和颜色变化。而‘鸭梨’和‘迎霜’梨果实染色区域变化不明显,呈现出整体颜色逐渐变浅的变化。根据梨果实染色情况将其划分为6个等级,染色等级为3时,适宜作为冷库长期贮藏,染色等级4~5时,适宜作为鲜食或加工。综上,果实淀粉含量的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果实成熟度及内在品质,但不同品种淀粉水解特性不同,利用淀粉染色图谱判断果实成熟期需依品种而定。  相似文献   

10.
温州蜜柑幼果在盛花后逐渐生长,盛花后6d开始大量脱落,日本甜夏橙幼果在盛花后12d内重量未增加,一直处于急剧落果期。甜夏橙幼果中蔗糖含量高出温州蜜柑20多倍,种间还原糖含量变化趋势略有不同。两种柑橘的淀粉含量变化也不同,但它们的淀粉含量与淀粉酶活性、幼果相对脱落率均呈负相关。对幼果碳水化合物代谢与生长、脱落的关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淀粉代谢和淀粉粒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伴随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积累,淀粉含量经历了从低到高,又从高到低的变化。发育中后期,果实淀粉与可溶性糖呈现互为消长的变化。淀粉粒超微结构的变化表明,幼果期果肉细胞代谢旺盛,可观察到发育初期的造粉质体和大量的线粒体;发育中期是果实淀粉的主要累积期,整个造粉质体内充满淀粉;成熟期的果肉细胞呈现降解特征,淀粉粒大部分被降解,但淀粉粒表膜依然保持完整。还研究了淀粉代谢及淀粉粒超微结构变化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齐建设 《长江蔬菜》2013,(18):30-31
介绍了中国莲藕淀粉产业布局、加工工艺、加工原料等,分析了我国莲藕淀粉产业现状,并针对莲藕淀粉产业现状指出了不利于莲藕淀粉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将目前我国保存的673份马铃薯品种(系)按熟期分为早熟(生育日数105天以内)和晚熟(生育日数大于105天)两组,分别对其淀粉含量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弄清了我国及国外马铃薯品种(系)淀粉含量水平和不同来源品种(系)淀粉含量的差异,并筛选出18%以上高淀粉优质资源50份,其中早熟的5份,晚熟的45份  相似文献   

14.
张金木 《长江蔬菜》2014,(10):38-41
系统研究了莲籽淀粉糊的糊化温度、透光率、黏度、溶解度、膨润力、凝沉性质和冻融稳定性等特性,以期为莲籽的精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莲籽淀粉的糊化峰值温度为75.2℃,透光率较低(11.6%),溶解度小(95℃,32.67%),膨胀度较低(95℃,14.44%),凝沉性较大,淀粉糊的冻融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15.
陈学玲  关健  梅新 《长江蔬菜》2012,(16):57-59
以湖北产干莲籽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提自然沉降法自制莲籽淀粉,研究了莲籽淀粉颗粒的形态、大小、偏光十字、晶体结构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莲籽淀粉颗粒表面光滑、大小不一,大多数呈卵圆形,偏长,少数为圆形;莲籽淀粉的粒径分布相对集中,颗粒之间的粒径差别相对较小,粒径分布区间为5~30μm,中位粒径D50为11.432μm;颗粒具有环层结构,有明显的轮纹;具有清晰的偏光十字,有的呈"十"字形,有的呈"X"形,都交叉于颗粒中心;结晶结构属于A型,结晶度为30.71%。  相似文献   

16.
以42份四川芋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分析球茎成熟期主要营养成分。结果显示,母芋的干物质平均含量23.4%,蛋白质2.73%,淀粉14.65%,支链淀粉12.53%,VC 5.56 mg/100 g。子芋干物质平均含量24.31%,蛋白质2.57%,淀粉15.55%,支链淀粉13.26%,VC 7.00 mg/100 g。芋球茎质地口感和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猕猴桃总淀粉酶活性与果实软化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王贵禧  韩雅珊 《园艺学报》1994,21(4):329-333
猕猴桃采后的软化过程分为两个明显的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果实的快速软化与淀粉酶活性的上升所引起的淀粉的快速降解显著相关(R=0.99)。用机械伤或乙烯处理可提高淀粉酶的活性,加速淀粉的降解,从而促进了果实的软化。与冷藏相比,气调贮藏可明显地阻止淀粉酶活性的上升,减少淀粉的降解,因而较好地保持果实的硬度。  相似文献   

18.
淀粉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东农308 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农308 是利用新型栽培种质资源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淀粉加工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中晚熟,出苗至收获98 d(天)左右;块茎圆形,黄皮淡黄肉,芽眼深度中等;块茎干物质含量26.8%,淀粉17.2%,粗蛋白2.23%,还原糖0.26%,VC 132 mg·kg-1;中抗马铃薯轻花叶病毒病(PVX),抗马铃薯重花叶病毒病(PVY)、晚疫病,田间有轻微晚疫病发生;适宜在黑龙江省、吉林省和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等东北一季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荔枝环剥时期对新梢生长及碳素储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枝梢环剥显著抑制了‘怀枝’荔枝新梢的生长,并导致射线细胞和髓部大量积累淀粉。梢芽萌发或伸长前环剥可完全抑制新梢生长,而新梢快速伸长期环剥对其抑制效应最弱。秋季环剥对新梢的抑制和对淀粉积累的促进效应明显高于春季环剥。环剥口以上的老叶面积和环剥位置并不影响环剥对新梢生长的抑制效应和促进淀粉的积累效应,但环剥口以上单位枝梢长度的叶面积与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张涛  董文才  刘林 《中国西瓜甜瓜》2013,(6):44-46,I0002
为了解南瓜花粉发育的特点,对南瓜不同发育阶段的花药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1)南瓜成熟花粉含一个生殖细胞和一个营养细胞,为二细胞型花粉.(2)成熟花粉的营养细胞积累大量淀粉粒,故南瓜花粉为淀粉型花粉.(3)生殖细胞在与花粉壁相连时期呈凸透镜形,有细胞壁,进入营养细胞内部后变为球形,花粉成熟时延伸为纺锤形,细胞壁消失.(4)花粉壁有大量基粒棒和刺,不具覆盖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