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研究了含水率和发酵时间对全株玉米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发酵品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旨在为FTMR的生产提供参考。试验选用腊熟期全株玉米为主要原料,在保持饲粮精粗比例约为3∶7(干物质基础)的前提下,与干花生秧、混合精料等饲料充分混合配制成含水率为35%的全混合日粮(TMR),然后加水调整TMR含水率分别为40%、45%、50%和55%,将这5种含水率的TMR快速装入塑料密封袋内,压实并抽去空气后密封保存制备FTMR。分别在发酵后的第0、10、20、30、40、50、60、70和80天,测定常规养分含量、发酵指标及霉菌毒素含量。结果表明:5种含水率的TMR在发酵至第80天时感官指标良好,均无发霉现象;发酵初期各组均有涨袋现象,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涨袋现象逐渐消失;含水率对FTMR常规养分含量影响较小;发酵前20天,pH随含水率的升高而升高,此后随含水率的升高而下降; 45%、50%和55%组具有较高的乳酸含量;乙酸、丙酸含量随发酵时间增加而增加,只在发酵的第10、20、30天检出微量的丁酸;各组均未检出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及黄曲霉毒素B1。综合分析认为,本试验条件下,全株玉米FTMR的含水率以45%和50%为宜,发酵时间不少于40 d。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含水率和发酵时间对新鲜稻草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常规养分含量、发酵指标及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新鲜稻草为主原料,配制含水率分别为35%、40%、45%、50%和55%的全混合日粮(TMR),压实密封制备FTMR,在发酵第0、10、20、30、40、50、60、70天分别取样测定。结果表明:除50%、55%组瓶口有白霉外,其余组发酵至70 d时感官指标良好;发酵时间可显著影响饲粮水分、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灰分(Ash)、pH、乳酸、丙酸含量,各指标随发酵时间增加均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含水率对饲粮干物质回收率(DMR)、NDF、pH、乳酸含量影响显著,其中35%组的pH、NDF含量最高,50%和55%组的乳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余3组,丁酸只在发酵第10天与第20天检出;发酵时间和含水率之间无互作效应(P>0.05);整个发酵过程中均未检出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及黄曲霉毒素B1等。综合分析认为,新鲜稻草型FTMR的含水率以40%和45%为宜,发酵时间不少于30 d。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意大利等许多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已经开始使用全混合日粮(TMR)进行饲喂,饲喂效果较佳,因此开始大面积推广。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是TMR发酵后制得的一种适用于反刍动物、具有更高有氧稳定性的饲粮。另外,一些非常规饲料资源经发酵后也可以进行利用,以丰富饲料资源。FTMR可以满足牛的日常营养需要,并提高其生产性能,保证牛的健康生长。但当前的发酵技术水平限制了FTMR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FTMR的发酵菌种、发酵品质的影响因素、非常规饲料在FTMR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FTMR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探究紫花苜蓿与全株玉米不同混合比例对全混合日粮(TMR)发酵的影响。将紫花苜蓿与全株玉米分别以10∶0(T1组)、7∶3(T2组)、5∶5(T3组)、3∶7(T4组)、0∶10(T5组)的比例混合作为粗饲料,再与精料以6∶4混合配制TMR,装入密封袋中厌氧发酵60 d,得到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取样测定其营养成分、发酵品质以及开封后第0、3、6、9、12天主要微生物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全株玉米比例的增加,FTMR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T2组乳酸菌数量随着饲料在空气中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减少(P<0.05);随着全株玉米混合比例的增加,乳酸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随着全株玉米混合比例的增加,除T3组外,乙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根据各组FTMR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微生物的动态数量变化情况进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最适紫花苜蓿与全株玉米比例为7∶3。综合各组FTMR的营养品质、发酵品质以及有氧暴露后微生物的变化情况,在中小型牧场乃至家庭式牧场中推荐紫花苜蓿和全株玉米混合发酵的适宜比例为7∶3。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乙酸和糖蜜对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以全混合日粮(TMR)为发酵原料,设对照组、乙酸(A)、糖蜜(M)、乙酸和糖蜜组合添加(AM)4个处理,发酵45 d后分析FTMR的发酵品质,同时将所有FTMR暴露到空气中,分别在第6,9和12天取样评定其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A和AM组降低了乳酸含量(P>0.05),各组仅检测到微量的丙酸、少量的丁酸和较低的氨态氮/总氮,表明各组FTMR发酵品质均良好。有氧暴露6 d后,各组乳酸、乙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对照和M组pH值在第12 天显著(P<0.05)上升至5.70和6.50,具有较高的氨态氮/总氮和酵母菌数量。而A和AM组乳酸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好氧性微生物和酵母菌数量在整个有氧暴露的过程中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有氧暴露12 d后pH值仍维持在4.50左右,延长了有氧稳定时间。综合考虑,为了获得品质优良的FTMR饲料,可在TMR中添加0.3%乙酸,既不影响发酵品质,也可提高其有氧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苜蓿与燕麦混合比例对饲草型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饲用价值的影响。试验设置苜蓿、燕麦、玉米秸秆、天然牧草、精料的比例分别为29∶35∶7∶4∶25 (FTMR1组)、30∶30∶10∶4∶26 (FTMR2组)、 34∶29∶7∶4∶26 (FTMR3组)、 35∶26∶9∶4∶26 (FTMR4组)、39∶25∶6∶4∶26 (FTMR5组),配制5组FTMR。常温发酵60 d。结果显示,FTMR1组日粮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FTMR5组(P<0.05)。FTMR3组、FTMR4组日粮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低于FTMR1组(P<0.05)。FTMR3组日粮的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FTMR2组、FTMR4组日粮的丁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FTMR3组、FTMR4组日粮的饲用价值显著高于FTMR1组(P<0.05)。研究表明,FTMR4组饲草型FTMR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饲用价值较高,适合在内蒙古地区使用。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处理方式的南瓜子副产物饲粮对滩羊体外发酵、氮代谢及生产性能的影响。体外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饲粮精粗比为50:50,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体外瘤胃发酵试验所用日粮与中期日粮一致。饲养试验选择月龄、体重相近的宁夏滩羊公羔32只,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饲喂全混合日粮(TMR)、颗粒TMR、纤维素酶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酶菌复合发酵全混合日粮。预试期15 d,正试期共85 d(前期、中期和后期各25 d,每阶段更换饲料并有5 d饲料转换适应期),前期、中期、后期(日粮精粗比分别为45:55、50:50、55:45)南瓜子副产物添加比例分别为19.1%、21%、15.5%,采用相同的管理水平。结果表明:纤维素酶FTMR组、酶菌复合FTMR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低于对照组、颗粒TMR组(P<0.01),体外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高于对照组、颗粒TMR组(P<0.01),各组间乙酸均差异极显著,各试验组丙酸高于对照组(P<0.01);酶菌复合FTMR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高于颗粒TMR组(P<0.05),颗粒TMR进食氮、总排出氮和沉积氮均最高(较对照组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以玉米秸秆和金针菇菌糠作为粗饲料加工调制肉牛发酵全混合日粮(fermented total mixed ration,FTMR)时二者的最佳配比,为菌糠等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设置7个不同比例的粗饲料混合处理组,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糠的比例分别为8∶2 (T1组)、7∶3 (T2组)、6∶4(T3组)、5∶5(T4组)、4∶6(T5组)、3∶7(T6组)、2∶8(T7组),再以精粗比为4∶6(鲜重)添加肉牛精料补充料,混合均匀后加工制成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将不同处理组的TMR样品装入青贮袋,压实密封后抽真空,遮光保存于室内,自然发酵60 d制成FTMR;分别测定并比较TMR和FTMR的营养组分含量和霉菌毒素含量,同时,测定FTMR的发酵参数,确定最优配比。[结果](1)随着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糠配比降低,TMR的DM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CP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NDF和ADF含量总体呈逐渐增加趋势,EE含量呈波动性变化。(2)随着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糠配比降低,FTMR的DM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与发酵前相比,T4组的DM损失率...  相似文献   

9.
《饲料工业》2017,(3):49-51
发酵全混合日粮(fermented total mixed ration,FTMR)是将充分混合的全混合日粮(TMR)用专业青贮打捆机压实,然后使用青贮裹包机利用塑料拉伸膜将其紧紧密封造成密封厌氧的环境,进行无氧发酵而制作出的营养搭配合理、能够长期贮存的日粮。该发酵方式制作的TMR不仅具有普通TMR的优点,而且稳定性良好,可降解转化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从而提高饲料安全性,同时可以改变原料理化性状,提高饲料利用率。这种发酵日粮可以长时间存放,方便运输,使不具备TMR生产条件的中小养殖户也能使用TMR日粮,也有利于即将建设的奶牛小区,降低小区建设投资成本。文章在FTMR的优点、制作条件、发酵品质、饲料副产物的利用以及实际生产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推动这种新型奶牛饲喂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发酵天数对裹包全混合日粮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运用裹包发酵技术对全混合日粮(TMR)进行裹包发酵,确定适宜发酵天数,为裹包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在牧场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新鲜TMR为原料裹包发酵,于发酵0、3、7、15、30 d取样,分别设为D0、D3、D7、D15、D30共5个处理组,每组8个重复,测定其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及微生物变化;同时将FTMR暴露到空气中,用多通道温度记录仪记录温度变化,并在1、3、5 d后取样分析,评定其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发酵7 d后乳酸含量为3.31%~3.52%DM(干物质基础),pH为4.43~4.39,氨态氮(NH_3-N)占总氮(TN)比例为2.58%~3.33%,丙酸在D7和D30处理组检出且小于0.2%DM,说明FTMR在D7、D15和D30发酵品质良好;有氧暴露期间,D0和D3组在暴露5 d后霉菌和酵母菌数大于5 log10CFU/g,样品温度高于环境温度2℃,说明已发生腐败;而D7、D15和D30组未出现上述状况,说明具有较高的有氧稳定性。综上表明,FTMR在发酵7 d后表现出良好的发酵品质,并具有较高的有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纤维素酶和布氏乳杆菌对葡萄渣全混合日粮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设置无添加(对照组)、添加50 mg/kg纤维素酶(Ⅰ组)、100 mg/kg纤维素酶(Ⅱ组)、10 mg/kg布氏乳杆菌(Ⅲ组)、30 mg/kg布氏乳杆菌(Ⅳ组)、50 mg/kg×10 mg/kg纤维素酶和布氏乳杆菌混合(Ⅴ组)、100 mg/kg×30 mg/kg纤维素酶和布氏乳杆菌混合(Ⅵ组)。密封进行发酵,在45 d采样测定其感官品质、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同时将剩余的发酵全混合日粮暴露到空气中,插入温度记录仪探头记录温度变化,评定青贮饲料的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纤维素酶和布氏乳杆菌均能改善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的感官品质|Ⅱ组、Ⅳ组和Ⅴ组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分别提高了4.6%、6.6%、2.9%|Ⅱ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降低了4.92%|添加纤维素酶和布氏乳杆菌对FTMR的pH影响显著(P < 0.05),添加布氏乳杆菌组、纤维素酶×布氏乳杆菌组的FTMR pH均降低,其中Ⅴ组的pH最低,为4.33|添加剂组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分别提高了15.28%、20.07%、26.82%、22.56%、30.55%和29.31%,其中Ⅴ组最高,Ⅵ组次之|Ⅵ组丙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降低了26.92%|添加纤维素酶和布氏乳杆菌可显著影响FTMR有氧稳定性(P < 0.05),其中Ⅲ组、Ⅳ组和Ⅴ组有氧稳定时间分别提高了93.09%、122.07%、70.15%,且均在112 h以上。综上所述,添加纤维素酶和布氏乳杆菌均能改善葡萄渣发酵全混合日粮发酵品质、感官品质和营养成分,能提高其有氧稳定性。 [关键词] 发酵全混合日粮|纤维素酶|布氏乳杆菌|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饲料油菜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的羔羊强度育肥效果,本试验选取2.5月龄的湖羊4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公母各半。试验组饲喂以油菜为主原料配制的FTMR日粮,对照组饲喂以青贮玉米为主原料配制的TMR日粮。预试期15d后称初试体重,正式期90d,每15d称重,记录采食量,计算平均日增重。结果表明:湖羊母羊采食量、体重和日增重在两种日粮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试验组公羊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75d后体重和日增重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日增重、采食量、饲料成本、活羊价格计算育肥收益,油菜FTMR日粮育肥湖羊公羊和母羊的收益都高于对照组。因此,饲料油菜FTMR日粮用于羔羊强度育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0、3、7、15、30 d的全混合日粮(TMR)对瘤胃降解特性以及小肠消化率的影响。选用3头体重为550 kg左右、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采用尼龙袋法和三步体外法测定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的瘤胃降解率以及瘤胃未降解蛋白(RUP)的小肠消化率。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FTMR饲料的DM含量显著降低(P<0.05);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显著提高FTMR的DM、CP、NDF的瘤胃降解率(P<0.05)和CP、NDF的快速降解部分(P <0.05);同时发酵显著降低RUP的小肠消化率(P <0.05)。综上可知,全混合日粮提高了DM、CP和NDF在瘤胃中的瘤胃降解率,15、30 d的FTMR各营养成分的瘤胃降解性较好;RUP的小肠消化率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开始逐渐降低,7d之后降低最为明显。因此,应控制好TMR的发酵时间,以便更有效地利用饲料资源。  相似文献   

14.
《饲料工业》2019,(20):1-5
粗饲料匮乏和优质粗饲料价格昂贵导致我国畜牧业饲养成本高,国际竞争力低。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利用对于缓解当前常规饲料资源不足的现状以及降低饲料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其水分高、适口性差、消化率低等存在的各种不足,限制了在畜牧行业中应用。发酵全混合日粮(Fermentedtotal mixed ration,FTMR)作为我国畜牧养殖业一种新型饲喂技术可有效改善非常规饲料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本文从非常规饲料发酵全混合日粮的定义、加工工艺、非常规发酵全混合日粮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科学利用非常规饲料,缓解我国优质粗饲料短缺和降低环境污染问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添加比例的稻壳在发酵型全混合日粮(FTMR)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饲用价值。FTMR以王草为主要粗饲料,分别添加0%(对照组)、5%(5%稻壳组)和10%(10%稻壳组)稻壳制备3个处理组FTMR,密闭,避光发酵60 d,测定FTMR产品的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饲养试验选用15只平均体重约10 kg、体况良好的海南黑山羊平均分为3组,分别饲喂上述3种FTMR,自由采食,为期60 d,测定黑山羊的生长性能及瘤胃发酵参数。结果表明:5%稻壳组中乳酸含量最高,表现出良好的发酵品质;5%稻壳组黑山羊的平均日采食量最高,对照组高于10%稻壳组(P0.05);3个处理组的瘤胃液发酵参数和血液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添加5%稻壳不仅改善了FTMR的产品品质,还提升了黑山羊日粮的适口性,具有较好的增重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选用3~3.5月龄、体重23~25kg的健康羔羊,以未发酵饲草型全混合日粮(TMR)和玉米秸秆型全混合日粮(CS)作为对照,通过试验验证饲草型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对肉羊育肥性能和羊肉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FTMR饲喂组的羔羊育肥性能和屠宰性能显著(P0.05)高于TMR组和CS组;FTMR组羔羊肉的鲜味氨基酸量、氨基酸总量(TAA)和脂肪酸显著(P0.05)高于TMR组和CS组,综合分析,FTMR组的生产性能最高,羔羊肉的风味最好。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初始含水率和双乙酸钠添加水平对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青贮品质的影响。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3个含水率(50%、60%、65%)和4个双乙酸钠添加水平(0、0.2%、0.4%、0.8%),发酵35 d对FTMR进行感官评定、常规成分、发酵参数以及霉菌毒素的测定。结果表明:含水率和双乙酸钠及其交互作用对FTMR有机酸生成有显著影响(P<0.05);随含水率的升高,pH值显著下降,乳酸和乙酸含量显著升高,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霉菌毒素含量稍有下降,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双乙酸钠显著降低氨态氮/总氮和霉菌毒素含量(P<0.05),添加0.2%双乙酸钠的pH最低,粗蛋白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高。综上可知,适宜含水率、双乙酸钠及其互作能改善FTMR的发酵品质,减少干物质的损失,抑制霉菌毒素的大量繁殖。含水率为60%,双乙酸钠添加量在0.2%~0.4%时,TMR青贮发酵品质较佳。  相似文献   

18.
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是将充分混合的全混合日粮(TMR)装入发酵设备中压实、密封进行厌氧发酵而调制出的营养平衡、能够长期贮存的日粮。它不仅具有常规TMR的优点,而且稳定性良好,可长期贮存,方便运输,可集中生产、分散使用,使不具备TMR生产条件的中小养殖场(户)也能应用该技术,是未来反刍动物饲料的发展方向。文章综述了FTMR的优越性、生产技术及应用效果,以期推动FTMR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反刍动物饲养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融合了全混合日粮(TMR)和青贮技术,通过密封、发酵而配制出的满足动物营养需求、能够长期贮存的日粮,从而实现TMR的长期保存和产品流通,解决了仅少数大型养殖场有能力使用而无法惠及大多数养殖者的问题,是草食畜牧业饲料的发展方向。文章综述了FTMR的概况、优点、生产工艺和流程、发展前景及目前推广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采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和NRC模型对不同比例的玉米秸秆(CS)和湿玉米纤维饲料(WCGF)与苜蓿的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进行营养价值评定,探究CS和WCGF部分替代苜蓿的可行性.试验设0%WCGF(对照组)、处理组7%WCGF+3%CS(7%WCGF组)和13%WCGF+5%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