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中性洗涤纤维/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DF/NFC)饲粮对泌乳后期奶牛甲烷排放量、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777.46±27.31)kg、胎次(1.5±0.15)胎、泌乳天数(242.92±15.28)d、产奶量(18.75±0.62)kg/d的奶牛12头,随机分配到3组,每组4头。各组饲粮NDF/NFC分别为2.10(精粗比为42:58)、1.96(精粗比为37:63)、1.52(精粗比为30:70),采用六氟化硫(SF_6)示踪技术测定自然状态下泌乳奶牛甲烷排放量。预试期14 d,正试期9 d。结果表明:饲喂不同NDF/NFC饲粮的泌乳后期奶牛甲烷排放量、甲烷能、单位干物质采食量的甲烷排放量以及单位总能摄入量的甲烷能均有显著差异;随着NDF/NFC降低,奶牛生产性能、饲料转化率和营养物质消化率无显著差异。综上,在不影响奶牛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前提下,NDF/NFC为1.52的低NDF组饲料能显著降低泌乳后期奶牛瘤胃甲烷排放量。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六氟化硫(SF_6)示踪技术测定生产条件下泌乳奶牛瘤胃甲烷排放量,旨在研究饲粮NDF/NFC(中性洗涤纤维/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对泌乳中期奶牛甲烷排放量、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649.54±18.44)kg、胎次(1.42±0.15)胎、泌乳天数(170.08±19.04)d、产奶量(18.46±0.89)kg/d的荷斯坦奶牛12头,随机分配到3组,每组4头。各组饲粮NDF/NFC分别为1.44、1.65、1.82。试验期为28 d,包括14 d预饲期和14 d正试期。结果表明:①泌乳中期奶牛瘤胃甲烷排放量、甲烷能、甲烷/干物质采食量及甲烷能/总能摄入量在3个处理组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②低NDF组NFC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高NDF组(P0.05);③生产性能和日增重在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在不影响奶牛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前提下,NDF/NFC为1.44的低NDF组饲粮能显著降低泌乳中期奶牛瘤胃甲烷排放量。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对奶牛泌乳性能、乳成分及血清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用30头胎次、初始体重、产奶量、泌乳天数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3组奶牛分别补饲0(对照组)、5×109、5×1010 CFU/d解淀粉芽孢杆菌.采用全混合日粮(TMR)饲喂,预试期10 d,正试期42 d....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处理的全株玉米青贮对泌乳早期奶牛的生产性能和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选择(2~3)胎次、泌乳量(30±1.5)kg/d、泌乳天数(45±5)d的健康荷斯坦经产奶牛39头,随机分为3组,无添加组饲喂无添加剂的青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菌酶制剂(将1.7 kg乳酸菌与85 kg纤维素酶的混合菌酶制剂添加在85 t青贮中)、菌制剂(将1.7 kg乳酸菌添加于85 t青贮中)的青贮。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与无添加组相比,菌酶制剂组奶牛的采食量、产奶量、总固形物含量显著提高,乳糖、乳脂等乳成分有所提高(P>0.05);菌制剂组血液中的IL-2显著高于无添加组,其他血液指标无显著影响。综上,添加菌酶制剂的青贮可提高奶牛的采食量、泌乳量、牛乳品质及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采用六氟化硫(SF6)示踪技术测定生产条件下泌乳奶牛瘤胃甲烷(CH4)排放量,旨在研究饲粮中性洗涤纤维/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DF/NFC)对泌乳高峰期奶牛甲烷排放量、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564.04±24.97)kg、胎次(1.58±0.23)胎、泌乳天数(88.00±15.32)d、产奶量(20.83±0.77)kg/d的荷斯坦奶牛12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4头。各组饲粮NDF/NFC分别为1.14、1.30、1.55。试验期为24 d,包括14 d预饲期和10 d正试期。结果表明:(1)低NDF组甲烷排放量、甲烷能极显著低于高NDF组(P≤0.01),甲烷/干物质采食量、甲烷能/总能摄入量在3个处理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2)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在3组间无显著差异(P> 0.05);(3)低NDF组日增重显著高于高NDF组(P <0.05)。综上,在不影响奶牛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前提下,NDF/NFC为1.14的低NDF组饲粮能显著降低泌乳高峰期奶牛瘤胃甲烷排放量。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散栏式饲养方式下,饲喂半胱胺盐酸盐对泌乳中期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48头健康荷斯坦奶牛[体重(562.25±37.85)kg,泌乳天数(123.64±10.67)d,胎次(1.23±0.42)胎,日产奶量(26.58±1.58)kg],根据体重、泌乳天数、产奶量相同或相近的原则,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半胱胺盐酸盐3、15、30 g/kg。预试期12 d,正试期30 d。结果显示:随半胱胺盐酸盐添加剂量的增加,奶牛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呈显著的线性降低(P0.05);干物质采食量、乳脂较正乳产量、能量校正乳产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显著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并且以添加3 g/kg组的效果较好;正试期末,3、15 g/kg组血清甲状腺素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5 g/kg组血清皮质醇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半胱胺盐酸盐能有效缓解散栏饲养的泌乳中期奶牛热应激,提高产奶量和乳品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3 g/kg半胱胺盐酸盐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粒度全混合日粮对奶牛产乳量及乳品质的影响,以平均泌乳天数110 d的高产奶牛群为试验对象,分别按照加料后搅拌3 min(试验Ⅰ组)、6 min(试验Ⅱ组)、9 min(试验Ⅲ组)和12 min(试验Ⅳ组)后投料的梯度进行全混合日粮粒度饲喂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试验Ⅱ组奶牛产乳量比Ⅰ、Ⅲ和Ⅳ组分别高2.16%、3.04%和8.60%,其中Ⅱ组奶牛产乳量极显著高于Ⅳ组(P0.01),Ⅲ组和Ⅰ组奶牛产乳量均显著高于Ⅳ组(P0.05);Ⅱ组奶牛乳脂率分别比Ⅰ、Ⅲ、Ⅳ组高0.02、0.02和0.12个百分点,其中Ⅳ组奶牛乳脂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Ⅰ、Ⅱ、Ⅲ组奶牛乳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Ⅳ组(P0.05)。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小麦酒精糟对泌乳奶牛产奶量和乳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1~3胎、泌乳180 d左右、平均泌乳量(33.58±7.44) kg相近、体重相近的荷斯坦黑白花奶牛18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对照组饲喂原场全混合日粮,试验1组和试验2组每头牛每天分别用1和2 kg发酵小麦酒精糟等能等氮替代原场基础精料,预试期4 d,正试期24 d。正试期每天记录奶牛的采食量,每6天测定1次产奶量,每8天采集1次乳样,测定乳品质。结果表明:试验各个阶段及全期,各组间采食量和产奶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试验1组各个阶段及全期的产奶量较高。第8、16天,各组间乳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第24天,试验2组乳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结果提示,在泌乳奶牛饲粮中用发酵小麦酒精糟等能等氮替代1 kg原场基础精料较为可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奶量和改善乳品质。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北方大城市郊区规模牛场奶牛磷的利用现状及其排泄规律。选取2个规模化牛场实施饲养试验,每牛场按泌乳前期、中期和后期选取荷斯坦奶牛各3头,共6组18头奶牛参与试验。试验牛只饲喂牛场自配TMR日粮,预试10 d后开始3 d的正试期。正试期采集饲料样、奶样、血样,并全收粪尿。结果表明:试验牛磷的摄入和利用状况受牛场条件和泌乳期的影响,磷的平均饲喂水平(0.34%)和排泄水平(51.5 g/d)没有偏高,粪中磷排泄明显高于尿磷的排泄。相对于磷的饲喂水平,本研究得出的磷表观消化率(30.6%)相对偏低。所有试验奶牛血浆磷含量都在正常范围之内(4~6 mg/dL)。  相似文献   

10.
《饲料工业》2017,(13):39-43
试验主要研究脂肪酸制剂对奶牛泌乳性能和乳品质的影响。选择18头体重(630±20)kg、泌乳期(80±3)d皆基本一致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日粮分别添加棕榈酸钙(对照组)、乙酸制剂、丁酸制剂,进行饲养试验,试验期为45 d,其中15 d为预饲期,30 d为正试期。正试期每天记录产奶量,并在正试期的0、15、30 d采集奶样、饲料样、粪样、血样以进行乳品质、消化率、血液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在第15、30 d,对照组饲料的干物质消化率和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第15 d乙酸制剂组在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显著低于丁酸制剂(P<0.05);第30 d该组的血清总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30 d对照组的产奶量最低(P<0.05);虽然乳蛋白含量在组间没有明显差异,但乙酸制剂组的乳脂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表明,添加脂肪酸制剂能提高奶牛的泌乳量和牛奶乳脂率,同时也促进了饲料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泌乳阶段奶牛饲喂相同日粮对采食行为和日粮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择体重、胎次相近的8头健康泌乳牛,其中4头处于泌乳盛期(泌乳盛期组),4头处于泌乳后期(泌乳后期组),2组奶牛饲喂相同日粮,预试期15 d,正试期15 d。结果表明:泌乳盛期组奶牛每天干物质采食量(24.0 kg)高于泌乳后期组(P<0.01),泌乳盛期组奶牛每千克干物质的采食时间、一昼夜总反刍时间、躺卧时间均低于泌乳后期组(P<0.01),;泌乳盛期组奶牛日粮中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低于泌乳后期组(P<0.01)。由此可见,泌乳盛期奶牛采食时间极显著高于泌乳后期奶牛,泌乳盛期奶牛躺卧时间极显著少于泌乳后期。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讨3种不同类型的轻音乐对奶牛泌乳性能及能量代谢指标的影响。选用泌乳量、年龄、胎次、泌乳期相近的荷斯坦泌乳牛64头,随机分成4组,即轻音乐A(速度60 bmp的钢琴轻音乐《梁祝》,音色圆润)组、轻音乐B(速度70 bmp、小提琴演奏的泌乳牛情绪调控曲,音色明亮)组、轻音乐C(速度60 bmp、钢琴演奏的奶牛泌乳性能调控曲,音色圆润)组和对照组,每组16头。3个轻音乐组分别于早、中、晚3次挤奶前各播放音乐2 h,对照组无音乐播放。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正试期每隔20 d测定泌乳量,并采集血样和乳样。结果表明:1)试验20、40 d及1~60 d,轻音乐A组、轻音乐B组和轻音乐C组奶牛干物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摄入量均高于对照组。2)试验1~60 d,轻音乐C组奶牛泌乳量、4%标准乳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3)试验1~60 d,轻音乐B组和轻音乐C组血液谷草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轻音乐C组血液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试验40、60 d,轻音乐C组奶牛血液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60 d,轻音乐C组奶牛血液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整个试验期,轻音乐A组、轻音乐B组和轻音乐C组奶牛血液游离脂肪酸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3种轻音乐均有提高奶牛营养物质摄入量、刺激泌乳及改善奶牛能量代谢指标的作用趋势;70 bmp的轻音乐较60 bmp的轻音乐对奶牛泌乳更为有利;与音色明亮的轻音乐相比,奶牛对音色圆润的轻音乐敏感性更高,音色圆润的轻音乐更能提高奶牛泌乳性能。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对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25~27月龄、1胎、泌乳天数(67±1) d、产奶量(32±5) kg/d且健康的泌乳高峰期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1g/(d·头)复合植物提取物(每克含辣椒油树脂3.5%、肉桂醛5.5%、丁香酚9.5%)。试验预试期3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产奶量提高2.37%(P>0.05);日粮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有降低牛奶体细胞数、尿素氮含量的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血常规指标、血清生理生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添加1 g/(d·头)复合植物提取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奶牛产奶量、降低牛奶体细胞数和尿素氮含量,但不影响血液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14.
研究日粮添加过瘤胃胆碱(RPC)对喀斯特山区奶牛泌乳性能及其延续效应的影响。以10头喀斯特山区泌乳盛期奶牛为试验动物,进行自身对照试验设计。试验按照对照期、正试期(试验Ⅰ期、试验Ⅱ期)、延续效应期(试验Ⅲ期)连续进行,每期12 d。其中,正试期RPC每头奶牛的添加水平为40 g/d;试验Ⅲ期停喂RPC以观察其是否可对奶产量产生延续效应。结果表明,对照期、试验Ⅰ期、试验Ⅱ期、试验Ⅲ期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期奶产量显著高于其他3期(25.5∶27.7∶26.5∶24.8 kg/d,P<0.05);正试期(试验Ⅰ期、试验Ⅱ期)奶产量显著高于对照期、延续效应期(25.5∶27.2∶24.8 kg/d,P<0.05);当停喂RPC后,延续效应期奶产量即下降至对照期水平(25.5∶24.8 kg/d,P>0.05)。奶成分不受日粮添加RPC的影响(P>0.05),乳脂、乳固型物含量数值上较对照期有所增加。由此可见,日粮添加RPC有利于提高喀斯特山区奶牛泌乳性能,但未对奶产量表现出延续效应,生产实践中需持续添加。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研究了全混合日粮(TMR)粒度对奶牛采食、咀嚼活动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以探讨TMR适宜的粒度及制作过程中苜蓿、羊草的适宜搅拌时间。选用4头经产泌乳中期[泌乳时间(85±7)d]荷斯坦奶牛[体重(616.8±44.3)kg]进行4×4拉丁方设计。通过改变苜蓿、羊草搅拌时间改变TMR粒度,分为4组,分别为细颗粒牧草(FH)组(苜蓿搅拌12 min,羊草搅拌20 min)、中细颗粒牧草(M FH)组(苜蓿搅拌9 min,羊草搅拌15 min)、中长颗粒牧草(M LH)组(苜蓿搅拌6 min,羊草搅拌10 min)和长颗粒牧草(LH)组(苜蓿搅拌3 min,羊草搅拌5 min)。共进行4期试验,每期持续19 d,其中预试期14 d,采样期5 d。记录采样期前3 d的产奶量并采集奶样测定乳成分,采样期的第2和3天视频监控记录奶牛咀嚼活动,采样期最后2 d采集粪样测定养分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TMR粒度对干物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氮的表观消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与MLH组和LH组相比,FH组和MFH组的表观消化率较高。TMR粒度对奶牛干物质、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氮的摄入量,产奶量和乳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没有观察到TMR粒度对奶牛咀嚼时间有显著影响(P0.05),也没有观察到TM R粒度对血浆生化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TM R适宜的粒度分布如下:≥19.00 mm、8.00~(19.00)mm、1.18~(8.00)mm和1.18 mm的干物质比例分别为45.20%、25.50%、16.55%和12.75%;TM R中苜蓿和羊草适宜搅拌时间分别为9和15 min。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补饲女贞子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48头健康的泌乳中期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4组,每个处理组12头奶牛,对照组饲喂全混合日粮(TMR),N1、N2、N3组分别在饲喂TMR日粮的基础上补饲150、300、450 g/d女贞子。预试期1周,正试期7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补饲450 g/d女贞子可显著提高泌乳奶牛4%校正乳产量(P<0.05),补饲150 g/d女贞子可显著提高泌乳奶牛乳脂含量(P<0.05),而对泌乳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及乳蛋白、总固形物含量和体细胞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补饲女贞子可显著降低泌乳奶牛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P<0.05),而对其他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补饲女贞子具有提高泌乳中期奶牛生产性能、改善机体脂类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瘤胃液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采用2×3交叉试验设计,根据胎次、平均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原则,选择18头经产中国荷斯坦奶牛,分为泌乳前期(产后15~100 d)组、泌乳中期(产后112~175 d)组、泌乳后期(产后200~230 d)组,每组6个重复,根据实测的牛场温湿指数(THI)变化,采用热应激与非热应激的自身对照试验。结果表明:与非热应激期相比,热应激极显著提高了泌乳前期组奶牛瘤胃液各类微生物数量(P<0.01),极显著提高了泌乳后期组奶牛瘤胃液黄化瘤胃球菌数量和泌乳中期组的产琥珀酸拟杆菌数量(P<0.01),极显著降低了泌乳中、后期组的总细菌数量、白色瘤胃球菌数量和泌乳后期组的产琥珀酸拟杆菌数量(P<0.01)。整个热应激期THI与泌乳前期组奶牛瘤胃液总细菌数量(P<0.01)、厌氧真菌数量(P<0.05)、白色瘤胃球菌数量(P<0.01)和黄化瘤胃球菌数量(P<0.05)有较强的相关性,而THI与泌乳中、后期组奶牛的这些指标相关性较差。综上所述:1)泌乳前期组奶牛热应激期的瘤胃液各类微生物数量均极显著高于非热应激期,但对泌乳中、后期组的各类微生物数量影响无规律性。2)泌乳前期组奶牛瘤胃液微生物数量对热应激的反应更敏感。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菌培养物对奶牛生产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择2胎次以及泌乳天数[(92.1±25.6) d]、产奶量[(36.8±4.6) kg/d]和乳蛋白质含量[(2.98±0.48)%]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3 kg/d的复合菌培养物。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试验期间每日记录奶牛采食量和产奶量;每20 d采集1次牛奶测定乳成分;正试期开始和结束当天采集奶牛血液,测定乳成分以及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1)试验第41~60天,对照组奶牛平均日采食量比试验第1~20天降低了2.92%,而试验组提高了3.12%。试验第21~40天和第41~60天,试验组奶牛产奶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17(P<0.01)和2.42 kg/d(P<0.05)。试验期间,2组乳蛋白质和非脂乳固体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2)试验第60天,试验组奶牛血清溶菌酶(LZM)含量、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内源酶激活剂对华南地区泌乳后期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和饲料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取60头胎次(2胎)、泌乳天数[(212.99±3.84)d]、日均产奶量[(23.18±0.67)kg]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前后饲喂2种基础日粮(基础日粮1和2),试验组在2种基础日粮中添加60 g/d·头内源酶激活剂,预试期7 d,日粮转换过渡期5 d,每种基础日粮添加试验的正式期为14 d,正式期共计28 d。结果表明:泌乳后期奶牛随着泌乳天数的增加产奶量呈现下降趋势,相比试验前1周,基础日粮2+激活剂第2周的产奶量下降达到显著水平(P 0.05),添加内源酶激活剂对产奶量无提升作用(P 0.05);同时,添加内源酶激活剂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泌乳后期奶牛的乳脂和乳蛋白率,提高日粮氮的泌乳转化效率,降低乳中尿素氮含量,降低体细胞数,提高奶牛饲料消化率,但这些影响效应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 0.05)。综上,内源酶激活剂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泌乳后期奶牛的乳成分,提高饲料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通过析因法获得泌乳前期水牛能量需要量.选用30头体况良好、上一泌乳期泌乳量相近、产犊胎次(2、3胎)接近、健康的泌乳前期水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采用等粗蛋白质(13.3%)、3种能量水平的精饲料,产乳净能分别为6.0、6.6和7.2 MJ/kg.预试期15 d,正试期30 d.于正试期第24、28天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