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水稻联合收割机有哪几种 水稻联合收割机由于结构不同可分如下几种。(1)根据脱粒时,稻草是否进入脱粒滚筒去脱粒,把水稻联合收割机分为全喂入式和半喂入式两种。全喂入式是在脱粒时把割下禾全部进入滚筒脱粒,而半喂入式是在脱粒时用夹持链夹住稻草根部,仅穗部进入滚筒脱粒。(2)根据水稻联合收割机动力来源的不同,把水稻联合收割机分为自走式和背负式(又名悬挂式)两种。自走式是该联合收割机有自己的动  相似文献   

2.
半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因其独特的作物夹持、脱粒方式和相应配套技术,使其在收割方式、脱粒质量、功耗方面、明显好于全喂入机型,由于结构复杂,对操作者要求高,要全面了解机器的使用要点。本文阐述了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脱粒清选装置的常见故障原因与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3.
由于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具有独特的作物夹持和脱粒功能,使其在水稻收获中具有明显优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作业时会出现脱粒不净的现象,造成收获损失。文章介绍了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工作原理,分析了脱粒不净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活动栅格凹板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收割高产水稻时容易发生脱粒滚筒堵塞影响作业效率等问题,设计可沿脱粒滚筒圆弧方向循环运转的活动栅格凹板脱粒分离装置,并对脱粒滚筒、活动栅格凹板和夹持喂入链三个工作部件的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进行分析,建立活动栅格凹板脱粒装置基本运动数学模型。在自行研制的活动栅格凹板脱分装置试验台上进行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动态的栅格凹板可有效防止脱粒滚筒堵塞;活动的栅格凹板对脱出的籽粒能起到一定的均布作用;最佳因素水平组合为脱粒滚筒转速550r/min,活动栅格凹板线速度1.0m/s,夹持喂入链速度1.0m/s,对应的损失率、含杂率和破碎率分别为2.29%、0.65%和0.34%。经法定机构检测,各项性能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规定。本研究可为高产水稻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活动栅格凹板脱粒分离装置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由于其独特的作物夹持、脱粒方式和相应配套技术的应用,使其在收割方式、脱粒质量、功耗方面明显好于全喂入机型,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但在收割作业中有时会出现脱粒不净的现象,尤其是在水稻收获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杭东 《农机科技推广》2012,(8):50-50,52
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由于其独特的作物夹持、脱粒方式和相应配套技术的应用,使其在收割方式、脱粒质量、功耗方面明显好于全喂入机型,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但在收割作业中有时会出现脱粒不净的现象,尤其是在水稻收获过程中。笔者针对杭州地区生产实际情况分析,半喂入联合收割机脱粒不净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二、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脱粒、清选与茎秆处理部分: (一)脱粒喂入装置: 1.组成:脱粒喂入装置由喂入链、压草板、夹持弹簧、链台、加强板等组成。 2.功用:夹持输送作物茎秆,为主滚筒脱粒创造良好的条件,防止作物茎秆卷入脱粒室。 3.技术要求:(1)喂入链润滑良好,链条  相似文献   

8.
铜仁-Ⅰ型割前脱粒联合机收割机以耕整机机架为基础进行设计。利用水稻的自然休止角,配以志向曲板实现穗头的喂入脱粒。禾秆脱粒后初切断并定向铺放在田中。无夹持,输送机构。适宜于山区水稻收获。  相似文献   

9.
稻麦半喂入脱粒部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研究了半喂入脱粒部件的滚筒型式、夹持链速度、滚筒转速,脱粒方式及工作量等的结构和动力参数对脱粒损失和功率消耗的影响,以及三种不同型式的凹板对脱粒损失和籽粒清洁度的影响。 试验表明,半喂入脱粒方式以侧脱为最佳、夹持链输送速度在0.75~0.8米/秒时,滚筒的线速度在14~17米/秒时,工作最在2公斤/秒以内,脱稻、麦均能达到理想效果。在现有结构上再增加工作量脱小麦有一定困难。 另外,通过高速摄影,观察了弓齿型滚筒脱稻、麦时的脱粒全过程。清楚的反映出脱水稻是靠弓齿的梳刷作用,脱小麦是靠弓齿的打击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以其独特的作物夹持方式、脱粒方式和相应配套技术的应用,从而在脱粒质量、功耗等方面明显好于全喂入联合收割机。但是,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在收割作业中有时会出现脱粒不净的现象,为此下面介绍一下预防脱粒不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未来5至10年,符合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水稻分段收获制度将持续下去,在一部分小地块、分散种植水稻的地区,符合市场要求的脱粒机将占收获机械的主导地位,市场前景广阔。为此论述了新型整捆夹持式半喂入水稻脱粒机的工艺流程、传动系统的设计及主要结构,以便在应用中使用户能够很好地掌握其性能,使机具保持最佳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2.
以往割前脱粒联收机的研究曾遇到下列障碍:飞溅损失大,只能收直立,高株、整齐、穗位差小的作物而适应性差,机器行速过低等。 本文采用了弓齿的带式脱粒器以便降低喂入口,有利于矮株的收获、与仿形拨禾轮相配合的喂入带可使植株柔和地倾斜,并以茎秆伸直、穗头朝前的状态喂入脱粒器、这样延长了脱粒过程,从而即使是难脱的粳稻也能脱净。并且机器行速得以提高70%或更多(达0.98~1.2米/秒)。在霜前收获时机器每米割幅的喂入量要高于传统型联收机(带水稻专用割台)和夹持半喂入式,田间测定表明带式脱粒器的功率消耗与传统型和夹持半喂入式相比是较低的。 采用贴地切割装置切割向前压倒且被脱粒过的稻草。其上方两侧有作往复运动的锯齿型搂耙,它将稻草搂集到中央成条铺、但对较高作业速度尚不很适应。 对喂入和脱粒装置的性能在理论上作了分析、其结论在田间试验中得到基本证实。 机器工作部件的耐久性还待考验。对倒伏严重作物还无法收获。  相似文献   

13.
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以其独特的作物夹持方式、脱粒方式和相应配套技术的应用,从而在脱粒质量、功耗等方面明显好于全喂人联合收割机.但是,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在收割作业中有时会出现脱粒不净的现象,为此下面介绍一下预防脱粒不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草谷比对多滚筒脱粒分离装置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草谷比的水稻对多滚筒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装置的功耗、脱粒损失率及杂余含量的影响,在多滚筒脱粒分离装置试验台上采用切轴流滚筒与双横轴流滚筒组合式3滚筒脱粒分离装置(简称切轴轴3滚筒脱粒分离装置),在相同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下对喂入不同草谷比的水稻(即不同茎秆长度的水稻)进行脱粒分离性能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喂入茎秆长度越短的水稻(即草谷比越小)。脱粒滚筒功耗和脱出物杂余含量越低,但脱粒损失率越高,在保证脱粒损失率≤0.6%并尽可能降低多滚筒脱粒分离装置功耗和杂余含量的情况下选取最佳喂入水稻长度为675mm,当喂入量为4.5kg/s且喂入水稻长度为675mm时.切轴轴3滚筒脱粒分离装置的总功耗为22.47kW,脱粒损失率为0.587%,脱出物杂余含量为6.92%。  相似文献   

15.
0引言 水稻联合收割机发展至今有几十年的历史,各种相应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以欧美技术为代表的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和以日本技术为代表的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代表联合收割机发展的两大流派,各领风骚。 水稻联合收割机按稻穗进入脱粒机的方式可分为全喂入和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按脱粒方式可简单分为击打脱粒式与梳刷脱粒式联合收割机。  相似文献   

16.
正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是指割台切割下来的作物仅穗头部进入脱粒滚筒脱粒的联合收割机。这种收割机保持了茎秆的完整性,减少了脱粒、清选的功率消耗。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由于其独特的作物夹持,脱粒方式和相应配套技术的应用,使其在收割方式,脱粒质量,功耗方面明显好于全喂入式机型,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近几年来,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在全国广大农村使用的越来越多。因此,为了提高联合收割机的生产效率,减少作物收获损失,保证收获质量,就要按照规定对其进  相似文献   

17.
水稻的控速喂入柔性脱粒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阐明了控速喂入柔性脱粒原理,建立了水稻脱粒数学模型,优化确定了控速喂入柔性脱粒装置的最佳结构和运动参数,分析了各参数对脱粒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8.
该机可与18-30马力四轮拖拉机配套使一次完成夹持、脱粒、籽粒清选、自动灌袋及二复脱等项作业。结构组成:换向齿轮箱、喂入持、脱粒、清选、传动齿轮箱、升运器、副滚筒架、行走机构等。喂入夹持机构的4根三角带夹持水稻根使稻穗通过上下滚筒之间时,弓齿梳刷稻穗使脱粒。脱下来的籽粒及杂余经过凹板孔落到筛上,筛子的往复运动使其移动到风机处,这轻杂余被风机吸走排出机外,籽粒和大杂余与杂余分离后继续移动至小圆孔筛时,大杂余由杂口排出机外,而好籽粒落到输粮槽上后,进经过升运器被装入麻袋中。凹板上面的乱草在滚筒及导向…  相似文献   

19.
水稻分段收获是黑龙江省水稻产区传统的作业方式。其工艺要点 :在水稻成熟初期 ,由人工将其割下 ,并捆成直径 2 0~ 2 5cm的稻捆 ,垛到水稻田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通风、晾晒 ,使水稻稻秸干燥 ,籽粒成熟。然后再把稻捆运到场院进行脱粒清选 ,使稻谷达到成品粮收购标准。这种作业方式 ,收获时间拖得长 ,劳动强度大 ,工作效率低 ,水稻损失率高达 15%~ 2 0 %。使用水稻联合收割机收获水稻则效果较好 ,有些地区用日本进口的半喂入橡胶履带联合收割机收获水稻 ,作业效率高 ,受到农民欢迎。但这种机具价格较高 ,约为国产机型的 3~ 5倍 ,目前…  相似文献   

20.
利用自行研制的试验台,对切向喂入的水稻轴流脱粒装置进行了多因素的性能试验,得出了脱粒方式、风速、脱粒口开度、喂入量和未脱损失率、跑风损失率、总损失率等性能指标的试验结果。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脱粒装置脱粒工艺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