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基因植物的发展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对公众所关心的食品安全性和生态安全性两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关于转基因植物产业化以及规范政策和管理现状,包括对转基因植物的安全分析评估。  相似文献   

2.
<正>食品安全总是相对的,属于风险事件,但是人们倾向于认为传统食物是安全的,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难于评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质疑主要包括:营养成分和抗营养因子、转基因作物蛋白质的毒性及致敏性、标记基因的安全性(如耐抗生素)以及非预期效应(长期效应)。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估坚持的原则包括风险分析原则、实质等同原则、个案分析原则和逐步推进原则等。根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对安全评估的指导方针,我国颁布了针对重组DNA植物的安全评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植物食用安全性评价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仲文  连庆  李宁 《农业科技管理》2009,28(6):24-27,37
文章从目前被广泛认可的转基因植物食用安全评价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等国际通行做法以及我国对转基因植物食用安全评价的要求等方面,对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评价现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提出了完成安全性评价而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理性认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永杰  陈克平  陈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103-2103,2105
综述了转基因食品的技术实质、转基因植物与传统植物的异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阐述了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植物具有多样性,它能够增强对有害生物的耐受力,转基因植物本身及其转入基因在获得新基因后,对环境的忍耐力如耐除草剂、耐寒、耐旱、耐涝、耐污染、耐贫瘠土壤以及对有害生物的耐受性等方面,比非转基因植物强;增强对环境和对有害生物的耐受力;增强繁殖能力和生存力.转基因植物作为自然界中的外来物种,其安全性引起了全球社会的普遍关注,由此产生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更加引起重视.对此就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进行了阐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转基因食品,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趋利抑弊,使人类利用其合理基因品质,从而满足人类对于转基因食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植物转基因技术及安全性研究进展。介绍了植物转基因技术、转基因产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植物目的基因的基本类型 ;植物转基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现已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植物种类以及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还介绍了转基因产品的安全及安全性评估原则 ;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管理和监控措施。并对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安全性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植物及其安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方法,并简要就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35S启动子安全性、载体骨架序列安全性、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安全性和食品安全性五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转基因植物的概念、优点,叙述了转基因植物及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同时综述了安全性评价的原则,旨在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性认识.使生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相似文献   

9.
植物转基因技术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植物转基因技术及安全性研究进展。介绍了植物转基因技术、转基因产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植物目的基因的基本类型;植物转基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现已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植物种类以及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还介绍了转基因产品的安全及安全性评估原则;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管理和监控措施。并对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安全性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植物释放的风险性和转基因植物食品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杂草化和基因漂移方面探讨了转基因植物释放的生态风险问题;从导入的外源基因、标记基因、启动子和T-DNA边界序列以及未知预料的基因多效性等方面评述了转基因植物食品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俊杰  陈梅香  张晓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012-8013,8017
文中对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的转化方法主要有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法,其中基因枪法是转基因技术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也是在玉米中应用最成功的方法;农杆菌介导法因其具有费用低、拷贝数少、基因沉默现象少、能转化较大片段、遗传稳定性较高、再生植株可育性较好等优点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通常以Bar基因作为标记基因,采用喷施除草剂和PCR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进行检测和筛选。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问题主要涉及演化为田间杂草的可能、基因漂移和田间杂草的抗药性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孟书燕 《农学学报》2015,5(5):89-93
简述了国内外转基因食品作物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并分析了转基因食品作物存在的优点和劣势,使人们对转基因食品有初步的了解。由于转基因技术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文章指出不仅要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分子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检测,而且要依据“实质等同”等原则,从营养学、毒理学和过敏性等方面对其进行严格的食用安全性评价,由此才能给消费者带来合格放心的转基因食品。同时严格的评估和监控也能促进中国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转基因产业的飞速发展,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逐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外源基因的非预期效应可能引起转基因食品的营养成分发生改变,甚至产生一些新的毒性物质,可能对人类和动物健康以及环境形成潜在的危害,是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外源基因的非预期效应具有潜在性,非预见性,因此以“实质等同性”为基础的定向评价方法很难充分考虑到由遗传修饰引起的非预期效应.文章主要阐述了转基因植物整合位点的分布和机制、转基因作物可能产生的非预期效应,以及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蛋白质组定量分析技术、代谢组分析技术分别从mRNA水平、蛋白质水平、代谢水平上比较转基因作物和非转基因作物基因表达的差异,在食品安全评价中会是完善定向方法的补充方案,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针对如何更加科学精准地检测转基因植物的问题,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国内外转基因植物的检测方法及其标准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的检测,主要包括转基因植物的产品成分检测、环境安全检测、食用安全检测3个方面;2)目前国内外转基因植物检测方法均处于先进水平,但随着不断涌现的转基因植物及产品,检测技术仍需更新换代;3)转基因植物检测技术研发必须与其标准化及安全管理协调进行,从而保证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在我国长期有效的安全监管。综上,转基因植物检测技术及其标准化仍需要不断开发和创新,为国家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监管提供更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变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基因食品管理制度变迁的研究,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生物制品的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变迁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从制度经济学、博弈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视角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演进原因及变迁所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从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利益驱动机制、实行听证会制度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政策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6.
食品安全监测预警分析是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食品安全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系统及马尔可夫过程理论,建立二阶残差修正GM(1,1)模型,实现对食品安全监测的预警分析。以《中国统计年鉴》1995-2006年白酒产品国家监督抽查数据构建灰色残差修正模型,对2007年数据进行预测,预测值为82.74%,与实际值82.04%相当接近。研究表明,该分析方法应用于食品安全预警,可有效对食品安全态势进行预测,为食品安全快速预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引入外源基因的途径对农作物进行遗传改良,转基因技术已经在作物的抗虫、抗除草剂、抗病、抗旱等方面显现出了巨大的潜力。2013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经比1996年首次种植面积增长了100多倍,达到1.75亿hm2,转基因作物及其副产品大部分则用于动物饲料原料,因此,转基因饲料中外源基因和外源蛋白在畜禽体内消解和转移规律以及转基因成分对畜禽营养、生长、健康等方面的影响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笔者在提出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性评价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特别指出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性评价与食用安全性评价的特殊性;讨论和分析转基因作物评价所应该遵循的科学原则;概述抗虫作物、抗草甘膦作物和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中转基因成分的特性;侧重分析了饲料中转基因成分在畜禽体内的消解、转移,转基因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饲料养分效价评定,重点剖析转基因饲料对畜禽营养、免疫、繁殖和肠道微生态影响的研究进展。从短期、长期和多代效应综合分析转基因饲料的安全性,转基因饲料中外源基因和外源蛋白未发现从饲料中转移到畜禽组织、器官和血液中,仅少量残存于消化道前段的食糜中;转基因饲料也没有对畜禽营养、免疫、繁殖、肠道健康产生不利作用。但目前还需深入探讨试验材料的选择和相关信息的准确描述、转基因成分在畜禽体内的消解和转移的方法、转基因饲料对畜禽繁殖、免疫以及长期多代的作用研究,以期为建立和完善转基因饲用安全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检测和评价转基因植物非预期效应是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介绍了转基因植物非预期效应的定义、成因及其检测评价技术的发展,指出了转基因植物非预期效应检测评价技术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基因芯片分析技术在检测和评价转基因植物非预期效应中的应用前景,特别介绍了转基因植物在不同发育阶段和生长条件下差异表达基因的分布模型,并提出了利用基因芯片分析技术,从差异基因到代谢途径,再到非预期效应的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模式。这一评价模式可为今后创建高效、全面、客观、公正的转基因植物非预期效应检测和评价技术提供可能的实验模型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转基因农产品食用安全性研究进展与生产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作物自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以来,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转基因技术的风险性和安全性一直存在争议。因此,有必要加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研究。介绍了国内外转基因农产品食用安全性研究的现状,并阐述了部分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盟、日本、巴西)转基因农产品的种植状况、法律法规、管理体系和公众态度。同时结合我国国情,针对我国转基因领域法律法规不完善,公众对转基因安全性了解不足以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监管困难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建立合理且切实可行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监管体系和专业知识训练,增大执行力度,建立全国转基因生物科普宣传平台,加强公平且理性的对话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无选择标记的植物转基因方法研究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物遗传转化中,标记基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使用的抗性标记基因大多数是抗生素或除草剂抗性基因,其引发的转基因植物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重视。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发展的各种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物方法及其在转基因植物中的应用,主要有共转化法、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转座子系统、同源重组法和多元自主转化载体系统。通过评述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期推动安全型转基因植物培育和转基因植物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