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土壤拮抗性微生物防治棉花枯萎病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棉株根围土壤中分离到200多株土壤微生物。通过土壤微生物-棉枯萎病菌平板对峙培养,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7个菌株,即绿色木霉T-03,芽孢杆菌B-01、B-03,放线菌A-03、A-06、A-07、A-19。用上述7个土壤拮抗菌进行棉花枯萎病田间小区防效试验的结果表明,T-03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效最高,达76.5%;4个放线菌株的防病效果在60.5%~65.1%之间,其中A-03对棉花出苗有一定抑制作用;B-01、B-03的防效分别是36.4%和54.0%。  相似文献   

2.
农抗120中组份A‘对几种作物病原真菌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了农抗120中组份A'对水稻纹枯菌、棉花立枯病菌、棉花枯萎菌和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农抗120A'对水稻纹枯病菌和棉花立枯病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25μg/mL,24小时抑菌率达50%的抑菌浓度分别为1.0μg/mL和2.5μg/mL、且抑菌强度与120A'浓度成比。  相似文献   

3.
本文测定了农抗120中组份A’对水稻纹枯病菌、棉花立枯病菌、棉花枯萎病菌和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农抗120A’对水稻纹枯病菌和棉花立枯病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25μg/mL,24/小时抑菌率达50%的抑菌浓度分别为1.0μg/mL和2.5μg/mL,且抑菌强度与120A’浓度成正比。120A’对水稻纹枯病菌和棉花立枯病菌的影响在形态上表现不同,受抑制的棉花立枯病菌可见明显的菌丝顶端消解,原生质体溢出现象,而受抑制的水稻纹枯病菌则表现为菌丝长度的明显变短。农抗120A’对棉花枯萎病菌和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抑制较弱,但20μg/mL亦可使抑菌率达20%以上。  相似文献   

4.
植物土传病原菌拮抗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从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056株细菌,筛选出7个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菌株。室内测定对水稻纹枯病菌、辣椒疫病菌、瓜果腐霉、油菜菌核病菌、棉花枯萎病菌、茄根腐病菌、棉花黄萎病菌、番茄青枯病菌、甘蓝黑腐病菌等重要土传病原菌有较强拮抗作用;温室盆栽试验对番茄青枯病表现出较好防效,其中以BOH2和OH11效果较为明显,防效分别为90.9%和86.4%。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序列分析,确定OH11为产酶溶杆菌。BOH3为荧光假单胞菌,其余5个菌株为不同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5.
36—1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性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平板共生培养测定表明,36-1菌对供试的8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性,其中含36-1菌活菌体液剂对玉米小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黄瓜炭疽病菌、棉花枯萎病菌和水稻恶苗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依次为80.22%、80.50%、77.75%、75.30%、61.38%;处理柑桔(脐橙)病果,对果面青、绿霉病斑扩展的抑制率为65.97%;批量处理柑桔(桃叶橙),室温贮存90天,好果率为78.44%,比对照  相似文献   

6.
从几十种作物的根际和叶围分离获得350株微生物,其中细菌和放线菌分别为200株和150株,对所有这些分离物进行了抑制真菌试验和几丁质酶活性测定。在抑菌试验中,以棉花枯萎病菌、棉花黄萎病菌、黄瓜枯萎病菌,及西瓜枯萎病菌作为供试病原菌,有96个分离物对其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18个分离物对这4种病原菌都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几丁质酶活性方面10%的细菌和40%的放线菌都能不同程度地  相似文献   

7.
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供试绿僵菌对多菌灵的抗性。结果表明, 供试菌株对多菌灵均表现为敏感, 其中, Ma55菌株对多菌灵最敏感。采用分生孢子定向筛选的方法获得了金龟子绿僵菌抗多菌灵突变株, 测定了抗性突变株对多菌灵的抗性差异。结果显示, 在获得的抗性突变株中, MC-2的EC50最大, 达到397.064 3μg/mL, 对多菌灵的抗性水平最高, 抗性水平指数达到102.35。对Ma55抗多菌灵突变株的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及对棉花枯萎病菌和棉花红腐病菌的抑制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 抗性突变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均比亲本菌株Ma55小, 但产孢量均比Ma55大, 其中, MC-2的产孢量最大, 为5.12×106个/mL; MC-5次之, 其产孢量为4.81×106个/mL, MC-8的产孢量在抗性突变株中最低。平板对峙培养结果显示, 金龟子绿僵菌抗多菌灵突变株对棉花枯萎病菌和棉花红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均达到显著水平, 其中, MC-2对棉花枯萎病菌、棉花红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 与亲本对照菌株Ma55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体外测定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对两种棉花病原镰孢——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 f.sp.vasinfecturn和棉花红腐病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的拮抗作用。平板对峙培养时,两种镰孢的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不同含孢量的球孢白僵菌对两种镰孢的抑制效果不同,且抑制率与孢子浓度成显著的线性量效关系;在接种量为6×107孢子.mL-1时,对两种菌的抑制率均达到90%以上,对红腐病菌的抑制率稍高。白僵菌代谢液对两种植物病原菌也表现出抑菌作用,并且抑制率与代谢液浓度呈显著的线性量效关系。综上述,球孢白僵菌对两种镰孢拮抗作用的机制主要涉及营养和空间竞争以及抗生作用,其中抗生作用对拮抗作用的贡献更大。对抗生性代谢液的初步分析发现,醇沉后的上清液冻干粉经4种有机溶剂浸提后,无明显的抑菌作用;而向培养基中添加球孢白僵菌多糖和蛋白粗提物均能显著抑制两种镰孢菌的菌丝生长。因此,抑菌活性物质主要是大分子的多糖和蛋白。  相似文献   

9.
新疆棉花枯萎病菌优势生理小种及其致病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6~1998年,我们陆续从新疆各主要棉区采集和收集400余株病株样,共分离获得108株棉花枯萎病菌,对其中具有代表性菌株致病性和生理性状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棉花枯萎病菌优势小种仍为7号生理小种,但其致病性较强,新疆棉花枯萎病菌致病型主要分为强、弱2种致病型,强致病型主要分布于南北疆棉区,弱致病型主要分布于东疆棉区。供试棉花枯萎病菌菌系在25℃培养7 d后,菌丝为白色,菌落皿底产生色素多为紫色或浅紫色,大分生孢子为10.4~44.2 μm×2.0~6.1μm,多为马特型,最适生长温度为25℃,除供试6个菌系能在35℃缓慢生长外,多数棉花枯萎病菌菌系30℃以上不易生长,吐鲁番菌系HAI-17在40℃仍能缓慢生长,新疆棉花枯萎病菌较耐高温,在40、45℃高温下并未致死。目前,尚未发现3号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10.
拮抗性细菌防治棉花枯萎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枯萎病是我国棉花生产的萎病害之一,为了探索其生物防治途径,我们自1988年开始从棉花和小麦根际分离到多个对棉花枯萎病菌有抑制作甩的荧光假单胞菌和产芽孢细菌,其中荧光菌P32,P34,P38和Y2以及产芽孢细菌Ba,BB,Bx和K7的室内表现最好,在KB平板上,8个菌株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0,3.0,3.2、3.4,4.0,4.5,4.1和4.4com;因而用它们进行了种子发芽试验,盆栽和大田防病试验。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