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邻苯二甲酸酯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是一类重要的全球性有机污染物,具有环境雌激素效应、生物累积和放大效应,可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当前环境PAEs污染问题普遍存在,其在环境介质中的含量已经成为评估环境污染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该文在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色谱法、色谱-质谱连用法、分光光度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等各种方法在不同介质内PAEs检测过程中的优缺点,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便捷、高通量的前处理技术、高分辨率的多级串联质谱以及色谱-质谱连用技术是未来PAEs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降解是修复邻苯二甲酸酯(PAEs)污染土壤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15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为目标污染物,研究鲍曼不动杆菌DP-2对直链、侧链及环状取代PAEs的生物降解特性和降解途径。研究结果表明,直链取代PAEs中,随着烷基碳原子数增加,DP-2对PAEs的降解率逐渐升高,其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降解率最高,为94.52%;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的降解率最低,为42.30%;侧链取代PAEs中,DP-2对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丙烯酯(DAP)、邻苯二甲酸二(2-甲氧基)乙酯(DMEP)的降解率分别为92.33%、52.22%、77.31%和27.75%;环状取代PAEs中,DP-2对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邻苯二甲酸二苯酯(DPHP)、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的降解率分别为89.87%、80.56%和62.91%。在此基础上,以DBP为代表性PAEs,采用GC-MS对DP-2的主要降解产物进行了鉴定,主要由DMP、MBP、PA和苯甲酸衍生物组成,DBP主要通过转酯化和水解2个途径转化为DM...  相似文献   

3.
木本园林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及修复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睿  聂庆娟  王晗 《北方园艺》2021,(8):117-124
我国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因此受到普遍关注.木本园林植物是城市绿化、建设的主体,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富有生命力的单元.植物能绿化、美化环境但不会进入食物链,可以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持续修复,已成为城市土壤污染植物修复的重要研究领域.该研究综述了近年来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木本园林植物,对其修复土壤的强化措施进行了探讨.重点阐述了木本园林植物对各种重金属的富集效应,对其耐受性和净化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应用潜力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百合生育期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亮  程智慧  周艳丽  董小艳  魏玲 《园艺学报》2008,35(7):1031-1038
 在自然生长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品种百合在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类、数量和土壤酶(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百合生育期内,土壤微生物以细菌最多,对百合的根际效应也最敏感;其次为真菌,再次为放线菌。不同生育阶段以显蕾期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最多,但显蕾期以后二者根际效应方向相反;根际土壤真菌的数量和根际效应在鳞茎充实期均达到最大。土壤脲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百合生育期内表现为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即在显蕾期形成峰值,根际效应显著,随生殖生长的推进其活性及根际效应均逐渐减弱;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先上升后下降,根际效应不明显。在百合—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的体系中,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酶活性明显受到百合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6):195-196
采用小粉土和青紫泥两种典型土壤种植青菜,研究了尿素添加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硝化抑制剂对土壤氮素迁移转化和青菜生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DMPP抑制剂施人土壤具有显著的氨氧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中药渣有机肥为研究对象,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共筛选出32篇文献,包含388组相对独立的数据,研究了中药渣有机肥对作物生长发育和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影响的综合效应,以期为实现我国中药渣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施用中药渣有机肥能够显著促进作物产量、叶绿素含量和土壤pH、土壤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等指标,比不施肥分别增加了15.30%、25.90%、14.50%、40.70%和14.80%;随着施用中药渣有机肥时间的延长,植物总生物量呈逐渐增长的趋势(P<0.01),但土壤脲酶的效应值则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中药渣有机肥对药用植物土壤性状的正效应要优于农作物和蔬菜。综上,合理地施用中药渣有机肥能较显著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并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7.
地肤对大棚菜田土壤重金属的修复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地肤对大棚菜田土壤重金属的植物修复效应,采集不同种植年限(0、5、10、15、20、25、30年)大棚菜田土壤样品,以地肤为研究对象,研究地肤种植对不同种植年限土壤中重金属Zn、Cu、Mn、Pb、Cd污染的修复效应以及吸收积累特性。结果表明:地肤对大棚菜田土壤重金属的修复效率大小顺序依次为ZnPbCuMnCd,其修复效率分别为25.66%、25.64%、21.11%、15.02%、9.78%。地肤对大棚菜田土壤重金属Zn、Pb积累特性表现为根茎叶,而对重金属Cu、Mn、Cd则表现为根茎叶。该试验为大棚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检测了茄子连作土壤中自毒物质肉桂酸和香草醛含量的变化,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这两种物质胁迫下嫁接对茄子生长发育及土壤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肉桂酸、香草醛在茄子连作土壤中存在,其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显著增加,其中肉桂酸含量是香草醛的17.08% ~ 27.09%。嫁接能改善自毒物质肉桂酸和香草醛胁迫给茄子生长代谢以及土壤生化特性带来的不良影响。在肉桂酸、香草醛胁迫下,自根茄子生长受到了抑制,嫁接对茄子生长代谢仍显示出促进效应,只是促进效应有所减弱。随着自毒物质浓度增加,与自根茄子相比,嫁接茄子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根际效应增强,4.0 mmol · L-1肉桂酸处理放线菌根际效应(R/S)最大,为2.92;真菌根际效应减弱,4.0 mmol · L-1香草醛胁迫时真菌R/S最小,为0.61;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根际效应增强,1 mmol · L-1香草醛处理时蔗糖酶R/S达最大,为2.32。  相似文献   

9.
《蔬菜》2016,(5)
正多环芳烃是一类全球性的、具有"三致"效应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近年来,多环芳烃在污染土壤中的修复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但是,目前的研究多重视污染土壤修复后污染物总量的变化,对生物有效性关注不足,未能充分反映土壤修复后生态风险的变化。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巩宗强的指导下,郭美霞等采用固相微萃取及Tenax-TA提取2种方法评价微生物修复前后的农田及焦化厂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生物有效  相似文献   

10.
以3年生华红/GM256/山定子苹果为试材,采用槽栽限根栽培,研究了不同栽培基质(草炭+炉渣、稻壳、稻壳+草炭、稻壳+炉渣)对3种类型果园土壤(山坡地风化型园土、河岸沙地型园土、壤土型园土)的改良效应及其对树体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栽培基质可显著改善土壤性状,同种栽培基质对不同类型土壤的改良效应存在差异,此外不同栽培基质对于同种果园土壤的改良效应也有所不同;草炭+炉渣处理对果园土壤肥力具有较好的提升效果,单施稻壳在增肥效应上效果不显著,但能明显增大风化土土壤酶活性。因此,不同类型土壤应该有目的地采用适宜的改良基质,生产中可采用草炭、炉渣混合或者草炭、稻壳混合施用来改善3种类型果园土壤的肥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