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光源,以自然光照为对照,研究红光、蓝光、白光、红蓝组合光(R/B=8/2、7/3)对黄瓜幼苗生长和形态特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红、蓝光处理下黄瓜幼苗生长不良;红蓝组合光处理的黄瓜幼苗生长较单一红、蓝光有明显的优势;红光处理对黄瓜幼苗的株高、叶面积增加上表现突出,单色蓝光对黄瓜幼苗茎粗、生物量的影响比较大,R/B=7/3处理的黄瓜幼苗茎粗、叶面积、干物质增加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是适宜黄瓜幼苗生长的最佳红/蓝光配比。  相似文献   

2.
作者以津研4号黄瓜为试验材料,在人工光源植物工厂育苗条件下,研究光质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探索有利于提高育苗质量的高效人工光质环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光源影响黄瓜幼苗生长,其中红光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幼苗生长量,蓝光则表现为抑制幼苗生长但促进叶片叶绿素合成,因此黄瓜育苗过程中,可通过补充蓝光来抑制植株徒长。由此可知,人工光源植物工厂育苗时,可通过调整光源光谱比例来控制植株的生长速度,达到培育壮苗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幼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极多产溶液(壳聚糖的酸性溶液)的处理对其低温胁迫后的生长势和生理生化特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后恢复生长过程中,极多产处理浓度为100mg/L和200mg/L的黄瓜幼苗恢复生长较快,常温下恢复生长15d幼苗的光曲线净光合速率及活性氧清除酶SOD、APX和POD也明显高于对照,同时植株的株高、最大叶面积、鲜重和干重也都显著高于对照.说明适宜浓度的极多产处理能有效地促进冷胁迫后黄瓜幼苗的生长,对低温胁迫有一定的缓解效应.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不同光源或光源组合对茄子、辣椒、番茄、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基于4种基本光源,以白光为对照,比较分析了不同光源处理下蔬菜幼苗植株的壮苗指数、叶片数、叶面积、根系活力和花蕾大小。结果表明:红蓝光源有利于提高4种蔬菜幼苗的壮苗指数;茄子、辣椒、番茄和黄瓜叶片数分别在黄光或4白2红2黄、2白4红2黄、红蓝光和黄光光源下最多;茄子、番茄和黄瓜幼苗的叶面积在红蓝光源下最大,而辣椒幼苗在红光光源下叶面积最大;茄子、辣椒、番茄和黄瓜根系活力分别在白光、4白2红2黄、红蓝光和2白4红2黄光源下最强;红光、黄光和红蓝光源可在一定程度上分别促进辣椒、番茄和黄瓜幼苗的提前现蕾开花,尤以红蓝光源效果最为明显。对番茄、茄子、辣椒和黄瓜育苗来说,最好的补光选择为红蓝光源,其次分别为黄光光源、白光光源、4白2红2黄光源和红光光源。  相似文献   

5.
以黄瓜为试材,采用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光源,在不同温度下以普通荧光灯为对照,研究纯红光(R)、纯蓝光(B)、红蓝混合光(R/B=5∶5、6∶4、7∶3)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色光处理下黄瓜幼苗生长不良;综合各性状表现,在光强270μmol·m~(-2)·s~(-1)、14h·d~(-1)光周期条件下,当温度控制在8h·d~(-1) 30℃、16h·d~(-1) 23℃时,红蓝光混合配比7∶3处理有利于黄瓜幼苗生长;当温度控制8h·d~(-1) 32℃、16h·d~(-1) 26℃条件下,红蓝光混合配比6∶4的处理有利于黄瓜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6.
利用中科院最新研发的稀土农用光源作为光源,研究不同光质(红光、蓝光和红蓝复合光)和不同光周期(2、4和6h)条件下对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本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和普通LED相比,增加红光在一定程度上对黄瓜幼苗的干物质积累有促进作用。短时间照射蓝光有利于黄瓜幼苗的形态建成,包括:株高和单株叶片数的增加,但随着补光时间的延长,不利于黄瓜幼苗形态建成和壮苗指数的提高。综合考虑,蓝光补光2h和红蓝光复合各处理下有利于黄瓜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等渗Ca(NO3):和NaCl处理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等渗的Ca(NO3)2和NaCl胁迫下,黄瓜幼苗的干质量、鲜质量和根系活力与对照(不合Ca(NO3)2和NaCl处理)相比明显降低.黄瓜幼苗受害程度随盐浓度的升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加重,黄瓜幼苗盐害指数增加.Ca(NO3)2对黄瓜幼苗的伤害大于等渗的NaCl.  相似文献   

8.
以中药渣堆肥为肥源对黄瓜基质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药渣堆肥、椰糠、蛭石、珍珠岩作为基质材料,以黄瓜出苗率,以市售商品基质作为对照(CK),以及播后35d的植株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植株生物量(鲜重、干重)和壮苗指数作为参数,初步研究了黄瓜育苗基质中加入中药渣堆肥后的供肥效果以及对黄瓜幼苗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少量中药渣堆肥(T3处理)不会对黄瓜出苗率产生不利影响,但是中药渣堆肥添加量过多会对黄瓜的出苗率产生了抑制作用;从农学指标来看,与不添加中药渣的处理相比中药渣添加量为70%(V/V)(T4处理)可显著地促进黄瓜幼苗各项参数的提高,与CK相比,T4处理能够很好的满足黄瓜的生长且对黄瓜的叶片数和生物量(干重)有所提高;从壮苗指数看,加入中药渣堆肥可以很好地提高黄瓜幼苗的壮苗指数。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等渗Ca(NO3)2和NaCl处理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等渗的Ca(NO3)2和NaCl胁迫下,黄瓜幼苗的干质量、鲜质量和根系活力与对照(不含Ca(NO3)2和NaCl处理)相比明显降低。黄瓜幼苗受害程度随盐浓度的升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加重,黄瓜幼苗盐害指数增加。Ca(NO3)2对黄瓜幼苗的伤害大于等渗的NaCl。  相似文献   

10.
LED光质补光对黄瓜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娜娜  邬奇  崔瑾 《中国蔬菜》2012,1(24):48-54
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精确调制光谱能量分布,以单色光质(红光、蓝光、UV-B)和组合光质(红/蓝1∶1)进行每天4 h补光,以未补光组为对照,研究LED光质补光对黄瓜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补光组相比,LED光质补光处理显著促进了黄瓜幼苗的生长;不同光质对黄瓜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UV-B处理显著提高了黄瓜幼苗叶片单位鲜质量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但显著降低了Fv/Fm;红光处理显著提高了黄瓜幼苗的真叶数、叶面积、株高、干鲜质量、壮苗指数、根系活力、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而言,红光有利于培育壮苗,较适合作为黄瓜育苗的补光光质。  相似文献   

11.
蓝光和红光对菊花生长和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6  
魏胜林 《园艺学报》1998,25(2):203-204
蓝光光质下培育的菊花比自然光下培育的菊花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叶片氨基酸总量、糖类含量分别提高24.6%、39.7%、32.0%、8.9%。蓝光光质有利于菊花茎叶生长和侧枝产生,形成丰满株形,并能提前花期12d。  相似文献   

12.
光质对姜生长及光能利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彩色电光源创造不同光质环境,研究了光质对姜生长、叶片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内人工光源条件下,姜苗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及叶片光合速率(Pn)以白光和红光处理较高,蓝光居中,绿光较低。室内不同光质处理的姜苗移至室外自然光照条件下测定叶片Pn和光呼吸速率(Pr),其中白光处理较高,蓝光、红光和绿光处理依次降低,而Pr/Pn则相反;叶片Fv/Fm、Fv′/Fm′及qP在午间强光下显著降低,其值以白光处理较高,蓝光、红光和绿光处理依次降低,PSⅠ和PSⅡ之间激发能分配不平衡偏离系数(β/α-1)则刚好相反;叶片用于光化学反应的激发能(P)以白光处理较高,绿光处理较低,蓝光、红光处理居中,而天线热耗散能量(D)和反应中心过剩能量(Ex)则以绿光处理较高,白光处理较低。  相似文献   

13.
以阔叶空心菜为试材,研究蕹菜芽苗菜对LED 光强和光质的生长响应。结果表明:绿化阶段结束时处理L7000RBW4∶1∶1(光强7 000 lx,红光∶蓝光∶白光为4∶1∶1)的脱壳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光强为7 000 lx 时,3 种光质处理的蕹菜芽苗菜可食部分干质量均显著高于白光对照;光照强度过高显著影响叶绿素的累积,高光强(L11000)下的叶绿素a、叶绿素b 含量及叶绿素总量随红光比例的增加而降低,同时子叶白化现象越发明显;不同光强条件下,3 种光质处理的抗坏 血酸含量均随着红光比例的增加而降低,而可溶性糖含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L7000RBW4∶1∶1 在本试验条件下表现最佳,是较适宜蕹菜芽苗菜工厂化生产的LED 光源配方。  相似文献   

14.
以番茄为试材,采用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光源,在260、200、150μmol·m~(-2)·s~(-1)光强下,研究红蓝混合光(R/B=5∶5、6∶4、7∶3)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红蓝光混合的LED灯作为光源时,增加蓝光的比例,可抑制番茄幼苗徒长;综合各性状表现,在光强200~260μmol·m~(-2)·s~(-1)、14h·d~(-1)光周期下,温度控制在25~20℃,红蓝光混合配比6∶4的LED光源有利于番茄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5.
在人工气候室,以奶油生菜为研究材料,研究了50,100,150,200μmol·s-1·m-2 4个梯度的光照强度,以及在30℃和25℃两种温度条件下,采收前持续光照对水培生菜生长和硝酸盐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培生菜的鲜质量和干质量与光照强度呈正相关,与硝酸盐含量呈负相关,最适合生菜生长的光照强度为200μmol·s-1·m-2。当栽培温度为25℃时,采收前1 d的持续光照就可显著降低生菜硝酸盐含量;当栽培温度为30℃时,采收前持续光照不利于生菜硝酸盐含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定五味子各种采光结构表面的光照强度和单位土地面积光利用率的日变化和月变化,以确定五味子生产的合理采光结构,提高产量。结果表明:不同采光结构平均光照强度顺序为:30°斜架(64.2 klx)45°斜架(53.8 klx)南北架(49.5 klx)东西架(38.8 klx),30°斜架的光照强度分别比南北架高29.7%,比东西架高65.5%;光利用率的顺序为:斜架(100%)南北架(39.3%)东西架(24.3%),斜架的光利用率分别是南北架的2.5倍,东西架的4.0倍。栽培五味子宜采用斜架。  相似文献   

17.
红光和蓝光对葡萄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红光和蓝光对葡萄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以设施延迟栽培条件下叶片衰老速度不同的两个葡萄品种‘意大利’和‘无核白鸡心’为试材,分别进行补充红光和蓝光处理,以未补光处理作对照,研究其对功能叶片衰老期间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净光合速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红光明显减缓了叶片中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的下降,提高了CAT和SOD活性,减慢了MDA、、H2O2的上升速率,推迟了H2O2出现最大含量的时间,延缓了叶片衰老;蓝光处理下,叶片衰老前期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抗氧化酶活性均低于对照,加速了叶片的衰老进程,但在后期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逐渐高于对照,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叶片衰老。两个品种间比较,‘意大利’叶片衰老缓慢,在生育后期仍能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立红树莓组培苗生长的适宜光质和光强,以红树莓"海尔特兹"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光质和光强处理下红树莓生根组培苗的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光质处理中,除R/B(红光∶蓝光=1∶1)处理外,Chl a(叶绿素a)、Chl b(叶绿素b)和Ct(叶绿素总含量)均随着R/B比率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Chl a和Ct均在2R/B(红光∶蓝光=2∶1)处理下呈现最大值,分别为1.344、1.716mg·g~(-1),Chl b则在R/2B(红光∶蓝光=1∶2)处理最高,为0.423mg·g~(-1),Chl a、Chl b和Ct均以10R/B(红光∶蓝光=10∶1)处理最低,分别为0.130、0.033、0.163mg·g~(-1),均显著低于其它光质;Chl a/b(叶绿素a/b)在10R/B、2R/B和R/B处理下较高,分别为3.942、3.709、3.653,呈现阳生植物的特性,而在6R/B(红光∶蓝光=6∶1)、W(白光)、4R/B(红光∶蓝光=4∶1)等处理下较低,分别为2.729、2.730、2.747,呈现阴生植物的特性;在R/2B处理下,红树莓组培苗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值表现极优,Fv/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值达到0.881,而10R/B处理下,Fv/Fm值降低到0.355,且显著低于其它光质处理;光强处理中,随着光强的增加,Chl a、Chl b和Ct呈现递减的趋势,最大值由1.218、0.503、1.720mg·g~(-1)分别降低到0.907、0.302、1.209mg·g~(-1),均形成显著差异,Chl a/b则表现为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在2 000lx处理达到最大值,为3.042,且3种光强处理差异显著;叶片的Fo(初始荧光)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在2 000lx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为180.000,Fm(最大荧光值)则在1 500lx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为907.000,而叶片的Fv/Fm、Fv/Fo(PSⅡ的潜在活性)、ΦPSⅡ(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Rfd(可变荧光下降比值)则均随着光强的增加呈现递减的趋势,均在1 000lx处理下呈现最大值,分别为0.847、5.573、0.815、4.200。  相似文献   

19.
采用 5 种不同光质光源,分别对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的菌丝、原基和子实体进行照射,检测菌丝生长速度、原基形成数量、子实体菌柄长度、菌柄直径、菌盖直径以及产量等。结果显示:真姬菇菌丝在黑暗和红光下生长较快,在红绿蓝复合光下生长最慢;在蓝光下形成的原基数量最多,而在红光下原基数量最少;子实体阶段,黑暗下菌柄的长度及直径最大,绿光下菌柄长度及直径最小;而在蓝光和红绿蓝复合光下菌盖直径最大。相同培养时间,真姬菇在黑暗和蓝光下产量较高,在绿光下产量最低。进一步检测真姬菇光受体基因 WC1 和 WC2 在不同光质条件下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在菌柄中 WC1 在黑暗下表达量最高,WC2 在蓝光下表达量最高;而在菌盖中 WC1 和 WC2 均在蓝光下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高效园艺设施与园艺照明光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植物工程,育苗工场和园艺照明光源的近期发展及植物栽培用4波长荧光灯和泛光型金属卤化物灯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