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豆类泛指所有能产生豆荚的豆科植物,而食用豆类占据了一大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餐桌上的食物种类越来越丰富,食用豆类更是随处可见。从豆类本身到豆类制品,食用豆类作物都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食用豆类作物的经济价值及开发利用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用豆类是人类三大食用作物之一,在粮食作物中的数量仅次于禾谷类,是人类食用蛋白质的第二来源.我国食用豆类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分布于全国各地,而我省是中国豆类的主要产地之一,豆类资源也比较多,有1 546份(大豆除外)收编于<全国豆类资源目录>中.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食用豆类以其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医疗保健功能,在人民生活中的比例不断提高.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豆类资源,笔者就我省豆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和人民膳食结构的变化,对豆类的经济价值和产业化开发前景进行讨论,以便将资源优势尽快地转化成经济优势,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大米品质不仅指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食用品质,还应包括贮藏加工品质、营养品质、卫生品质等方面。近年来,随着人们食物结构的变化和食物种类的多样化,对大米的品质追求愈加关注,质量差的稻米被市场逐渐  相似文献   

4.
菜用大豆又叫毛豆,是一种重要的豆类蔬菜,其味道鲜美、食用方便、营养丰富。本文主要论述了菜用大豆品质方面(包括外观品质、食用品质、营养品质与卫生品质)的研究现状,为我国的菜用大豆品质育种研究方向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绿豆的品质特性及综合利用研究进展(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豆是中国主要的食用豆类作物之一,其营养品质及加工品质直接影响着绿豆加工产业的发展。为了推动绿豆加工产业的发展,笔者结合国内外文献,归纳了绿豆品质特性的研究进展,包括物理品质、营养品质、药用价值及加工品质,总结了绿豆淀粉、蛋白质、膳食纤维、抗性淀粉、黄酮类化合物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加工利用现状。认为应该加强绿豆品质特性、功能成分研究,注重保健产品的开发,加强加工工艺和技术的研究,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绿豆加工龙头企业,促进绿豆加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医学工作者提出,糖尿病人经常食用豆类、薯类、谷类及蔬菜等高纤维食物,有利于糖尿病的治疗和康复。据我国1990年的膳食情况调查,我国人均每天摄入总膳食纤维为26.6克,膳  相似文献   

7.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4,19(4):F003-F003
北京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学学科紧紧围绕食用豆类种质资源、豆类遗传育种和粮饲作物品质遗传育种三个方向,融合师资,积极培养和引进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力争在2005年将本学科建成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具有自己特色的北京市重点学科。  相似文献   

8.
谷类食物,是我国人民传统膳食中的主食.包括大米、麦(面)、玉米、杂粮(小米、高粱等)、薯类,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谷类食物是碳水化合物的最主要来源,所以谷类食物应该作为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谷类食物除了提供热能外。还供给一定的蛋白质,其蛋白质含量约7%-10%。由于谷类食物缺少必需氨基酸——赖氨酸,往往需要与富含赖氨酸的豆类或荤菜一起食用。  相似文献   

9.
豆类种子的营养价值及其抗营养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丹英 《世界农业》2000,(11):23-25
豆类种子的蛋白质含量高、质量好,是食用和饲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在世界上的许多地区,豆类种子是食物中蛋白质的主要提供者,且常作为其他蛋白质的必要补充。另一方面,豆类蛋白又作为多功能成分或生物活性物质,用做食品和饲料工业的功能性添加剂。 1994年,全世界豆类种子的总产量达 5 800万 t,其中发展中国家占了 4 000万 t。阿根廷、墨西哥、美国和中国是最大的出口国,而欧洲主要靠进口。豆类种子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这也是其之所以具有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的主要原因。   一、豆类种子蛋白的营养价值   豆类种子在发育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环境生态因子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综述了地域环境差异、气候因素、土壤环境、营养环境、环境污染等环境生态因子对我国稻米的外观品质、加工品质、蒸煮品质、食用品质、营养品质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食用豆在中国粮食组成、人类健康、土壤改良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贫困地区可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随着食用豆基因组相继被破译,推动了食用豆分子遗传基础和分子育种研究.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成立以来,育成了一批高产、优质、抗病虫、耐逆、适宜机械化收获的食用豆新品种,集成了一批适合不同产区的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  相似文献   

12.
中国食用豆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食用豆是人类重要的传统食物资源,是中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出口创汇和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作物。病虫害是影响食用豆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抗性品种的选育和利用是控制食用豆病虫害的经济、安全和有效措施。目前,中国已对万余份食用豆种质进行了抗性鉴定与评价,筛选出一批抗性资源,对部分材料进行了抗性遗传和抗性基因定位研究,并育成了一些抗性品种。然而,相对大宗作物而言,中国食用豆抗性育种研究基础薄弱,进展缓慢,导致生产上缺乏高产、多抗、优质的食用豆品种。文中从食用豆抗性种质资源的筛选与评价、抗性遗传及抗性基因的发掘与分子定位、抗性品种的选育等方面对食用豆抗性育种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对促进中国食用豆抗性育种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中国居民营养素及其来源构成的阶段性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50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与消费习惯比较接近的日本居民相比,我国居民的热量和脂肪的摄入量已超过日本居民的人均摄入量,但是蛋白质的摄入量仍然偏低,而且我国居民热量的来源中,脂肪所占比例偏大,蛋白质所占比例偏小,动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脂肪的比例偏低等。因此,应提高贫困人口消费含有优质价廉蛋白来源的食品;针对在外饮食人口的增加,应增加公共饮食服务机构的营养知识。  相似文献   

14.
近50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与消费习惯比较接近的日本居民相比,我国居民的热量和脂肪的摄入量已超过日本居民的人均摄入量,但是蛋白质的摄入量仍然偏低,而且我国居民热量的来源中,脂肪所占比例偏大,蛋白质所占比例偏小,动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脂肪的比例偏低等。因此,应提高贫困人口消费含有优质价廉蛋白来源的食品;针对在外饮食人口的增加,应增加公共饮食服务机构的营养知识。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了解西番莲属植物的营养价值,从西番莲营养品质研究发展现状着手,对西番莲的营养成分、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应用等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重点归纳了西番莲品质构成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对西番莲属植物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与代谢过程进行了概括;分析了种植品种、栽培环境、养分调控、采收时期、存储条件及加工方法等对西番莲属植物营养品质含量的影响;针对西番莲属植物在观赏价值、环境修复、食品加工及医用价值开发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了总结。综上可知,西番莲是一种富含营养和药用价值的植物,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均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建议大力推动西番莲全产业链的发展及科研投入。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超过40%的耕作土壤为酸性,养分效率低是酸性土壤限制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根系是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主要器官,也是植物与土壤微生物互作的主要界面。挖掘根系对土壤养分吸收和利用的遗传潜力、改善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及活性是提高作物产量、减少环境污染和提升土壤健康的重要策略。此外,豆科作物与根瘤菌共生所固定的氮素是农业生态系统中不可替代的清洁氮源,也是影响根际土壤微生物组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大豆为代表,系统总结了酸性土壤中,豆科作物养分高效根系遗传改良、根系与根际微生物互作提高养分效率和土壤健康的研究进展。此外,本文还概述了应用养分高效大豆品种,通过接种高效根瘤菌剂并与玉米、茶树间套作的生态效益,为豆科作物养分高效遗传改良及推动其在可持续农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17.
对山东省目前种植和将要推广种植的24个小麦品种的蛋白质组分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对这些小麦品种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进行了分析,为小麦品质育种和食品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草原氮素营养问题的主要表现是土壤缺氮、豆科牧草少、草群蛋白质含量低、生产力水平低。豆科牧草对增强草地氮素循环、改善土壤氮素养分及理化性质、提高草群营养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在天然草地的恢复与重建及人工草地建设中积极利用豆科牧草,发挥其独特作用,对保持和提高草地生产力,使内蒙古的草地畜牧业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系养分吸收动力学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众多的试验表明:对于给定的养分离子,吸收动力学参数Imax(最大吸收速率)、Km(I=1/2 Cmax时介质的离子浓度)、Cmin(离子吸收速率为零时介质中离子的最低浓度)和E(离子外溢速率)在不同种类,不同品种的植物间有明显的差异,且受植株的苗龄,养分供应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动力学参烽在研究根系吸收根系,根系对土壤养分的适应性,在鉴定和筛选养分吸收高效基因型及预测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等方面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20.
蜜蜂蜂体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蜜蜂蜂体营养成分的测定。证实蜂体中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它不但是一种高蛋白食物,而且是一种营养价值颇高的优质蛋白食物,所含必需氨基酸构成与人体必需氨基酸组成非常接近。蜂体的不饱和脂肪酸(USFA)占脂肪酸总量的84.3%,人体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占总量的23.1%,它还含有1.1mg/g蜜蜂产品中特有的不饱和脂肪酸—王浆酸。因此,蜜蜂蜂体是具有广阔开发利用前景的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