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从phlb、ph2a、ph2b基因突变体问世以来,国内外就phlb作用研究较多,而比较研究这三个突变体在诱导小麦与近缘种属的染色体配对水平及利用它们直接遗传转移外源有益基因的可能性方面研究很少。仅E.R Sears(1979、1982)先后比较研究了phlb、ph2a、ph2b在诱导小麦与粘果山羊草(Ae. kotschyi)、易变山羊草(Ae.varia-bills)染色体配对方面的作用,其顺序是phlb>ph2a>ph2b,而比较研究这三个突变体诱导小麦与黑麦间染色体配对水平还未曾见诸报道。H.C.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春phlb基因突变体×Ae. umbellulata)F#-1和(中国春×Ae. umbellulata)F#-1植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情况的观察,首次证明了phlb基因可以诱导普通小麦与Ae.umbellulata间的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同时,说明Ae. umbellulata中没有Ph1或Ph1-like基因。所以有可能利用phlb基因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间的配对、交换,从而把Ae. umbellulata的有益基因导入普通小麦。  相似文献   

3.
中国春ph1b突变体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大麦第5染色体组上19个STS-PCR引物对中国春小麦(CS)及其突变体ph1b基因组总DNA进行PCR扩增,结果发现有一对引物能有效地鉴定Ph1基因的缺失片段,其扩增特异片段大小约920bp,经中国春第5组同源群缺体-四体及5BL染色体双端体证明,该特异片段位于5B染色体长臂上。利用这个特异引物可以有效、方便、快速地鉴定CS×ph1b组合的F#-2群体及BC#-1(F#-1×ph1b)群体中的ph1bph1b基因型,并从分子水平上初步证明ph1b基因可能呈简单的孟德尔式遗传。  相似文献   

4.
中国春phlb突变体的phlb基因能很好地诱导普通小麦与其近缘种、属(包括山羊草属)的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交换把外源有益基因以易位系方式导入普通小麦中。但人们认为这个基因不能用于山羊草属有益基因的“直接遗传转移”(direct genetic transfer).在这里“直接遗传转移”是指:首先用中国春phlb突变体与山羊草属的一些种杂交,然后再用中国春或中国春phlb突变体)回交,把有益基因以易位系方式导入普  相似文献   

5.
 Ph基因突变系[ph#-(1b)]及中国春小麦(作为对照)与春黑麦杂交。F#-1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诱导一些小穗的染色体数加倍并结实。由F#-1加倍成功株所结种子生长发育而成的F#-2植株是自交可育的。对F#-1和F#-2花粉母细胞(PMC)的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ph#-(1b)基因促进了八倍体小黑麦形成多价体。在F#-1加倍成功株中,平均每个PMC形成2.4个多价体,其F#-2平均每个PMC形成3.5个多价体。因此,可以利用ph#-(1b)基因来诱导近缘属(如黑麦)的外源基因,组合到小麦染色体组上。  相似文献   

6.
普通小麦ph突变系为由小麦5B 染色体长臂上的PH基因(抑制部份同源染色体配对的基因)缺失而获得,故有明显促进部份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多价体的功能,是当前小麦仅有的有性杂交的载体。然而,现有供试的ph系(包括ph_(1b),ph_(1b)和ph_2)均由中国春小麦(China Spring)诱变而得,为适应我国小麦育种开发所需,转育成我国当地品种以及不同生态类型的ph系,已为当务之急。本文着重阐述并已证明以京虹1号春小麦转育ph_(1b)基因一次成功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开县罗汉麦(KL)和中国春(CS)ph2a两个ph系的遗传差异,比较了32株KL/CSph2a//rye杂种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按交叉结数将F1植株分成4种配对类型:①与KL×rye处于同一水平4株;②与CSph2a×rye处于同一水平14株;③介于CSph2a×rye和KL×rye之间7株;④低配对7株。未发现配对比KL×rye高的植株。F1群体分离比表明:小麦KL不止一个控制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基因位点,但都与ph2a基因位点不同。该研究结果对小麦远缘杂交与染色体工程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中国春ph1b突变体、中国春缺体5B-四体5D、中国春-Cheyenne5B二体代换系、中国春与兰州黑麦的杂交结实率,证明了在小麦中Kr1(kr1)基因和Ph1基因属于不同的位点。由第五部分同源群染色体5B控制的可交配性和部分同源配对不是同一个位点的多效性。中国春ph1b突变体染色体5B缺失部分断裂点在Kr1基因位点和Ph1基因位点之间。  相似文献   

9.
Giemsa 显带表明,小麦 ph_b(ph 基因突变系)×春黑麦杂种 F_1减数分裂所形成的二价体,包括三种类型的配对结构;(1)小麦染色体组内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约占72%;(2)黑麦染色体组内异源配对约占2%;(3)小麦染色体与黑麦染色体属间非同源配对,约占26%.三种配对类型的形成不是随机的,联会频率的大小以及联会紧密程度取决于染色体结构和遗传功能相似程度。根据显带证明,确有属间异型二价体存在,这便表明非同源染色体的异染色质,在ph 基因的作用下,是能发生联会的。  相似文献   

10.
用花粉母细胞分带和端体研究小麦与偃麦草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普通小麦与中间偃麦草杂种F#-1PMC MI(花粉母细胞中期I)染色体显带表明,1B~7B、4A染色体能根据带纹特征加以辨认,可以直接判断这些染色体的配对情况。对于A组和D组染色体,则采用端体作为配对标记,并结合PMC MI染色体显带技术,对其在杂种F#-1中的配对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小麦与中间偃麦草杂种F#-1中,小麦的A组、B组、D组染色体的平均配对频率分别为24.59%、18.68%、28.67%,每个花粉母细胞平均有5.03条小麦染色体参加了配对,其中A组、B组、D组分别占1.72条、1.31条和2.0条。在杂种中至少有10个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同亲配对形成5个二价体。这一结果表明:中间偃麦草中无A、B、D中任何一染色体组,但存在小麦染色体与中间偃麦草染色体配对。中间偃麦草自身可能有两组部分同源。采用花粉母细胞分带研究普通小麦中国春与长穗偃麦草的杂种F#-1代配对表明,小麦染色体1B~7B和4A在花粉母细胞中的配对频率平均为21.5%,1B~7B和4A 8条染色体平均有1.7条染色体参加配对。在小麦与中间偃麦草杂种F#-1代中有一种不配对的减数分裂类型,在减数分裂中期I两条染色单体可辨别清楚,从这种减数分裂中可获得不减数配子。  相似文献   

11.
经人工授粉和幼胚培养成功地获得了普通小麦“中国春”CS及其phlb突变体CSphlb与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的属间杂种F  相似文献   

12.
在Y原子相对论有效原子实势及LanL2dz基函数下,使用密度泛函数理论B3LYP方法对Y2分子及Y2+和Y2-分子离子进行几何优化,得到Y2分子及Y2+和Y2-分子离子的基态电子状态分别为5∑u, 4∑g和4∑g,基态势能函数可用Murrrell-sorbie函数表达,通过拟合得到基态势能函数参数,并计算得到相应的力常数与光谱数据以及Y2分子的电离能.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本文是研究大豆与苍耳振动分离性能及其影响参数的实验分析,通过大量实验和数据处理,获得振幅对分离效果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分离时间y(s)与振幅x(mm)的函数关系,其最佳振幅为15~25mm。  相似文献   

17.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