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抓纲治国”战略决策指引下,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为了攻克小麦亩产千斤关,去年秋播前,我区共组织了三十五个单位进行高产栽培协作研究,经过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今年有十二个单位、十八块田、十个品种、54.409亩小麦亩产超过了千斤,其中亩产最高的是地区农大第二号丰产田,品种为郑州741,亩产1100.7斤。  相似文献   

2.
丽江县大研公社红卫大队第一生产队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坚持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探索小麦高产规律,连年不断地促进了全队小麦生产的发展。该队1974年高产试验田亩产600斤,从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运用到1975年的小麦生产上,取得了大面积平均亩产达643斤的成绩。1975年高产试验田亩产1,330.5斤的经验,运用到1976年的小麦生产上,又取得了大幅度的增产,全队200亩小麦平均亩产达964斤。红卫一队小麦生产发展的情况,充分说明了小麦高产试验田对促进大田生产所起的作用。今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四年,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区“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深入发展,战胜种种自然灾害,获得了小麦连年丰收。全区十六个县(市)中有两个县亩产超过了六百斤,三个县(市)亩产过“黄河”,全区近五百万亩小麦总平均单产上了“纲要”;不少队创有亩产千斤的高产典型。其中博爱后桥大队有三亩二分八厘郑引一号小麦,单产达到了一千一百三十一点四斤,为高产再高产树立了榜样。为了继续提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南京地区小麦亩产千斤的高产栽培技术,并研究提高光能利用,增强光合效率,增花保花攻大穗、增粒重及有关营养诊断等高产关键问题,我们进行了小麦高产栽培试验研究。1977—1978年种植的五块小麦高产试验田,块块亩产超千斤,其中有两块田达到1100斤以上。丰产一号田,品种宁7317,1.38亩,亩产1137.9斤;二号田,品种宁  相似文献   

5.
1974年,我所开始探索沿江稻麦两熟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几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74年1.25亩扬麦1号丰产田,亩产683.2斤.1975年7.27亩小麦,平均亩产968.47斤,其中0.78亩扬麦1号,亩产达1008.1斤.1976年7.086亩小麦,平均亩产1007.6斤,其中1.23亩扬麦1号,亩产达1069斤.1978年6.89亩小麦,平均亩产954.5斤,其中1.9亩扬麦3号,亩产1007.3斤,0.9亩扬麦2号,亩产达1093斤(见表1).通过四年来的实践,我们对小麦高产栽培有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区小麦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1970年以来,连续七年获得大面积丰收.1976年全区560余万亩三麦,平均单产达到280斤,比去年增产19.1%比1965年亩产116斤增产1.33倍.低产变高产,高产更高产的单位越来越多,单产增二百,总产翻一番的社队和千斤左右的高产田块大量涌现,从而为大面积大幅度增产提供了丰富的新经验.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随着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深入开展,必将促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肥料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使我区小麦生产有更快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几年来,我所开展阿夫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积累了一些资料,现将这些资料和我们的一些初步认识,简要整理如下: 千斤阿夫的产量结构 我所从1961年开始搞阿夫小麦高产栽培,但仅有两年实现了千斤。一次在1962年,六分地亩产达到1004.8斤,产量结构是:  相似文献   

8.
千斤小麦光合产物的积累、分配和运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合产物的积累、分配和运转是小麦高产栽培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千斤小麦提高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经济产量达到高产稳产的关键.因此,我们就本院1978~1980年连续三年小麦亩产超千斤的叶片生育特性与光合效率、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植株碳氮营养与干物生产,以及提高生物产量、经济系数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进一步掌握南方小麦亩产千斤的高产规律.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谷城县沈湾乡乐民农业社1958年全社1,047亩小麦,平均亩产1,501斤,其中第四生产队共种119.8亩小麦,总产量287,640斤,平均亩产2,401斤获得了双千斤队的称号。在这个双千斤队里,并有9.5亩平均亩产在3,000斤以上,另有0.9亩折合亩产达到4,075斤。 乐民农业社位于汉水南岸,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作物以小麦、棉花、王米、芝麻、水稻为主,多为一年二熟。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两年我们在全区组织协作攻关,开展对小麦高产、稳产、低成本的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区去年12个单位,18块四,54.41亩小麦亩产超千斤.今年(1979年,下同)经地、县科委分别验收的共有71个单位,95块田,302.863亩亩产超千斤,其中1000~1100斤的67块,214.983亩;1100~1200斤的23块,80.705亩;1200斤以上的5块,7.125亩,产量最高的1.207亩亩产达1270.37斤.今年参加地区协作的有10个单位,23块田,40.107亩亩产超千斤,平均亩产为1103.44斤.有些单位已连续三年亩产超千斤.  相似文献   

11.
解放以来,我国小麦生产发展迅速。从六十年代初千斤试验田的大量涌现,发展到目前不论北方或南方,较大面积亩产千斤左右的高产试验田随处可见。在西藏、青海、新疆、云南等冷凉地区已出现亩产1,500斤以上的丰产试验田。为我国小麦生产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蓬勃开展。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陈家庄大队,一个学科学、用科学,运用农业“八字宪法”,指导春小麦稳产高产栽培实践,探索小麦高产规律的群众运动,更加生气勃勃,百亩千斤、千亩千斤、超千斤的丰产栽培活动,正在阔步前进。  相似文献   

13.
南方13个省、市、区是我国的重要产麦区之一。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解放以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南方小麦生产发展很快。以1974年和1949年相比,单产提高了1.22倍,总产增长了1.45倍,还出现了一批亩产600斤以上的公社,700斤以上的大队,800斤以上的生产队和千斤上下的高产田块,大面积、大幅度连年增产的单位越来越多。中国农林科学院于1975年5月6日到16日在江苏苏州召开了以南方13个省、市、区为重点,有全国各省代表参加的南方小麦高产科技座谈会。会议认  相似文献   

14.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小麦历来是我省淮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60~70%,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35~50%,在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探索高产规律,以实现高产、稳产、低成本,对促进全区粮食生产、推动商品粮基地的建设、改善人民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1975年以来,我们连续进行了小麦高产栽培试验与调查研究,首先在亩产四、五百斤的水平上摸索稳产八百斤的技术措施,继而在八百斤的水平上探索亩产千斤的栽培措施及其规律.自1976至1980年的五年间,除1977年外,其它四年本所的高产试验田亩产都在800斤以上,其中1979年2.81亩实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南方多雨地区小麦高产的规律,我们原有教师和贫下中农教师、农场工人、工农兵学员一起进行了小麦高产栽培试验。1973年扬麦一号小麦试验田7.2亩,平均亩产737.4斤,其中1.04亩,亩产812斤。 一、高产试验田的产量结构和茎蘖动态  相似文献   

16.
博爱县后桥大队、沁阳县新店大队是我省著名的高产单位。从1975年起,小麦亩产千斤,玉米亩产1千多斤,全年亩产超吨粮。这两个队为什么能连年高产?除了有较好的水利条件和应用良种外,主要是在提高地力,合理施肥等方面狠下功夫获得了高产稳产。近两年,我们对这两个高产队的土壤  相似文献   

17.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群众运动的推动下,塘桥公社六大队广大干部群众遵照毛主席关于“人民公社一定要把小麦种好”的教导,进一步探索晚麦高产更高产的新途径,在全大队开展了群众性的小麦攻千斤的高产实验活动.贫下中农、社队干部、科技人员三结合培植小麦高产试验田.他们同学习,同批判,同劳动,共同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相似文献   

18.
1980~1983年在沭阳县叶庄大队进行小麦百亩连片高产栽培试验,共种植半冬性多穗型小麦淮麦11号316.5亩,平均亩产1003.1斤.为探索该品种千斤产量形成的生理特点,提供高产栽培的理论依据,我们在叶面积动态与光合效率,干物质的积累与产量形成,以及抽穗后物质的运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院工农兵学员、农场工人和教师,在深入开展教育革命的过程中,坚持“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为了学习贫下中农小麦高产经验,探索淮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的途径与技术,1972年以来开展了小麦高产研究.四年来,各试验田产量情况如下:1972年3.82亩试验田,平均亩产727.3斤;1973年7.2亩试验田,平均亩产737.4斤.其中有1.04亩,亩产812.0斤;1974年10.75亩试验田,平均亩产777.4斤,其中有4.93亩,亩产超过800斤;今年45.72亩试验田和丰产方,平均亩产829.6斤,其中900斤以上田块6.23亩,平均亩产965.1斤,有一块1.32亩,亩产1073.5斤.通过四年研究,我们对淮南稻麦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有以下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南京地区小麦亩产八百斤以上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相应的群体结构和壮杆大穗、高产不倒的看苗诊断指标,供生产参考应用,在上年研究的基础上,1974—1975年我所粮食作物研究室、农技学习班和理化研究室共同组成了协作组,工人、工农兵学员、领导干部和科研人员相结合,培植了小麦丰产田,并开展了小麦高产栽培及看苗诊断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