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验证淡水池塘嵌入式集装槽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的应用效果,使用该系统进行了革胡子鲶、罗非鱼、彭泽鲫和赣昌鲤鲫四种鱼类的养殖试验。经过99d的养殖,四种鱼类养殖过程中均未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和病害发生的情况,革胡子鲶、罗非鱼、彭泽鲫和赣昌鲤鲫养殖产量分别达到了43.81kg/m3,17.40kg/m3,17.96kg/m3和11.65kg/m3。养殖过程中,养殖水质保持稳定,未向外排放养殖尾水,未使用渔药。养殖试验表明:淡水池塘嵌入式集装槽循环水养殖系统可以用来养殖以上四种鱼类,而且能够达到环保高效的养殖目的。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向高密度、标准化、高质量化发展,在昌爽养殖基地保温棚内建陆基高位圆池,采用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保温棚养殖技术,经过10个月的养殖,大口黑鲈产量2.25 kg/m2,规格0.8~1 kg/尾,销售收入78.75元/m2,利润30.3元/m2。利用该技术养殖加州鲈,实现了高密度养殖,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既缩短了养殖周期,又降低了运行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充分利用养殖水体,提高综合养殖效益,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迎春水产养殖合作社2019年利用1口面积为0.533 hm2的池塘,进行了加州鲈与黄颡鱼套养试验,共收获加州鲈8126 kg,黄颡鱼825 kg,加州鲈平均规格525 g/尾,黄颡鱼平均规格240 g/尾,获毛收入34.5665万元,养殖利润12.0417万元。试验证明,加州鲈与黄颡鱼套养技术饲料系数低,发病率低,养殖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改造后的池塘圈桶模式的养殖效果,通过使用改造后的池塘圈养桶系统养殖湘云鲫。经过5个月的养殖得到圈桶养殖湘云鲫成活率为70.44%,养殖规格为245.64g/尾,圈桶产量为17.22kg/m3,换算成5×667m2的产量为1390kg/667m2。养殖系统水体氨氮、总氮和总磷会随着养殖进程而升高。最高时圈养桶氨氮、总氮和总磷分别达到了2.96mg/L、7.86mg/L、0.56mg/L,池塘氨氮、总氮和总磷分别达到了2.95mg/L、7.68mg/L、0.80mg/L,出水口氨氮、总氮和总磷分别达到了1.24mg/L、4.36mg/L、0.21mg/L。结果表明改造后池塘圈桶系统可以养殖湘云鲫,但整体水处理效果不理想,后期鱼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5.
通过将小型池塘(1.2×667m2)改造成养鱼区和水质处理区的方式设计了一套新型“洁水循环”系统—“陆基分区”养殖系统。并验证了该系统的养殖效果,光唇鱼经过330d的养殖成活率为84.8%,饵料系数为1.59,单位产量为10.6kg/m3;加州鲈经过180d的养殖成活率为85.33%,饵料系数为1.37,单位产量为12.19kg/m3。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水体循环养殖,达到低占地面积、低排污的养殖效果,但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其养殖技术,提高养殖单位产量。  相似文献   

6.
一、养殖技能方面1.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有哪些品种?答:我国常见的"七大家鱼"青草鲢鳙鲤鲫鳊,是我国淡水养殖的常规品种,同时也是市场供应的主体,养殖面积广,产量比重大。除去常规品种以外的养殖鱼类,我们称之为名特优品种,如罗非鱼、鳜鱼、加州鲈、黄鳝、泥鳅、淡水白鲳、翘嘴红鲌、黄颡鱼、鲮鱼、鲶鱼、斑点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比较分析了2种黄颡鱼高产无公害养殖模式下所取得的产量与经济效益。结果显示,每hm2投放4~5cm黄颡鱼种苗82 500尾,采用主养黄颡鱼、套养主要大宗淡水鱼类(草鱼、鳙鱼、鲢鱼和鲫鱼)的混养池塘生产的总商品鱼每hm2的产量比单养池高出26.1%,其中每hm2比单养池多产出大宗淡水鱼3 105kg,而两种模式中每hm2黄颡鱼产量相当,均在7 500kg/hm2以上;在养殖效益方面,单养池的平均利润为71 550元/hm2,混养池的平均利润为91 770元/hm2,混养池比单养池平均高出20 220元/hm2。因此,主养黄颡鱼、套养主要大宗淡水鱼类(草鱼、鳙鱼、鲢鱼和鲫鱼)的混养模式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估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密度对钝吻黄盖鲽生长的影响及水质变化情况,将体质量为(250.00±50.83)g的钝吻黄盖鲽分成8个试验组(放养密度分别为18、22、26、30、34、38、42、46 kg/m3),进行了3个月的饲养试验,检测不同养殖密度下鱼的成活率、体质量增长率及饲料系数,同时对试验期间氨氮、亚硝酸盐和溶解氧等各项水质指标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试验结果显示,各试验组鱼的成活率均达到96%以上,但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钝吻黄盖鲽的成活率总体呈现降低的趋势;低密度组(18 kg/m3)的体质量增长率最高,为36.1%,高密度组(46 kg/m3)的体质量增长率最低,为24.8%,且体质量增长率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饲料系数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养殖期间各项水质指标均保持在适宜钝吻黄盖鲽生长的范围内。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综合考量养殖生长指标及单位面积产量,钝吻黄盖鲽规模化生产的最适养殖密度为42~46 kg/m3。  相似文献   

9.
《内陆水产》2005,30(8):41-42
5 成鱼养殖黄颡鱼的成鱼养殖是指将2cm以上的鱼种养成100g以上的商品鱼的过程。黄颡鱼的成鱼养殖有池塘主养、池塘套养、网箱养殖、流水养殖、大水面增养殖等方式。近两年来,由于黄颡鱼价格坚挺,已有不少人开始了黄颡鱼池塘主养、网箱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只要管理得当.池塘主养可以达到200~300kg/667m^2的产量:网箱养殖的产量可达25kg/m^2。  相似文献   

10.
淮安是江苏龙虾养殖大市,龙虾养殖面积占全省1/2以上,龙虾产业已成为淮安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随着龙虾养殖业的发展,龙虾养殖产量不稳定、龙虾养殖池塘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越发显现.为此,2011年,淮安市水产技术指导站在金湖县前锋镇淮武村利用40×667 m2龙虾养殖塘,在龙虾及其他混养鱼类正常养殖的情况下,从7月15日,开始黄颡鱼养殖,至年底龙虾产量212.8 kg/667m2;黄颡鱼产量76 kg/667 m2.试验结果表明:龙虾养殖池塘完全可以实现龙虾与黄颡鱼两茬养殖,养殖黄颡鱼可以实现亩增效益1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1.
杨帆 《当代水产》2021,(1):44-45
近几年来,以加州鲈、黄颡鱼、鳜鱼为代表的特种鱼产业异军突起,随着饲料技术、养殖模式等的屡屡创新,一跃成为广受消费者喜爱的名特优品种.据悉,湖北黄颡鱼市场,为全国养殖规模最大的区域,同时加州鲈养殖也在爆发式增长,越来越多人加入到了特种鱼养殖大军.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高海拔山区稻田养殖禾花鱼的最优养殖模式,提高郴州高山禾花鱼养殖的标准化水平和规模化程度,试验在不影响禾花鱼品质和稻谷产量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了苗种规格、养殖密度及投饵率3个关键因素,交叉设计了9个养殖模式试验组,通过每667 m2的禾花鱼产量和经济效益对不同模式进行比较评估。研究表明,9个试验模式均能当年养成商品鱼,其中9号试验组(放养规格48 g/尾、密度300尾/667 m2)和4号试验组(放养规格22.5 g/尾、密度400尾/667 m2这两个模式最佳,禾花鱼产量和产值均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平均产量分别为23.7 kg/667 m2、21.7 kg/667 m2,平均纯利润分别为1198元/667 m2、1182元/667 m2。  相似文献   

13.
单养黄颡鱼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鱼病较多、饲料系数较高等问题,而在进行加州鲈养殖时混养黄颡鱼,则可显著地缓解上述问题对养殖户造成的负面印象.现从混养加州鲈与黄颡鱼的全环节对其技术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养殖户的相关实践起到一定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重庆水产》2006,(2):6-7
荣昌县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基地位于峰高镇阳岩村大朝门及东湖风景旅游开发区。全镇现有池塘养殖面积109hm^2,其中,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67hm^2,主要养殖黄颡、叉尾鲴、南方大口鲶、翘嘴红舶、中华倒刺鱼巴、湘云鲫、异育银鲫、团头鲂等名特优鱼类,放养比例达到80%以上。年提供名优商品鱼30万kg以上,年产值600万元以上,现为渝西地区较大的名优鱼养殖示范基地。下面简要介绍我们建设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基地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采用2种混养模式进行黄颡鱼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试验,一种模式以加州鲈为主养品种(1500尾/667m^2),套养黄颡鱼(300尾/667m^2)和河蟹(400只/667^2),获得单产497.5kg/667m^2,效益27407元/667m^2;另一种模式以黄颡鱼为主养品种(4000尾/667m^2),套养翘嘴红鲐(400尾/667m^2)和鲢鱼(100尾/667m^2),获得单产816.2kg/667m^2,效益3349元/667m^2。从投入与产出比和水质状况比较,第一种模式养殖风险更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6.
水库网箱养殖黄颡鱼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库网箱养殖黄颡鱼,以新鲜鱼肉为饵料,搭养少量刮食藻类的细鳞斜凳鲴,经过6个多月的饲养,在24m^2网箱中,共产商品鱼627.6kg,其中黄颡鱼590.6kg,净产482kg,单位产量24.6kg/m^2,成尖率72%,增重倍数5.4,饵料系数4.0,投入产出比为1:1.93,试验说明在水库网箱中养殖黄颡鱼这一技术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配合饲料条件下循环水养殖系统(RAS)中养殖密度对松江鲈生长的影响,选取体长为(2.97±0.12)cm、体质量为(0.26±0.03)g的松江鲈,分别按40尾/m2(A组)、80尾/m2(B组)和120尾/m2(C组)共3个养殖密度,在RAS中进行了为期240 d的养殖试验。试验结果显示:A组鱼的终末体质量、终末体长、体质量日增长量、存活率等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A组鱼的体长日增长量显著高于C组(P<0.05);不同密度组间鱼体肥满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单位面积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组(2.83 kg/m2)、B组(2.51 kg/m2)、A组(1.72 kg/m2)。试验组鱼体质量与体长均呈幂函数相关(m=aLb,a=0.007 6~0.008 9,b=3.123 6~3.209 4),体长、体质量生长均以三次函数拟合较好。各组间的鱼体长、体质量变异系数均差异显著(P<0.05),其中B组最小...  相似文献   

18.
黄颡鱼,俗称嘎鱼、黄腊丁,是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淡水水体中分布较广的小型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少刺,味道鲜美而无鳞,营养丰富,颇受消费者欢迎,是近年来市场上热销的一种优质鱼类,常年市场销售价在30元/kg~40元/kg。常见的种类有瓦氏黄颡鱼(江黄颡鱼)、长须黄颡鱼、光泽黄颡鱼和细黄颡鱼,目前人工养殖多是黄颡鱼,在内陆地区均有养殖。  相似文献   

19.
水库网箱养殖黄颡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库中用网箱养殖黄颡鱼,以新鲜鱼肉为饵料,搭养少量刮食藻类的细鳞斜颌鲴。经过6个月的饲养,在24m^2网箱中,共产商品鱼627.6kg,其中黄颡鱼590.6kg,净产482kg,单位产量24.6kg/m^2,成活率72%,增重倍数5.4,饵料系数4.0,投入产出比为1:1.93。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说明在水库网箱中养殖黄颡鱼这一技术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加州鲈,学名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是一种淡水名贵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也是陕西省重点推广的名优养殖品种之一,吸引了一大批养殖从业者.2020年5月30日至2021年5月10日,在陕西韩城进行了加州鲈高密度养殖试验,每667 m2池塘的商品加州鲈产量5 000 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