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为研究对象,探讨其配合饲料中以全脂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幼虫粉替代鱼粉后对大菱鲆生长性能、饲料利用、血清生理生化指标及体色的影响.本研究设计4个处理组,分别为全脂黑水虻幼虫粉替代0(FM)(对照组)、20%(HI20)、40%(HI40)的鱼粉及...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脱脂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粉替代鱼粉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以花鲈幼鱼[初始体重为(2.83±0.02) g]为实验对象,配制鱼粉水平为30%的饲料作为对照组(FM)饲料,用脱脂黄粉虫粉(TM)分别替代对照组饲料中5% (5% TM)、10% (10% TM)、15% (15%TM)和20% (20% TM)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对实验花鲈进行为期 9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结果显示,随着脱脂黄粉虫粉添加水平的增加,花鲈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沉积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5% TM组最高,显著高于20% TM组,但与FM、10% TM和15% TM组差异不显著。各组饲料效率、摄食率、存活率、肝体比、腹脂率以及全鱼体组成均无显著差异。脏体比随着替代水平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20% TM组显著高于FM组和5% TM组。花鲈血清溶菌酶活性随脱脂黄粉虫粉替代比例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5% TM组显著高于其他脱脂黄粉虫粉添加组。肠道组织观察发现,花鲈肠道的绒毛高度、绒毛宽度和肌层厚度随着脱脂黄粉虫粉替代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5% TM组花鲈肠道的绒毛高度、绒毛宽度和肌层厚度达到最高,而20% TM组最低。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花鲈肠道促炎因子IL-1β的相对表达量随脱脂黄粉虫粉替代水平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5%~15% TM组显著低于FM组和20% TM组;抑炎因子IL-4的相对表达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10% TM组具有最低值,而20% TM组具有最高值;肠道屏障相关基因(ZO-1和Ocln)的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5% TM组的ZO-1和10% TM组的Ocln的表达量最高。各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但脱脂黄粉虫粉替代鱼粉改变了肠道有益菌和有害菌的相对丰度。与FM组相比,10% TM和15% TM组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相对丰度均显著增加,而5% TM和10% TM组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的相对丰度有下降趋势。综上所述,脱脂黄粉虫粉替代饲料中5%的鱼粉有利于花鲈肠道健康和生长;替代15%时不会对花鲈生长以及肠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当脱脂黄粉虫粉替代比例超过20%时,不利于花鲈肠道健康,降低了其免疫能力,使其生长性能下降。根据二次回归模型计算结果,建议在淡水养殖时花鲈饲料中脱脂黄粉虫粉替代鱼粉水平不高于7.31%。  相似文献   

3.
在实用饲料(含豆粕35.0%,豆粕粗蛋白质含量为47.7%)的基础上,用黑水虻幼虫培养基分别替代0(G0)、15%(G15)、30%(G30)、45%(G45)的豆粕,配制成4种等氮(31%),等脂(6%)的实验饲料,以研究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饲料中黑水虻幼虫培养基替代豆粕的可行性。将400尾初始体重为(2.30±0.02)g的罗非鱼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其中以饲喂G0实验饲料的组为对照组,实验期为8周。结果显示:黑水虻幼虫培养基替代豆粕对罗非鱼增重率、饵料系数、存活率影响不显著。与G0组相比,各替代组罗非鱼全鱼粗蛋白、灰分、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但随着替代量的增加,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G45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黑水虻幼虫培养基替代豆粕对罗非鱼肥满度影响不显著,但肝体比随着替代量的增加显著降低,在30%的替代量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与G0组相比,各替代组罗非鱼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以及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由以上研究结果得出,在豆粕用量为35%的基础饲料中,黑水虻幼虫培养基可替代豆粕用量的45%而不影响罗非鱼生长,黑水虻幼虫培养基在基础饲料中的添加量为34.6%,占饲料总蛋白质含量的23.69%;黑水虻幼虫培养基可显著降低罗非鱼全鱼粗脂肪含量以及肝体比。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评价了蚕粉对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nides)幼鱼生长、饲料利用率和体成分的影响。选用初始均体重为(3.13±0.04) g的加州鲈540尾,随机分成6个实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实验鱼,分别以蚕粉替代0(对照组)、10%、20%、30%、40%和50%的鱼粉设计出6种等氮、等能的饲料配方,按照配方配制实验饲料。由于后期养殖气温下降,不适合继续进行实验,本养殖时间为45 d。结果显示,加州鲈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及蛋白质效率(PER)均随蚕粉替代水平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其WGR、SGR和PER均在蚕粉替代水平为30%时达到最大(分别为227.87%、1.98%/d和164.55%)(P0.05);饲料系数(FCR)则随蚕粉替代水平的升高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且在蚕粉替代水平为30%时达到最低(为1.43)(P0.05);肥满度(CF)、肝体比(HSI)、脏体比(VSI)则随蚕粉替代水平的升高而呈先上升后下降并趋于稳定的趋势(P0.05);实验期间各组实验鱼的成活率(SR)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可知,加州鲈幼鱼WGR、SGR、FCR及PER最优时饲料的蚕粉替代比例分别为19.90%、22.00%、18.11%和17.90%;加州鲈全鱼粗脂肪含量随蚕粉替代水平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P0.05),粗蛋白含量随蚕粉替代水平的升高无明显变化(P0.05),水分除蚕粉替代水平为10%和40%组差异显著外(P0.05),其余各实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蚕粉替代水平大于20%时,全鱼灰分显著降低(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实验鱼的生长指标、饲料利用和体成分,饲料中蚕粉适宜的替代水平为17.90%~22.00%。  相似文献   

5.
蝇蛆粉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用蝇蛆粉替代鱼粉的可行性及适宜的添加比例,研究了蝇蛆粉替代饲料中部分鱼粉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成活和饵料系数的影响。饲喂试验共持续了65 d。结果显示:当蝇蛆粉替代鱼粉添加量为7%时,试验中期(32 d)和末期对虾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在低于7%添加范围内,随着蝇蛆粉添加水平的增加对虾WGR和SGR逐渐提高,超过7%后,对虾WGR和SGR逐渐下降。试验中期和末期,17%添加组饵料系数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7%添加组饵料系数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无论是中期还是末期,蝇蛆粉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添加7%的蝇蛆粉替代鱼粉可促进对虾生长,利用蝇蛆粉替代对虾饲料中的部分鱼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加州鲈养殖中主要以冰鲜小杂鱼为饵料,由于投喂冰鲜鱼会破坏水质,增加加州鲈患诺卡氏病害的风险,投喂劳动量大,使其养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加州鲈是肉食性鱼类,饲养加州鲈的配合饲料中鱼粉所占的比重较大,给加州鲈的养殖带来了不小的成本。因此找到能够代替鱼粉的合适蛋白质源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用来替代鱼粉的植物蛋白源主要包括去皮豆粕.  相似文献   

7.
分别以虾粉、鱼粉、皮革蛋白粉为动物蛋白源配制颗粒饵料,在网箱、小水泥池进行养鲤试验,结果含20%虾粉的饵料效果比含10%鱼粉的饵料效果更好,含20%皮革蛋白粉的饵料效果较差。试验表明虾粉蛋白质含量高,营养全面,能替代进口鱼粉养鲤。  相似文献   

8.
晶体氨基酸提高混合动物蛋白替代花鲈饲料中鱼粉的潜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亮  薛敏  王彬  吴秀峰  郑银桦  王嘉 《水产学报》2011,35(2):268-275
实验以鸡肉粉∶牛肉骨粉∶喷雾血球干燥粉∶水解羽毛粉=40∶35∶20∶5的比例组成的混合动物蛋白(animal protein blend,APB)分别直接替代或在补充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后替代花鲈饲料中50%、75%、100%的低温干燥鱼粉,研究其对花鲈生长及生理功能的影响。经过8周的饲养后发现,花鲈的生长性能随替代比例的提高而降低;摄食含APB饲料的花鲈,其成活率,摄食率和生长性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APB直接替代鱼粉的处理组相比,添加3种必需晶体氨基酸极显著提高了花鲈的生长性能及全鱼蛋白、脂肪、能量含量(P<0.01),显著降低了花鲈的全鱼水分、灰分,肝指数及脏体比(P<0.05)。晶体氨基酸与APB的替代水平对花鲈的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及体组成成分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实验结果表明,(1)混合动物蛋白替代初始体重为13.2 g的花鲈饲料中白鱼粉的比例应小于50%;(2)添加必需晶体氨基酸能显著提高APB在花鲈饲料中的应用潜力;(3)花鲈具备一定的利用晶体氨基酸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将初始体质量(26.67±0.05) g的健康黄鳝饲养在1.5 m×2.0 m×1.5 m的网箱中,网箱内水花生覆盖水面90%以上,投喂用饲料级鸡肉粉替代鱼粉的5组等氮等脂饲料:鱼粉组(对照组)、15%替代组、30%替代组、45%替代组和60%替代组,研究以饲料级鸡肉粉替代鱼粉对黄鳝生长、肠道消化酶活力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替代水平的增加,黄鳝质量增加率呈下降趋势( P <0.05),当鸡肉粉替代比例超过30%时,血清补体3与补体4含量显著升高( P <0.05)。高比例替代组的饲料系数、全鱼粗脂肪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鱼粉组( P <0.05) ,30%替代组和45%替代组的低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 P <0.05)。除45%替代组外,各替代组肠道脂肪酶活力均显著下降( P <0.05)。各替代组白蛋白含量均低于鱼粉组但差异不显著( P >0.05)。15%替代组、30%替代组的谷丙转氨酶活性和60%替代组的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鱼粉组( P <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饲料级鸡肉粉可替代饲料中30%的鱼粉而不影响黄鳝的生长和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0.
以鸡肉粉替代饲料中0%、20%、40%、60%、80%的鱼粉,配制5种等氮等能饲料。选取初始体质量为(22.82±0.08)g的大菱鲆幼鱼18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2尾)分别投喂一种饲料,试验周期为8周。试验结果表明,鸡肉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幼鱼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以及质量增加率产生显著影响(P0.05)。鸡肉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幼鱼鱼体水分、粗蛋白、灰分、能量含量未造成显著影响(P0.05),鸡肉粉替代组粗蛋白含量比对照组略微升高,粗脂肪含量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鸡肉粉替代组之间的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有升高的趋势。鸡肉粉替代40%鱼粉时,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鸡肉粉替代鱼粉对肝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力影响显著(P0.05)。鸡肉粉替代鱼粉对主要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产生显著影响(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鸡肉粉替代20%的鱼粉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旨在探讨脱脂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虫粉(DBSFLM)替代鱼粉(FM)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生长、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设计6组等氮(粗蛋白45%)等脂(粗脂肪10%)饲料,用黑水虻脱脂虫粉分别替代饲料中0%、20%、40%、60%、80%和100%的鱼粉蛋白,分别记为G0、G20、G40、G60、G80和G100。选用2160尾平均体重为(50.08±3.31)g的大黄鱼幼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0尾,在室内水泥池(2 m×1 m×1 m)进行为期7周的投喂实验。结果表明:(1) G100组大黄鱼幼鱼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实验组, G40组大黄鱼增重率(WGR)、蛋白质效率(PER)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大黄鱼肌肉粗蛋白含量随着DBSFLM替代FM水平的增加而下降,替代40%及以上鱼体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肌肉的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则随DBSFLM替代FM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其中替代60%及以上鱼体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3)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40%),大黄鱼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上升(P0.05),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CHOL)水平显著下降(P0.05);(4)G20组大黄鱼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G40组实验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为最高,G40组大黄鱼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最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DBSFLM替代FM水平升高呈现下降趋势,替代40%及以上CAT活性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在本实验条件下,脱脂黑水虻虫粉替代饲料中40%鱼粉蛋白对大黄鱼幼鱼的生长性能、体成分及健康状况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水产养殖     
研究用不同大豆粉(SBM)产品部分替代饵料中的鱼粉对尖吻鲈生长和表观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配制5种等氮和等热的饵料:对照饵料含鱼粉;21%经溶剂提取的 SBM;27%经挤压的全脂 SBM;28.5%经蒸煮的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以蝇蛆粉替代鱼粉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肌肉组成和肝脏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将450尾初始体质量为(80.26±7.36)g的吉富罗非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平行,进行了饲养对比试验。试验组分别用蝇蛆粉替代基础饲料中20 %、40 %、60 %、80 %和100 %的鱼粉,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养殖周期60 d。试验结果,以蝇蛆粉替代鱼粉,各替代水平组试验鱼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成活率、饲料系数、肌肉中粗蛋白、水分含量、肝脏丙二醛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除20 %替代组外,其它各试验组鱼的肝体比、脏体比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随着蝇蛆粉替代水平的增加,罗非鱼肌肉中粗灰分、总磷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替代水平不超过40 %时,各替代组试验鱼肌肉中粗脂肪、钙及肝脏超氧化歧化酶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当替代水平不小于60 %时,试验鱼肌肉中粗脂肪、钙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肝脏超氧化歧化酶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以生长性能、肌肉成分和肝脏非特异性免疫作为评价指标,蝇蛆粉可完全替代罗非鱼饲料中的鱼粉。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弄清木田菁种子粉的营养价值.以便作为饵料的成分代替饵料中的鱼粉.笔者对罗非鱼的幼鱼进行了两项试验.第一项试验,采用经过高温高压消毒过的木田菁种子代替饵料中10%,15%,20%,35%的鱼粉蛋白.第二项试验.将木田菁种子用四种水处理方法除去对莫桑比克罗非鱼有害的毒物.然后用其代替饵料中25%的蛋白质.饵料中热处理的种子粉含量的增加对存活鱼的生长率和饵料利用率起着相反作用.而水处理却改善了作为饵料的种子粉的质量.但是.也没有达到鱼粉所获得的成效.显然,含有耐热性能良好的毒物将导致高死亡率,并大大地降低鱼的生长率和饵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周晖  陈刚  林小涛 《水产科学》2012,31(6):311-315
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D1组以全鱼粉作为蛋白源,D2、D3组分别用脱脂豆粕替代10%和20%鱼粉,D4组以啤酒酵母粉替代10%鱼粉,D5组以玉米蛋白粉替代10%鱼粉,投喂体质量30~38g的幼鱼5周,研究3种蛋白源替代饲料中的鱼粉蛋白对大规格军曹鱼幼鱼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D3组体质量、质量增加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D1组(P0.05),而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D3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D1、D5组(P0.05),肌肉灰分含量则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其他各组全鱼和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无显著差异(P0.05)。D3组肝体指数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各组的脏体指数、肝脏脂肪含量和肥满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提示,3种蛋白均可替代饲料中10%的鱼粉蛋白而不产生显著影响,但替代比例达到20%,就可能对大规格幼鱼的生长、饲料利用、体成分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初均重为(5.80±0.07) g的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复合蛋白替代鱼粉对花鲈生长、消化和肠道健康的影响。用复合蛋白分别替代对照组饲料中0、20%、40%、60%和80%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分别用这5种饲料投喂花鲈70 d;养殖实验期间水温为(29.5±1.5)℃,盐度为29±1,溶解氧≥6.5 mg/L。养殖实验结束后采集样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替代组花鲈生长性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鱼粉替代比例的升高,花鲈增重率(WGR)、存活率(SR)、饲料效率(FE)以及蛋白质效率(PER)显著下降(P<0.05),花鲈肠道蛋白酶活性以及饲料干物质、粗蛋白与粗脂肪表观消化率皆显著降低(P<0.05),且花鲈后肠黏膜组织结构出现损伤,肠道促炎因子TNF-α、IL-1β基因表达量升高,抗炎因子基因IL-4、IL-10表达量相应降低。研究表明,复合蛋白替代花鲈饲料中鱼粉比例不宜超过20%。  相似文献   

17.
该试验旨在研究植物甾醇对加州鲈生长性能、形体指数、肌肉成分及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初始体质量为约36.4 g的加州鲈540尾,随机分为6组,分别投喂植物甾醇添加量为0、10、20、30、40、50 mg/kg的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养殖60 d。结果表明:(1)各试验组加州鲈增重率、蛋白质效均高于对照组,饲料系数均低于对照组,其中30、40和50 mg/kg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植物甾醇对加州鲈肌肉的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加州鲈肌肉的粗灰分和肥满度(P0.05),显著降低了其脏体比、肝体比(P0.05)。(3)饲料中添加植物甾醇显著降低了肝脏丙二醛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但对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植物甾醇能促进加州鲈生长,并降低饲料系数;增加其肥满度,提高加州鲈的抗氧化能力。根据该试验的结果,加州鲈饲料中植物甾醇添加量应在30 mg/kg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蟋蟀(Gryllus bimaculatus)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生长性能、肌肉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黄颡鱼幼鱼[(2.0±0.13) g]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蟋蟀粉替代0 (对照组)、15%、30%、45%和60%的鱼粉配制成5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分别记为T0、T15、T30、T45和T60组。实验幼鱼在室内循环水系统进行为期10周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随着蟋蟀粉替代量的增加,黄颡鱼幼鱼生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T30组的终末均重(FBW)、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最高,且均显著高于T0组;T30组的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T0和T15组;T30的肝体比(HSI)显著高于T0和T15,而与T45和T60组无显著差异。与T0组相比,各替代组的脏体比(VSI)、摄食量(FI)、肥满度(CF)和成活率(SR)均无显著差异。黄颡鱼幼鱼肌肉必需氨基酸(EAA)含量中,T60组肌肉中精氨酸(Arg)和缬氨酸(Val)含量显著高于T0组;且蟋蟀粉替代不同比例的鱼粉对黄颡鱼幼鱼肌肉中的总呈味氨基酸(TFAA)含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T30、T45和T60组血清中的葡萄糖(GLU)含量显著高于T0组;相反,其总胆固醇(TCHO)含量显著低于T0组。在本研究条件下,蟋蟀粉替代不同比例的鱼粉不影响黄颡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肌肉氨基酸含量,且能增加血清GLU和降低TCHO含量,以30%的蟋蟀粉替代鱼粉比例能生长最佳,且优于对照组。本研究对揭示蟋蟀粉在黄颡鱼饲料中替代鱼粉应用的可行性、为今后昆虫蛋白源在水产饲料中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实验将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鱼苗用膨化浮性饲料养成商品鱼,对膨化浮性饲料养殖加州鲈生产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114 d鱼种养殖期内,加州鲈从5 g长至112 g,比预定的出塘规格(100 g)高出12%,饵料系数为1.14,表明鱼种阶段,加州鲈对膨化饲料有良好的反应。在159 d商品鱼养殖期内,加州鲈从155 g长至354 g,生长缓慢,平均饵料系数为1.43。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用柞蚕蛹替代鱼粉对鲤鱼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70&#177;1.0)g的鲤鱼为试验对象,以1%柞蚕蛹替代1%鱼粉,配制成2种等氮的饲料,在水泥池中进行为期62d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当1%柞蚕蛹替代1%鱼粉时,在试验前期其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比对照组降低,饵料系数(FCR)升高,在试验后期,其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比对照组升高,饵料系数(FCR)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