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浅山区油松纯林改造成混交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林分生态条件,提高林木生长量和林分效益,对12年生的油松纯林进行了改造试验。选择刺槐、柠条、山杏等阔叶树种,在间隔2m宽的皆伐带上造林,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03%~0.73%,有虫株率降低60%,虫口密度降低70%,林分虫害明显减弱,十年后该林分比油松纯林相对湿度、树高、胸径生长量比对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半干旱地区油松纯林改造成混交林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干旱地区的油松纯林,不仅生产力水平低、抗性差、林分的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重要生态功能也因林分结构单一、缺乏灌木覆盖而不尽理想。1993年分别在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镇对15年生的油松纯林进行了改造试验,12年后该林分比油松纯林相对湿度提高0.20%-2.20%,林内温度降低0.10—1℃,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03%-0.73%,减轻容重0.05—0.20g/cm^3,有虫株率降低50%,虫口密度降低84%,林分虫害明显减弱,油松树高、胸径生长量比对照分别提高14.90%、22.20%。  相似文献   

3.
辽西油松纯林林分改造效益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辽西地区大面积油松纯林的松毛虫危害严重、水土保持功能差、生态和经济效益低的现状 ,自 1982年起 ,在辽西地区通过采用带状皆伐后栽植阔叶树方法对油松纯林进行了更新改造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油松纯林改造成针阔混交林近 2 0年后 ,林分的小气候逐渐向良性转变 ,相对湿度提高 2 0 %~ 5 7%,气温降低 0 4~ 1 9℃ ,松毛虫虫口密度降低了 2~ 2 0头 株 ;同时水土保持功能增加 ,油松树高增加 16 8%,胸径增长 2 2 94%;经济效益有了较大提高 ,每公顷利润平均增加了 2 1倍 .因此 ,油松纯林改造成混交林是根治松毛虫危害 ,提高林分生态功能 ,增加林分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应进行大面积推广 .  相似文献   

4.
辽西地区大面积油松人工纯林,不仅降低地力和水土保持能力,且松毛虫蔓延成灾,油松生长逐年衰退。为改善其林分生态条件,控制松毛虫为害,促进林木生长,增强林业综合效益,我们在阜蒙县红帽子、周家店、大板等林场进行了油松纯林改造研究,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在福建省光泽县杉木林采伐迹地上营造杉木纯林和杉木毛红椿混交林(混交比例3:1)。造林后8年,对混交林和纯林的生长量和土壤肥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毛红椿混交林林分蓄积量为15.06m。/hm2,比杉木纯林大21.40%,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杉木毛红椿混交林中的毛红椿和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均大于纯林杉木。造林后8年杉木毛红椿混交林的表层(0—10cm)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性N和有效P有所改善,而在杉木纯林中则下降。毛红椿是杉木较好的混交树种。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北京西山地区油松侧柏人工混交林的生物量及8种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并与类似立地条件下的同龄油松和侧柏纯林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的生物量和生长量均大于纯林;不同林分不同树种的营养元素吸收、归还、积累和生物循环不同,混交林有利于营养元素的利用。  相似文献   

7.
闽南山地杉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培育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杉木纯林采伐迹地上分别营造杉木、马尾松、木荷纯林以及杉木×马尾松、杉木×木荷、杉木×马尾松×木荷的混交林,造林后16 a对比分析不同类型林分的生长量、生物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等。结果表明,杉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在林木生长量、生物量、改良地力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其它类型林分。3树种混交林林分结构合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林内生长环境和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其林分蓄积量,比纯林提高45.13%-127.03%,比2树种的混交林分提高15.27%-30.63%。  相似文献   

8.
福建柏与马尾松混交造林模式的环境效应与生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采伐迹地分别营造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混交林、纯林,经过13 a经营管理,对不同林分的生长量、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等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显示,福建柏与马尾松混交能提高林分蓄积量、生物量、土壤肥力.13年生混交林的林分蓄积量,比福建柏、马尾松纯林分别提高14.01%和39.19%,林分总生物量分别提高14.20 t· hm-2和33.57 t· hm-2;混交林土壤理化性状比纯林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土壤肥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测定了25年生人工油松元宝枫混交林和油松纯林的现存生物量、生长量、枯落物层蓄积量和一年内的逐月凋落量,并分析了它们各组分的氮、磷、钾和灰分含量,土壤中速效性氮、磷、钾的含量,进而求出林分的元素年归还量和年存留量,得到了不同林分主要营养元素循环及改土性能方面的总概念。结果表明,油松元宝榈混交林对于油松纯林的优越性主要表现为:生长量高44.46%,枯落物层元素累积量高12.82—26.83%,元素的归还量和存留量分别高13—142.47%,林下土壤速效性养分含量比对照高22.5—222.7%。元宝枫凋落物分解速度快,单位胸高断面积的元素归还量比油松高1.8—4.2倍,是个良好的土壤改良树种。其结论是:选择元宝枫作为伴生树种是恰当的,在试验地条件下的这种混交组合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沙地引种樟子松造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在1973年-1977年进行了樟子松沙地造林试验,截至1998年,24年生樟子松林,表现基本稳定,生长较快,年平均树高生长量达0.22m-0.38m,年平均胸径生长量达0.34cm-0.59cm,比油松和小叶杨的生长量大,在沙丘的中上腹比小钻杨也高。影响樟子松林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当地的降水量较低,在干旱年份出现水分亏缺;部分地区的土壤下层有白土间层,水分和养分的含量低;以及有些林分密度偏大,林分出现枯死现象等。  相似文献   

11.
落叶松人工林土壤中磷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分析了原始阔叶红松林和次生杂木林采伐后,人工更新红松、落叶松、天然更新白桦林和撩荒地土壤磷含量的影响。以及落叶松二代林中土壤磷素的变化。其方法是选择不同林龄阶段的落叶松人工林及相邻的红松人工林。天然白桦林和杂木林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下土壤磷的含量大于红松人工林和天然白桦林;撩荒的采伐迹地磷的含量显著小于有林地;二代林中土壤磷含量与一代林无显著差异。同时,从速效磷的水平来看,  相似文献   

12.
提高落叶松人工林林地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文章采用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方法,从要地凋落物养分归还量,凋落物分解,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对落叶松人工林与人工落叶松天然白桦混交林的地力变化进行了综合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实验站天然次生林地及天然次生林带状皆伐后营造的31年生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纯林地、长白落叶松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混交林地、长白落叶松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混交林地,采集不同土层(h)0相似文献   

14.
水曲柳人工林与天然林间土壤磷吸附解吸特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培育实验站水曲柳天然林采伐后营造33 a的长白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红皮云杉-水曲柳混交林、红松-水曲柳混交林和水曲柳纯林为研究对象,以原有天然林为对照,测定林下土壤的磷吸附和解吸量,绘制等温吸附解吸曲线,并利用Langmuir吸附方程进行拟合,分析比较水曲柳人工林与天然林间土壤磷最大吸附量(Qm)、吸附强度(K)、最大缓冲容量(MB,C)、零点吸持平衡质量浓度(EP,C0),吸附饱和度(DP,S)、平均解吸率(Dr)、易解吸磷(RD,P)及解吸滞后系数(HI)的异同。结果表明:Langmuir吸附方程能够很好的拟合土壤磷吸附值(R2=0.81~0.98)。与天然林相比,水曲柳人工林土壤磷最大吸附量增加71.7%~285.8%,最大缓冲容量增加76.8%~183.4%,土壤零点吸持平衡质量浓度降低57.0%~90.1%,土壤吸附饱和度降低60.2%~90.1%。水曲柳人工林土壤平均解吸率下降10.9%~40.9%,土壤易解吸磷下降22.1%~75.2%,土壤滞后系数增加32.5%~50.8%。天然林采伐培育水曲柳人工林后增加了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降低了土壤对磷的解吸能力,培育的4种水曲柳人工林中,水曲柳纯林能够更快的恢复土壤供磷能力,对红皮云杉-水曲柳混交林和红松-水曲柳混交林应及时合理施用磷肥,恢复其土壤的供磷能力。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肉桂人工复层林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马尾松肉桂人工复层林和马尾松单层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分析,探讨复层林林地的立地效应。结果表明:马尾松肉桂人工复层林的土壤容重比马尾松单层林低,而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持水量却高于单层林;复层林的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水解N、速效P、速效K、交换性Ca2+、交换性Mg2+等均比单层林高。显然,营造马尾松肉桂人工复层林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对马尾松人工林地力维护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深入了解川西亚高山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过程中的生态学特征。[方法]2007年在理县毕蓬沟森林样地内,对采伐后人工种植的云杉纯林及人工天然混交林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动物群落以线虫纲、蜱螨目、弹尾目为优势类群,以倍足纲、猛水蚤目、轮虫纲、线蚓科、双翅目幼虫等为常见类群。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动物群落垂直分布仍具有表聚性,但有向下层移动的趋势。人工云杉纯林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及多样性指数DG低于人工天然混交林,但并无显著差异。[结论]人工纯林较之混交林退化程度还不高,通过对植被组成和结构的调控,有望增加其生态系统内土壤生物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云南松脂瘿纹(Cecidomyia yunnanensis Wu et Zou)是云南松(Pinus yunnensis)的重要枝梢害虫,以云南省江边林业局的冲头和鲁地林区为基地,在弄清该害虫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对云南松脂蚊天敌的保护利用进行了研究;以在森林生态系统内充分发挥生物多样性的效能,促进系统内生态平衡的理论为指导,提出在落实合理的林业技术措施的基础上,以保护和掊育林下植被,促进自然生防为主,结合修除当年被害枝条以及成虫期有限化防的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善现有低效防护林分,于2006年选择四川绵阳官司河流域的柏木纯林、松柏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3种典型低效林分,各设置3个25 m×40 m的样地,再将每个样地划分为6个10 m×10 m小样地,对其中5个小样地采伐相同株数的原有乔木,并在采伐窗内分别补植香樟、台湾桤木、栓皮栎、窄冠刺槐、葛藤,1个样地作为对照,开展“开窗补阔”改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柏木纯林、松柏混交林、马尾松纯林林下灌木和草本的平均盖度分别比对照高40.88%~55.13%、42.62%~52.53%、45.33%~54.73%和22.89%~54.56%、7.16%~33.78%、21.15%~57.82%。不同改造模式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灌木物种丰富度比对照高26.67%~75.00%,Shannon-Wiener指数比对照高17.89%~38.06%;草本物种丰富度比对照高30.00%~100.00%,Shannon-Wiener指数比对照高12.52%~34.65%。2)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柏木纯林、松柏混交林、马尾松纯林不同改造模式土壤容重分别比对照低14.31%~16.47%、10.92%~13.77%、7.00%~9.41%;土壤总孔隙度分别比对照高12.27%~16.93%、11.43%~15.53%、13.46%~18.09%。3)从不同森林类型不同补植树种效果来看,香樟、台湾桤木、栓皮栎和窄冠刺槐均可用于在柏木林中补植,但立地条件差的林分中以补植栓皮栎为宜。马尾松纯林中应补植香樟和栓皮栎,但补植香樟时应选择土层较厚,土壤含水量较高的林分,所有补植的苗木应以2年生大苗为宜。  相似文献   

19.
皖西地区马尾松枫香混交林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枫香混交林较人工马尾松纯林食物链复杂,生物多样性增加,自我调节能力增强,较有效地抑制松毛虫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林下舒适度宜人,观赏价值提高,林冠对降水截持量增加,有效地减轻水土流失。提出营造马尾松枫香混交林是皖西水土流失严重、自然景观优美地区展开森林旅游,进行低产林改造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林业综合发展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世界银行率先在浙江省开展人工纯林改造试点,分期分批将生态效益低下的松杉板栗茶纯林改造为针阔混交、阔竹混交林以及茶阔复合层林。对浙江省林业项目林分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对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3方面项目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对项目进行评价。5个县的林地经改造后,项目区每年可增加蓄水量918.65万m3,每年可减少水土流失5.05万t,土壤改良效益每年增加571.43万元。只要生态保护措施到位,项目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完全可以在可控制的范围内,项目将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