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旨在改进“六五”连清期间遥感专题图的点块状成图方法,以国家林业局发布的《第七次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遥感成图方法》为指引,以方法优化为目的,通过VBA编程将遥感判读点转化为判读参考面,参考物的数量可减少十倍,变完全判读为判读修正,大大提高了成图效率,通过符合率的计算确保面判读的类别比例关系,提高了遥感专题图的美观度和可视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3S技术的“三总量”检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2011年"三总量"检查数据为基础,根据内业遥感判读情况和外业检查结果,分析了不同采伐方式、采伐蓄积下,森林采伐地块遥感判读情况。结果表明,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基本可以判出超强度有证采伐小班。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资源宏观监测遥感群团样地调查结果,分析具有丰富遥感判读经验人员和无判读经验人员在参考不同分辨率、不同时相遥感影像,以及林业经营管理资料的条件下进行判读,各地类的正判率情况。结果表明:经验丰富的判读人员对于乔木林、竹林、特殊灌木林和森林的正判率均高于无判读经验人员;高分辨率和合适时相的遥感影像,以及充分利用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均有助于提高正判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项目,以SPOT5影像数据判读为研究对象,分析遥感判读主要影响因子,探讨得出林地落界因子与影像信息的相关性,为今后林业工作中的影像判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湖南省按照不同地貌类型和地类破碎程度抽取4 km×4 km大样地10个,采用不同判读方式(充分参考林业档案信息与不参考林业档案信息)和不同判读人员(有5年以上遥感判读经验人员与无任何遥感判读经验人员)对10个大样地进行遥感判读区划,并对判读区划结果进行实地调查验证。分析表明:各地类正判率与其面积成正相关,其它调查因子判读难度较大;充分参考林业档案信息能够显著提高正判率,但优势树种、起源、龄组、郁闭度等因子综合正判率仍然偏低;不同判读工作经验人员对遥感判读有一定的影响,无判读工作经验人员应经过一定程度培训后才可参与判读工作。  相似文献   

6.
国家级森林资源遥感监测业务运行系统是在林区遥感影像高精度几何校正技术、林区地类信息的提取技术、森林类型、郁闭度和蓄积量信息的提取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的基础上将森林资源遥感监测各环节工作进行集成的。通过此系统提供的遥感数据处理、森林分类判读、森林类型变化信息提取、遥感监测成果统计、地理信息分析与信息数据库管理等功能,充分发挥了遥感优势,达到了丰富监测信息,提高监测效率和工作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以鹤立林业局为研究区域,以2007年"三总量"检查的TM遥感判读区划结果和抽样现地检查结果为基础资料,分析了同期遥感数据之间、不同年份遥感数据之间采伐地块的植被指数变化,以及不同采伐方式和不同采伐强度与植被指数变化的关系,为利用遥感数据进行"三总量"检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以林地变更数据为基础,应用遥感波段运算对辽宁省朝阳县森林资源面积消长变化情况进行自动监测,将遥感影像自动监测与人工判读的图斑进行对比计算和现地验证。结果表明,通过运用遥感影像自动监测的方法,可对森林资源面积变化地块进行快速提取,从而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的精度和效率。为森林资源消长变化的监测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为林地管理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RS、GIS的马尾松林分蓄积量判读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从RS、GIS可提取的因子为自变量 ,通过数量化、逐步聚类、逐步回归等方法建立马尾松林分蓄积量判读模型 ,并用不同时相的遥感数据、连续清查第三次复查外业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适合性检验、精度计算。结果表明 ,所建立的马尾松林分蓄积量判读模型线性关系显著 ,估算结果与外业调查数据无显著差异 ,且估算精度达到连续清查规程的要求 ,判读模型可应用于森林连续清查间隔期内广东省马尾松林分蓄积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10.
以湟中县2009年林地资源调查为基础,2010、2011年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利用Arcgis 10.0软件进行遥感判读区划并进行现地核实调查,用林地变更软件将遥感判读变化图斑、人工造林图斑和征占用林地图斑进行变更,形成本期更新数据和林地变化数据,统计分析林地动态变化原因。结果表明:2011年湟中县林地增加126.85 hm2,减少343.39 hm2,净减216.54 hm2。增加的林地主要来源于人工造林地,减少的林地主要转为工矿建设、城乡居民建设、交通建设用地及其它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1.
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Info为设计平台,介绍了利用湖北省遥感卫星影像(RS)判读数据制作森林分布图的方法和步骤。重点阐述了MapInfo在制图方面的各项功能以及遥感卫星影像判读数据在MapInfo平台中应用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以抽样理论为基础,以全国森林资源宏观监测9个省的遥感判读结果为依据,对比分析了群团样地判读和图斑区划判读的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正判率、抽样精度和差异原因。结果表明:群团样地判读和图斑区划判读2种方法监测森林资源都能取得预期效果;通过U检验,2种方法得到的森林覆盖率没有明显差异。但群团样地判读质量相对易控制、工作量较小、工作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围绕如何利用遥感判读点状图直接制作遥感判读专题图,讨论了点构面、小图斑合并、线段的Vertex加密、直角钝化、线段圆滑等制图技巧,即继承了原有点判读的内涵,又省去了面判读的繁重劳动,使快捷地为大监测区或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提供资源分布图等遥感专题图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应用广泛,研究林地变更调查中的遥感影像判读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变更调查结果的精度,确保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结合2017年度广西都安县林地变更调查项目,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参考林业经营管理档案,对变化图斑进行修正和判读,并对判读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影响遥感影像判读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影像判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3S技术辅助完成贵州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遥感判读任务,建立森林资源连续清查遥感判读数据库,并完成各类专题图的绘制。应用结果表明,3S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遥感判读的质量和效率,实现了林业资源的动态管理与更新,为贵州省林业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基于RS、GIS的杉木林分蓄积量判读模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GIS可提取的因子、图像处理后的TM全波段光谱值及其比值为自变量,通过数量化、逐步聚类、逐步回归等方法建立杉木林分蓄积量判读模型,并用不同时相的遥感数据及其同期外业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杉木林分蓄积量判读模型线性关系显著,估算结果与外业调查数据基本相符,无显著差弄,估算精度达到广东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规程的要求。判读模型可应用于森林连续清查间隔期内广东省杉木林分蓄积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17.
森林资源监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基于高分辨率航空、多光谱遥感数据和数字地表模型(DSM)等数据,利用计算机深度学习方法,研究乔木林小班的郁闭度、平均树高、总株数3项主要林分调查因子的数字化智能提取方法。结果表明,郁闭度判读的平均准确率可达到98.6%;平均树高判读的平均准确率可达到90%;株数判读的平均准确率可达到82.36%。  相似文献   

18.
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消长变化监测中的应用日益普遍。该研究应用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来自动计算提取遥感影像数据上目标实验区域的变化斑块,分类后输出变化图斑结果,并通过对实验结果斑块、人工判读斑块进行每斑实地验证,经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方法提取的森林植被变化斑块正确率高于人工判读方法正确率5%,证实了研究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1997年2月的Landsat-5 TM数据作为遥感信息源,进行普洱县森林资源遥感调查,其小班因子判对率为92.8%,地类判对率为92.1%.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①卫星影像反映的信息特征不突出;②判读人员对影像特征掌握不完全;③建立的解译标志在某些方面不足,造成某些判读因子的随意性;④补充调查的详细程度不够;⑤非遥感资料的利用不充分;⑥专家智能的发挥不够.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在县级森林资源调查中,利用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区划判读已经成为数字林业发展的一种需要,文章通过运用QuickBird和Spot5两种遥感数据在森林资源调查中进行区划判读,分析比较了两者区划判读的结果,对利用遥感数据进行森林资源调查的区划判读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