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确定蛋白酶水解薏米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氮溶解指数(NSI)和水解度(DH)为指标对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进行筛选,确定碱性蛋白酶为最佳水解用酶,并通过单因素和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建立了碱性蛋白酶水解薏米蛋白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在底物质量浓度39.95 g/L,酶用量1 201.75 U/g,温度54.61℃,pH值7.99,反应时间4 h的条件下,水解后的氮溶解指数可达95.79%。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对谷朊粉的酶法改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一蛋白酶水解谷朊粉,而多种蛋白酶水解谷朊粉的比较研究较少。为拓宽谷朊粉的应用范围,针对谷朊粉的乳化性能进行了研究。选择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复合蛋白酶分别对谷朊粉进行提高乳化性能的比较研究。在蛋白酶最适水解条件下,比较谷朊粉的水解度与水解时间、乳化性能的关系,筛选出风味酶为谷朊粉最佳水解蛋白酶。  相似文献   

3.
杨继良 《棉花学报》2001,13(3):188-192
系统总结并评述了国内外对棉子蛋白改性研究的进展。涉及棉子蛋白的组成和基本功能特性 (水溶性、发泡性、乳化性等 )及其在棉子产品中的表现 ,包括组织化、水解和酰化等提高棉子蛋白功能特性的改性方法。对这些蛋白质改性方法分别从原理、具体步骤、对产品性能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尤其对酶法水解制作低酚棉子蛋白发泡粉的工艺控制参数——水解率 ,水解率与发泡性能的关系 ,以及所得棉子蛋白发泡粉的氨基酸组成变化等做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4.
双酶法水解米糠蛋白工艺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米糠为原料,经脱脂后,采用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双酶法水解米糠蛋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温度、pH、米糠质量分数、两种酶的比例及水解时间比对米糠蛋白水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米糠蛋白水解度的因素主次顺序为:米糠质量分数温度时间比pH酶比;优化的双酶法水解米糠蛋白的工艺条件为:温度45℃,米糠质量分数3%,碱性蛋白酶处理时pH为9.5、中性蛋白酶处理时pH为6.5,时间比3︰1(即碱性蛋白酶4.5 h,中性蛋白酶1.5 h),加酶总量3%时的酶比(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2︰1。在此工艺条件下,米糠蛋白的水解度达到56.28%。  相似文献   

5.
蚂蚁蛋白提取及氨基酸营养液制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用碱法提取蚂蚁蛋白及用单酶水解的方法提取蚂蚁蛋白,考察其最佳工艺条件。采用蚂蚁经干燥、脱脂后,用稀碱进行溶解,确定最佳溶解条件为:碱液浓度1.5%,浸泡温度80℃,固液比1∶20,蚂蚁蛋白提取率达18.82%。然后,用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胰酶分别进行酶解,确定胰蛋白酶为较适宜酶,最佳水解条件为:pH值8.0,酶量2.0%,反应温度40℃,固液比1∶7.5,反应时间5h,水解率达19.28%。结论为用单酶水解的方法提取蚂蚁蛋白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6.
超声酶法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超声酶法共同作用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影响,对不同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水解度对其乳化性影响进行分析,并通过正交试验,最终得出提高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最佳工艺条件,即:超声功率300W,处理时间20min,水解度为5%,在此条件下,乳化活性与乳化稳定性分别提高81%和28%。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低酚棉子蛋白为研究材料,采用电导法测定低酚棉子蛋白乳化油脂时的乳化容量。结果表明,低酚棉子蛋白在乳化时其耗油量与蛋白质含量呈线性相关.适合方程y=a+bx,线性回归系数b的值即为低酚棉子蛋白的乳化容量。中性蛋白酶水解低酚棉子蛋白,发现其乳化性能的变化为,酶水解使非贮存蛋白的乳化容量呈下降趋势;酶水解使贮存蛋白在水中的溶解度显著增加,其乳化容量先下降而后又趋上升。  相似文献   

8.
鹰嘴豆分离蛋白的酶解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出碱性蛋白酶水解鹰嘴豆分离蛋白的最佳反应条件是:pH8.5、反应温度55℃、底物浓度[S] 2%、酶与底物浓度之比[E]/[S]2%,在此条件下,蛋白水解率可以达到27.86%;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在各自最佳反应条件下(碱性蛋白酶pH8.5、反应温度55℃、[S]2%、[E]/[S]2%,木瓜蛋白酶和菠萝蛋白酶均为pH7.2、反应温度55℃、[S]2%、[E]/[S]2%)依次水解鹰嘴豆分离蛋白,反应结束时,蛋白水解度可达到34.64%。  相似文献   

9.
采用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复合酶解汉麻蛋白制备汉麻籽多肽,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汉麻蛋白的水解度为考核指标,探讨各酶解因素对水解度的影响,优化复合酶水解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复合酶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70℃,木瓜蛋白酶加酶量0.4%(底物质量),中性蛋白酶加酶量3.0%(底物质量),pH值5.0,料液比1∶5,酶解时间3 h。在该工艺条件下水解度为27.23%,与单一酶法相比,水解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经5种蛋白酶比较试验的筛选,采用碱性蛋白酶进行水解蚕蛹蛋白的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水解度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水解工艺条件,研究温度、底物浓度、时间、加酶量和pH值对蚕蛹蛋白质水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水解蚕蛹蛋白质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处理温度55℃,底物浓度3%,时间6 h,加酶量3%,pH 9.5,蚕蛹蛋白的水解度可达22.91%左右。  相似文献   

11.
微波技术对大豆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微波辐照对大豆功能蛋白(FSP)溶解性、乳化性与起泡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辐照能改善FSP溶解度、乳化活性、起泡能力与泡沫稳定性。试验中FSP溶解度可提高343.7%,乳化活性可提高2392.7%,起泡能力可提高196.9%,泡沫稳定性可提高82.76%。  相似文献   

12.
以大豆蛋白为原料,采用复合蛋白酶Protamex与木瓜蛋白酶酶解,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Protamex酶与木瓜蛋白酶配比为6∶4,pH值为7.0,底物质量分数为5%,酶解时间为8 h,温度为60℃且水解度达到34.59%,为最佳酶解工艺。  相似文献   

13.
酶法提取五常原产地稻花香大米淀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五常稻花香2号大米淀粉的酶法提取条件,采用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了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3因素对大米淀粉中蛋白质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酶添加量4.38 mg/g,酶解时间4.14 h,酶解温度50.96℃,料液比1∶6,蛋白质残留量为0.423%,为稻花香2号大米淀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Alcalase酶解蚕蛹蛋白制备抗氧化肽的工艺条件;采用超滤、DEAE-52纤维素柱层析,以及Sephadex G-50柱层析分离纯化蚕蛹蛋白抗氧化肽。试验结果表明,酶解液制备蚕蛹蛋白抗氧化肽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30℃,pH值7.5,时间20min,底物质量分数3%,加酶量3.5%。Mr≤5ku时,组分有很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从Mr≤5ku组分中获得了5个抗氧化肽组分,它们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大小依次为:组分Ⅱ>组分Ⅲ>组分Ⅰ>组分Ⅴ>组分Ⅳ。  相似文献   

15.
核桃蛋白酶解物体外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中性蛋白酶对水剂法提油后的核桃粗蛋白进行的酶解,并以VC为对照,测定了核桃粗蛋白水解产物的体外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核桃粗蛋白的水解度在底物用量为2.00g,酶用量为0.30g,pH值为7.0,温度为45℃,水解时间为4h的条件下有最大值。与VC相比,核桃粗蛋白酶解液对于ABTS+和·OH的清除率较高,对于DPPH·的清除率较低,对于O2-的清除能力不明显。核桃粗蛋白酶解液的抗氧化性与核桃粗蛋白的水解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旨在应用酶解技术将燕窝中不溶性蛋白转换为水溶性多肽,使分子量降低,有利于人体消化吸收,以期为燕窝新产品的开发奠定基础。以水解度和肽得率为指标,筛选出碱性蛋白酶对燕窝中不溶性蛋白进行酶解。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酶解时间、酶加量、底物浓度对燕窝多肽得率的影响,并利用响应曲面法对燕窝不溶性蛋白酶解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酶解的最佳工艺为:底物浓度为2.5%,酶加量为4%,酶解时间为3.6h,得到的肽得率为33.59%。通过实验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得到肽得率为33.38%,相对误差为0.56%,说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出燕窝不溶性蛋白酶解情况。此外,通过凝胶电泳实验证明燕窝不溶性蛋白通过碱性蛋白酶酶解,分子量有效降低。该实验获得了燕窝多肽,为后续产品进一步深入开发和应用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制备高得率豌豆多肽工艺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制备豌豆肽,并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进行了不同底物质量分数、水解时间、不同酶与底物质量比对豌豆肽的水解度及肽得率的影响,最终筛选出制备高得率豌豆肽的工艺参数为:碱性蛋白酶、底物质量分数7%,酶与底物质量比3%,水解3 h的水解产物具有较高的水解度和肽得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