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斌,优秀共产党员、高级农艺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他是茫茫鄂托克草原上最辛苦的一位农艺师,也是一台蒙汉团结友爱的“播撒机”。他30年如一日工作在同一个单位,做着同一件事。他的人生信条是: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足矣。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他挚爱的农业事业, 把改善农牧民生活质量当成了他一生的心愿。  相似文献   

2.
吴汝纶是晚清时期一位著名学者、桐城派代表人物、杰出的教育家。他一生积极探求西学,介绍西学,被时人誉为冻方第一人”。在探讨西学的过程中,他关注西方近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倡导引进西方近代农业科技,主张兴办近代农业教育,堪称中国近代农业科技 史上的开风气之先的人物。本文就吴氏对西方近代农业科技的态度进行了简略的评述。  相似文献   

3.
《当代农业》2013,(21):57-57
每个清晨都要到农田里转上一圈.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到农家走上一趟……他从不争名逐利.谦和处世为人。在市、镇农业推广部门,他是众口一词的资深专家:在东台市东台镇.他是上上下下公认的先进人物:在广大农民心中.他是贴心的好兄弟、  相似文献   

4.
赵光辉 《中国农资》2011,(30):24-24
倡导“师道” 在管理中,年轻的田耀雄领会到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与谁同行,与多少人同行。他很快就从事必躬亲转向全面授权,让员工的专业性在授权中得到最佳使用,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受到信任后得到更大发挥。  相似文献   

5.
甄轩 《农家致富》2007,(16):10-10
王留才今年52岁,是江苏省江都市吴桥镇人,他创办的江都市常绿酱品厂.是吴桥镇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了当地一批农民增收致富。 王留才从部队转业后.到吴桥镇供销社工作,曾担任过供销社部门经理.然而没过几年,他下岗了。为了养家糊口,他承包了供销社食品厂。以酿造酱油、醋为主,效益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6.
当你打开电视,收听广播,翻阅报刊或登陆农业网站,就会出现一个熟悉的名字——王乐义,他就是被誉为“棚菜之父”的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镇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全国十大杰出村官。他的科技创新事迹和科技扶贫精神已在神州大地广为传颂。本刊现撷取其二三事以飨读者,激励更多的人奋发上进![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李昌平.原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因上书总理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在国内声名大振。现在很多人把贫困的原因归结到穷人本身,李昌平却大胆提出了他亲身调研名的观点。当年的他,现在又会有什么样的说法?本刊择其要点,将部分言论在这个新栏目——“三农杂谈”中刊出,让社会各界关注中国广大的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8.
1997年,黎子流卸任广州市市长,几乎是前脚交班,他后脚就回到了老家顺德龙江镇左滩。此番回乡,并非叶落归根,他的心里装着更大的事——要为农业现代化找个出路。市长都当过,为什么又要回头当农民、种一亩三分地?黎子流说:“我就是农民出身,小时候家里穷,父母养不起六姐弟,最后就卖剩我一个儿子,我什么繁重的农活没干过?到现在家族里还有很多人靠种地吃饭,我知道他们的辛苦。”但他担心的不仅是裤腿沾泥的亲戚,每次下乡,看到珠江三角洲工厂林立,而见缝插针的稻田里农民还是躬身劳作,挣两餐温饱,他就着急。[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蒋张林,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人。现年55岁。60年代是该市学雷锋的积极分子。80年代担任龙联村委会主任期间,为带领乡亲们致富,他动了不少脑筋。1981年初,他了解到养殖龟鳖能致富的信息,就从市场上收购20多只野生龟试养,结果死亡过半。蒋张林把死龟剖开,检查发现胃里或食道中有小鱼钩,原来死的龟是用钩钓的。  相似文献   

10.
早春二月一个晴冷的晌午.记者在虞城县张集镇高堂寺村的田间看到,农民二三三两两仍在果园里忙碌着.一个姓范的中年汉子见笔者在他的果圊前驻足拍照.便主动走来热情地跟记者聊了起来。他说,他家8口人,11亩地,由于土壤原因.过去种麦子1亩最多打500斤.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近几年来.他改种果树,收入连年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不负众望     
新疆兵团农八师一四三团十四连连长李世惠有高标号水泥般的凝聚力。他到14连任连长虽然只有两年多时间,但在他的努力下,该连几百颗曾经散了的人心结成了一个团,连队也由后进变先进,由亏损大户变为盈利大户,一些连年上访的职工群众成了踏实干活的人。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就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作重要指示。他指出,进人新世纪,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的工作一刻都不能放松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科技》2008,(8):70-71
“兵团农业丰产攻关先进科技工作者”、“兵团科技扶贫工作先进个人”、“兵团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农业科普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自治区民族团结模范个人”……一系列的光荣称号被周建伟一人收入囊中,他的专业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成就了他的梦想。  相似文献   

14.
在安徽省天长市永丰镇,提到陈长国,许多农户都会竖起大拇指。他一个人办起了两个合作社。带动大家“借水生财”,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致富路。  相似文献   

15.
王明美 《农业考古》2006,(1):238-238
陈文华先生是我国农业考古这一学科的开创者。他专业功底扎实,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思维敏捷;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数十年笔耕不缀,著述颇丰,在史学界、尤其是农业考古领域,可谓闻名遐迩,声名远播。如今,早就学业骄人、早已功成名就的他,又向史学界奉献出另一部学术力作——《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史》,真真切切地填补了我国农业文明史一个空白。真是可喜可贺,可敬可叹!  相似文献   

16.
德国农民海姆特是第四代农夫。他拥有农业技术学学位。经过奋斗,海姆特已拥有一个100hm^3的农场、两个养猪场及一座粮食仓库。农场只有3个劳动力:他、妻子和一名兼职工。数字表明,1950年1个德国农民只能养活10个人,而现在可以养活130个人。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等农业职业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生源急剧萎缩,毕业生就业艰难,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学生的管理和教育难度不断加大。在艰难的办学求生存求发展过程中,农业中专各施招数,分路突围。部分中等农业学校或被并吞组建成新的高职学校;或将触角伸向基础教育,转办综合高中;或挂靠高等学校以求“庇护”;或“改名换姓”以图他策。以湖北省为例,原先有9所中等农业学校,如今经过“分野”以后,保持本来面目的仅有2所学校。农业中专办学的“不景气”引起社会上一部分人对中等农校的存在和作用提出质疑,也动摇了一部分农职教育工作者的…  相似文献   

18.
面对不幸,他没有怨天尤人。为了理想,他克服种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漫漫创业路,使他尝到人生的酸甜苫辣,最终,依靠农业信息,实现了自己打小就想做的“老板梦”。他就是赵彦宾。  相似文献   

19.
在每周时间里,一个既有学者风度,又有阅历颇深的老板模样的人,奔波在杭州与浙江省宁海市之间。他就是浙江大学动物科学院教授屠友金、同时兼任宁波市振宁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因此,屠友金在杭州和宁海有两处办公地点,但在短短4年时间里,他却把家庭作坊式的家禽饲养场发展成为年创产值上亿元的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创造了一个学者创办经济实体,专家创立学、产、研一体化的“科技兴业”故事。  相似文献   

20.
今年8月29日,湖北省老河口市牛红一家四口人,来到酂阳办事处王甫洲果衣樊明的梨园内,向他交纳了8元游玩尝梨费后,一边在梨园里纳凉赏景,一边品尝着自己从树上摘下的黄橙橙的沙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