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主要以红松(Pinus koraiensis)结实为研究对象,对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17个产地红松结实与生长与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红松幼林结实与生长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辽宁产地的林分结实量以及结实株率最高,红松单株结实差异同样明显,而红松结实量大,并未影响到树木的生长,初步筛选出具有较强结实性的34个优良单株,以此作为材料,可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在辽宁省东部山区发展红松无性系果林。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林龄红松施加速效肥,研究肥料对生长及结实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肥料对于红松生长促进作用不明显,但对胸径生长的影响要大于对树高生长的影响,在培养大径材过程中可以适当施肥;施肥对于提高结实量作用较明显,尤其对大龄树木单株提升较多,但从整体林分结实量的提升上,几种林龄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红松生长指标对结实量的影响,调查了草河口地区30~80年生5个林龄红松人工林优树个体结实量和胸径等生长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结实和生长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个体结实量关联度较大的3个生长因子是树高、胸径和侧枝长。因此,除了个体结实量外,树高、胸径和侧枝长可作为红松结实型优树选择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该文对去劣疏伐、整形修剪以及土壤耕作施肥对油松种子林生长结实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处理组对油松种子林生长和结实的促进效果都比较显著,结实量分别是对照组的2.74倍、3.41倍和3.40倍。经过去劣疏伐、科学的修剪和土壤耕作施肥,光照和营养条件有所增加,为油松的生长结实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油茶套作茶叶和油茶纯林粗放经营2种经营模式对油茶生长结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经营对油茶树高和地径生长影响显著,对油茶春梢生长和冠幅以及结实都有极显著促进作用;粗放经营模式下油茶生长缓慢,产量显著低于套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8、影响林木结实和产量、质量的主要因子?答:影响林木结实因子很多,其中主要有气候、光照、土壤、生物、树木开花习性等。实践证明。在各种因子综合作用下,影响种子的产量和质量。一、气候:气候暖,植物生长期长,生长没有条件好,树木开始结实早,种子发育和贮藏物质的时  相似文献   

7.
生物技术对仁用杏生长结实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分析了穴贮肥水、生物覆盖、穴贮肥水和生物覆盖、压于等四项生物措施对仁用杏幼树园、成龄树园土壤水分、养分的影响,以及对仁用杏生长、结实的影响。认为,“穴贮肥水加生物覆盖”不但对仁用杏园的土肥条件有明显改善,而且可显著提高仁用杏的生长及结实量。  相似文献   

8.
针对生产中有关连翘(Forsythiasuspensa)生长结实特性方面研究报道较少的现状,开展了不同树龄连翘、连翘不同类型枝条、不同花柱类型连翘、以及不同地理环境下连翘生长结实情况的调查分析,为掌握连翘生长结实规律、提高连翘产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7~8年生连翘株产量最高,11~12 a后连翘逐渐进入衰老更新期;萌生枝和短枝是连翘的主要结果枝组,短枝的长度、数量和结果数是影响连翘产量高低的关键;连翘自花授粉基本不结实,连翘结果的多少在一定范围内和连翘群落中长、短花柱植株的比例有关,长、短花柱连翘分布较均匀的座果率较高;不同海拔间连翘树高差别不大,海拔在1 000~1 200 m连翘冠幅和株产最高,不同土壤类型对连翘生长结实影响不大,生长在深厚土壤、阳坡,以及单独生长的的连翘长势强、结果多。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不同立地条件与柑桔产量的关系 ,寻求影响柑桔生长结实的主导因子 ,通过逐步回归 ,从地形、母岩、坡向、坡度等 8个因子中 ,选择出了母岩、坡位、土层厚度 3个对柑桔生长结实影响最大的主导因子 ,并依次划分立地类型 ,建立产量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10.
对辽东山区部分红松人工林分杈树的结实和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林木早期分杈与生长、结实的关系。结果表明,早期分杈林木的单株材积比林分的平均单株材积大27.1%,分杈树的平均单株结实量是林分的平均单株结实量的3.76%,林木早期分杈有利于增加结实量和促进林木材积生长。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综合评价临沧主栽核桃品种资源,以3个核桃品种坚果作为试验材料,分别对果实形态性状及蛋白质、脂肪酸、矿物元素含量等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核桃品种间品质存在差异,3个品种在坚果纵径、横径、棱径、仁重、粒重、壳厚、出仁率方面差异显著,而核桃内含物蛋白质、脂肪酸、矿质含量差异不显著。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品质较好的品种有临宝核桃、漾濞泡核桃。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地利用云南省的野生铁核桃资源,提高其经济效益,在昆明市的禄劝、晋宁开展了历时5年(1999~2004年)的野生铁核桃嫁接改造技术的试验。结果表明,以树龄20年以下,胸径不超过20 cm的野生铁核桃作砧木,选用与其生境相近的云南优良漾濞核桃品种作接穗,用插皮接或切接方法在砧木的萌芽展叶期嫁接,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其嫁接成活率高(76.5%以上),嫁接成活的新植株具有野生铁核桃发达的根系,生长适应性强,2~3年结果,果实的品质好,经济价值高。  相似文献   

13.
泡核桃早实丰产栽培与林畜复合经营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泡核桃早实栽培一直是制约其早期栽培效益发挥和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通过多年试验,摸索出生长旺季喷施富氧钾肥、螺旋状环剥造伤及花期人工辅助授粉等早实丰产栽培技术及林畜复合经营技术。实现了6 a树龄泡核桃植株结果率达100%、均株干果产量为1.6 kg,分别比对照高73个百分点和7倍的经营效果;试验林分株均枝条数215.2条、结果枝平均长度11.6 cm、主枝延长枝平均长度21.9 cm,分别为对照95.4 cm、16.8 cm、112 cm的2.3倍、69%和19.6%,采用早实栽培技术有效实现了以果压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大理州核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郑非 《林业调查规划》2010,35(4):118-121
大理州是我国南方核桃品种"漾濞核桃"的原产地,其核桃种植历史悠久,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核桃产销基地.对全州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如种植面积、产量、年产值,加工及产品流通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资金来源、种苗、加工、市场及科技支撑等方面的问题,藉此提出了增加投融资渠道,保障良种供应,发展核桃精深加工,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开展技术培训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从漾濞核桃染病的枝、叶上分离得到17个纯培养菌株,其中YB001和YB009被鉴定为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tiopsistey)的真菌,YB005为单端孢属(Trichthecium)的真菌,YB018为枝孢属(C ladosporium)的真菌。室内药剂抑菌实验的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对YB001和YB009菌的抑制效果很好,茂生对YB016和YB017菌的抑制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6.
对新疆阿克苏地区核桃与农作物间作系统节肢动物进行系统调查,摸清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为南疆地区核桃主要害虫的控制及果园规范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分析核农闭作系统节肢动物的时序动态,结果表明,四种类型核桃园中,全年多样性指数与均匀性指数结果期核桃+棉花间作园最大,幼树龄核桃+棉花间作园次之;而优势集中性指数则是结果期核桃+棉花澡作园最低。在核桃与农作物间作时,核桃园建议选择闻作棉花。  相似文献   

17.
在滇中地区的昆明通过对 11个核桃杂交早实优株无性系 5年的种植试验 ,选择出适于本区种植的 30 6号和 30 3号 2个优株无性系。其树体生长量大 ,枝条数量多 ,花枝率和座果率均高 ,种植后第 5年单株产量分别达5 6 8kg和 5 2 8kg ,大大高于其他参试株系。 30 6号和 30 3号 2个株系种实外形美观 ,商品性状好 ,无露仁无空粒 ,品质好 ,种仁含油量较高 ,综合性状优于其他株系。  相似文献   

18.
南华县核桃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华县早在1964年就被确定为云南省核桃基地县,2002年有核桃面积15000hm^2,年产核桃287.5万kg,产值达3018.8万元。在分析了发展核桃生产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着良种率低、无名牌商标、无龙头企业等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了实现南华早熟核桃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大理州漾濞、永平、云龙、洱源、巍山、南涧6县具有发展优质核桃生产的有利条件,根据“云南省建立干果经济林基地规划概要”,在该6县发展3.33万hm^2核桃,总投资4000万元,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获6463.2万元税后利润,上交税金945万元。  相似文献   

20.
沼气发酵残留物在昌宁县核桃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昌宁县柯街镇仙岳村杞木林村民小组进行了沼气发酵剩余物对核桃生长及结果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核桃雌花初期和第一次果实迅速膨大期喷施、浇施沼液以及采果后深施沼渣等措施对核桃植株增产效果明显,平均坐果率提高到94.5%,比对照增加90.5%;株鲜核平均产量达41.7 kg,增产212%;盛果期平均株产鲜核果316.1kg,比对照增加5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