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宓崇道 《海洋渔业》1985,7(6):270-271
<正> 浙江近海冬季带鱼汛历史悠久,是我国海洋渔业生产中的重要渔汛,不仅生产规模最大、渔场范围最广、汛期最长,而且产量最高。因此冬季带鱼汛生产在渔业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冬季带鱼汛的带鱼产量一般为20~25万吨,占全年带鱼产量60%左右,  相似文献   

2.
十一月渔事     
海洋捕捞:舟山渔场冬季带鱼汛开始,汛期11月~翌年2月,投产机帆船控制在3,000左右,产量25万~40万吨;闽东、闽中渔场大黄鱼汛开始,汛期11月~翌年1月,以大围缯作业为主,捕捞大黄鱼和带鱼,投产机帆船,闽东渔场200对,闽中渔场400对,产量约5万吨。  相似文献   

3.
<正> 宁波市是浙江省海水鱼重点产区之一,1989年冬汛从11月1日开捕起到1990年1月31日止,全汛出海渔船408对,下海渔民12240人,捕获带鱼1.45万吨,平均对船产量35.540吨,比上年同期1.86万吨减产22.20%。1990年冬季带鱼汛仍处低水平,带鱼资源衰退,中心渔场不明显。从冬汛捕捞实践分析,鱼群不集中,北起长江口,南至大陈  相似文献   

4.
杨明 《海洋渔业》1988,10(2):82-82
冬季带鱼汛是我国最大的渔汛,1987年带鱼汛的生产情况,已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总产量比1986年同期减少了20%左右,带鱼条子也比往年小,冬汛前期拖网作业带鱼只占总产的30~40%,而以梅童鱼、黄、白姑、鳗等为主。  相似文献   

5.
<正> 冬季带鱼汛是渔业生产的黄金季节,可是1989年冬汛,自11月1日开捕以来,带鱼生产一直未旺。渔区有句老话:“小雪小捕,大雪大捕。”如今却是鱼群散,幼体多,片子小,单位产量低。据统计11、12两个月,台州带鱼总产量19767吨,比上年减产21%,计5178吨。造成带鱼减产的主要因素是渔轮拖网、机帆船大拖风、定置张网违规捕捞幼带鱼,  相似文献   

6.
一、坚持长年渔业资硬常规性调查才能掌握渔业变化的动态。1.我国沿海主要经济鱼类资源普遍衰退我国沿海渔业资源在长年开发利用过程中,已经出现诸如小黄鱼、大黄鱼、带鱼和日本无打乌贼“四大家鱼’质源的先后衰退。80年代末期起,又出现了绿鳍马面纳资源的急速衰退,小黄鱼和带鱼经过多年保护,其数量虽有回升,但是,仍以补充群体为主要捕捞对象,2龄以上的数量依然很少,其次资源依旧处于不良状态之中。由于捕捞力量过大,还出现刚大规模开发利用几年的鲸鱼资源也出现了产量明显下降的状况。目前,沿海渔业状况,不但典型底层鱼类如大…  相似文献   

7.
东海区帆式张网渔业资源利用结构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以1997、1998年“苏海研1、2号”帆式张网资源监测调查船4020网次的调查结果及114次渔获随机取样的分析结果为依据,对东海区帆式张网渔业资源利用结构的动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海区帆式张网渔业资源结构春季以小黄鱼、银鲳、黄鲫,夏季以小黄鱼、带鱼、黄鲫,秋季以小黄鱼,带鱼、银鲳、冬季以小黄鱼、带钱赤主要利用对象;主要经济鱼类小黄鱼,带鱼,银鲳的幼鱼渔获得比例以夏季最高为76.06%,其余  相似文献   

8.
<正> 全国最大的东海渔场冬季带鱼汛自1990年11月1日开捕以来,江、浙、闽、沪等地渔船,在东经125°~126°、北纬31°~32°的海域内,捕获了1万吨以上不同生长期的大、小黄鱼,一般网产量0.5~1.5吨,最大的7.5吨。这些大、小黄鱼多数为0.1~0.2公斤的幼鱼,也是3年生的成品  相似文献   

9.
<正>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隶属于软体动物(Mollusca)、头足纲(Cephalopoda)、乌贼目(Sepioidea)、乌贼科(Sepiidae)、无针乌贼属(Sepiella),俗称墨鱼、墨斗鱼,曾经是我国海洋四大主捕对象(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之一,但由于人类的酷渔滥捕和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资源几近枯竭。为挽救其资源,水产科技人员进行了艰辛的研究工作,浙江省率先取得其人工育苗技术的突  相似文献   

10.
<正> 70年代后期以来,近海水产资源逐年衰退,传统的四大经济鱼类(即大、小黄鱼、带鱼、乌贼)产量连年大幅度锐减.舟山市1988年产大小黄鱼392吨,带鱼12.53万吨,乌贼3417吨;分别比10年前的1978年的5.06万吨,15.6万吨,3.13万吨减产1/129、19.7%和89.1%.严峻的事实,引起了渔区各级政府和广大渔业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如何摆脱海洋渔业的困境,开创新的局面,成为舟山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一、舟山是我国海洋渔业的重要基地,年产海水鱼40~50万吨左右,约占全国海水鱼产10%,浙江省的一半.渔业和以鱼为原料的加工业的产值约占舟山市国民生产总值的50%,渔业的兴衰,关系到全市国民经济的进程.在海洋水产资源连年衰减的情况下,舟山各级政府和广大渔民曾作过种种努力.  相似文献   

11.
<正> 浙江省位于亚热带区域的东海之滨。漫长的岸线、宽广的陆架以及众多的岛屿和港湾,为这一区域的水产资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而适宜的气候、肥沃的水质以及由多支咸淡水和冷暖水系形成的广阔交汇区,又为海洋浮游生物和各种鱼、虾、贝类的繁殖、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成为我国沿海高生产力海域之一。然而,近些年来,舟山渔场却频频告急,大小黄鱼濒临绝迹、乌贼鱼汛消失,带鱼又岌岌可危。与此同时,近海养殖业亦危  相似文献   

12.
葛银水 《海洋渔业》1992,14(3):127-130,126
<正> 全国享有“鱼仓”之称的东海渔场,大黄鱼、小黄鱼濒临绝迹,乌贼寥寥无几,传统“四大鱼类”现唯一幸存一条带鱼,景况也一年不如一年,正面临着万船围剿、资源日衰的严重危机。沿海渔民、干部和水产专家们时刻在大声疾呼:要求有关部门采取果断有力措施,切实保护好这条被渔民称作“命根子鱼”的带鱼资源,以保证延续利用,造福后代。  相似文献   

13.
我国海洋渔业,绝大部分渔船都集中在80米水深线以内的近海作业,只有极少数渔船在80-200米水深的外海捕鱼.近几年,由于捕捞力量的迅速增长,超过了近海资源所能承受的压力,许多重要品种,如东、黄海的鲱鱼(青鱼)、大黄鱼、小黄鱼、鳓鱼、带鱼;南海的大黄鱼、红鳍笛鲷、黄鲷、二长棘鲷等,产量都大幅度下降.其中象小黄鱼、黄鲷,已经到了接近灭种的地步.本来,这种资源衰退的现象,六十年代已经出  相似文献   

14.
祖国各地     
在鼓足干劲、大干快上的革命精神鼓舞下,东海区冬季带鱼汛生产形势—派大好。据统计,到去年12月9日为止,全渔场的产量已比前年同期增加了20.6%。参加去年东海区冬季带鱼汛  相似文献   

15.
规模壮阔、盛况空前的冬季带鱼汛生产已经开始。三万渔船和十二万渔民云集浙江嵊山渔场,围歼带鱼。这支捕捞大军除来自浙江外,还有辽宁、江苏、福建、上海等省、市的渔民。今年冬汛捕  相似文献   

16.
正小黄鱼是我国重要海产经济种类之一,与大黄鱼、墨鱼、带鱼并称为"四大海产"。在浙江,小黄鱼深受大众欢迎。但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等原因,小黄鱼资源受到很大破坏,数量减少、体形变小。近日,浙江象山召开"象山全人工养殖小黄鱼发布会",宣布小黄鱼人工养殖技术的难题已被攻破,养殖小黄鱼即将上市。  相似文献   

17.
本报告描述了"北斗"号资源调查船的主要技术指标、调查仪器设备;回声积分法资源量评估原理、方法、步骤;鳀鱼的洄游分布、年龄生长、资源量和可捕量评估、中心渔场形成条件、试验性捕捞结果;银鲳、竹鱼、鲐鱼、带鱼、蓝点鲅、青鳞等中上层鱼类和小黄鱼、白姑鱼、马面鲀、梅童等主要底层鱼类以及乌贼类和虾、蟹类的数量分布和生物学特性。报告还描述了秋冬季黄、东海的水文状况及其与鳀鱼行动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报告描述了"北斗"号资源调查船的主要技术指标、调查仪器设备;回声积分法资源量评估原理、方法、步骤;鳀鱼的洄游分布、年龄生长、资源量和可捕量评估、中心渔场形成条件、试验性捕捞结果;银鲳、竹鱼、鲐鱼、带鱼、蓝点鲅、青鳞等中上层鱼类和小黄鱼、白姑鱼、马面鲀、梅童等主要底层鱼类以及乌贼类和虾、蟹类的数量分布和生物学特性。报告还描述了秋冬季黄、东海的水文状况及其与鳀鱼行动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报告描述了"北斗"号资源调查船的主要技术指标、调查仪器设备;回声积分法资源量评估原理、方法、步骤;鳀鱼的洄游分布、年龄生长、资源量和可捕量评估、中心渔场形成条件、试验性捕捞结果;银鲳、竹鱼、鲐鱼、带鱼、蓝点鲅、青鳞等中上层鱼类和小黄鱼、白姑鱼、马面鲀、梅童等主要底层鱼类以及乌贼类和虾、蟹类的数量分布和生物学特性。报告还描述了秋冬季黄、东海的水文状况及其与鳀鱼行动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浙江近海冬汛带鱼渔获量预报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近海(包括嵊山渔场)冬季带鱼汛,是我国海洋渔业中规模最大、产量最高和时间最长的渔汛。做好渔汛的渔情预报工作,对统筹安排渔场、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浙江近海历年冬汛带鱼总产量及其有关因子,建立了多元回归预报方程。方程的检验和独立样本检验的各主要指标表明,方程是可取的,预报效果也较好。一、材料与方法我们收集整理了浙江近海1954~1977年冬汛带鱼总产量,与各预报因子的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作为渔获量预报方法。渔获量的变动往往受到许多因子影响,主要可归纳为三方面:渔业资源量的多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