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吉利  尧蒙  蒋庆 《畜牧市场》2006,(8):128-129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对养禽业危害十分严重,禽类在紧急免疫禽流感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水平直接、关系到疫情的控制、养禽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健康。因此在大力发展养禽业的同时我们通过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对荣昌县免疫高致病性禽流感抗原后的家禽的抗体水平进行了实时监测,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高致病性禽流感对养禽业的危害十分严重。禽类在免疫后的抗体水平直接关系到养禽业的发展。用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对高致病性禽流感抗体水平进行监测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对乌苏市22个规模化鸡场的206份鸡血清样品进行了H5亚型禽流感(AIH5)免疫抗体的测定。所检206份血清样品中,有162份血清样品合格,占所检样品的78.6%,所抽样的规模化养鸡场AIH5疫苗的总体免疫水平合格。  相似文献   

3.
禽流感严重危害我国的养禽业,疫苗免疫是目前预防和控制禽流感发生的最有效手段,免疫后抗体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实际的免疫效果,因而免疫抗体监测操作技术的准确性、有效性、可靠性对禽流感防控工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禽流感免疫抗体水平监测一般采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HA-HI试验),经济、操作简便和容易量化是该试验方法的优点,但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也较多,导致HA-HI试验结果失真,下面将就禽流感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的影响因素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高致病性禽流感对禽类及人类危害十分严重.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特点之一是随野生鸟类的迁徙,该病在全球广泛扩散和蔓延.野生鸟类在紧急免疫后的血清抗体水平直接关系到疫情的控制、养禽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健康.我国GB/T 18936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对火鸡、鸭、鹅(包括野生鸟类)等禽类接种禽流感疫苗免疫效力评价缺乏足够的血清学依据,国际国内对野生鸟类血清抗体水平检测资料比较欠缺.因此对野生鸟类高致病性禽流感血清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5.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尤其是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严重威胁着养禽业的生产。实行强制免疫是我国防控H5亚型禽流感的一项重要措施,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禽流感抗体是对免疫效果进行评价的主要手段。随着H5亚型禽流感疫苗种毒株的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针对严重危害养禽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高致病性禽流感为研究对象.应用血凝(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诊断技术.查找禽流感母源抗体及免疫抗体消长规律,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并将试验成果应用于养禽生产中.达到预测、预报疫情.减少疫情发生、降低疫病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实现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7.
H5及H7型禽流感是目前养禽业主要免疫的两种高致病性流感病毒亚型,对养殖业危害很大。动物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高致病性流感发生的有效措施。为了解湖北省鄂州市H5及H7型禽流感二联苗的免疫效果,按照国家标准采用血凝抑制试验对全市采集养禽场(户)的729份血液样品分别进行H5、H7型禽流感抗体实验室检测。检测结果显示,H5、H7型禽流感抗体检测中,免疫合格的分别为706份、716份,两者抗体水平合格率分别达到96.84%、98.21%,均符合国家免疫要求。  相似文献   

8.
水禽禽流感HI抗体检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出台了<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GB/T18936-2003)[1],标准中要求采用鸡红细胞作为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的指示细胞监测禽流感抗体,这对于免疫鸡血清中的相应抗体水平监测比较合理[2-4],但对鸭、鹅及其他免疫禽类进行HI抗体水平监测时,常出现非特异性凝集现象[2-3],对检测结果的判定影响较大.有鉴于此,本试验拟对禽流感疫苗免疫后的水禽血清HI抗体检测方法进行探讨,研究适合免疫水禽禽流感HI抗体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效价,了解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鸡群禽流感免疫抗体水平,对该地区不同鸡场进行了禽流感抗体检测。结果表明,40只免疫鸡,免疫抗体效价合格数33只,总合格率为82.5%。说明近几年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强制免疫措施达到了比较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替代PBS液和用1∶9的枸橼酸钠真空贮血管替代阿氏液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抗体监测的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结果发现,试验结果均有效。且采用这种替代品稳定、方便、省时、省工。  相似文献   

11.
禽流感是由正粘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烈性传染病,对养禽业及人类健康都可产生严重危害。对家禽进行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是我国防治禽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对禽流感抗体水平的监测一般采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HA—HI试验),其技术规范依照(GB/T18936—2003)进行。该试验方法具有经济、快速可靠、操作简便和对抗体水平进行量化的优点,已在各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和养殖场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2.
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诊断技术有:血凝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ELISA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检测(PCR)等。其中,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操作简便、快捷、准确和实用,是基层兽医实验室常用的检测禽流感及新城疫抗体效价的试验方法。虽然GBAT18936-2003和GB/T16550-2008分别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的诊断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但是本试验的细节需要完善,才会增加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的判定准确性。笔者结合自身参加实验室能力验证的实践经验,将试验的注意事项按以下思路来进行详细的分析。简言之就是“思”“看”“做”三点。将此思路贯穿到此试验的前、中、后3个时期中,对其需要注意的操作细节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3.
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是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监测禽流感抗体水平的一种试验方法.对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中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禽流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禽流感不仅对世界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可以感染人,公共卫生意义重大。由于其病毒亚型众多,抗原性变异极快,毒株的致病性也相差很大,早期快速诊断和血清学检测就成为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的前提条件。禽流感病毒的传统诊断方法是分离病毒和检测抗体。近年来,又相继建立了血凝抑制试验、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血清学诊断技术及分子诊断技术。文章对禽流感检测方法快速诊断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5.
通过抗体监测及时掌握动物疫病流行规律和疫情动态,检测疫苗的免疫效果,从而完善免疫程序,提高畜禽对疫病的抵抗力,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更有效防制各种传染病提供有力的保证。为及时掌握禽流感免疫效果,提高群体保护能力,严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生,血凝、血凝抑制试验被广泛地应用于检测各种家禽的禽流感抗体。笔者在检测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分别利用鸽红细胞悬液和鸡红细胞悬液进行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鸽血清中的禽流感H5抗体和新城疫抗体水平,比较两者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血凝试验中,对于无论是禽流感抗原还是新城疫抗原,鸽红细胞检测的血凝价均小于鸡红细胞检测的结果。在血凝抑制试验中,鸽红细胞检测鸽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大于鸡红细胞检测。  相似文献   

17.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养禽业大敌。养禽户要在当地动物防疫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1实施按程序免疫根据农业部的规定及本地动物防疫部门发布的免疫程序实施免疫,及时测定免疫后的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得到较好的禽流感免疫效果,根据本地区禽流感流行特点选用两种不同剂型流感疫苗,即禽流感灭活苗和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分别对蛋鸡和肉鸡进行免疫接种,通过血凝抑制试验来检测两种不同剂型疫苗免疫后禽流感抗体水平.结果显示,禽流感灭活苗无论对蛋鸡还是对肉仔鸡的抗体检测效价均高于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免疫接种后21 d时,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亚型)的HI抗体水平平均为6.5,而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的HI抗体水平平均为3.75.  相似文献   

19.
通过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方法,对双鸭山市内各区秋季集中免疫禽流感和新城疫的鸡群进行免疫监测,结果显示,禽流感H5亚型抗体监测群体合格率为94.3%,禽流感H7亚型抗体监测群体合格率为95.2%,鸡新城疫抗体监测群体合格率为90.4%。参照农业部相关规定,灭活疫苗家禽免疫21 d后监测群体合格率要求≥70%,结果表明,秋季集中免疫禽流感和鸡新城疫抗体水平较高,具有很好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20.
<正>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可感染包括鸡、火鸡、鹅等家禽以及野鸟、海鸟等。因为其引起的疾病形式多样,可分为无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的。HPAI一旦暴发,将对当地的养禽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农业部将此病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禽流感病毒有众多亚型,其中按血凝素(HA)分有15种,神经氨酸酶(NA)有9种,各亚型之间抗原抗体存在交叉反应。目前已经建立了抗原检测方法如血凝/血凝抵制、免疫荧光、捕获ELISA、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